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回答
战争,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血腥,让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战场、英勇牺牲的战士。然而,如果我们剥开那层沉重的历史外衣,你会发现,战争并非孤立的暴力事件,它更像是一场极端情况下的政治博弈,是政治手段无法奏效时,国家或势力用以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最后手段。

核心思想:政治才是根源,战争是工具

理解“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关键在于认识到政治是根本,战争是工具。政治,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一个群体在内部如何组织、如何管理,对外如何与其他国家或群体打交道,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实现发展目标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包括外交谈判、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当然也包括强制性的手段。

当政治手段,比如外交谈判、经济制裁、条约协议等,已经无法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无法实现各自的政治诉求时,战争就可能被视为一个选项。但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战争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服务于政治目标。它不是为了单纯的破坏或杀戮,而是为了通过武力改变现状,迫使对方屈服,从而达成最初的政治目的。

详细展开:

1. 政治矛盾的必然结果:
利益冲突: 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常态,这些利益可能涉及领土、资源、贸易、意识形态、地缘战略等等。当这些利益冲突无法通过协商、妥协来解决时,矛盾就会不断激化。
政治诉求的不可调和: 有时,冲突并非仅仅是物质利益,更可能是政治制度、政治理念、国家主权等方面的根本分歧。例如,一方想要推翻另一方的政治体制,或者一方想要独立建国,而另一方坚决反对,这种情况下,政治上的诉求就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期望管理: 政治家们需要管理国内民众的期望。如果国内的政治压力巨大,需要通过一场“胜利”来转移矛盾、巩固统治,那么战争就可能成为一种政治工具。

2. 战争是为了达成政治目标:
改变现状: 战争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改变现有的政治格局。例如,侵略性的战争是为了夺取领土,解放战争是为了推翻压迫;防御性的战争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阻止对方的政治意图得逞。
强迫对方屈服: 通过军事上的胜利,一方可以迫使另一方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接受其条件。这可能体现在割让领土、赔偿损失、改变政治制度、签署不利的条约等等。
确立或维护某种秩序: 战争也可能被用来建立或维护一种新的国际秩序,或者巩固现有的秩序。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就是战胜国试图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

3. 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政治手段的失败: 战争往往发生在和平手段失效之后。在和平时期,国家会通过外交、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来处理国家间关系,维护自身利益。当这些手段无法奏效,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战争就可能成为最后的手段。
战争的结束与新的政治: 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政治局面的开始。战后,会有新的政治格局、新的国际关系、新的条约和协议。这些新的政治安排,就是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冲突,或者为未来的政治活动定下基调。
“以战促和”: 有时,发动战争本身也是一种政治策略,目的是通过展示武力,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接受某种政治安排。这是一种“以战促和”的思路。

4. 历史上的例子:
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试图通过军事征服来扩张法国的影响力,建立一个欧洲大陆的新秩序,这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其政治抱负。
冷战: 虽然冷战是意识形态的对抗,但其本质也是两种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竞争。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直接军事冲突,但双方通过代理人战争、军备竞赛、外交较量等方式,都在为各自的政治利益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根源在于欧洲列强之间复杂的政治联盟、殖民地争夺、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军备竞赛等政治矛盾的长期积累。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政治矛盾激化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总结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它揭示了战争并非独立存在的现象,而是政治活动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战争的发生、进行和结束,都围绕着政治目标展开。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战争,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政治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稳定中的核心作用。它提醒我们,解决国际争端,最终还是要回到政治协商和制度建设上来,而不是寄希望于武力的“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一定要打越南?

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中,呈现出了苏联战略进攻,美国战略防守的总体态势。这一时期,苏联全球战略的主要特点是:

以美国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作为战略重点,从中东、非洲侧翼包抄欧洲。以亚洲、太平洋为重要战略区,东西两线互相策应。与此同时,加紧向第三世界的重要地区和簿弱地区扩张。以“缓和”作为幌子.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争取不战而胜,准备战而胜之,从而称霸全球。

从这一全球战略出发,苏联开始把极大的注意力放在东南亚特别是印度支那地区。这是因为.东南亚是连结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战略要地,印度支那在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如果苏联在印度支那地区取得了立足点,西可以出马六甲海峡,经印度徉直达红海、非洲之角,东可以驰骋太平洋、南下大洋洲。

这样,苏联就可以把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战略部署联成一体,从而加速实现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因此,苏联极力在亚洲地区物色带有地方色彩的代理人,以取得他向东南亚扩张的前哨阵地。

除了与美国争霸之外,如何遏制中国,也是苏联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60年代中期以后,两国关系持续恶化,边境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中国成了苏联最直接最现实的敌人。为了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包围,苏联除了在苏中、蒙中边境部署重兵,施加军事压力之外,也需要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寻找盟友,以实现围堵中国的目的。

对越南而言,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冲昏了黎笋集团的头脑,刺激了他们的野心。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在抗美战争时期结成的战略联盟,极大地激发了越南建立以其为主导地位的印支联邦(由于这毕竟是一个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词语,越南官方表述为印支三国特殊关系)的欲望。在1976年召开的越共四大上,明确提出了建立印支三国联盟的基本国策和战略目标。

而要实现这一战略,必须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这恰恰是越南面临的最大困难。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又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破坏,越南的国力严重不足,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粮食产量按照人口平均,1976年约为270公斤,1978年为249.5公斤;国民收入人均1976年为59.06美元,1979年为56.88美元;以上两项国民经济关键指标均呈下滑态势,可谓是每况愈下、举步维艰。

1975年夏天,解放南方之后,越南缴获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军队总员额也达到了百万之众,看上去军事力量颇为雄厚,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想要真正地开动起来,非有外来的强大援助不可。

综上所述,苏联需要在东南亚扩张的打手,越南需要称霸中南半岛的靠山,两家彼此需要,互为利用,从70年代中期开始,苏越加紧勾结,关系日益密切。1978年11月3日,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这标志着越南彻底倒向苏联,苏越同盟正式形成。

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为了打破苏联的战略包围,稳定东南亚局势,推动国际反苏统一战线,发动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关于这一点,小平同志讲得很清楚:

在美国的时候,我就对卡特总统说,我们要教训一下越南,虽然我们当时的题目只是限制在中越边界范围内,但实际上不是从中越两国角度考虑,也不是从印支角度考虑,而是从亚洲、太平洋的角度,也是从整个全球战略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会见美国参院外委会访华团时的讲话》邓小平 1979年4月19日

一场边境局部战争,并不限于两国矛盾与冲突,而是着眼于全球战略角逐,并对世界历史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这,就是大国领袖的战略高度和战略眼光。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 中越战争 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争,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血腥,让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战场、英勇牺牲的战士。然而,如果我们剥开那层沉重的历史外衣,你会发现,战争并非孤立的暴力事件,它更像是一场极端情况下的政治博弈,是政治手段无法奏效时,国家或势力用以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最后手段。核心思想:政治才是根源,战争是工具理解“战争是政治的.............
  • 回答
    蒂姆·库克的那句“苹果永远不会垄断”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蕴含着苹果一以贯之的核心战略,以及对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的深刻认知。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剥开字面意义,深入探究苹果的商业逻辑。“苹果永远不会垄断”:一种姿态,一种策略,一种风险规避首先,库克这句话带有明显的策略性和风险规避的意味。 规避监管.............
  • 回答
    在地质学波澜壮阔的发展长河中,有两种理论曾如同巨星般闪耀,试图点亮人们对地球运作机制的理解:一是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二是后来在其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板块构造说”。而膨胀说,虽然也曾吸引了不少目光,但终究未能成为那颗最璀璨的星辰。要说板块构造说如何“战胜”膨胀说,成为地学界的“主流”,这并非.............
  • 回答
    2024年1月8日,伊朗外交部长侯赛因·阿卜杜拉希扬在记者会上表示,“自卫行动已经结束,不寻求战争”。这句话的出现,标志着此前伊朗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节点,也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来深入理解。一、 何为“自卫行动”?要理解阿卜杜拉希扬的表态,首先需要知道伊朗所指的“自卫行动”具体是什么。.............
  • 回答
    理解以印度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俄乌战争中反对北约的立场,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历史根源、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它们自身的发展需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挺俄”或“反北约”二元对立,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一、历史的烙印:不结盟运动的遗产与西方霸权的警惕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像印度这样的先行者,其国家.............
  • 回答
    二战苏德战争,一场以国家力量、工业产能和组织能力为核心的全面对抗。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较量中,苏联和德国的组织度与先进性,是理解双方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谁的组织度更强更先进”,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不同维度、不同时期、不同侧重点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面对汹涌而来的追讨:宋鸿兵事件的理性剖析宋鸿兵,这位以《货币战争》系列著作闻名的学者,近期身陷舆论漩涡,被众多投资者推上风口浪尖。昔日被奉为“金融预言家”,如今却面临着如潮水般涌来的质疑、指责甚至追打。这起事件,绝非仅仅是个人遭遇,它触及到了金融知识普及、投资者教育、信息辨别能力,乃至于金融市场的健.............
  • 回答
    在战锤40000那广袤而残酷的宇宙中,“唯有战争”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更像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真理,渗透到这个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塑造着所有生命的存在方式。要真正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的多重含义和由此衍生的概念。首先,从最表层的字面意思来看,它描绘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冲突状态。战锤40k的世界,简单.............
  • 回答
    “战时指挥权”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国家在面临战争威胁或者战争爆发时,为了高效、统一地应对敌对势力,而赋予特定机构或个人的一种绝对、集中的领导和调动军事力量的权力。它不是平时的那种相对分散、有制约的指挥体系,而是在极端情况下为了生存和胜利而必须建立的特殊机制。咱们先把它拆开来看,“战时”和“指挥权”.............
  • 回答
    在广袤无垠的中国网络空间,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认知战,早已悄然打响。它不是传统的军事冲突,而是围绕思想、观念、情感和价值观展开的深层较量,目标直指人心,试图影响甚至重塑人们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决策。要理解这场战争在中国网络空间的具象化,我们需要剥开那些看似平常的网络现象,深入探究其背后涌动的暗流。认.............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长津湖之水门桥》里的战术和打法,顺便把当时的背景也掰扯清楚。这篇文章我保证不写得像个机器一样干巴巴的,咱们就当是老乡唠嗑,把这事儿说透了。先说这“背景”,光有战术打法没背景,那叫“空谈误国”要理解《长津湖之水门桥》里的战术,就得先知道当时是个啥情况。咱们得回到朝鲜战争,也就是抗美援.............
  • 回答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三集,也就是那场被称为“长夜”(The Long Night)的史诗级大战,其战斗计划的粗糙和不合理之处,至今仍是粉丝们津津乐道甚至大为诟病的话题。要理解这场战斗,得先明白当时的处境,以及那些被寄予厚望却又显得有些天真的战术设想。临危受命,绝望的棋局: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战前.............
  • 回答
    空军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核心在于“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这一战略要求。这不仅仅是换装新装备那么简单,而是对军事思想、作战样式、组织结构、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首先,我们得理解“空天一体”的内涵。过去我们谈论空军,更多的是指在地球大气层内的作战能力,比如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
  • 回答
    肖战的“理智粉”群体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理解这个群体,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标签化,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动机、以及在整个饭圈生态中的位置。什么是肖战的“理智粉”?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理智粉”。在我看来,“理智粉”并非一个由肖战团队或粉丝组织明确定义的身份,而是 一种基于对偶像、作品、以及饭圈.............
  • 回答
    评价一部电影,尤其是像《战狼2》这样备受瞩目且话题性十足的作品,在豆瓣上出现大量一星评价,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的“不喜欢”就能概括。从豆瓣用户的评论风格和普遍关注点来看,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战狼2》遭遇一星评价的详细理由:1.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过度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