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欧洲中世纪以后的几乎所有王室家族都是日耳曼人,而没有其它民族的人当国王?

回答
“欧洲中世纪以后,几乎所有王室家族都是日耳曼人,而没有其他民族的人当国王”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首先,要明确一点,欧洲中世纪(大约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本身就是一系列日耳曼民族迁徙和建国的时代。罗马帝国衰落后,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伦巴第人等日耳曼部落在原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许多新的王国。所以,在中世纪早期,欧洲的王室确实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日耳曼民族。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为什么日耳曼民族在中世纪占据了主导地位?

1. 罗马帝国的遗产与日耳曼人的征服: 罗马帝国末期,日耳曼部落从北方和东方涌入,逐渐取代了罗马的统治。法兰克人建立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其后裔加洛林王朝更是影响深远。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了不列颠,建立了各个小王国,最终汇聚成英格兰。哥特人则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建立了王国。这些日耳曼部落的军事能力和政治组织能力,使他们成为建立新国家的主体力量。

2. 军事优势与早期统治结构: 日耳曼人的社会结构中,战士的地位很高,他们习惯于集会、选举军事领袖,并忠诚于能带来荣耀和财富的领袖。这种战士文化和军事上的成功,是他们能够建立和维持早期王国的重要因素。

3. 基督教的接受与文化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日耳曼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与罗马遗留下来的行政体系、教会机构以及受罗马文化影响的当地居民进行整合。接受基督教也让他们在与天主教教廷的关系中占据有利位置,并获得了合法性。

那么,为什么说“几乎所有王室都是日耳曼人”不完全准确,并且其他民族的人也曾登上王位呢?

1. 民族的概念是流动的: 中世纪的“民族”概念与我们今天的国家民族概念差异很大。当时更多的是部落、王国、语言和地域的划分。日耳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等,虽然同属日耳曼语族,但内部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而当他们征服了说拉丁语、凯尔特语等其他语言的地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者及其家族会与当地居民进行通婚、融合,其“民族”属性也会变得模糊。

2. 婚姻联盟与血脉传承: 王室之间通过联姻来巩固政治联盟、争夺继承权是常态。这意味着,即使王室的起源是日耳曼人,其后代也可能通过母亲的血统继承其他民族或地区的王位。例如,许多欧洲王室的后代可能拥有法国(高卢罗马)、英格兰(凯尔特、罗马)、西班牙(伊比利亚、罗马)等地的血统。

3. 其他民族的崛起与统治:
斯拉夫人: 在东欧,斯拉夫民族建立了强大的王国,例如波兰、波希米亚、俄罗斯等,这些国家的王室早期就是斯拉夫贵族。例如,波兰皮亚斯特王朝就是典型的斯拉夫起源。
匈牙利人(马扎尔人): 这是一个来自乌拉尔语系的民族,在中世纪晚期建立了匈牙利王国,其统治家族并非日耳曼人。
奥斯曼帝国: 虽然主要是在近现代,但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强大的跨民族帝国,其统治家族是突厥人,后来也融合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基因和文化。
意大利的城邦与共和国: 在意大利,虽然诺曼人(部分日耳曼分支)曾统治过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但许多北方城市后来发展成了自治共和国,没有国王。即使有王国,也常常是外国王朝的介入,或者本地贵族的崛起,不一定都是纯粹的日耳曼血统。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麦、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其王室也源自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古老部族,可以被视为日耳曼语族分支,但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路径。

4. “日耳曼人”的泛化: 随着历史发展,尤其是在提到神圣罗马帝国及其继承者时,人们有时会泛泛地将“德意志人”或与其相关的王室视为“日耳曼人”的代表。但即使在神圣罗马帝国,其皇帝也可能来自于各个德意志诸侯,甚至有短暂被非德意志人(如法国的霍亨斯陶芬家族,虽然他们也与神圣罗马帝国紧密联系)或与法兰西王国联系更紧密的人物统治。

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

进入文艺复兴及之后,民族国家的概念开始逐渐形成,但王室的血统构成依然复杂。

法国: 波旁王朝的起源是法国的卡佩王朝,其血统可以追溯到法兰克人,但经过数百年与法国本土及欧洲各地的融合。
英国: 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虽然斯图亚特王朝来自苏格兰(凯尔特和日耳曼混合),汉诺威王朝来自德意志(日耳曼),但都与英格兰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维多利亚女王本人是汉诺威家族的,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是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王子(日耳曼地区)。
西班牙: 哈布斯堡王朝和波旁王朝统治西班牙,这两个家族的根基虽然与中欧和法国有关,但其统治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西班牙的历史和文化。

总结来说,

欧洲中世纪后,日耳曼民族在欧洲的政治格局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许多重要的王国都由日耳曼部落建立。这为后来的欧洲王室奠定了血统和文化的根基。

然而,将“几乎所有王室家族都是日耳曼人”作为一条绝对的定律,则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民族的动态融合。斯拉夫民族、匈牙利人等其他民族也建立了王权。更重要的是,随着通婚、政治联盟以及国家文化的演进,许多王室的“民族”标签变得模糊,它们已经成为各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其血统可能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成分。

所以,我们应该说,日耳曼人的后裔在欧洲的王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西欧和北欧,但并非是唯一的来源,也不是所有王室都保持着纯粹的“日耳曼”血统。历史的演进是各种力量交织的结果,血统、政治、文化、地域等因素共同塑造了欧洲王室的复杂面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自己把意大利拉丁权贵排除

把东欧民族叫外人

把说拉丁语的追溯到要么追溯到日耳曼,要么说被灭了,不算

南斯拉夫和希腊人因为内斗和被灭了,也不算

当了几百年国王不小心绝嗣,被日耳曼人继承的也不算

保加尔这种东方来的游牧,爱尔兰一堆凯尔特王国,不提

你自己说为什么欧洲王室都是日耳曼人,你自己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洲中世纪以后,几乎所有王室家族都是日耳曼人,而没有其他民族的人当国王”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需要我们仔细辨析。首先,要明确一点,欧洲中世纪(大约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本身就是一系列日耳曼民族迁徙和建国的时代。罗马帝国衰落后,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伦巴第人等日耳曼部落在原罗马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反复思索的课题。中华文明数千年屹立不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并在历史上的相当长时期内,无论是科技、经济、文化还是政治制度,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而后来,欧洲文明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后,如同一株被压抑后猛烈爆发的植物,迅速崛起,并在近代成为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主导.............
  • 回答
    好的,想深入了解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百态、政治架构、宗教影响以及普通人的生活,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因为中世纪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试着从几个大的方面为你梳理一下,并推荐一些能帮助你触及这些细节的书籍。核心概念与时间跨度:首先.............
  • 回答
    我,一个来自未知时空的灵魂,如今附身于一名被世人称作“魔女”的女子身上。中世纪的欧洲,一个充斥着宗教虔诚与迷信恐惧的时代,对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降临的这片土地,名为卡斯蒂利亚,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但人民却有着朴实的信仰和对未知的深深敬畏。我的生存之道:隐藏与适应作为一名“魔女”,最首要的生存.............
  • 回答
    打倒魔人布欧到欧布出现这十年间,除去悟空和贝吉塔两位赛亚人王子,其他角色的实力变化确实显得有些微妙,甚至可以说,相较于两位主角的飞速成长,其他角色的“进步”似乎没那么显眼,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原地踏步”了。但说他们“越来越弱”,可能有些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方式与悟空、贝吉塔产生了巨.............
  • 回答
    19世纪以来,欧洲贵族在经济上的相继没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力量长期作用下的结果。这其中既有社会结构性的变革,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有政治和文化思潮的冲击。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首先,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经济格局。 在工业化之前,欧洲的经济命.............
  • 回答
    成龙大哥在上世纪之所以能拍出《快餐车》、《飞鹰计划》等一系列带有浓厚欧洲风情,并且大量启用欧洲演员的电影,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时代背景、个人机遇以及电影工业发展的共同作用。而如今,虽然成龙依然活跃,但类似风格的作品确实少了,这同样也跟电影市场的变化、他自身角色的转型以及制作模式的演变有关。咱们就来掰扯.............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周朝式”的思维框架,去审视欧洲中世纪与中国古代在政治结构、社会土壤以及历史演变上的根本差异。首先,欧洲中世纪的君主确实有理由担心分封,事实上,诸侯割据是欧洲中世纪后期一个非常普遍且长期存在的现象,只是其表现形式和发展逻辑与周朝大不相同。欧洲君主们并非“不担心”,而是他们所.............
  • 回答
    欧洲中世纪末期,决斗的舞台上,迅捷剑(Rapier)和小剑(Smallsword)逐渐取代了双手剑(Greatsword)成为主流,这并非偶然,而是社会、文化、军事以及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双手剑在中世纪盛期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许多关于武器选择、战术演变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有趣交织点。咱们不妨从头细说,看看为什么在中世纪的欧洲,剑虽然在某些方面显得“不如”刀或枪,却依然能占据战场上的重要地位。首先,我们得承认,单论“刺”这个动作,枪无疑是更有效率的。枪头尖锐,能够集中力量,直接穿透铠甲或者造成严重的穿刺伤,而且其.............
  • 回答
    中世纪,一个常常被贴上“黑暗时代”标签的时期,听上去就像一个漫长而压抑的章节,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那段历史,会发现恰恰是在这看似晦暗的土壤中,孕育了改变欧洲乃至世界文明走向的蓬勃生机与璀璨之光。首先,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并未被遮蔽。 尽管政治版图破碎,战乱频仍,但宗教信仰作为那个时代的核心,为人们提供.............
  • 回答
    “黑暗中世纪”这个说法,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沉重和衰败的气息,好像欧洲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被无边的阴影笼罩,文明的光芒几乎熄灭。当然,这个称谓并非是当时的欧洲人自己贴上的标签,而是后世,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用一种颇为批判的眼光所赋予的。他们当时沉醉于古典的辉煌,看到中世纪与他们.............
  • 回答
    中世纪欧洲之所以普遍采用封建制度,而非中央指派官员进行管理,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历史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原因。简单来说,当时欧洲的社会结构和国家能力,使得“中央”几乎无法承担起直接管理的重任。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罗马帝国崩溃的遗留问题与碎片化首先,必须提到的是西罗马帝.............
  • 回答
    中世纪欧洲的“缓慢发展”,与其说是一种停滞,不如说是一种“转型”和“积淀”。虽然与我们现代社会的高速进步截然不同,但那个时代并非一片死水,而是孕育着后来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种子。只不过,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并最终蓬勃生长,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首先,罗马帝国崩塌后的真空,是导致社会结构重塑的直接原.............
  • 回答
    中世纪欧洲之所以会普遍形成年长者继承法,这是一个复杂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个原因,而是由当时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宗教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相互作用所塑造。要想深入理解,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一点点掰开了看。一、 为什么“年长者”而不是“幼子”或“长子”?首先,咱们要明确,中世纪欧洲并.............
  • 回答
    “中世纪”这个词,一听就很欧洲,仿佛欧洲文明独有的一个章节。但实际上,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普及,很大程度上源于欧洲自身的历史叙事和文化自我认知。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只有欧洲有“中世纪”,并非因为其他文明不存在那个时间段的“类似”时期,而是因为“中世纪”这个标签,以及它所承载的特定历史涵义,主要是在欧洲历史研.............
  • 回答
    关于中国政权为何从未被宗教控制,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哲学以及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中世纪欧洲相比,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根本性的差异。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政权没有被宗教控制,我们需要先审视一下“宗教控制”这个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含义。在中世纪欧洲,宗教(主要.............
  • 回答
    要说全身覆甲的欧洲中世纪骑士被蒙古骑兵打败,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把当时的具体情况,比如战术、装备、地理环境,甚至兵员素质都摆出来捋一捋。首先,得承认,欧洲中世纪的全身覆甲骑士,尤其是到了高地时期(大概13、14世纪),那可是战场上的“移动城堡”。全身的锁子甲、板甲,再配上头盔、手套、.............
  • 回答
    很多人迷恋欧洲中世纪,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复杂情愫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如果硬要我说出一个理由,那大概是那个时代提供了一种与我们当下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一种既充满挑战又蕴含着某种我们现在已然失去的“纯粹”和“真实”的吸引力。首先,得说说那股子浪漫主义的滤镜。提起中世纪,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
  • 回答
    欧洲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似乎与知识和教育格格不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涌现出了80多所大学,这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有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并非简单的“黑暗”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时代”的局限性。 “黑暗时代”这个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