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绝大多数架构师都是后端?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大家普遍的认知里,当提到“架构师”这个头衔时,脑海里浮现的更多是负责服务器、数据库、API 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系统背后运转的工程师。而前端架构师,虽然也存在,但似乎没那么“显眼”。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原因,并非是哪个前端工程师不优秀,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技术栈的特性,以及工作内容的侧重点,共同塑造了这种“绝大多数后端架构师”的局面。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架构”这个概念的起源和演变。在互联网早期,很多时候“架构”这个词的权重并没有那么重。大家更关注的是能把功能实现,把产品上线。那时候,前后端界限也不是那么分明,很多开发者都是全栈。但随着项目越来越复杂,用户量越来越庞大,系统稳定性、可扩展性、性能这些“硬骨头”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后端,顾名思义,它承载的是整个应用的“骨架”和“大脑”。用户的所有操作,数据的存储、处理、逻辑运算,安全性的保障,几乎所有核心的、全局性的、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东西,都压在后端身上。你可以把后端想象成一个城市的市政系统,它负责供水、供电、交通指挥、信息处理中心等等。这些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整个城市都会陷入瘫痪。因此,从一开始,需要操心的东西就特别多,而且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后端工程师在处理这些核心问题时,自然而然地需要具备更高的抽象能力,需要考虑数据的生命周期、系统的容错性、并发处理能力、如何部署和维护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架构思维”所需要关注的范畴。当你需要设计一个能支撑百万级并发的秒杀系统,或者一个能处理海量数据的分布式数据库,你不得不去思考很多底层的东西,去权衡各种技术方案的优劣,去预判未来可能遇到的瓶颈。这些都需要对整个系统的“全局”有深刻的理解,而后端恰恰是那个最能提供全局视角的位置。

再者,后端技术栈的成熟度和演进速度,某种程度上也为后端架构师的出现提供了土壤。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从关系型数据库到各种 NoSQL,从消息队列到容器编排,后端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迭代和演进,并且这些技术的选择和组合,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选择一个不合适的数据库,可能导致数据存储成为瓶颈;选择不当的并发模型,可能导致系统性能骤降。这些“痛点”往往是驱动后端往“架构”方向发展的关键。

相比之下,前端虽然也在飞速发展,但其核心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的特性,使得它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如何更直观、更流畅地展现信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当然,这些也非常重要,并且随着 SPA、组件化、SSR/SSG 等技术的发展,前端的复杂性也在急剧攀升。一个大型前端项目,也需要考虑状态管理、路由、代码分割、性能优化、构建流程、可维护性等等,这些同样需要架构师的智慧。

但是,从“影响范围”和“底层依赖”的角度来看,前端的很多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依赖于后端提供的能力。例如,前端的状态管理再复杂,最终数据还是需要从后端获取和更新;前端的路由设计再精妙,也需要后端 API 的支撑。这就使得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在早期或者中小型公司,大家可能更倾向于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确保后端系统的稳定和高效上,因为一旦后端出现问题,前端的影响会更广泛和直接。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前端架构师的重要性。随着前端应用的日益复杂,它们本身也成为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前端架构师的任务就是如何组织和管理好这些前端的代码,如何让前端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得到保障,如何应对各种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如何做好性能优化。很多时候,前端架构师的工作,其实是在“管理复杂性”和“设计可维护的系统”,这和后端架构师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但从“从零开始搭建一套能支撑大规模业务的底层基础设施”这个角度来看,后端所承担的责任和需要考虑的维度,确实更加全面和基础。后端的“架构”决策,往往是奠定整个产品技术基石的关键一步,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多情况下会比前端的架构决策更为显著。

所以,之所以我们感觉“绝大多数架构师都是后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端在整个技术栈中扮演了更核心、更基础的角色,其技术挑战和决策的全局性,使得“架构师”这个称谓更容易与后端工程师的职责关联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前端架构师不重要,随着前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复杂化,优秀的前端架构师也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只是它们的“起点”和“覆盖面”可能与后端架构师有所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题主讲的架构师应该是偏业务架构的架构师,而非中间件架构(修正下,仔细看了题主的描述,题主对架构师的定义也不太明确,反而更偏向于中间件架构,私以为更可称为架构师也是很多公司传统概念里的架构师都指的是业务架构师,当然中间件架构师也是架构师啦,不过他们面向的问题不同,一个是解决业务复杂度问题,一个是解决开发层面复杂度问题的)。

业务架构的重点是啥,模型!数据!架构师的最终输出也基本是 服务模型、数据模型。

所以,谁对这些接触最多谁就更可能成为架构师,假如一个 ide 产品,他的数据模型基本都在前端,他的架构师基本大概率是前端(往往那时候角色已经模糊了),但是国内大部分电商啊、CRM啊、社交啊,之类的数据模型基本都是后端接触更多,有些应用场景前端更是完全不设计,只使用数据,结果自然而然(前端离散,解耦,如果设计数据,设计的更多也是展示维度的数据,而非整个业务的全生命周期模型)。


PS:我是前端,也整过基础架构团队(不过我总感觉架构这两个词表达不准确,更准确是前端基础技术或者前端基础设施团队)

user avatar

为什么绝大多数二传手都是打排球的?

为什么绝大多数守门员都是打足球的?

我的回答是,因为打乒乓球它不需要二传手啊。

所以,是否因为乒乓球不需要二传手,所以乒乓球就是上限低于排球的运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大家普遍的认知里,当提到“架构师”这个头衔时,脑海里浮现的更多是负责服务器、数据库、API 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系统背后运转的工程师。而前端架构师,虽然也存在,但似乎没那么“显眼”。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原因,并非是哪个前端工程师不优秀,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技术.............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身边大部分人似乎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帅”或“美”,而且这些“不那么好看”的基因还在代代相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非常深刻的生物学和进化论的道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帅”和“美”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社会建构的产物。 我们对长相的评判标.............
  • 回答
    很多人对校规的感受,就是“不近人情”,甚至“泯灭人性”。我们来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得承认,制定校规的初衷,很多时候是好的,是基于一种“管理需要”。学校嘛,毕竟是个大集体,学生人数众多,年龄也参差不齐,总得有个规矩来维持秩序,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射击游戏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平衡点:真实性与趣味性的权衡。为什么大多数射击游戏不把“爆心”作为核心机制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爆心”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会打破游戏的节奏和平衡,影响玩家的体验。想象一下,如果你玩一款游戏,即便你瞄准技术很不错,但只.............
  • 回答
    为什么大多数动物都需要睡眠?改造技术能否让我们摆脱“睡魔”的纠缠?作为地球上万千生灵的一员,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了日升日落,也习惯了身体在夜幕降临后便发出阵阵困意。睡眠,这个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充电”过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存在。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绝大多数动物都如此“离不开”睡眠?而且,如果科学技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人类性行为一个非常普遍但又常被误解的现象。确实,从纯粹的生物繁衍角度来看,如果目标只是“播种”,那越快完成交配,理论上越能提高繁殖效率,尤其是在过去那种充满竞争和资源有限的环境下。然而,人类的性行为远比简单的生物繁衍要复杂得多,它交织着情感、心理、社会以及进化适应的多种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社会分析中一个常常被忽视但又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将阶级矛盾“错位”成性别矛盾?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心理、结构性因素以及叙事方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性别矛盾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它在很多场合下也确实和阶级议题缠.............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观察到许多在俄乌冲突中坚定支持乌克兰的人,也倾向于支持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策略。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它们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因果关系,而是基于相似的价值观、逻辑推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所产生的共鸣。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支持乌克兰”和“支持与新冠共存”.............
  • 回答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彼岸”这个词语的出现和理解,确实与西方文化中的某些概念有所不同,这并非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国人完全没有“彼岸”的观念,而是这种观念的形态、侧重点以及普及程度,在历史和文化土壤中演变出了独特的样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探讨:一、 宗教语境下的“彼岸”:佛教的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人类精神世界里一些非常核心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天堂”和“地狱”这个概念,几乎像一个普适性的母题,在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各种宗教里都能找到影子,尽管表现形式千差万别。要我说,这背后一定有比“写一本教科书”更深刻的原因。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看看这个.............
  • 回答
    英国人对诺曼征服的看法,与中国人对清朝统治的看法,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历史的演变、民族认同的构建以及对“国家”与“文化”概念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诺曼征服在英国历史上的定位,更倾向于一次“统治者的更迭”,而不是“国家的灭亡”。诺曼人,尽管来自法国的诺曼底,但他们并非一个截然不.............
  • 回答
    其实,“绝大多数”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了,但不得不承认,在实际驾驶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司机似乎对实线不能变道的规定不太重视,甚至直接无视。究其原因,这其中掺杂着不少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交通状况的瞬息万变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上,你可能.............
  • 回答
    你有没有留意过,当你新买了一款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甚至是某些家电,第一次开机的时候,它会让你设置时间?而当你仔细看那个时间设置的选项时,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无论你怎么滚动,时间的前面部分,那个年份,基本上都从1970年开始。再往前,就没法设置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计算.............
  • 回答
    其实,仔细想想,绝大多数推理小说围绕“谋杀”这个主题展开,并非偶然,更像是一种必然。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从人类心理到叙事结构,都有其深刻的根源。咱们不妨一点点掰扯开来。首先,从人性的极端与窥探欲来说。谋杀无疑是人类行为中最极端、最残忍的一种。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黑暗的角落,也最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 回答
    三国时期人物众多,名字中单字占绝大多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 一、 姓名的起源与早期演变: 姓氏的起源: 汉字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初主要与部落、氏族、封地、官职等相关。比如“姬”姓源于周朝王室,“姜”姓源于炎帝部落。早期姓氏是用来区分.............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这场冲突的立场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国家支持乌克兰,而只有少数国家明确支持俄罗斯。这种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支持乌克兰,而只有少数国家支持俄罗斯的原因.............
  • 回答
    “我们的文化西化严重”,这是一个听起来有些沉重,又带着点刺耳的论断。但有趣的是,当我们把这句话抛给大多数人时,得到的反应往往是困惑,甚至是摇头:“西化?哪里西化了?我还是吃米饭、过春节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集体失忆”或“集体麻木”?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复杂的故事,关于我们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
  • 回答
    说起起点小说评论区,你可能早就留意到了,大部分留言的读者,他们头顶上的那个小牌子,要么是“见习读者”,要么是“学徒读者”,等级都算不上高。这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并非什么难以理解的现象。首先,得从“等级”这个概念说起。起点平台的这个等级系统,并不是纯粹的实力比拼,而是跟阅读行为挂钩的。你读得越多,你在这.............
  • 回答
    期货市场是个残酷的地方,很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冲进去,结果却是一地鸡毛。说它“老天爷给的概率是一半一半”,这话说得虽然有几分道理,但绝不是全部真相。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人人都是赢家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导致大多数人最终亏损破产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自身的一些缺陷和期货市场本身的属性在作祟。首.............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是“重税国家”以及国人为何对自身所缴税款普遍不了解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信息公开等多个层面。中国是不是重税国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重税”以及与哪个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税收占G.............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