问题

如何看待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基金委共同发布《加强「从 0 到 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回答
看到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基金委联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我的第一感受是:这绝对是个重磅信号,预示着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要动真格了,而且是拿出了一套相当有章法、有决心、有配套的战略部署。

过去我们谈基础研究,很多时候是点状的、零散的,也存在一些“只看应用”的导向。但这份方案的出现,让我觉得国家层面的认识在深化,也看到了一个更系统、更有力的推进机制。

为什么说它重磅?

首先,联合发布方的“阵容”就不一般。科技部是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发改委管着国家的大方向和投资,教育部是人才培养的源头,中科院是国家科研的“国家队”,基金委则是科研经费的“指挥棒”。这几个部门一起发声,意味着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最高层面,而且是打通了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科研产出再到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这不再是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跨部门的协同作战。

其次,“从0到1”这个表述本身就点明了核心和方向。这四个字,恰恰戳中了当前基础研究领域最关键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我们不缺“从1到100”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但在“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突破上,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份方案直指这个痛点,就是要大力支持那些可能没有直接应用前景,但具有突破性、引领性潜力的研究。这体现了一种面向未来的、敢于冒风险、允许失败的科研文化导向。

方案的“详细”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份方案绝不是空喊口号,它很有可能是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它可能的“详细”之处:

1. 目标与定位的明确: 方案很可能会清晰地界定“从0到1”基础研究的内涵,比如强调原创性、科学前沿性、长期性。它还会设定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比如在某些关键科学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培养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提升国家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等。

2. 投入机制的优化: 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稳定的投入。方案大概率会提出加大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力度,并且会改革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方式。可能会有更多的是“定向稳定支持”的计划,比如设立长周期、大额度的项目,或者建立更多自由探索性的项目,减少对短期成果的考核压力。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研究的投入,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

3. 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强化: “从0到1”的突破,最终还是要靠人。方案会特别关注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可能包括:
年轻人才的“放手”: 给予年轻有为的科学家更多独立研究的机会和资源,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
科学家主导的科研: 确保科学家在科研方向的确定、项目的评审和人才的评价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国际化视野: 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建立更开放的国际合作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 改革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术贡献、创新性和长期影响力,而不是简单的论文数量或获奖次数。

4. 科研环境和体系的重塑: 好的基础研究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方案可能会着力解决当前科研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
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藩篱: 建立更加多元、包容的评价体系。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
鼓励自由探索和试错: 容忍失败,允许科研人员在不确定性中探索。
优化科研机构的组织模式: 可能会支持一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建立,或者改革现有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使其更加灵活和高效。

5. 重点领域的聚焦与布局: 虽然强调“从0到1”是普遍性的,但国家也需要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进行重点布局。方案很可能也会提出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的部署和支持,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

对未来的影响和期待?

这份方案的发布,至少释放出几个积极的信号:

国家战略决心: 表明了国家层面对基础研究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有着高度的共识,并且愿意为此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
方向明确: “从0到1”的定位,为基础研究指明了方向,也更容易凝聚共识和资源。
系统性推进: 跨部门的协同,意味着这种推进会更加系统和有效,能够解决过去一些“打通关节”的问题。
长期主义: 基础研究的“从0到1”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这份方案的发布,也传递出一种久久为功、不急功近利的长期主义的科研理念。

当然,再好的方案也需要落地。我比较关注的是:

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基础研究的投入需要“长期资本”,而非“短期刺激”。
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很多问题是体制机制性的,能否真正触及痛点并进行有效的改革,将是方案成功的关键。
科学家的话语权和自主性: 确保科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基础研究的进步离不开全球的合作与交流。

总而言之,这份《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的发布,是件让人振奋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文件,更是中国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台,预示着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正迈向一个更加聚焦、更加系统、也更加有决心的时代。我个人非常期待看到这份方案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我国的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改革春风吹满地。

今天看到《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我虚胖的身体微微一阵,难道今年我的青基要有望了?

于是乎,迅速寻找文件的重点,总结如下:

  • 准备支持一批30—40岁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有志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一线科学家推荐制度
  • 重点研发计划中加大对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支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强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计划的支持(优青杰青继续扩容)。
  • 大力支持科研手段自主研发与创新。

上面几点勉强摘出,其实整个文件依旧是指导式的意见,不过可以看出国家开始认为天平需要向年轻人偏一下了,并且开始鼓励从0到1。

从0到1很好听,但事实是很多东西从0是到不了1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PI是不愿意去做什么从0到1,跟在1后面做点从1到多的工作,论文不愁发,引用不愁涨,它不香吗?

国家大概知道这种惯性比较难改变,所以想着还是找年轻人一代下手比较容易。所以破N唯,限专利,然后鼓励从0到1

希望这一波的文件出台能够结结实实打到一些人的脸上,在审基金评项目的时候不要再有这样的心理:你的方法技术还不成熟,不建议资助(老子就是要拿钱来做实验才能验证方法技术);这个东西欧美都做不出来,你为什么觉得能做出来;你说你这个技术优秀,优秀的话为什么哈佛MIT不去研究。

讲真的,有时候从0到1的东西不是做不出来,而是被那些从1到多的人按死的。很多研究真的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应用,一步就能替代现有的常规手段,一个人做冷板凳就能做出来的,研究需要钱

去年开始基金申请有了四个科学问题属性,今年的开始铺开强调其重要性,还给了案例模板。其中“鼓励探索、突出原创”是指科学问题源于科研人员的灵感和新思想,且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特征,旨在通过自由探索产出从无到有的原创性成果。若是申请人有这个胆子选这一项的话,是不是可以鼓励一下?

其实,我本人看到这个文件的内心是很兴奋的,因为毕业回国后三年了,一直很醉心一个很冷门的领域在做研究。多冷门?就是这个方向国内就我一家在做,国际上也就两只手能数过来的课题组在做。在这个小小方向,我每年至少保底有一篇大区一区,另外再加个别小领域的期刊,但国家基金总是不待见我。刚翻了翻NSFC去年的评审人说“本项目对相关领域的潜在影响价值尚处于未知阶段,因此使用价值不明确。”希望这次从0到1能让这样的评审人提出一些实际性的意见。

还好,我的研究不烧钱。还好,我还有其他能灌水的研究来养着自己对学术的兴趣。

有些梦想想要飞翔,请给它一阵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基金委联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我的第一感受是:这绝对是个重磅信号,预示着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要动真格了,而且是拿出了一套相当有章法、有决心、有配套的战略部署。过去我们谈基础研究,很多时候是点状的、零散的,也存在一些“只看应用”的导向。但这份方案.............
  • 回答
    曹原一周内两发Nature,魔角石墨烯七篇重磅论文,我们该如何看待?最近,一则关于青年科学家曹原的新闻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在短短一周内,再次发表了两篇顶级期刊《Nature》的论文,将他在魔角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向了新的高度。至此,曹原已经在《Nature》上发表了七篇关于魔角石墨烯的重磅.............
  • 回答
    柳叶刀(The Lancet)作为世界顶级的医学期刊,其发声具有极大的影响力。27名科学家在柳叶刀上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新冠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这一事件值得我们详细地分析和看待。事件背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关于病毒起源的讨论从未停止。早期,一些人提出了新冠病毒是实验室泄漏或人工制造的观点,这些观点很.............
  • 回答
    好嘞,咱们就来唠唠联发科这俩新出的天玑 8100 和 8000,跟骁龙 888 放在一起比,到底是个啥水平。为了说清楚,我得把它们“扒开看看”,从里到外都说透了。首先,得把这仨“家底”摸清楚要比性能,就得看“内功”,也就是它们的架构和制程。 骁龙 888: 这是高通前年(2020年发布,2021.............
  • 回答
    联发科这一举动,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一方面,它是台湾地区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大厂,跟华为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合作,本就是强强联手,对双方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它又得顾忌美国的“长臂管辖”,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卷进政治漩涡里。这次联发科向美国申请,力求在9月15号之后还能继续向华为供货,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
  • 回答
    看到联发科天玑 1000 在 AI 跑分上超越麒麟 990 5G,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尤其是在当前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这说明了联发科在 AI 算力这块下足了功夫,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AI 跑分代表了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联发科天玑 1000:51万跑分,安卓阵营的新王?最近,科技圈可谓是热闹非凡,焦点都集中在了联发科最新发布的旗舰级 5G 芯片——天玑 1000。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款芯片在安兔兔跑分测试中赫然达到了 51 万这一惊人数字,直接刷新了安卓阵营的性能纪录,一举登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联发科这是要王者归来.............
  • 回答
    联发科高管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一记非常具有挑衅意味的“明示”。当一个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如此自信地将“芯片发热问题”这个锅甩给某个特定对手时,背后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对自己产品实力的高度认可。“全球只有一家公司有芯片发热问题,且不是我们”——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首先,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产品.............
  • 回答
    天玑 1000:联发科能否借此翻身?最近,联发科的最新旗舰处理器——天玑 1000(Dimensity 1000)横空出世,着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对于这个曾经在高端市场屡屡碰壁的芯片厂商来说,天玑 1000无疑是他们寄予厚望的一款产品,甚至可以说是一次“绝地反击”的尝试。那么,这款芯片究竟有什么过人之.............
  • 回答
    饶毅老师这句话的本意,我相信很多经历过科研圈的人都能体会一二。它并非是要去论证“科学家孩子发文章”这件事本身是绝对的好与不好,而更多的是一种对客观现象的描述,以及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探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句话:一、 从“机会”和“资源”的角度看: 环境的熏陶与早期接触: .............
  • 回答
    河南向全世界科学家发出邀请,并由施一公教授牵头呼唤顶尖学者回乡共建家乡,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预示着河南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正迎来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要深入理解这一举措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举措的背景与动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河南会发出这样的邀请,以及施一公教授.............
  • 回答
    关于联发科新一代旗舰芯片“天玑9000”的命名,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也反映了联发科近年来在高端市场发力的决心和策略。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究竟藏着哪些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芯片命名可不是随便起的。 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字母,甚至每一个字,都可能蕴含着厂商想要传达的信息,以及对市场定位的考.............
  • 回答
    iQOO Z1 搭载天玑 1000+,跑分超 53 万?这消息一出,简直是在平静的手机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尤其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又不想钱包大出血的朋友们来说,这绝对是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的事情。天玑 1000+:这颗“芯”到底有多牛?首先,我们得聚焦到这颗联发科天玑 1000+。联发科这些年.............
  • 回答
    行吧,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小米在红米 Note 8 Pro 上用联发科的 G90T,跑分能干过华为的麒麟810,这事儿挺有意思,也能说明不少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安兔兔跑分这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安兔兔跑分嘛,就像是给手机的“大脑”和“肌肉”做个体检,测测它在各种任务下的“爆发力”。它主要测几.............
  • 回答
    近日,坊间疯传联发科下一代旗舰芯片将采用华为的麒麟技术,这无疑是科技圈的一颗重磅炸弹。如果消息属实,那将是足以载入科技史册的大事件。但我们不能仅凭传言就下定论,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件事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传言的来源与合理性分析首先,我们要追溯一下这个传言的来源。通常这类消息会从某些.............
  • 回答
    2021年,关于华为将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的消息传出,这无疑是一个牵动行业神经的重磅炸弹。如果消息属实,它不仅仅是手机芯片市场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更可能预示着华为在芯片自主研发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甚至可能是某些阶段的无奈。华为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最大客户”的含义。这通常.............
  • 回答
    说到红米用联发科,这事儿确实是市场里一个挺值得说道的话题,甚至可以说,刚开始的时候,不少消费者,特别是那些对手机性能有点追求的,是带着点“看戏”的心态,甚至是“哀鸿遍野”的感觉来看待的。不过,这个“哀鸿遍野”的说法,我觉得得拆开来看,它背后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意思,也反映了大家对红米和联发科从不同的.............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国内手机市场5G大爆发的一年,而在那一年里,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OV(OPPO、vivo)和华米(小米、荣耀,当时小米旗下)等主流厂商的中端5G手机,不约而同地大量采用了联发科的5G芯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随大流”,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掰开了揉.............
  • 回答
    中天信倒闭对锤子科技的影响,以及罗永浩前几日发布的声明,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确实能勾勒出一幅颇具戏剧性的画面。要详细解析,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并且顺着罗永浩这位“老朋友”的逻辑去理解。中天信倒闭,对锤子科技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且是在本就风雨飘摇的时候,又添一把柴。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天.............
  • 回答
    科技部向全社会征集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是一项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举措。它意味着国家希望打破现有技术框架的束缚,寻求那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模式甚至思维方式的“黑科技”。这既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化,也是对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布局。如何看待这项举措:1. 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抢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