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部电影作品,你可以花40元去电影看或不看,看了可以喜欢或不喜欢,都是你的权利。不需要用爱国、民族来绑架。你喜欢上天,也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也必须喜欢,所以那些打一星的,只要他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是真的不喜欢,我觉得无可厚非。至于那些别有目的打一星的当然另说。好多回答里的阴阳怪气,真是够讨厌的。
豆瓣评分本来就是用来评价电影的,不允许别人评1分你们去投诉豆瓣把1分给取消就行了。在这人身攻击没意思,又是“装逼犯”,又是”慕洋犬“的,捡了点别人的牙秽学到个新奇的词不拿去骂骂人嘴巴会发痒吗。
世上再好的电影都有打1分的,再差的电影都有打5分的。如果哪部电影强行规定只能打2分以上,或者只能打3星以下,要不然就是装逼犯、汉奸、卖国贼,你们觉得这样评分系统还有意思吗,都是些什么鬼逻辑。
没有一部电影能神圣到不容亵渎,《战狼2》也一样。
讲道理,这片子能有7.5分,好于80%的动作片,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分数了:
时光网也不过就是7.5分
IMDB评论人数太少,但也只是7.3分。
这么一看,豆瓣的分数并没有什么不妥吧……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这部片子上映时间不长,各个评分数据还会有一个持续的变动,正文和评论中那个的数字就不改了。
大多数国产动作片能有这个分数睡觉都该笑醒了(前提是票房还不错),熟悉豆瓣评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分数不会拖口碑的后腿的。
至于盯着那些所谓的一星短论,然后把豆瓣讥讽一番是非常片面的,这就和用知乎上的喷子言论代表知乎没有什么区别。没事你翻一下几个经典9分片看看,照样有嫌“无聊”和“看不下去”打一星的,一张嘴怎么说是他们的自由,不过豆瓣这个分数总还是不差的。
有人拿豆瓣短评说事,说打一星的是常态,且不说从数据上这就站不住脚,说白了说这种话的人压根就不了解豆瓣。
来看看几个高分电影,《海上钢琴师》9.2分够牛吧?
这是首页前两个短评
《教父》够经典吧?
这是排第一的短评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短评向来就是这副模样,豆瓣短评是没有“踩”只有“赞”的,所以本质上和各种网络新闻底下的评论一样,点赞最高的经常是最脑残的喷子,喷子的数量有多少你总该知道了吧?
(补充:刚看了豆瓣短评,发现下面已经有了「这条短评跟影片无关」和「举报」选项,不知道什么时候添加的,但应该是最近,甚至很可能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带来的压力。至于好处和坏处是什么,这个大家可以自己思考)
真正可以“踩”的是影评,所以那些脑残评论往往被踩的没影,题目不是说评论吗?干嘛只看着短篇,我们来看看影评,这几个是首页排名最靠前的:
怎么样?这种评论很差吗?
有人注意到了豆瓣上给《战狼2》打了一二星的人占了12.5%,表面上看这可真是了不得了,要知道分数差不多的《绣春刀2》只有4.3%的人打了一二星的,这差距可有点大啊。
可只要你仔细一看就明白了,给《战狼2》打五星(10分)的可是有29.1%,这29.1%的人相当于给了电影满分。
而《绣春刀2》在分数略高的情况下则只有15.9%的人打了五星,比例悬殊明显。
可以明显看出来所以《战狼2》评分显然更加两极化,那么我们在怀疑这部电影被恶意抹黑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想到它也可能被过誉了(感情分 情怀分)呢?
毕竟,通过上面的几个网站的对比,7.5这个分数还是比较客观了的。那么问题来了,是这种两极化的形成造就了这个分数,还是为了达到这个分数而形成的这种两极化呢?
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这说明了,只要没有极端情况的影响,豆瓣评分还是能够很好的自我调节的。
你想人为的去掉一二星?
天啊,如果《战狼2》一下子窜到了8.5分,甚至逼近了9分,你不觉得这太夸张了吗?
……
评论里有人提到了同类型的动作片《敢死队》,说实话这个系列非常一般,豆瓣评分也很一般。你看,没有一个到7分的,和《战狼2》的7.5分差远了,这就是某些人所说的“跪舔”好莱坞?
再说说不久前的《疾速特攻》,这部非常过瘾的动作片可以说口碑非常高了,在IMDB上有7.7分:
可是豆瓣呢?低了整整0.4分,这就某些人的跪舔?
扯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战狼2》的分数真的不低了。
在豆瓣不是光看分数的,还要看片子的类型,动作片本来就分数偏低,根本没办法和剧情片相比,而按照纪录片的尿性不到8分就是低分了,甚至还有接近满分的:
以评分表接近《战狼2》的《林中小屋》为例,其分数好于91%的恐怖片,但作为喜剧片只好于69%。你看,同一个分数作为恐怖片是优秀,作为喜剧片连良好都算不上,差距就是这么大。
如果你还不死心的话,那就看看同为7.5分(没用更新的7.6分) 的带有动作标签的是什么样的电影吧:
能和《逃学威龙》、《叶问》、《死侍》、《大侦探福尔摩斯》等要么经典要么知名的“动作”类影片同一分数,真的已经是很不错了吧?
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说这几部电影渣渣,根本就不好看,我也没办法。
有评论里拿《大圣归来》说事,说大圣归来五星比例那么大,为什么《战狼2》就不行?
如果你点开《大圣归来》的豆瓣页面,你会奇迹般的发现它“好于79%的动画片”,这个和《战狼2》“好于79%的动作片”竟然是完全一样的!这意味着他们各自在各自的类型片中地位是齐平的,也就是说《大圣传》的豆瓣8.2分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战狼2》的7,5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中国的平均身高是169.7公分,荷兰则是182.5公分,鉴于此自然对“高”的标准也不一样,在荷兰如果你长到182公分只能算是在平均线上,可这个身高在中国已经可以算作出类拔萃了。你总不能用荷兰人的标准描述中国人的身高吧?
同样的,不同类型的电影单纯比分值是不可取的。
在这个情况下,数值上更高的动画片五星评价比例高在正常不过了。
还有,我发现网上有一种言论很可怕,就是对这部电影提一点不好都有人说什么“跪久了站不起来”和“如果是好莱坞电影就怎么着怎么着”的,这对电影讨论不是一个好现象。
爱国情怀可以理解,但一部电影就这么上纲上线的很不合适,被冤枉的人嘴上不说心里是很不爽的。还有一点,谁也不喜欢自己的意志被他人裹挟,就算他们嘴上不说,脾气以上来反手一个一星你也不知道不是吗?
还有就是某些媒体在这后面煽风点火:
从标题到内容无不煽动性十足,虽然我对迅雷没多大好感,虽说这个时期在微博上说《战狼2》一般似乎有种蹭热度的嫌疑,但他的话本身也算不上过分吧?
文章里直接盖了一个
举世皆浊你独清,众人皆醉你独醒。
似乎如果说《战狼2》一般你就是脱离人民群众,你就是自命清高。
紧接着后面的
中国最高票房、历史最快破亿的电影一般,那之前其他国产电影就都是垃圾了!
这就更厉害了,认为《战狼2》一般的人你们问题大了,你这是否定整个国产电影啊,你这是认为国产电影都是垃圾吗?
我已经不知如何吐槽这些逻辑奇葩的文章了,尤其当我看到下面的评论区都是一片臭骂微博博主,变着花样卸载迅雷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种文章真的是迎合了这一时期的舆论风向了。
对于我个人,我自问这片回答没有任何贬低这部电影的意思,可是评论区了还是有人用警惕的目光四处逡巡,不怀好意的道:你和那些打一星的人是一伙的吧?气得我手动删除拉黑。
……
最后,有人在评论区里说想看《敦刻尔克》。
哈哈,你们是不是还有好多人没听过这部诺兰导演的战争片?
来来来,我们看一下,豆瓣评分8.4:
哎呀,怎么这么高?不公平吧?那我们看看IMDB:
除非这些分数大多是中国人打的,否则豆瓣给这个分算不上崇洋媚外吧?这部片子已经在国外上映了,豆瓣有人打分并不奇怪。
咦?不对啊,为什么我们这不上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国内票房?
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呢?——9月1日(依据豆瓣网页)
为什么要拖延那么久?——不为什么,这只是每年一度的奇迹月。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战狼2》能否打破《美人鱼》的票房纪录,打爆全世界……
经一位知友提醒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首先,这部电影票房上的爆炸是在奇迹月的背景下取得的,没有碰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再有,这部电影的题材非常讨巧,在目前的国内外局势背景下真的很能让中国人热血沸腾,倘若换了个题材,即便制作水准和《战狼2》持平甚至更高,也基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反响。当然,打铁还要自身硬,《战狼2》本身的质量也是关键,否则也出不了头。
综合起来看这部电影的成绩是在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作用下产生的。
不是说这样不对,不是说这么做就不是成功,而是这种成功难以复制(吴京本人或许能基本延续这种成功模式),其成功有些过多的依赖于与电影本身无关的外部因素,这使得这部电影的影响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要有所减弱。
看到某答主lilith吹了半天好莱坞制作,狂喷战狼2剧情bug太多人设bug太多。最后宣称自己认为湄公河行动是一部好电影的标杆来表明自己并不崇洋媚外。
先来说人设,冷锋是个兵痞,第一部就表明这点,而且是个有本事的兵痞。所以他会一头扎回去救人,会不要命的跟雇佣兵交战,这不算bug吧?
冷锋感染病毒,他救的医生刚好带有实验性药品,于是在他身上做了实验,治好了致命的病毒,这是bug吗?说什么小女孩血液的,拜托,有没有仔细看电影?医生说过女孩携带抗体,所以陈博士才会舍命救这个女孩子,后来雇佣兵也一直争夺这个女孩子。不然他们那么大阵仗夜里突袭工厂干嘛?而治疗冷锋的是医生带来的还处在试验阶段的药品,是药!一个研究疾病的中心有治疗致命病毒的实验性药品,这叫bug?
那美队弱鸡体格被实验后变成超级英雄是bug吗?钢铁侠为了自救在山洞里做出一身战甲是bug吗?
-----------突然插入的分割线----------
评论里有人提到,不该用科幻片的人设来跟战争片比,也好,我们换同等级别的人设,好莱坞多的数不胜数,拿美队钢铁侠类比本来是因为受众广粉丝多。既然你们觉得不在一条标准线上,那你们看过碟中谍系列吗?碟中谍1,从高速列车上摸爬滚打的伊森亨特在车上和直升机上蹦来蹦去,反派硬是想用直升机削死伊森,最后直升机炸了,他本人毫发无损;碟中谍2,伊森和反派把摩托车都撞炸了、两人迎面冲击后没有骨折没有受伤起来就接着斗;碟中谍3,伊森被反派抓去折磨后起身就能反杀敌人(与之相对电影开头他的学生林赛被折磨在注射肾上腺素之后才能恢复战斗力);碟中谍4,伊森在克里姆林宫背后4-5米处炸弹爆炸、整个人被抛飞(与之相对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托洛夫斯基,因为炸弹在背后爆炸引起的伤害最终导致瘫痪),当天在医院醒来之后就可以从四层楼上用滑索跳车落地逃生,进而在车速100迈以上的高速公路上先用车侧面撞击隔离沙乡,再跳车,仍然未受重伤(更离奇的是反派的座驾前滚翻720度+转体1080度的完美动作之后反派爬起来就走,比预知自己跳车后作出躲避动作的主角跑的还快),最后更是从10+层楼上开车直冲到地面,用安全气囊阻挡下落冲击力,要知道常态下安全气囊来一下也是可以击晕一个人的,更何况在向前冲击时受到迎面的安全气囊撞击。伊森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没有失去意识反而完成了任务;碟中谍5?无器械潜水超越极限后被救上岸,处于半失忆状态,扭头就能开车骑摩托玩追击,正常情况下这种大脑缺氧后导致的失忆再经过汽车翻车的冲击,他不变傻子才怪。
呐,碟中谍是著名的IP类电影吧,主角是普通人类吧,拿这一系列对比,冷锋是个屁啊,居然最后浑身是伤
嗯,敢死队系列和玩命速递系列还要继续提吗?我觉得必要性不大。冷锋在这些电影的主角面前,血条应该只有五分之一长。
以下回到原答案
-------------插入结束的分割线-----------
再说钢丝床挡rpg,我真不觉得这有什么bug的,rpg的初始飞行速度本来就要比子弹慢,由于撞针和弹体结构的关系正好可以用钢丝床的网眼套住,而且最后也没有弹开,是冷锋把床扔到一边后带着弹体爆炸了
后面所谓的血超厚,我想问的是,在你鼓吹的湄公河行动最后关头,张涵予和彭于晏押着毒贩,在平坦的开阔地里奔跑了至少1-2公里,还穿越了雷区,他们的背后是十几个携带冲锋枪的武装分子还在不停开枪,头顶没有己方的支援,在战争中这不叫逃命叫送死好吧,如果你进行火力回击让对方有所顾忌,还可以通过火力较弱的空间寻求逃生,直接开阔地里背对枪口撒丫子跑,你以为真人能跑得过子弹?
反观战狼,第一部里是丛林枪战,躲狙击都是在计算时间做折返运动还要借着树林作掩护,第二部建筑群枪战,在各种车辆器械和建筑之间借助掩体躲避敌方射击,三人小队前进时借助车辆作掩护,这才叫没有bug。达康书记凭借战斗经验一直不暴露在敌方狙击枪口下的细节你看到了吗?两人互相进行火力交叉掩护快速通过开阔地带的细节你看到了吗?吴京在拍那些爆破摔倒镜头时自己亲身上阵实爆实拍,花絮你看过了吗?你什么都没看到,就要说人家血厚是bug?他亲身经历过那么近炸不伤摔不死,然后呈现到银幕上给你看,不是为了听你说一句“这人设太bug了怎么都不死”
再来谈所谓的情节平淡,一开始混船,然后登陆,表面风平浪静的国家处处是战乱的消息,正在海滩上踢球喝酒时就有机枪过来扫射,你管这叫情节平淡?在成功撤离之后情节趋于平淡开始叙事,然后画风一转回到战区救人继续高潮,在经历高潮之后进入厂区张翰插科打诨进入平淡,晚间雇佣兵突袭再次高潮,突袭过后冷锋疾病突发进入平淡,第二天病情缓解重新归厂再入高潮。我真不知道你眼里到底怎么划分剧情是否平淡的,是不是必须有个惊天反转才叫精彩?这战斗高潮和文戏转接有什么问题?没有完整的叙述一个故事?还是没有把故事的内核展现出来?本来就是一个单兵救人的孤胆英雄故事,你去看看第一滴血,看看敢死队系列,再看看玩命速递和速度与激情,难道不是这么讲故事的吗?有什么惊天反转?还是有什么独到的故事叙事手法?不都是干一架休息一会喊喊口号再干下一架?
倒是你吹捧的湄公河行动,和战狼一样属于真实事件改编,但是湄公河行动里强行加戏让毒枭安排小孩子去把联合总部的大楼炸了,中方指挥官被炸到病床上全身纱布。这种莫名其妙的加戏,对剧情本身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因为毒枭儿子已经抓到,藏身地迟早暴露,到时候肯定会去抓捕,而缉毒队员也被小孩子打断一条腿,凸显出毒枭利用小孩的残暴特性也增添了双方的私仇意味。结果强行加了戏去炸大楼,有什么意义?跟其他几国的警察翻脸吗?还是故意炸点东西来表现自己的特效技术很好(虽然做的是很明显的特效)?现实中可没有这一出,中国缉毒警就是偷偷摸过去把人抓了然后带走了,也没见外国警察阻拦,所以我倒是觉得湄公河行动虽然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反而在叙事上有不小的硬伤。比如人物介绍上,缉毒队员行动中漏了好几次脸了,经过张涵予的口也知道了几个队员的代号,结果电影进行到一半二人互相加深了解后又依次做一遍介绍把每个人都说一遍,结果在这次正式介绍之后,后续队员的曝光率低多了,兄妹俩还算戏份比较多的,在最后的抓捕过程中一堆“有名字的人”完全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真不知道这种人物介绍的方式是哪里学来的。我不否认湄公河拍的很好,但是你非要用湄公河的剧本来怼战狼,还要黑战狼的叙事和人设的话,我想说湄公河里只有双主角人设还能看,其他人的塑造只有毒枭算是成功的。而战狼里,男女主不说,张翰的富二代,吴刚的保安队长,于谦的老板甚至黑人小胖墩母子的人物形象都是很立体鲜明的。不信你回头想想,那一队缉毒警里,除了有个代号以外,能看出个人性格吗?他们只有个代号而已。能用短短几个镜头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甚至能让观众从这个性格的形象来推断角色下一步行动,这才叫成功的人物塑造。你不能因为一个英雄人物怎么都打不死,就说这个形象塑造很失败。因为所有的英雄形象都是怎样都打不死的,前有超人被氪星矿石打成半残再满血复活和蝙蝠侠被打断脊柱丢在地底再归来拯救世界,后有雷神被剥夺神力成为凡人进而获得锤子认可重新成神和钢铁侠豪宅被轰依靠小男孩的帮助才能勉强做几个简易手雷最后救下美国总统。这些都是英雄,他们的形象都是这样,耐打,坚韧不拔,似乎要守护一切,而且能够成功的守护。最后为了表现其强大肯定要有一个孤胆的背景。所以、人设哪bug了?
最后,教你个乖,战狼2最bug的地方是最后的舰载导弹,三发导弹下来整个厂子应该平了,不可能还存在那些对打镜头,但是总不能让主角被自己人炸死了,所以索性用导弹的巡航定点打击功能带了个榴弹炮弹的弹药量,随便招呼一下坦克就好。要是美国爸爸的话,遇到这种情况大概是A130高空巡航使用机载机炮火力掩护,但是似乎美国人根本不想在非洲大陆上浪费火力呢
题外话,我和基友看完电影回来路上,说起非洲。说中国赚非洲的资源,也支持非洲的建设,同时不干涉非洲内政,我们向非洲输出的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全的医疗保障以及教育等一系列真的能帮助非洲成长的东西。但是美国人?在老美的眼里,哦不,不只是在眼里,在他们的电影里,非洲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地方,有外星人?放到南非就好了,反正那边很乱,卖军火?卖给非洲好了,反正他们一直很乱,进行非法交易?去非洲好了,反正他们一直很乱。是的,非洲很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科技文化军事领域都处于绝对领先,甚至美国有很大一部分非洲移民后裔,但是美国从没想过去帮助非洲,改变非洲。我们一群黄皮肤的人在非洲大陆上盖房子建铁路挖矿做贸易,你们“黑人至上”的美利坚怎么就不能来援助一下同为黑皮肤的非洲朋友呢?不是超级大国吗?不是世界警察吗?不是地球领袖吗?不是在每部电影里都能独当一面拯救地球打败外星人吗?
美国的文化输出和价值观输出,与它在真实世界里的所作所为一对比,真是恶心
按照现在流行标准,吴京就是个恨国公知,精神白左,圣母病晚期。
1、不仅不配合国家建设步伐喜迎强拆,反而一脚踹飞了拆迁工作人员。
2、竟然收了一个黑人小孩做干儿子,难道他还准备把这黑小孩带回国内抢占我国生存资源?
3、飞机明明是来接中国人的,他却非要讲什么普世价值让黑人妇女小孩先走,把同胞陷于险地,一万个黑人的价值,顶得上一个中国人吗?可谓十分白左圣母了。
综上,这电影哪里小粉红了!(摔!)
吴京明显就是书读少了净长肌肉,比豆瓣高华不知low到哪里去了,才会拍出这样的东西嘛!
所以,满分十分的话,我只能给战狼2打八分,哦对了,还要给我女神余男再加两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