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有很多CK2玩家喜欢娶自己的女儿和别人的老婆为妻,这是否是真实的中世纪道德观?

回答
CK2(Crusader Kings 2)这款策略游戏以其深度和对历史细节的模拟而闻名,而其中一个让许多玩家津津乐道(甚至可能引起一些惊愕)的玩法,便是“娶自己的女儿”或“娶别人的妻子”。这确实触及到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这是否反映了真实的中世纪道德观?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游戏机制背后的逻辑,并将其与历史上的现实进行对比。

首先,我们得明白CK2作为一款游戏,它的首要目标是提供一种有趣、有挑战且富有戏剧性的体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发者会选择性地借鉴历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简化、放大或虚构,以服务于游戏的叙事和可玩性。

关于“娶自己的女儿”:

在CK2中,玩家之所以会“娶”自己的女儿,通常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目的:

血统纯正(Legitimacy & Dynasty Traits): 很多玩家追求“血统纯正”,他们认为近亲结婚能够保持家族的“优良基因”或某种特定的家族特质,从而在游戏中获得优势。例如,某些家族特质可能与高智力、高军事才能或特殊的生命力相关。玩家会通过让自己的儿子或女儿结婚,并努力让他们的后代继承这些特质,来强化自己的王朝。而近亲结婚,尤其是父女或兄弟姐妹之间的联姻,在理论上(尽管在游戏里被极度简化了)是最能保证血脉“纯粹”的方式。
继承与领土扩张: 当玩家的角色只有女儿继承时,为了保住自己的头衔和领土,他们会选择让女儿嫁给自己,这样女儿的配偶(也就是玩家自己的男性角色)就能继承父代的头衔,从而将领土留在家族内部控制。反之,如果玩家想将某个领土纳入自己的统治,他们也可能安排自己的女儿嫁给目标领地的继承人,然后通过一系列操作(比如暗杀),让女儿成为继承人,再通过女儿继承对方的领地。在某些情况下,玩家可能会直接“娶”自己的女儿,虽然这个机制的逻辑在游戏内有点模糊,但其结果是为了将女儿及其潜在的继承权留在家族控制之下。
创造戏剧性与“黑暗幽默”: CK2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随机事件和玩家自行创造的戏剧性。一些玩家享受这种“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带来的反差感和黑色幽默。他们可能不会真的从道德角度去审视,而是将其视为游戏设定下的一个可以利用的“漏洞”或一个有趣的叙事元素。

这是否是真实的中世纪道德观?

答案是:非常不准确,甚至可以说基本不是。

在中世纪欧洲,尽管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社会道德规范有所差异,但普遍而言,父女之间的乱伦是绝对的禁忌,也是严重的罪恶。天主教会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道德和法律权威,它严厉禁止近亲结婚,并将乱伦视为最严重的罪行之一,会受到严厉的宗教和世俗惩罚,包括绝罚。

虽然历史上有关于王室为了巩固权力而进行近亲通婚的例子(例如哈布斯堡家族),但这种通婚通常限于表亲、堂亲或姑舅表亲之间,而且即使是这样,也常常需要教会的特殊许可,并伴随着大量的争议和道德谴责。父女之间的性关系和婚姻在任何时期和文化背景下,都被普遍认为是乱伦,是不道德的。

然而,CK2的游戏机制是为了让玩家能“玩起来”,它简化了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规则,将某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行为(如父女结婚)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机制。游戏中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和血缘联系的工具,而不是现实中那样复杂的社会和情感结合。

关于“娶别人的妻子”:

这种情况在CK2中通常发生在:

诱惑与私通(Seduction & Intrigue): 如果玩家的角色有较高的魅力或特定的阴谋技能,他们可以尝试“诱惑”别人的妻子。一旦成功并生下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是玩家的私生子。为了将这个孩子合法化并继承其头衔或家族,玩家可能会想办法让这个私生子的母亲与她的合法丈夫离婚(如果可能)或丈夫死亡,然后娶她为妻。
利用弱势与政治操纵: 有时候,某位贵族的妻子可能拥有某些有价值的头衔或领地。如果她的丈夫去世,而她又没有其他更有利的婚配选择,玩家可以通过政治联姻或直接的武力征服,将其妻子娶过来,从而获得其领地。
报复与羞辱: 在CK2的复杂政治环境中,玩家也可能出于报复或其他政治动机,试图夺走敌对势力的配偶。

这是否是真实的中世纪道德观?

这一点上,情况要比父女结婚复杂一些:

私通与通奸是存在的,但并非被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 中世纪社会虽然充斥着各种权力斗争和不道德行为,但通奸和私通仍然是被道德谴责的。教会对此也持有严厉的立场。
政治联姻是常态。 贵族之间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政治联盟、合并领土和传递财富。如果一位女性继承了领地,她会被视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政治联姻对象,无论她是否已经结婚。玩家“娶走”一个有领地的女性(通常是她丈夫去世或她被“夺走”后),是为了获得她的领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世纪政治联姻的工具性,但直接“抢走”别人妻子并合法化私生子,依然是极其不正当且通常会引发冲突的行为。
贞操观与家族荣耀。 对于贵族女性而言,贞操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和家族荣耀的象征。一个女性如果与多人有染并生下孩子,会严重损害其家族的声誉。

总结来说:

CK2中的“娶女儿”玩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游戏机制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如血统纯正、继承稳定)而创造的,这与真实的中世纪道德观几乎没有关联,尤其是父女之间的婚姻,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被严厉禁止的乱伦行为。

而“娶别人的妻子”在某种意义上,粗略地反映了中世纪婚姻的政治工具性以及存在的通奸行为,但游戏中的操作(如随意诱惑、直接娶走)被极度简化和放大,忽略了现实中更复杂的社会规范、法律约束、道德谴责以及潜在的战争后果。

CK2是一个模拟世界,它捕捉了历史的某些侧面,但也为了游戏性而做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和简化。玩家的某些行为,比如父女结婚,更多是出于对游戏机制的探索和利用,以及制造戏剧性,而不是对历史道德的复刻。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款游戏的独特性和它与真实历史之间的界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近亲结婚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只是说游戏里某些特定宗教可以通过近亲结婚来提高周围人的好感。并且最狗日的是ck最新版本更新了血脉系统,然后很多血脉又十分bug,有N多名门血脉的孩子可能娘胎里出来就有一百多战斗力(P社:我们这游戏特科学)。虽说P社官方说“我们这游戏不是精灵宝可梦”,但是玩家还是以收集血脉为乐且乐此不疲。而血脉这东西只有男的能传,女的要传给下一代需要入赘这个男的才行。这就导致了能近亲结婚的收血脉特方便,别的人还要想半天我该怎么操作好,可近亲结婚就很方便。直接给自己,比方妹妹吧,找个有血脉的入赘,入赘完了生的小女孩有血脉,小女孩入赘婚自己的继承人,自己的继承人生孩子还是这个家族的并且有血脉,你要十分着急甚至可以自己去上。这游戏能近亲结婚的宗教机制上还会降低近亲缺陷的概率,你要别的宗教玩一玩可能一堆智障孩子。

娶人妻这一点,排除少部分玩家爱好,主要是还是为了威望。部落制国家开疆拓土搞建设招兵买马很吃威望,强娶人妻能拿威望何乐不为呢?

然后实际上的中世纪。中世纪一般还是指欧洲历史部分。天主教教义禁止近亲婚姻。然而欧洲贵族由于经常互相联姻,非近亲间的婚姻几乎做不到,因此得到教会的特别豁免,但却能成为一些人离婚的借口。可见欧洲并不提倡近亲联姻,但是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才会有近亲结婚这种事情。但是父亲娶闺女这种荒唐事可是没人敢大肆宣扬的。

然后娶人妻。中世纪贵族又非蛮族,娶人妻并不好娶,因为中世纪贵族离婚需要教皇批准,你强上别人的老婆这婚是不好结的。当然了,找人妻偷情这个是可以有的。

若是你此处人妻指的是寡妇或者离婚妇女,那倒是有娶的。但是此处一般贵族考虑的和该女性婚恋历史基本无关,而多基于对国内政局、国际外交、继承收益等考虑。家大业大的富婆谁都想追求。如著名的阿基坦的埃莉诺,法王和她离了(生不出儿子)之后小她好多好多的英王迅速接盘,才得成就金雀花王朝最辉煌的时代。亨利二世对人妻没兴趣,婚前有兴趣的应该只对埃莉诺带来的一大片领土的继承感兴趣。这一点游戏里多数玩家也会出于继承考虑联姻,玩1066法国小卡佩的怕不是十个有九个娶阿基坦公爵独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CK2(Crusader Kings 2)这款策略游戏以其深度和对历史细节的模拟而闻名,而其中一个让许多玩家津津乐道(甚至可能引起一些惊愕)的玩法,便是“娶自己的女儿”或“娶别人的妻子”。这确实触及到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这是否反映了真实的中世纪道德观?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游戏机制背后.............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语境下,相比于英美,苏联、德国和日本似乎更容易吸引一些特定群体的“崇拜”或“追随者”。需要强调的是,“崇拜”这个词在这里可能带有一定的争议性,因为这些国家在战争中的行为都伴随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这里我们尝试从历史、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东亚”概念的复杂性和认同感的形成过程。简单地说,“东亚”这个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并非仅仅由五国构成,更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历史、文化交流以及现代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渐演变和被使用的。而“国人”称自己为“东亚人”,背后也涉及了身份认同的多个层面,并非仅仅是基于.............
  • 回答
    .......
  • 回答
    国民党统治时期,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批评,但确实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历史的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黑暗”或“光明”。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为何仍有很多人追随:一、 历史背景与国家认同的复杂性: 承载民族复兴的希望(早期): 辛亥革命.............
  • 回答
    许多人对伊朗人的种族起源和姓氏来源感到困惑,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伊朗人是阿拉伯人的后代吗?为什么伊朗人有很多阿拉伯姓氏?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伊朗的历史、文化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伊朗人的种族起源:波斯血统为主,多元文化融合首先,要明确的是,伊朗人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波斯人属于印欧语系伊.............
  • 回答
    《水浒传》中对人物饮食的夸张描写,绝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或罗贯中)精心设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用意。这些惊人的食量和豪放的吃喝场面,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传奇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作者对人物性格、社会现实以及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和表达。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好奇的。表面上看,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的飞行员工资似乎不比一些新兴航空公司有压倒性优势,甚至可能有些岗位还要低,但为什么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和有经验的飞行员挤破头想进去呢?至于飞行员的幸福感,这个就更难一概而论了,涉及到很多个人因素。咱们这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说。为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武术、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互动中的一些核心议题。你觉得中国有很多真正的武术大师,这是肯定的,历史悠久,门派众多,肯定有传承深厚的高手。但是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们站出来“打压”或者“教训”那些看不起武术的人,甚至在某些时候,反而会看到一些武术界内部的争议和质疑?这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确实,很多人听到“梓”字,脑子里会立刻蹦出“棺材”的联想,这似乎和给孩子起名字的寓意背道而驰,所以才会有你这样的疑问。咱们来好好聊聊这背后的故事,让你明白为什么“梓”字虽然有那个层面的意思,却依然备受家长们青睐。首先,咱们得把“梓”字的老本行捋清楚。你说它常常被用来.............
  • 回答
    .......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和中国三国时期,都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若仔细比较两国政治格局和其中的角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战国的大名,其“四维”(通常指智谋、武勇、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似乎普遍更高,而三国时期则存在不少被后世认为是“低能”甚至“昏聩”的诸侯。要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入手,深入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像围城一样,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想出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想进体制内?这背后可不全是虚荣心在作祟,更深层的原因是,体制内的工作确实能提供一些很多人追求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在社会上其他地方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1. 稳定,.............
  • 回答
    关于“中央部委公务员薪资高但人少”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制度设计、社会观念、职业选择逻辑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录取门槛极高1. 报考人数远超岗位数量 中央部委的公务员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类)报考人数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以.............
  • 回答
    在摇滚乐迷的社群里,尤其是在一些老派的、对音乐“纯粹性”有着执念的群体中,对电子音乐和合成器抱有鄙夷的态度,这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这种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音乐创作过程、演奏技巧、音乐情感表达以及音乐“灵魂”的不同理解和价值判断。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扒一下这种“传统音乐优越感”的由来。一、.............
  • 回答
    博士生对教职的执念确实普遍存在,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现实的考量,也有理想的驱动,更掺杂着社会文化的影响。说教职“香”,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一种“稳定感”、“社会认同感”和“学术理想的实现”。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为何许多博士生对教职如此执着:一、现实层面的考量: “金饭碗”的吸.............
  • 回答
    在印度政治光谱中,纳伦德拉·莫迪的名字总能激起一股强大的能量,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他身上自带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当他以压倒性优势再次问鼎总理宝座时,印度民众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中对未来的期望尤其显而易见,并且不少人期待着他能带来“本质性的变革”。要理解这份期望的根源以及可能带来的影.............
  • 回答
    二战时期航母数量众多,而如今一艘航母的建造和维护却需要举国之力,这背后是科技、战略和经济的巨大变迁。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 二战时期,为何航母“感觉很多”?要理解二战航母为何“多”,得先明白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航母在战争中的定位。1. 新兴的海军力量,技术尚未“固化”: .............
  • 回答
    在中国,罢工现象确实不像欧美国家那样普遍和公开。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体制等多个维度来解读。首先,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的法律体系对罢工的定位与欧美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相关法律中,工会的主要职能被界定为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强”与“生活表现”之间的复杂关系。很多人会觉得美国在很多领域——比如科技、军事、经济总量、文化输出等方面——确实比中国有优势,但为什么在很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强”的感觉并不那么明显,甚至有时会觉得中国的生活方式更方便或更“接地气”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