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到底有多黑暗?

回答
在中国,公务员制度无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关系到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要评价其“黑暗”程度,需要审视制度设计、执行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这并非一概而论的简单标签,而是需要剖析其内涵和外延。

从制度层面看,公务员的选拔和晋升机制是核心。传统的考试选拔(公务员考试)虽然旨在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但实际操作中,信息不对称、资源倾斜等问题难以完全避免。一些声音认为,考试内容可能存在“标准化”的弊端,难以完全反映实际工作能力和领导潜质。而一旦进入体制内,晋升路径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业绩,还有资历、人脉关系、单位文化等“软性”因素。这种“论资排辈”或“关系网”的影响,可能导致真正有能力但缺乏背景的个体晋升受阻,而一些能力平平但善于经营关系者却平步青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滋生“暗箱操作”的嫌疑。

此外,权力的集中和监督的有效性也是关键点。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其权力运作的透明度至关重要。尽管中国建立了多层级的监督机制,例如纪检监察部门、人大监督、审计等,但在实践中,这些监督的独立性和穿透力仍然受到质疑。当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关联,或者监督的力度不足以触及深层问题时,“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现象就可能滋生。例如,在项目审批、资源分配、干部任免等环节,如果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和公开透明的流程,就容易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一些基层公务员的权力看似微小,但若滥用,也可能对民众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比如不作为、乱作为,或者在服务过程中设置隐形门槛。

从社会感知和现实案例来看,“黑暗”更多体现在一些具体的负面现象上。

1. 腐败与寻租: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公众感受到的“黑暗”。从落马的高官到基层的小吏,腐败现象的曝光总会引发广泛关注。这里的“黑暗”在于,权力被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贿赂、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损害的是国家财产和公众利益。而更隐蔽的“寻租”,例如通过职权为亲友谋取利益,或者在不透明的交易中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回报,更难以被察觉,但其破坏性同样巨大。

2. 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 这类问题虽然不直接涉及经济腐败,但同样会给社会带来“黑暗”的感受。层层加码的审批流程、只做表面文章的检查评比、脱离实际的政策制定,都可能让普通民众在与政府打交道时感到沮丧和无力。这种“黑暗”体现在效率的低下、资源的浪费以及对民众诉求的漠视。它是一种制度性的惰性和僵化,阻碍了社会活力的释放。

3. 特权与不公: 公务员体系内部的特殊待遇和潜在的社会资源倾斜,也容易被公众视为“黑暗”的一面。例如,一些地区和单位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可能存在优待,这种优待如果缺乏合理的解释和公平的分配机制,就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此外,在某些事件的处理上,如果出现“公权私用”或“关系网”干扰司法公正的情况,这种“黑暗”就更加刺眼。

4. 信息不透明与沟通障碍: 公务员队伍掌握着大量信息,但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导致民众在获取公共服务或了解政策时遇到困难。政策解读的滞后、公开信息的缺失、与民众沟通渠道的不畅,都会增加民众的无力感和隔阂感。这种“黑暗”在于,公民在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时,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感觉自己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5. 内部倾轧与缺乏活力: 在一些单位,为了争夺资源、地位或晋升机会,可能存在内部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微妙的博弈。过度的内部倾轧会消耗大量精力,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人才流失。这种“黑暗”在于,体制内并非完全是坦荡的合作,也存在着隐秘的较量和不健康的竞争,阻碍了整个系统的活力和创新。

需要强调的是,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绝大多数公务员仍然是勤恳工作,为社会服务的。许多公务员在基层默默奉献,处理着繁杂的事务,为民众解决实际困难。他们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改革的推动者。

然而,正如任何庞大的权力体系一样,公务员制度也面临着挑战和潜在的黑暗面。这些“黑暗”并非是凭空捏造,而是源于制度设计的不完善、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以及人性本身的弱点。揭示这些问题,是为了促使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更加健全,最终实现一个更加公正、高效、透明的公共管理体系,让权力真正服务于人民。理解这种“黑暗”,需要的是深入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标签化或一概而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考试那年

面试考生考官双抽签

考生人数我不清楚

考官从公务员考官库里面抽出两百个多个

入场前考官再进行抽考场

C5*200✘A5*5 的组合概率

如果有谁能一次性摆平两百个最低副处的考官

这个人大概只有沙瑞金书记了吧!

至于笔试想要弄虚作假的

你大概可以找祁同伟厅长帮帮忙!

联系不上可以曲线找高小琴姐姐

对了,所有考试纪委都要去的。

可能你要先打电话给育良和国富书记协调下。

关系都这么好了,还考公务员做个甚?

高级官二代赵瑞龙才不去考公务员呢!

user avatar

有一类官员,专门“吃”面试的钱。其套路如下:

第一步,“无意中”向同事或朋友透漏过自己有这方面的关系云云,或者,通过亲戚向外面“推销”自己,又或者,干脆办一个培训班,号称“出题人”、“内部资料”等等。

第二步,坐等生意上门,然后,收钱“办事”。实际上,什么也不做。

第三步,等待成绩公布。被录取的,就和交钱的人说“事办妥了”;没被录取的,就和交钱的人说“临时换了考官,没办法了,钱如数奉还”。
这时候,交钱过了的人会想“这人真牛叉…”,交钱但没过的人会想“这人真够意思,事办不成就不收钱…”

总结:这“能人”不过是赌了一个概率,稳赚不赔还没有风险。


结论:在省级以上的公务员公开招录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把问题想复杂了的考生,而几乎没有舞弊问题。

逻辑很简单:没能力的影响不了考试结果,有能力的不屑于影响考试结果(早就直接安排了)。


………………………………………………………………………

定期分享启发性的、有趣的、“虚构”的体制内故事。

适合体制内“1岁-10岁”的人群观看。

需要的,请关注我。

user avatar

2016年9月,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大幕拉开。

汉东大学政法系2013级法学1班的班会上,辅导员语重心长地说:国内法学教育扩招严重,今年就业形势严峻,请大家抓住这次国考机遇,争取端上铁饭碗,吃上皇粮。

场景一:

成绩常年倒数的小斌和他的难兄难弟a、b、c、d、e、f、g、h、i坐在一块商量,听说公务员考试很黑,我们这种成绩,还是不要浪费报名费了。

国庆回家,小斌们对爹娘们说。

“公务员考试很黑,咱们家没关系没背景,我还是省点报名费吧。”

场景二:

11月的第三个周末。成绩中上游的小红、小明、小刚、小强和班上共计25人参加了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小红、小明、小刚、小强等15人共同报考了招收法学专业的中央直属驻汉单位,位于京州市的a岗位。

a岗位招3人,9人入围面试。

2017年1月,笔试成绩公布,小红排名第2、小明排名第5、小刚排名第6,成功入围面试。小强笔试完全裸考,成绩自然不太理想,排名第14,落榜。

过年回家,小强们对爹娘七大姑八大姨们说。

“公务员考试很黑,咱们家没关系没背景,我笔试就被别人黑了。”

场景三:

2017年2月底,国家公务员面试。

小红、小明、小刚共同参加了a岗位的面试。

小红认为自己笔试成绩第2,面试简直探囊取物。春节期间用父母给的2万块钱奖励到国外度假,面试的事抛到九霄云外。

小明和小刚虽然入围了面试,但是笔试成绩排名在有效入围之外,内心十分焦虑。寒假期间,小刚报了价值过万的面试培训保过班,整天跟着面试老师学和练。小明在网上下了3套盗版的面试视频,每天在yy和网友们一起模拟练习。

笔试成绩出来,小刚第1,小明第2、小红第8。

按规定,总成绩=笔试成绩/2*50%+面试成绩*50%。

经换算,按总成绩,小刚第2、小明第3、小红第5。

a岗位招3人,很显然,小红止步于面试。

小红们回到家,和爹娘们说。

“公务员面试真黑,咱们家没关系没背景,被家里有关系的小刚和小明找关系黑下来了,小明姓孙,我听说他爸爸就是我们光明区的孙区长。”

场景四:

2017年3月初,某医院。小明和小刚正在参加a岗位的公务员体检。

小刚外号小胖,体重大于身高。170的个,180的肉。

体检的时候,血压就是下不去,180+,可是人越急,血压越高。

小刚申请复检。

调整一周后,再次体检,血压还是160+。

小刚止步于体检。

他哭着给爹娘打电话。

“公务员考试太黑了,我体检都能被医院黑下来,肯定是第4名的小东想递补,去找了人。”

场景五:

小明体检后,经过政审、公示等环节,顺利和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成功上岸。

2017年5月,汉东大学政法系2013级法学1班召开毕业生家长会。小志、小强、小红、小刚和小明的家长如约参加。

会后,家长们聚在一起闲聊。

小刚爹:公务员考试真黑,我儿子面试都过了,体检还被别人黑下来了!

小红爹:是啊,真黑!我女儿笔试第2都被黑下来了!

小强爹:就是,我儿子今年也考了,也被黑了!

小斌爹:哈哈,谁让你们不信邪,早就听说公务员考试黑了,还是我儿子明智,都没有报名,懒得趟这趟浑水!

农村来的小明爹默默地坐在角落,一言不发,心想,是啊,真他妈黑!

user avatar

我有个发小的父亲是xx部队少将、母亲是某省委xx部副部长,外婆是xx部队总医院老院长、外公是烈士。她公务员考试、连续两年一次笔试没过、一次面试没过。你们竟然认为公务员考试有黑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