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太长,不看。
我给个摘要吧,他大概的意思就是:
北大连自己培养的博士都不用,
非要去用国外的;
导致自己的博士只能到二三流的学校去,
那培养的就都是二三流人才;
人才培养的都是二三流的,
那北大这个学校就是二三流的...
这个思想固然不错,我看那些tian洋ju的不爽也很久了;
但是操作起来很难...
北大一年博士约两千人(从高校扩招说起...)
但是北大教工也就7000人(这里面不排除还有大量的拿了职称的大秘、管家之类的称职工更合适的);
所以想让北大都用自己博士,那不到五年,全部老人就都被撸走了,
所以说,培养的博士还是太多了,仅仅北大博士,门槛还是太低,
你的北大博士、出国博士后再回来才有希望;
但是面对这么庞大的比例,
过几年得出国做好几轮博士后才有希望...
这不是舔别人,而是实在没地方要...
人才培养不要拿教职说事,教职可能已经不是他那个年代的教职了;
工业界可能还可以说一说,学术界还是算了吧,
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博士,一样没地方要...
而且你可别小看二三流大学,985你好歹文章够了还可能可以一战;
二三流大学可不是文章的问题...
我接着讲『世界一流』这个梗吧...
前两天我去参加开会了,讨论这个世界一流怎么弄的问题,
我就直接放话了,一个拨款而已搞那些事;
到时候你随便找几个外国专家开个论证会,结论是你世界一流;
又或者说,你花点钱给QS,U.S News那些榜赞助一下,让它把排名提一提,不就世界一流了么;
这东西你自己说不行,你得让yang爸爸说...
结果别人很不屑,说我太不正经,那我就说点正经的:
啥叫世界一流?
文章发一流?学生培养一流?培养这个怎么定量?
那后勤服务需不需要世界一流?政策规定要不要世界一流?
我就觉得服务和规定还蛮重要的...
举个规定上的例子:
有老师发飙了,要做一流,你得思想和规定都一流啊;
博士毕业规定发3篇SCI是啥落后的规定啊?
别人世界一流大学可没博士毕业发几篇的要求,只要评审会通过就算博士毕业,和文章数量可没关系,这个思想要不要做到?
嗯...其实这样的事很难办,
因为另外有些老师,他们觉得规定3篇实在是太少了,应该规定10篇的;
3篇就毕业跑了,不约束一下谁来干活啊...
领导真的不好当啊~
最后我应这个题目的主题砸个数据,放一个各个大学教工数吧:
我必须说明,这只是正式工中的「教工」数,
要是算上正式工中的「职工」以及临时工,
这个数字少则乘2,多则乘5
最后的最后,有人到处提醒:
这就相当于是『实名反对全部答案』...
搞得好像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我说我不看就是我没看完了?一点幽默感都没有...
那我就好好说下这篇文章吧,逻辑感人到炸裂,
摘要给的很清楚:
摘要:假如17年后,北京大学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鲁、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博士所组成,而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则只能去中国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学任教,试问那时的北京大学是变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变成了中国的二流或三流大学?
就不说那些感人的逻辑,
前面花了80%的篇幅在不分专业的讲这个一流二流三流,
真想写西学不在摘要里面亮出关键词?什么个意思?
大一写论文都不会这么干啊...
最后一下放出个这样的结尾
中国人到西方去留学,本应研究西学的精髓,而西学的精髓乃在西方学界对西方本身思想传统和制度文化的研究,不在西方人对中国的研究上。西方学界的“中国研究”只能说是西学的皮毛之学,因为这个部门研究的问题和方法都是来自西学主流部门的。现在有多少中国大陆留美博士在美国留学是专门研究西学的呢?
因此北大在今后的聘任制度上,应该有三条原则:
第一,主要面向国内博士;第二,在聘任留美博士时,主要聘用那些专门研究西学的人,因为中国需要大规模地研究西方;第三,一般情况不聘用那些作中国研究的留美博士,除非已经证明其人至少在西方的中国研究领域是“领头学者”。
如果按这三条原则,我相信北大人文社会科学十年后必有极大起色;反之,如果按北大现在的改革方案办,则北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必然变成西方学界“中国研究”的一个分部,成为“人家的附庸藩属”。
北大!抬起你高傲的头,挺起你高贵的胸,不要自卑自贱地低三下四跟人走,而要自尊自信地为“华人大学的理念”走你自己的路!
这就是所谓的结尾,扯这扯那最后扯到个西学,
你觉得是发现新大陆了,我觉得,真™感人,
这不就是说我们要出国只能去学西学呗,学其他的都是垃圾...
>>>贱贱的圈|群|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