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皇帝死后没有兄弟和儿子,那皇储会选哪位?

回答
中国古代皇位继承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制度,尤其是在皇帝驾崩而没有直系继承人(儿子)或旁系继承人(兄弟)的情况下,选定皇储的方式会更加曲折和特殊。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便会引发一场围绕权力展开的激烈角逐,其结果往往取决于当时的政治格局、宗法制度的演变以及关键人物的博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的 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 嫡长子继承制,即皇帝正妻所生的长子拥有最优先的继承权。如果皇帝没有儿子,那么继承的顺位会向旁系延伸,通常是皇帝的兄弟。但当所有这些最直接的继承人都消失了,情况就会变得相当棘手。

当皇帝死后,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的情况下,皇储的选定,通常会遵循以下几个可能的路径:

一、 寻找皇帝的叔伯、侄子等旁系血亲: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被考虑的方向。古代宗法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和辈分尊卑。当皇帝没有直系子嗣和兄弟时,会继续往更远的旁系血亲中寻找。

叔伯的儿子(堂兄弟): 皇帝的叔叔(已故)的儿子会成为首选。他们与皇帝属于同一代,辈分上是堂兄弟。如果有多位叔叔的儿子,则会依照叔叔们的顺序和各自儿子的长幼顺序来排定。
祖父的兄弟的儿子(族兄弟): 如果叔伯一脉也无人可继,则会追溯到更上一辈,寻找皇帝祖父的兄弟(即高祖父的儿子,爷爷的叔伯)的儿子。这些人与皇帝是族兄弟,辈分上会比堂兄弟更远。
旁系血亲的远近和辈分是核心考量: 整个过程会遵循一个非常严谨的宗法逻辑。简单来说,就是越接近皇帝的血缘关系,越优先。同时,即使血缘稍远,但辈分更接近的,也可能优先。例如,如果皇帝有一个已故的堂兄(叔父的儿子),但堂兄也已经没有儿子了,那么可能会选择皇帝已故的另一位叔父(这位叔父可能活得比第一位叔父晚,但他的儿子辈分上是皇帝的堂兄弟),或者更进一步寻找已故伯父(父亲的兄弟)的儿子。

二、 寻找皇帝的侄子或外甥:

在没有叔伯的儿子时,皇帝的侄子(即皇帝兄弟的儿子)会被考虑。但前面我们已经排除了皇帝有兄弟的情况。所以,如果皇帝兄弟已经全部去世且没有留下子嗣,那么侄子的选项就不存在了。

外甥(即皇帝姐妹的儿子) 在中国古代皇位继承中 极少被考虑,原因在于“从母”的宗法观念。皇位通常是父子相传,或者在没有父子的情况下,由父系血亲继承。外甥属于母系血亲,其姓氏与皇室不同,被认为是“外姓人”,继承皇位会动摇宗法根基和皇室血脉的正统性。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外甥几乎不可能成为皇储。

三、 政治博弈与权力斗争:

当宗法制度规定的继承人选出现断层时,实际的皇位继承往往会演变成一场激烈的政治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宗法原则可能会被政治现实所绕过或扭曲。

权臣或辅政集团的干预: 皇帝突然驾崩,如果朝政由权臣、外戚(如皇太后、太皇太后家族)或辅政大臣掌握,他们会利用这一机会来影响皇储的选定,以维护自身家族的利益和权力。他们可能会推举一个他们认为更容易控制的皇室成员,即使这个人并非宗法上的最优先继承人。
太后或皇太后的权力: 在皇帝年幼驾崩、而皇帝死后又没有兄弟的情况下,太后(如果皇帝有后妃且有遗腹子,但此情况已排除;或者说如果皇帝的母亲健在,可以利用其影响力)或更高级别的皇太后(如皇太后的母亲)的权力会凸显。她们可能会以监国或摄政的身份,在宗室中物色人选,甚至直接指定,但她们的选择也会受到朝臣意见的影响。
宗室之间的竞争: 各种有资格(即使是宗法上的远支)的宗室成员,或者他们的支持者,会积极活动,争取朝臣和权贵的支持。这可能导致贿赂、拉拢、甚至军事威胁的出现。
“遗诏”的伪造或利用: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伪造遗诏的情况,或者对遗诏进行曲解,以支持某个特定的继承人。
“禅让”的可能性(极少): 在极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例如朝代末期,统治者可能失去控制权,面临被逼“禅让”的局面。但这种情况通常是王朝颠覆的前奏,而非合法继承。

四、 例证与特殊情况:

虽然没有一个皇帝死亡且无兄弟、无儿子的“标准案例”可以在历史长河中被普遍引用,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类似的情况中推测:

东晋的皇位继承: 东晋皇室血脉相对单薄,且内部斗争激烈。在某些皇帝驾崩后,可能出现继承人难产的情况。例如,一些短命皇帝驾崩后,继承人需要从宗室中挑选,往往是过继或选择宗室中较近的亲属。虽然不完全符合“无兄弟无儿子”的极端情况,但体现了在继承人青黄不接时,宗室成员被选中的过程。
某些王朝的末期: 在王朝末期,皇室可能已经衰微,子嗣单薄,兄弟也可能因为政治斗争或疾病而凋零。此时,选定皇储的过程会更加混乱和充满政治色彩。

总结来说,如果皇帝死后,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皇储的选定会是一场由宗法制度为基础,但最终很大程度上由政治实力和权力博弈决定的过程。

1. 优先寻觅宗室近亲: 首要任务是在皇帝的叔伯辈、堂兄弟辈以及更远的宗室亲属中,根据血缘和辈分原则,寻找最合适的继承人。
2. 权臣和皇太后的角色至关重要: 在没有明确继承人的真空期,掌握实际权力的权臣或有影响力的皇太后往往会成为决定性的力量,他们会倾向于选择能够稳固他们地位的人选。
3. 政治的考量会超越宗法: 当宗法链条断裂时,政治稳定、权力平衡以及对未来的预期,都会成为选定皇储的重要考量因素。这个人选需要得到关键政治集团的认可。
4. 程序可能变得非典型: 在这种情况下,选储的程序可能不会完全遵循严格的祖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的、甚至是妥协性的安排。

最终的皇储,很可能是在一番复杂的协商、博弈甚至暗流涌动之后,由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一方推举出来,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至少是表面上的)认同。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过程,也暴露了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在面对极端情况时的脆弱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皇帝确实不多,就算是明朝的正德帝不也是有一堆堂兄弟吗,但是也并不是没有。

后周皇帝郭威

他称帝之前自己的亲儿子都被前老板后汉隐帝给杀完了,他也没有兄弟,所以他传位给了自己的义子柴荣。柴荣是郭威的妻子柴氏的侄子,所以郭威是柴荣的姑父,柴荣是郭威的舅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古代皇位继承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制度,尤其是在皇帝驾崩而没有直系继承人(儿子)或旁系继承人(兄弟)的情况下,选定皇储的方式会更加曲折和特殊。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便会引发一场围绕权力展开的激烈角逐,其结果往往取决于当时的政治格局、宗法制度的演变以及关键人物的博弈。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帝制时代没有了血统继承,而是像西方那样,有一套成熟的选举制度来产生新皇。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历史假设!那么,在那些风云变幻的朝代里,哪些大臣才有可能在皇帝驾崩后,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声望,赢得“选票”,坐上龙椅呢?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综合考量很多因素,绝非一人说了算。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如果嬴政统一六国之后,没有选择“皇帝”这个称号,而是沿用了之前的“王”号,那么整个中国的政治称谓和历史进程都会发生微妙但意义深远的改变。最有可能的称谓:依然是“王”,但地位超然最直接、也最符合当时历史惯性的称谓,就是继续使用“王”。毕竟,“王”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从夏.............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中学历史书读完,感觉慈禧、老蒋“很菜”,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觉,而是历史教科书写作方式和我们认知建立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产物。咱们来好好捋一捋,为啥会有这感觉。首先,得明白中学历史书是个什么东西。它不是一个史学大师的学术专著,更不是一个给你还原真实历史细节的纪录片。它有自.............
  • 回答
    安史之乱,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剑,刺穿了大唐曾经的辉煌。如果我,一个刚刚继承了这残破江山的皇帝,拥有四十年执政岁月,那么我的首要目标,便是要从这片狼藉中,一步步将大唐从泥沼中拔出,重塑其荣光。这绝非易事,需要的是魄力、智慧,更需要的是对黎民百姓深沉的责任。一、 稳定与重建:安抚民心,恢复生.............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符合娱乐圈里那些扑朔迷离的传闻。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发现甄子丹的微博小号(据说是)点赞了一条说吴京“长得丑”的微博,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立刻就炸开了锅。毕竟,一个是“宇宙丹”,一个是“功夫巨星”吴京,两人都是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华人动作演员,而且之前也合作过《杀破狼》,关.............
  • 回答
    当古代皇帝驾崩,而唯一的继承人尚在娘胎中时,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局面,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政局动荡甚至内乱。在这种情况下,皇位的继承权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流程,但具体执行会受到当时政治势力、礼法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影响:核心原则:确立“幼主临朝,垂帘听政”的模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继承人未出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中一个相当棘手且充满变数的继承环节。在皇帝驾崩而太子先于皇帝去世,并且太子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围绕皇位的继承权,将会在太子的庶子与皇帝的其他嫡子之间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根据宗法制度的核心原则,并结合历史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这样梳理:一、 宗法制度的核心原则与太子缺嗣.............
  • 回答
    宫阙深深,落英缤纷,一如往昔。然而,空气中弥漫的却是一种沉闷到令人窒息的哀伤,如同被压抑了许久的乌云,终究要倾泻而下。皇帝的白月光贵妃死了。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乾清宫的飞檐斗拱上,砸在所有人的心头。乾清宫,曾经是她最爱驻足的地方,那里曾有过她明媚的笑靥,有过她细语呢喃,有过她与皇帝并肩赏.............
  • 回答
    皇马贴吧的“因帅被判死”为父治病募款事件,无疑是网络时代一个充满争议又令人唏嘘的典型案例。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既要看到事件本身所承载的真挚情感,也要审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网络机制。首先,让我们聚焦在“因帅被判死”这个角色的身份和行为上。他作为一名在皇马贴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
  • 回答
    《银河英雄传说》里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那位以势如破竹之势统一银河的“常胜皇帝”,最终却在星际大战的宏大背景下,因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感冒”而驾崩,这确实是让许多粉丝扼腕叹息、反复咀嚼的经典桥段。从科幻作品的常理来说,我们习惯于期待英雄的陨落能够有宏大的背景、惊心动魄的战斗,或者至少是与自身伟业.............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难题,摆在状元和他的家庭面前。皇帝赐婚,这可不是儿戏,尤其还是给状元这样的宠儿。在古代,皇帝的旨意便是天命,抗旨的后果,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当皇帝兴冲冲地将一个他认为“门当户对”或者“看对眼”的女子赐给状元做正妻(或者侧室,看情况)时,而状元心中早已有了那位与他共患难、同.............
  • 回答
    陛下,万万不可!臣,满朝文武之首,今日在此,以臣之血肉,以臣之性命,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三思而后行!陛下您是我们国家的基石,是我们万民的精神支柱。试问,如果您一旦不在,这个国家将何去何从?那些觊觎我大好江山的宵小之辈,会趁虚而入,生灵涂炭。那些心怀不轨的奸臣,会蠢蠢欲动,扰乱朝纲,祸害百姓。陛下您即便.............
  • 回答
    如果说《皇帝的新装》里的骗子,不是骗皇帝本人,而是瞄准了皇后或者公主,那这故事的走向可就得精彩多了,而且,我敢打赌,后果绝对比皇帝丢人现眼来得更棘手。咱们先说说,这骗子如果目标是皇后。皇后啊,那可是后宫里最有实权、最能影响皇帝决策的人。这骗子要是能把皇后忽悠瘸了,那可不是小事一桩。首先,这骗子得下足.............
  • 回答
    如果一位皇帝拥有太子胡亥、太后慈禧、皇后吕雉、大内总管魏忠贤、丞相秦桧、三军统帅邢道荣这样的组合,这绝对是一个权臣与野心家环伺的局面,朝政必定鸡犬不宁,天下大乱,而这位皇帝本人则将身处一个极其危险且困难的境地。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阵容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一、 核心权力斗争的剧烈化: 太后慈禧.............
  • 回答
    陛下,您想品尝月亮的味道,这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宏愿!臣,作为您的御厨,纵是三头六臂,也无法将那高悬于九霄之上的月亮烹饪于碗碟之中。然,臣深知您的心意,并非真的要吞食那冰冷的玉盘,而是渴望体验月光所带来的那份清冷、皎洁、神秘与宁静。臣斗胆,愿为您“烹”一道别开生面的“月华宴”,让您在人间便能领略那月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明朝灭亡的核心原因之一,并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帝国继承模式下进行审视。如果大明皇帝的继承法能够像奥斯曼帝国那样,即通过更明确的“兄终弟及”或“长者优先”原则,并且能够有效限制宗室的过度繁衍和权力扩张,那么明朝是否能延续到19世纪,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明朝夺门之变前后权力格局的核心。我们不妨抽丝剥茧,细细分析一番。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正统皇帝”指的是明英宗朱祁镇。他虽然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但他是皇帝的身份并没有被废黜。在古代皇权体系下,皇帝的地位是神圣且不可动摇的,除非经过正式的、具有合法性的废黜程序。当时的情况是.............
  • 回答
    崇祯皇帝若不吊死煤山,选择迁都,能否具备反攻的能力,这是一个极具历史“假设性”的命题,也是一个引人无限遐想的问题。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历史的洪流拨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并尽可能细致地分析当时明朝的实际情况,以及迁都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崇祯皇帝选择吊死前,明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
  • 回答
    这可是一个饶有趣味且不那么常见的情况,放在古代的皇位继承史里,虽然不算主流,但确实有其可能性。如果开国皇帝膝下子嗣不旺,或者后继无人,最终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外孙,那么外孙的母亲,也就是这位开国皇帝的女儿,她的地位和身份可就有点复杂了,用“说来话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咱们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点。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