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而且很推崇,岳飞是仅次于关羽的英雄
在尤其推崇“忠义”观念的清朝,关羽和岳飞,是满人最熟悉的两个已经被封神/快要被封神的尼堪巴图鲁。
明代汉人的关羽崇拜,因为主要突出“忠义”和“武德”,是传统社会的主旋律宣传阵线塑造的精神。所以在明清两代,三国关张赵马等知名度高的人物和其传奇事迹,主要是用于对军队/军户进行精神宣传,比如说清军的《得胜歌》,几十年前的老电影《大清炮队》,有人看过吧——
勇武齐心力 尽忠效朝庭 舍己向前进 万古标姓名……
这20个字,其实就是传统相声和评述里常说的“学的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突出忠、孝、义、万古流芳,是中国传统社会对武人的价值观要求
直到晚清和民国北洋军阀时代依然如此。
三关战将勇 首推赵子龙 长坂坡前程英豪 还有那有张翼德 当阳桥下等 霹雳叱咤响连声 桥塌了两三孔 吓退了百万兵 五虎将中显威风……
明代女真人对岳飞的相似认识印象,至少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
原因很有趣:辽东都司境内各镇、路、卫、所、堡城,普遍都修关帝庙,而辽北和辽东长白山边墙沿线的堡城,除了关帝庙以外,还要修岳王庙。
拔高关羽的形象,对关圣加以偶像设定,鼓吹忠义武德,以此对军队进行精神文化宣传,这个手法在明朝就大规模普及了,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处于“三面临虏,无岁不战”,没有州县只有卫所,以军队和军户人口为主的辽东。
辽被和辽东长白山边墙外,则是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明代女真和金代女真有什么区别,文化程度不高的辽东明军/军户,也大多数都不知道,但不妨碍官方也采取类似的手法,用岳飞崇拜的方式进行精神,反正都是女真,鼓励士兵,当和建州和海西女真发生军事冲突时,应该拿出岳爷爷对付金兀术那样的勇气和战斗精神
因此,辽北和辽东地区的路城、卫城和堡城,普遍修建关帝庙和岳王庙,关圣崇拜和岳王崇拜文化比内地更加盛行,比如说,辽北首屈一指的路城开原——
关帝庙和岳王庙在开原城的东南角,修在一起;马市(夷市)就在两座武庙旁边,而城的西南角就是接待赴市女真首领的抚夷厅。
哈达、叶赫的首领频繁从广顺、镇北二关进入马市,在抚夷厅和开原参将、开原道参议、辽东巡按等官员见面,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关、岳二圣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开原意外,抚顺所城、辽阳城等也都是如此。
其结果,就是早在明代中期,女真人就知道关、岳二圣,并欣然接受由此生升华二期的忠孝武义精神。
结论就是:女真人对岳飞的偶像崇拜和对有关岳飞的文艺作品的欣赏,在明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了
自认岳飞转世的旗人金梁有话说
不过岳飞代表的族群属性,确实在一定程度被清朝忌讳。
贵林卷人的另一事件与著名革命志士秋瑾有关。1907年秋谨在绍兴因反清活动被捕,随即被杀。而在此之前秋瑾就己经预见到自己有生命危险,她在被捕前一年曾与好友徐自华一同游览西湖,并表示希望死后被葬于湖上。徐自华和秋瑾的另一位朋友吴芝英于1908年设法将秋瑾的遗体运到杭州,并在西湖孤山为其建坟。她们还在杭州组织了秋社来纪念这位巾帽英雄。贵林出现在追悼秋瑾的集会上,并站出来发言说:“我大清待汉人不薄。”徐自华的妹妹因此与他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贵林并非旗人中唯一感到纪念秋谨对清朝和旗人不利的人。当年稍晚些时,一位满族御史常徽上奏,指控徐、吴等人公然将由于反清而被处死的秋瑾葬在西湖畔,“几与岳武穆于忠恕墓并峙”。的确,秋瑾墓很容易被人与在其左近的岳飞墓和于谦墓相联系,二者都是著名的抵抗“胡虏”的英雄。朝廷据此下令毁去秋墓,并通缉主持造墓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