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去年多地离婚登记减少三成以上?主要有哪些原因?

回答
去年多地离婚登记减少三成以上,这个现象确实挺引人注目的。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可能反映了社会心态、经济状况以及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总体感受:

首先,看到这个数字,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人们不再离婚了”,而是“人们在离婚这件事上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了”。三成以上的降幅,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说明很多人在做出离婚这个重大决定时,需要更多的考量和准备。

主要原因的细致剖析:

1. “冷静期”制度的显效: 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原因。离婚冷静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0天冷静期”,从2021年开始在中国全面实施。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冲动离婚,给夫妻双方一个反思和挽回的机会。
具体运作上: 夫妻双方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需要等待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如果有一方不愿意离婚,就可以撤回申请。你想想,过去那种一气之下就去登记离婚的情况,现在有了这一个月的“缓冲期”。很多人可能会在这段时间内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或者有人会在这期间主动去修复关系。
数据上的体现: 很多媒体报道也佐证了这一点,确实有一部分人在冷静期内选择了不离婚。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认为,冷静期只是延迟了离婚,最终还是离了。但即使是延迟,也说明了离婚过程的严肃性被提升了,而不是轻易能完成。

2. 经济压力的增加与“凑合过”的心态: 这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因素。大家都知道,近一两年经济形势确实不太乐观,很多人面临着就业压力、收入下降、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
经济考量下的婚姻选择: 在经济不确定的时期,很多夫妻会倾向于维持现状,即使婚姻关系存在问题。离婚意味着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住房安排等一系列复杂且可能带来经济负担的问题。如果双方的经济状况都不是很稳定,离婚的成本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过一天算一天”的心理: 有时候,人们会选择“凑合着过”,尤其是有孩子的情况下。为了给孩子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或者为了省去离婚带来的种种麻烦和开销,即使夫妻感情不佳,也可能选择将就。这并不是说他们不爱孩子,而是觉得维持一个形式上的家庭,比离婚带来的动荡和不确定性要好。

3. 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对婚姻的重视程度提升: 别小看社会舆论和价值观的导向。
“劝和不劝离”的回归: 相较于过去一些时代对婚姻的随意态度,现在社会上似乎更强调婚姻的稳定性和家庭的重要性。媒体的宣传、长辈的观念,以及整个社会对幸福家庭的推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对离婚的“污名化”: 虽然不像过去那么严重,但离婚在一些人眼中仍然是“不体面”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一些家庭、朋友圈子可能会对离婚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这也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在离婚前三思。
“婚姻是围城”但更愿意在城内修补: 很多人明白婚姻不可能像恋爱那样轰轰烈烈,会有平淡期、会有矛盾。但这种认知,并不一定导致“逃离”,反而可能促使人们更愿意去学习经营婚姻、去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

4. 生育意愿下降对家庭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虽然听起来有点反直觉,但生育率的下降也可能间接影响离婚率。
孩子作为“稳定器”的可能性: 过去,很多家庭为了孩子会选择维持婚姻,即使感情不和。在生育率高的年代,孩子数量多,家庭的整体“牵引力”就更强。
当下社会现实: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生育或少生育,这确实改变了家庭的构成和意义。但另一方面,那些已经有孩子(即使只有一个)的夫妻,孩子仍然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如果本来就生育意愿不高,那“为了孩子”而维持婚姻的动力可能就相对减弱了。不过,这个角度的影响可能不如前几个那么直接和普遍,更多是伴随生育意愿下降而来的整体社会心态变化中的一个侧面。

5. 结婚率下降的滞后效应: 离婚率是与结婚率相伴相生的。如果结婚登记的数量本身就在下降,那么理论上,进入婚姻并可能走向离婚的人群基数也在变小。
结婚意愿降低: 近年来,结婚率确实也在持续走低。很多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变化,延迟结婚、不婚主义者增多。这本身就意味着未来可能离婚的人数基数在减小。
结婚时间延长: 即便最终结婚,很多人也选择晚婚,婚龄普遍推迟。这意味着从结婚到出现离婚风险,中间的时间间隔也可能拉长。所以,结婚率的下降,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才会完全显现在离婚率上。

6. 法律程序和时间成本的考虑: 除了行政登记的离婚冷静期,如果涉及诉讼离婚,那更是耗时耗力,成本高昂。
简化离婚登记的吸引力下降: 过去,如果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并且对财产和子女没有争议,离婚登记相对快捷。但冷静期的出现,让这个“快捷”也被拉长了。
非诉离婚的考量: 对于不愿意经历法院程序的夫妻,宁愿选择去民政局办理。但现在民政局的流程也变得不再那么“一蹴而就”,这可能也让一些原本打算快速离婚的人,在等待中重新评估。

总结来说:

我认为,离婚登记数量的显著下降,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离婚冷静期”的制度性约束是直接催化剂,而经济压力、社会观念的微调、对婚姻稳定性重塑的思考,以及结婚率下降带来的长远影响,共同构成了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这不代表大家就不想离婚了,更不代表婚姻就是完美的。更可能的是,人们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对婚姻这个决定变得更加审慎,在面对婚姻问题时,除了“离婚”这个选项,也开始更多地去考虑“修补”、“适应”或者“延迟”。这是一个社会心态和现实生活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家伙,我就好家伙。作为离婚律师,我来轻喷一下。

能用好词全都让民政局给用尽了。

离不离婚是大众的自由,没必要天天倡导离婚的人少了,让想离婚的人认为自己是不是冲动了,然后再想想要不要离婚。

我还记得离婚冷静期刚出的时候,说离婚冷静期施行之后,预约登记和实际登记离婚人数相差很大,离婚冷静期有效挽回了婚姻。

后来又说什么民政局统计上半年离婚率下降。

现在又说离婚登记减少三成以上。

合着对自己有利的随便说,对自己不利的坚决不说。为什么离婚登记的人少了,民政局心理没数么?

第一,从离婚冷静期开始实施之后,绝大多数的人都因为冷静期过后一方拒不配合,或者不想走离婚冷静期,直接去法院起诉离婚,这个看看去法院离婚案件业务量有多爆炸就知道了。

第二,年轻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每年结婚的人数大大减少、结婚年龄大大增加,结婚的人少了,离婚的人也就当然少了。

不是大家都peace&love,不想离婚了,而是不想通过民政局走登记离婚了而已。

user avatar

去年这几个月,形势发展很快。全国的家庭婚育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整个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形势大好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从来的群众运动都没有像这次发动得这么广泛,这么深入。全国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到处都在讨论不离婚的问题,大家都在关心三胎大事。过去一家人碰到一块,说闲话的时候多。现在不是,到一块就是做运动。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连十几岁娃娃和老太太,都参加了监督和鼓励。

有些地方前一段好像很乱,其实那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

再有几个月的时间,整个形势将会变得更好。

user avatar

所谓“太空步”(也译“月球漫步”,Moonwalk)其实可分为四大类(后滑、侧滑、原地滑、旋转滑),“太空步”这一称谓是迈克尔·杰克逊第一个命名的。其中后滑步是一种视觉幻象效果,给人一种明明在行走却向后退的魔幻般视觉。

user avatar

如果医院开死亡证明需要三个月~三年流程,

死亡率也会大幅下降。

user avatar

建议各地政府都向徐州丰县人民法院学习一下

离婚率动态清零不是梦

user avatar

结婚少了两倍你咋不说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去年多地离婚登记减少三成以上,这个现象确实挺引人注目的。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可能反映了社会心态、经济状况以及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总体感受:首先,看到这个数字,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人们不再离婚了”,而是“人们在离婚这件事上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了”。三成以上的降幅,这可不是小.............
  • 回答
    李子柒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所有内容都是自己构思主导的,希望更多地去沉淀积累”,这一表述不仅体现了她对个人创作理念的坚持,也折射出她对内容创作本质的深刻理解。从多个维度来看,这一态度既是对内容质量的追求,也是对个人品牌与文化表达的长期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行业启示。 一、创作自主性:从“内容生产者”.............
  • 回答
    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考研复试线突然“跳水”,从去年的“炸穿地心”般的 390 分直接降至 335 分,这 53 分的巨大落差,确实让不少考生和业内人士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是“骤降北极”。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它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承认,去年中科大软件学院的复试线堪称“天.............
  • 回答
    今年俄罗斯的死亡人数相较于去年出现了近23万的显著增长,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背后牵扯着多重复杂因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审视。首先,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是导致死亡人数增加的直接原因之一。尽管我们对病毒的了解日益加深,疫苗接种也在推进,但病毒的变异、新的毒株出现以及部分人群的疫苗犹豫,都使得疫情并.............
  • 回答
    张雪峰老师最近在各种场合关于考研的言论,可以说是引发了相当大的关注,甚至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粉丝基础和极高话题度的教育领域从业者,他的每一个观点都会被放大和解读。那么,他为何如此积极地劝大家去考研,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呢?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张雪峰.............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前阵子不是有报道嘛,某个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世界级运动员,跑到家门口的公园里,跟一群老大爷一起打球。当时看新闻的时候,心里就咯噔一下,又好笑又觉得挺真实的。怎么看待呢?我觉着吧,这事儿挺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说明这位世界冠军他挺接地气的,没有摆架子,愿意和普通人一起享受运.............
  • 回答
    吴晓波老师作为一位知名的财经作家和思想者,他的这番“精英主义”言论,一经抛出,便在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立场的表述,更触及了我们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关于人才、资源分配以及认知边界等一系列深层次的议题。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理解“精英主义”的内涵。“精英主.............
  • 回答
    近些年,围绕着女大学生,尤其是95后群体,为了经济利益而从事直播并发生性行为的现象,确实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是复杂且多层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更需要我们深入地去理解和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下这个社会,经济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一些年轻女性来说,大学期间或毕.............
  • 回答
    近期,关于“逾30名中国女孩在马来西亚被非洲情郎骗去运毒”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的发生不仅令人震惊和痛心,也揭示了当前跨境犯罪和网络诈骗的严峻现实,尤其对女性群体的潜在风险。事件的发生及细节(据公开报道和推测):尽管具体的细节可能因个人情况而异,但根据现有信息,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事件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我注意到身边确实有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当我们一起去旅行或者参加一些活动时,他们对眼前的美景,第一反应不是全然地投入和感受,而是赶紧掏出手机或者相机,调整角度,按下快门。仿佛只有通过镜头,他们才能“真正”看到,或者说,才能把这个场景“拥有”。这种现象背后,我觉得有很多复杂的因.............
  • 回答
    关于中国两部委(通常指的是外交部和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提醒和建议国民谨慎前往澳大利亚的情况,这并非近年来的普遍现象,而是特定时期、因特定原因而采取的措施。要理解其严重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通常发布提醒的背景和原因: 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果某地存在对中国公民.............
  • 回答
    如何看待小品演员宋小宝去做导演拍电影?为什么现在那么多演员都去做导演?宋小宝转型做导演,这在当下演艺圈并非孤例,而是反映了一种日益普遍的趋势。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看待。 一、 宋小宝做导演的解读宋小宝从一个家喻户晓的小品演员,跨界到电影导演,这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1. 个人发展.............
  • 回答
    任正非在华为组织变革动员大会上的那句“想挣钱多,上战场冲锋去”,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华为这家巨头在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下,对内部文化和战略方向的深刻反思与调整。这句话背后,传递的信号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首先,这是对华为员工“奋斗者”精神的再次强调和升级。 .............
  • 回答
    看到一个纯粹热爱吉他、但并非以此为职业的人,会投入五位数、甚至更多的积蓄去购买一把“好琴”,我心里其实是挺能理解的,甚至有点小小的共鸣。这事儿放在外面,也许有人会觉得“至于吗?一把琴而已,有必要这么奢侈?” 但对于我们这些真正入了“坑”的人来说,这钱花得真不冤。首先,得说清楚什么叫“好琴”。它绝不仅.............
  • 回答
    陈致逸老师的那番呼吁,我相信但凡是认真玩过《原神》的玩家,尤其是对他音乐作品有情怀的,都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无奈和失望。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一些游戏社区的现状。陈致逸老师为何发声?首先得明白,陈老师不是那种喜欢哗众取宠的人。他作为《原神》音乐的灵魂人物,对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大量的心.............
  • 回答
    去年,土耳其的抗议者向荷兰驻安卡拉大使馆投掷鸡蛋,这确实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因素。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各方反应以及它所折射出的更深层次的议题。事件的起因与经过:要理解这次蛋洗事件,必须回到事件发生前的几个月。当时,土耳其与荷兰以.............
  • 回答
    韩国去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自杀率居首,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且必须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将其置于韩国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而是折射出这个国家深层结构性问题的警示信号。首先,我们必须看到韩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社.............
  • 回答
    老实说,看到去年这个时候,各大平台还在拼命招兵买马,尤其对那些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应届生们使劲挥舞着“高薪”、“前景”、“大平台”的橄榄枝,而现在,风向急转直下,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心里滋味挺复杂的。去年劝应届生进互联网的人,现在估计也挺不好受的,心里可能多少会有点不是.............
  • 回答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说中国去年超过美国,成了外国投资的最大目的地。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这个说法本身我觉得需要审慎看待。要说“最大目的地”这事儿,得看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是看总额?还是看增长率?或者是看吸引新项目的数量?有时候一些统计口径的细微差别,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 回答
    去年香飘飘广告费花了 3.6 亿,这笔钱绝对是个大数字,尤其对于一个主营业务是卖奶茶的公司来说。这背后的考量可不少,咱们得一点点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香飘飘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摆脱“一次性杯子奶茶”的刻板印象。你想啊,以前提起香飘飘,很多人脑子里就是“办公室下午茶”、“宿舍聚会”那种场景。但现在,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