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药行业从业超过十年的某人(不是医生),过来说几个事实:
1, 全球超过90%的维生素C原料药由四家中国药厂——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和江山制药生产供应。在此方面,中国具有维生素C绝对的产量权和定价权,这几家药厂的一点风吹草动都牵动全球维C的价格,近年来国内因为环保收紧导致维生素限产、价格上涨,于是全球诸多下游企业一片哀嚎。此四家,业内称vc四大家族。
所以,无论你买的维生素C制剂是国产品牌还是进口产品,极大可能性都是这四家国内企业生产的。
2,维生素的下游是饲料、食品添加剂、药品以及保健品。其实,饲料才是维生素类原料的大客户,其次是食品,药品反而是规模最小的。
当然,维生素C除外,维生素C原料药用料大户是食品。比如,可口可乐、红牛、七喜这些饮料都是vc用料大户,据财报可知,这三家用的维生素C都是石药提供的。
3,觉得3元钱的vc口感不好而又不愿意交198智商税的,其实还有很多中间地带口感好价格适中的。我国至少有上百家企业生产各种剂型的维生素制剂,什么颗粒剂、泡腾片、咀嚼片、分散剂,剂型丰富,口感多样,丰俭由人。
作为一名药店店员,基于他的绩效考核肯定要推荐利润更高的产品,才能拿到更多的提成,然而选择权在你自己手中啊。什么年代了,阿里药房、壹药网、七乐康、叮当快药、京东大药房,正规网上药店随便选,一线城市当天送到,何必跟线下店员死磕呢。
4,无论你是买的OTC国药准字号的维生素C还是蓝帽子保健食品,都强烈建议一定、千万看一看每片的vc含量。正常人不需要额外过度补充维生素C。一天多次大量服用vc没有额外好处,不要把它当糖果吃。每天超过600毫克就已足以引起成人尿频了,也有研究表明每日超过800毫克长期服用,会引起儿童的生长发育停止。
重要的事情再重复一遍,不要长期大剂量额外服用维生素c,把这个钱用来买蔬菜水果吧。服用其他药品期间,尽量不要与维生素C同服。
5,补充一下,普通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是葡萄糖经过微生物发酵然后再合成结晶提纯而得。至于那些什么号称天然针叶樱桃提取物啊,葡萄籽提取物啊,但凡提取,基本都得用到化学溶剂。基本工艺是提取、浓缩、分离、提纯,每个步骤都少不了各种化学溶剂。同样是百来块钱一公斤的化工产品,然后你说这玩意儿纯天然?!
这样的黑店下次不去就好了。
不放心的话, 到医院药房去开就是。
如何看待药店只卖108的维生素C片(保健食品)而声称没有3元的小瓶药品维生素C?
这是一种欺诈行为, 在英语国家有个相对好听的词, 叫 “Misrepresentation”。
以上是短回答。
维生素C缺乏症:可表现为坏血病。这是少年科学画报和中学的生理卫生课反复强调的内容, 估计大家都知道。
默沙東药厂长期以来免费提供的默克诊疗手册就象上世纪80年代的《赤脚医生手册》一样通俗易懂。
维生素C:
维生素C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mg。每天摄入高达10g的维生素C可能酸化尿液、导致恶心和腹泻,干扰体内抗氧化-强化氧化系统的平衡,并且可能造成地中海贫血患者或血色沉着病患者的体内铁超负荷。维生素C相对比脂溶性的其他维生素安全, 但是长期服用高剂量(每天超过2000毫克),可增加尿液中草酸钙的形成,提高罹患肾结石的机率。
值得注意的是, 在现实生活中维生素缺乏的发生率是不太高的。大家也许应该警惕胡乱给自己加药引起的维生素中毒。
维生素缺乏症(Avitaminosis)是由维生素缺乏或者代谢转化缺损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或长期的疾病,这类疾病根据与其有关的维生素的字母进行定名。与此相反的是维生素过多症,这类疾病主要是体内摄入过量脂溶性维生素造成的。
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论语·先进》。
尽管很多人不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存在, 但是 WHO 发布过关于维生素的一些指导性的出版物比如在线的。因为中文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所以可能还有中文的:
。
维生素缺乏症这个话题在默克诊疗手册和生化、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科书上都有的。当然, 营养学的教科书和内科学的教科书上也是有的。同时, 在皮肤病和其他专科的教科书上也有。整个内容可以讲几堂课。
说一点和大部分回答不一样的看法。
其实这个很正常,药店不是慈善堂,他们是要盈利的。现在的药店基本上都是私人的,有些做大的连锁药店都上市了,所以对于药店来说,获得更高的收益自然是他们的选择了。
简单的算一下,假定同样一个人需要服用VC,VC的规格都是每片净含量100mg的VC,每瓶100片,然后按照成人一日一片的常规服用办法,那么一个成人一年需要3.65瓶。
那么,3元的VC,一年只需要11元;而108元则需要394.2元。
在没有无限大的市场和无限大的需求情况下,哪怕是同样两种VC都是利润10%的话,3元的VC一年只能赚1元,而108元的VC一年能够赚39元,后者相当于前者利润的39倍左右,作为经销商,毫无疑问是选择后者了。
就像我上面说的,药店不是慈善堂,他们是要盈利的,所以药店肯定更倾向于进货价格更高的天然VC之类的。
对于此,有人说是智商税,我认为这应该是看个人的选择了,药店进货价格更高的天然VC还能销售,自然是有道理,我觉得主要有四方面:
1、药物依从性
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Treatment compliance)是一个临床上常见的概念,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通俗的说,就是病人愿不愿意遵医嘱服用药物。
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药物本身的口感,比如治疗中暑有一种大家都熟悉的药物叫藿香正气水,那个味道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十分难喝,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中暑之后,是不愿意服用藿香正气水的,相反会选择一些口感相对好的藿香正气片之类的,至少口感要好多了。
在VC上,同样存在个问题,而且更明显,对于并不是把VC当做药物而是用作保健食品的人来说,口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曾经在校医院开过3元的VC,怎么说呢,有一股明显的苦涩味道,很不好喝。反过来,药店销售的那种VC保健品味道相对较好,我们服用的感受和接受度也更高
所以,从依从性的角度,天然VC毫无疑问比药品VC更好,因此现在很多厂商都在努力的改善VC的味道,不仅有常规的橙子味的,也有从巴西远道而来的的针叶樱桃,已经被全球众多厂家看上,成为提取天然VC的来源,这种天然VC,口味酸酸甜甜的,一股樱桃味,在服用的时候,依从性肯定后者更好。
2、成本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那就是现在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了,以前经常嗤之以鼻的“时间就是金钱”,现在越来越成为很多人的切身感受。对于购买VC,也一样。
比如我要是去开3元的药用VC,需要开车到医院,排队挂号,排队等医生看病,医生开药,然后排队付款,排队取药,基本上,一盒3元的VC,往返油费、医院停车费,排队时间,最终折合下来,几十块钱小半天没了,而且医院还不给多开药用VC,一次只能开一盒。
而到药店呢,楼下就有两家药店,路过进去顺手买了,大概也就是几分钟,而且想买几盒买几盒。
所以,经历过几次买药经历后,现在的我,除非是必须去医院开的处方药,一般情况下,能够在药店解决的,基本都在药店买了。
3、对药物的抗拒性
我认为,这也是很多人,尤其是国人的一个普遍问题。我前几天还和朋友聊过这个问题,就是为何国人喜欢中药,可能是传统文化影响,药食同源之类的。
去医院买的VC,一般是OTC的药物,而药店卖的VC一般是保健食品。
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到严重缺乏VC出现坏血病等情况的时候,只是亚健康的状态,那吃点保健品自然是可行的了,而只有生病了才去买药。这种心理也很影响很多人,当然,友们除外。
4、成分问题
作为药品销售的VC,纯度事实上是最高的,因此,对于单纯补充VC的患者来说,其实是最好的。不过很多时候,人们补充VC并不是因为生病,而是作为一种保健品来,这个时候,天然VC的优势就有所体现了。
2块钱的药品VC一般是合成VC。人工合成维生素C只含有单一成分,L-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在99%以上,长期服用可能有草酸石结石的风险
天然维生素C产品一般通过物理萃取技术,直接将鲜活植物中的营养成分保留下来,除了含有维生素C之外,还含有合成VC没有的植物营养素,如生物类黄酮、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维生素E、钙、磷、铁等矿物元素。
众所周知,维生素C很容易遇到光、热氧化破坏,但天然维生素C中所含有的这些生物类活性物质,不仅自身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能力,还能提升维生素C的生物活性,防止维生素 C被氧化而遭到破坏,使维生素C能够在正常的基础上更好更安全地吸收,进而使维生素C发挥强大的生理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
所以,我认为这四个因素是决定药店销售保健品VC且依然拥有非常大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了,到这里,好像显得咱这个科普博主没写科学,所以我就在加上一点,关于VC的问题。
关于VC本身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知道,V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一种高效抗氧化剂,用来减轻人体代谢产生的氧化应激问题。而且有意思的是,VC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在大部分灵长类上都是不能自身合成的,而自然界中不少生物却可以自身合成VC。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写过个回答来讨论灵长类等为什么丢失了VC的合成能力,
我认为,从进化上,当白垩纪大灭绝发生之后,哺乳类获得了新的生态位,因此它们开始迅速扩张,对于灵长类来说,它们体内同时存在尿酸和VC,二者功能一定程度类似,都可以起到还原作用,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举,最终,VC合成能力失去了。事实上,VC合成能力和丧失分解尿酸能力同时进行[1,2]。当然,作为杂食性的灵长类,还可以通过从水果等中来补充VC,所以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看到有回答给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和药店斗智斗勇,也真的有闲,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非要买便宜的药用合成VC,直接去医院开药就行了,或者网购。至于社区卫生院,不知道你们的情形,反正我是不愿意去看那些人的臭脸。
无关好坏,只是选择。
[1]Johnson R J, Gaucher E A, Sautin Y Y, et al. The planetary biology of ascorbate and uric aci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epidemic of 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Medical hypotheses, 2008, 71(1): 22-31.
[2]Wu X W, Lee C C, Muzny D M, et al. Urate oxidase: primary structure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89, 86(23): 9412-9416.
不邀请也要来强答一波;
主要是有些人的智商税被收得惨不忍睹,不忍直视……妈蛋的,连便宜的Vc是化学合成的都出来了,这智商居然也能过上好日子。
果然要感谢共产党,老天饿不死瞎眼雀(瞎鸟=瞎J8扯),不过这让那些为真理努力而吃苦受累的人情何以堪。
本人工科狗,药剂专业,理科中的民工。
首先现在的Vc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就跟酿酒酿醋是一回事,只不过把发酵后的汤汤水水经过过滤提纯,最后分离出来我们需要的部分,维生素c。
由于原料是玉米,工艺也不复杂,没有专利费,又是国企,最后还入医保目录。不便宜没天理啊。
老外最赚钱的企业互联网什么的也就股价高,年盈利才几个点,最赚钱的永远是医药企业。其它行业坐火箭都撵不上。因为人穷人富都怕死,越富越怕死。
所有药店销售的药品不论是哪个厂家的,都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典既是行业标准也是生产规范。
任何不入药典、不按规范生产的产品不得以药品销售。
违者是要追刑责的。
所以只要是药店正规合法渠道的药,等剂量下效果都是一样的。
至于有人说服用后感觉效果不同,这里面的因素很多。除了不同个体对同一药品的个体差异外,还有饮食习惯与不同食物成分引起的拮抗作用
另外在心理作用下,安慰剂都能治病(骗人也能治病),不然心理学的那些大忽悠凭什么出医生。
所以108块的Vc与两三块的Vc在药监局实验室的冰冷数据下是不会允许它们有差别的,谁与药典有差别谁就得死。
另外我们没有专利费是因为专利是我们国家国有单位发明的,虽然现在网上各种传的故事不一样。
但我这有个暗黑版是当年老师他们行业内流传的,发明人出了成果要求领导以此评职称,领导以没有学术期刊的论文为由拒绝了(真正的具体原因未知),同时收到消息的国外制药商正在谈技术转让的事情。
没多久发明人的论文上了学术期刊,窗户纸捅破了,人家随便给俩钱买专利,爱要不要大不了打官司呗,相对Vc的保健品市场才几个钱。
发明人如愿以偿评了职称,该领导最后怎样了没说。
谢邀,
抛开价格,我们就维生素C本身而言,不同级别、不同商家的产品,单片维生素C含量、纯度等等多个方面都有明显区别,所以问题本身很难回答。但如果把问题拆分成三个层次加以解答,相信大家就会得到答案:
1,维生素C为什么是人体必需营养素?
2,维生素C是否怎么吃都不会伤身体?
3,维生素C对健康有益,那是否吃得多吸收的就多?
作为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维生素,维生素C参与到体内的多种生物反应,主要是起到还原作用。例如: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促进神经递质合成,参与固醇类物质羟化,参与有毒物质羟化解毒,促进抗体合成,维持功能性二价铁的稳定性、促进铁的吸收,治疗贫血,促进四氢叶酸形成,维持硫基酶的活性等等。
也正是因为维生素C深度参与到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从膳食中获取足量的维生素C就非常重要。古代中原和蒙古的贸易主要就是中原人用茶叶和食盐交换蒙古的牛羊和皮毛。蒙古人对茶的需求并不同于欧洲贵族那样的奢侈享受,而是生存所需。因为主要以肉制品、奶制品为食的游牧民族需要在秋冬季节通过茶摄取宝贵的维生素C。大航海时代,曾经限制人类远洋航行的一大困扰就是长期无法得到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造成很多水手死于坏血病。因此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
维生素C不仅人体一般情况下需要,在某些特殊时期需要量更大。比如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和妊娠期妇女,体内细胞分裂迅速,DNA的合成需要大量四氢叶酸的参与,而食物中摄取的叶酸需要维生素C才能还原成活性的四氢叶酸。抵抗力较差的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比一般人群需要更多维生素C,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尤其是体液免疫。经常饮酒的人肝脏疲于转化乙醇,局部氧化应激比较严重,需要维生素C帮助修复。另外,体力劳动者、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也更需要维生素C辅助体内各项生物化学反应,将外界不利因素对机体的损伤降低。
所以,保障充足的维生素C摄取早已成为一个营养学的共识。
维生素C对身体健康有益,药店里的普通维生素C片也非常廉价,所以有些人会把这些标着OTC处方药的维生素C作为日常营养补充剂。而且不少人认为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如果补充过量也会随尿液排出,不会伤害身体。甚至每日口服维生素C达1000mg以上的也大有人在。
事实上,这是对补充维生素C很大的误解。2013年,有发表在《JAMA内科学》杂志上的一项临床研究指出: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患病风险[1],2016年[2]、2019年[3],来自不同研究团队的两项前瞻性研究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
其次,口服过量的维生素C会引起血清维生素C浓度的剧烈波动,这会增加肾脏排泄功能的负担。最后,过高浓度的维生素C会影响多种药物的吸收,例如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所以口服过量的维生素C并不科学,有可能损害健康。最好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由国家卫生部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合理摄入足量维生素C:
0岁婴儿宝宝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40毫克。
半岁婴儿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50毫克。
1岁儿童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60毫克
4岁以上儿童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70毫克。
7岁以上儿童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80毫克。
11岁以上儿童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90毫克。
18岁以上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100毫克。
50岁以上中年人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也为100毫克。
既然保障维生素C的足量摄入很有必要,而过量服用(尤其是非处方药维生素C)又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那么怎样补充才最合理呢?
一般而言,只要每日都能吃到足够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些来自膳食的天然维生素C就足够人体所需了,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补充。而随着现代物流和保鲜技术的进步,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大家只要对照一下营养膳食金字塔就会发现,当代人的膳食结构中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占比其实很难达标,反而是脂肪、肉、蛋、奶都出现了超标。所以,即使对于挑食的普通人,通过膳食得到额外的天然维生素C是相对不足的。
还有一些对维生素C需求量很大的人群并不适合通过多吃水果获取天然维生素C,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吃了太多水果很有可能引起血糖剧烈波动,妊娠期女性吃水果太多也有可能造成妊娠期糖尿病,或者因为果糖摄入过多造成巨大儿。
然而前面谈到了,盲目过量服用又会危害健康,所以补充维生素C需要科学的指导。
曾经有不少科普自媒体抨击过天然维生素C是一种“智商税”,主要就是针对天然维生素C不如药品级维生素C纯度高,同时认为其价格虚高。但这些观点并没有影响天然维生素C的生产和相关研究。其实原因很简单:天然维生素C就是比合成的药物级维生素C更易吸收,而且天然维生素C自带“缓释”功能,可以让体内维生素C浓度保持平稳。
早在1948年,《自然》杂志上刊载的一篇论文就指出黄酮类物质可以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4]。而1988年有学者观察了分别服用合成维生素C片剂和含有等量维生素C的橙汁后人体内维生素C浓度的变化曲线。这项研究发现橙汁天然维生素C的吸收效率高出合成维生素C35%左右,而且前者引起的浓度曲线更加平缓,没有骤升骤降的情况[5]。
药用的2块钱VC纯度高,属于药品,是用于治疗疾病的,通过规定病情,制定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长期服用有草酸结石的风险。
2块钱的VC之所以便宜,因为他们是合成的VC,合成Vc之所以很便宜,是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合成VC的制造国,合成VC除了可以用来制成药品,还大量作为饲料添加剂。
如果是日常服用,提升免疫力,美白等,建议服用保健品VC,即VC营养补充剂,更推荐天然VC,剂量控制合适,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选择质量靠谱的保健食(蓝帽子)维生素C膳食补充剂,其实是更适合的选择。
我:“有没有vc?”
药店员工:“这个xxxvc(摆在展销台上的)很好。”
我:“多少钱?”
员工:“98一瓶”
我:“这么贵?没有那种小瓶的那种吗?”
员工:“什么小瓶,没有吧。这个xxxvc是天然提取的,当然要贵一点。”
我:“算了(呵呵并打算走)。”
员工:“诶,等等(从药架上拿出一个小瓶子)。你说的是这个吧。”
我:“对,多少钱?”
员工:“两块钱一瓶。”
买了两瓶,付账走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