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晋朝中书省如何控制朝政?

回答
在晋朝,中书省在中央权力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对朝政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职能的发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皇权强弱、外戚权臣的兴衰而有所波动。

首先,起草和传达诏令是中书省最核心的职能。 诏令是皇帝意志的直接体现,而中书省就是负责将皇帝的口谕、笔意转化为正式的文书,并通过官僚系统下达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中书省拥有极大的“润色”和“解释”空间。

草拟环节的把控: 虽然名义上是根据皇帝的旨意行事,但实际操作中,中书舍人作为起草诏令的直接执行者,其个人的政治倾向、对事态的理解以及与当权者的关系,都会影响诏令的措辞和侧重点。特别是在皇帝年幼或怠政的情况下,中书省的官员甚至可以“假传圣旨”,或者在诏令中加入有利于特定派系的条款。
诏令传达的环节: 诏令一旦写成,需要经过中书省的盖章才能生效并传达。这个过程本身就赋予了中书省一种“审核”和“确认”的权力。如果中书省的官员不愿意执行某项旨意,他们可以通过拖延、改写等方式进行阻挠。

其次,中书省还是重要的信息枢纽和政策建议机构。

信息汇聚: 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各部门的报告,很多都会先经过中书省的批转和审阅。这使得中书省能够掌握朝廷运作的整体信息,并据此形成对朝政的判断和建议。
政策建言: 中书省的官员往往是当时文坛和政坛的精英,他们不仅是文字工作者,更是参与政策制定的核心成员。他们的建议是否被采纳,如何被采纳,直接影响着国家政策的走向。有时,中书省甚至可以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向皇帝提出重要的政策建议。

再者,中书省还承担着对官员的“品评”和“考察”职能。

官员任免的参与: 虽然最后的任免权在皇帝,但中书省在官员的选拔、升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咨询角色。很多官员的升迁信息会先通过中书省,中书省的意见会对皇帝的决策产生影响。一些重要的官员任命,甚至需要经过中书省的核准。
对官员的监督: 中书省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对百官的监督职责,他们的言行举止、政绩优劣都会被中书省所记录和评价,并可能在晋升或降职时被作为参考。

更深层次的控制则体现在与皇权、外戚、权臣的博弈中。

对皇权的制约与依附: 在皇权强大的时期,中书省更多的是皇帝意志的执行者,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和授权。然而,即使是强大的皇帝,也需要依靠中书省来处理繁杂的政务,这意味着中书省依然拥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反之,在皇帝年幼或能力不足时,中书省就可能成为外戚或权臣操控朝政的工具,或者自身成为一个独立的权力中心。
与外戚、权臣的互动: 晋朝多乱政,外戚和权臣干政现象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中书省的官员往往需要依附于某个强大的势力才能生存和发展。他们可以利用中书省的职权,为自己的靠山输送利益,排除异己。例如,某位权臣可能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中书舍人,从而确保诏令的草拟和执行符合自己的意图。
制度的缝隙与人治的特征: 晋朝的官僚制度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运作中,“人治”的色彩很浓。中书省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机构,其官员的个人能力、人脉关系、政治手腕,往往比制度本身更能决定其对朝政的影响力。一个有能力且善于钻营的中书令或中书舍人,可以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总而言之,晋朝中书省控制朝政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赋予的权力和职能,也有在权力博弈中形成的实际操作空间。它既是皇帝的“笔杆子”,也是政策的“设计室”,同时还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其对朝政的控制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官员自身的素质、与最高统治者的关系以及当时政治格局的稳定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题主理解的还是有些错误的。东汉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一直都是权臣的标配,没有之一。若要宰割朝政,不录尚书事便是空谈,录尚书事后来在南朝更是成为权臣篡位的标志。中书省和尚书省职责不同,中书长官并不能控制尚书台,若是有,也要像东晋的中书监一样以录尚书事的名义控制朝政。两晋南北朝尚书令仆才是宰相,在西晋,尚书台基本上已经取代三公九卿成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机关,不仅要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还要监督百官执行各项决策。因此,尚书长官的职责和任务都要比中书和门下繁重,担任宰辅对于富有学术才华的荀勖的来说,并非所好。当然从中书令转尚书令是升迁无疑;从权力的空间结构上来看,尚书台不在禁中,中书省则距离禁中较近,并且有起草诏书的职责,容易受到皇帝的垂询,在重大决策上发挥影响,可以参与时务,荀勖这个人是非常热衷于权力斗争的,自然对尚书令的任命没有什么好感。晋武帝临终前,杨骏擅自篡改诏书,就是很经典的例子,而中书越往后,权力越下移,西晋后期开始,具体起草诏书的职责已经由中书侍郎负责,到东晋,基本上中书监中书令只是负责审查核实中书侍郎的起草诏书而已。南朝时,起草诏书的权力又被中书舍人夺去,中书长官的权力已经是明日黄花,早已不能参与朝政、影响决策了。自中书省草创以后,中书监令对朝政影响最大的时期是曹魏和西晋前期,越往后权力越小。而后门下省侍中开始独领风骚。

西晋由于晋武帝主威独运,曾一度不设置录尚书事,八王之乱起,军权最重要,因此录事制度存废不定;东晋由于特殊的国情在此,所谓的"号令威权多出强臣",正是录尚书制度发挥重大作用的时候。主弱臣强,权臣自然是通过录尚书事宰割朝政。淝水之战前,东晋录尚书事的一共有13人, 皇族有二人,高级士族十人。庾亮担任中书监未录尚书事,则是因为资历尚浅,无法和创业功臣王导比肩;更为重要的是庾亮妹妹为太后,庾亮还可以通过太后牵制王导,因此并未录尚书事;而后庾亮和王导争权失败,引发祖约、苏峻之乱,引咎外镇,自然也谈不上录尚书事了。而后王导死,成帝又开始“征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庾亮不久病死。谢安正处于晋孝武帝主威独运的时代,孝武帝宁康元年到宁康三年,谢安和王彪之以尚书仆射、尚书令的身份控制朝政,我猜测谢安王彪之不录尚书事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尚书台长官,负责尚书省事务,可以决定重大台省决策。

淝水之战前夕,孝武帝以征西将军桓豁为征西大将军,领军将军郗愔为镇军大将军,中军将军桓冲为车骑将军,加尚书仆射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此时谢安担任仆射,可能为了加重谢安威权,故让其录事。东晋的中书监同时录尚书事,也是东晋主弱臣强的具体反映。谢安不单是中书监而且也录尚书事,因此不可以单独以为谢安以中书宰割朝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晋朝,中书省在中央权力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对朝政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职能的发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皇权强弱、外戚权臣的兴衰而有所波动。首先,起草和传达诏令是中书省最核心的职能。 诏令是皇帝意志的直接体现,而中书省就是负责将皇帝的口谕、笔意转化为正式的文书,并通过官僚.............
  • 回答
    司马朗:三国魏初的一位儒雅名士,为何与晋朝宗室擦肩而过司马朗,这个名字在三国历史的舞台上或许不如他的兄弟司马懿那样响亮,但他在曹魏早期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儒雅风范,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然而,当我们翻阅史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在《三国志·魏书》中有独立的传记,却在《晋书·宗室.............
  • 回答
    雄鹿淘汰绿衫军,雄狮怒吼东方,字母哥领衔,绿衫军黯然神伤就在刚刚,密尔沃基雄鹿队以 116:91 的绝对优势,在主场碾压了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成功晋级东部决赛。这场比赛,可以说是雄鹿队本赛季迄今为止最酣畅淋漓的一场胜利,也让整个东部联盟都为之侧目。比赛进程:雄鹿一骑绝尘,凯尔特人节节败退从比赛一开始,.............
  • 回答
    山西的古建筑,如同凝固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突如其来的暴雨,却给这些珍贵的遗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晋祠的漏水,平遥古城墙的坍塌,无一不牵动着人们的心。面对这样的灾难,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活着的文物”?它们又能否在风雨侵蚀后重焕光彩?古建筑的脆弱性:暴雨下的三重考验首先,我们需要理.............
  • 回答
    RNG晋级四强后,UZI在赛后采访中将全球总决赛比作“电竞世界杯”,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比喻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既体现了中国电竞的国际影响力,也折射出赛事格局、选手心态及舆论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 一、赛事背景与UZI的言论语境1. RNG的晋级意义 R.............
  • 回答
    在《新宋》这部作品中,祆教、粟特人、羯族以及晋朝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最终汇聚成了一个既有历史依据又充满想象力的“祆教粟特羯晋梗”。这个梗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作者一步步铺陈、关联的结果。故事的起点,往往要追溯到东晋时期,那个门阀士族当道,北方动荡不安的时代。晋朝内部的.............
  • 回答
    《即刻电音》第二期,冯提莫晋级,这事儿放到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也值得说道说道。当时节目播出后,讨论声可不少,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挺正常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即刻电音》这节目是什么定位。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技巧比拼,更不是一个只看谁能玩出多炫酷的编曲的比赛。它强调的是“电音”,是音乐制作人.............
  • 回答
    山西中北部和陕西北部,从石峁时期(大约公元前2300公元前1700年)到晋国建立(公元前1046年之后)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一个由早期文明曙光照耀,逐渐走向国家形成与区域政治格局变动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段时期跨越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早期青铜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可以将这段历史划.............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简单地说,三国时期虽然分裂,但其内部的力量结构、战争的性质以及政治动员的方式,与晋朝大一统后所面临的挑战,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时期。虽然天下三分,战火连绵,但此时的“中原王朝”——姑且称之为北方政权(曹魏)——实际上是在.............
  • 回答
    在《晋书》中,关于司马懿大败诸葛亮,俘斩万计的记载,我们需要仔细辨析,才能了解其真实面貌。首先要明确的是,《晋书》作为一部史书,记载的内容并非全是绝对准确的,其中也夹杂着当时人的认知、评价和一定的侧重。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军事较量,历史上最著名的无疑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史称五丈原之战。这次战役.............
  • 回答
    在职场这条不算平坦的道路上,“晋升”这个词,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灯塔,吸引着无数职场人的目光和努力。而在这趟航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两种声音在脑海里回响:老板的“喜欢”和自己的“业务能力”。那么,究竟是哪个更重要?这就像一个永恒的辩题,很难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标准答案,因为现实总是比理论来得复杂和多面。咱.............
  • 回答
    考上好大学学 IT,是不是穷人家孩子改变命运,跻身中产的“唯一”出路?这个问题触及了太多现实的痛点,也勾起了无数人心底的渴望与挣扎。说它是“唯一”出路,可能有点过于绝对,生活总有意外和变数,但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大环境下,对于许多出身普通、家境一般的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条门槛相对清晰、上升通.............
  • 回答
    从整个组织的视角来看,新晋的中基层管理者是否是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最低的人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而是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确实是组织中一个极易出现满意度和幸福感滑坡的群体,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是其中满意度较.............
  • 回答
    春秋晚期,赵氏作为晋国的六卿之一,确实如日中天,几乎掌握了晋国的实权。然而,进入战国前期,赵氏(后来成为赵国)在三晋(赵、魏、韩)中却显得最为弱势。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多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分析:一、晋国“三家分晋”的背景与赵氏的起点:要理解赵氏的没落,必须先回顾晋国的“三家分 晋”。春秋.............
  • 回答
    解放战争期间,阎锡山的晋绥军确实陷入了“逢战必败”的尴尬境地,但与许多其他国民党军队不同的是,他们却很少选择起义。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晋绥军的部队构成、军阀传统、阎锡山的统治手段以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态势。一、 阎锡山的统治艺术:恩威并.............
  • 回答
    三家分晋,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变革,它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衰落,诸侯争霸进入新的阶段。这场变革的精髓在于“分”,一个庞大且稳固的政治实体,在内部力量的驱动下,最终分裂成几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由此引发了新的权力格局和历史进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与“三家分晋”如此契合的例子,我们并非.............
  • 回答
    关于《啊,海军》中平田一郎的晋升速度,与同期相比,确实存在一些认为他晋升相对较慢的观点。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设定来分析。首先,得明确一点,平田一郎在同期海军军官中,虽然展现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力,但他的晋升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他的一些特质反而成为他快速升迁的某.............
  • 回答
    2021年季中冠军赛(MSI)半决赛,RNG以3:1的比分战胜了PSG战队,成功晋级决赛。这个结果无疑让RNG的夺冠呼声高涨,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有多大的机会捧起MSI的奖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首先,RNG作为LPL赛区的一号种子,本身就带着强大的实力和LPL赛区.............
  • 回答
    晋国三家分晋,这是春秋战国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曾经的晋国,那也是堂堂的中原霸主,雄踞一方,威风八面。可到了三国时代,韩、赵、魏这三个由晋国卿大夫发展起来的国家,实力却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尤其是韩,跟赵、魏比起来,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这跟他们各自的建国基础、地理位置、统治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许多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要说一个穷小子在东亚三国——中国、日本、韩国,考上本国顶尖大学(清北、东大、首尔大)后,哪个国家的阶级晋升最容易,这其中牵涉到教育、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等方方面面,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咱们得理解“阶级晋升”这几个字。 对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