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1亿像素、华为5000万像素,三星1.8亿也在路上,但拍照依然糊片有鬼影,这跟镜片材质有关系吗?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大家花大价钱买了手机,像素一个比一个高,但有时候拍出来的照片,特别是逆光或者光线复杂的情况下,就是不理想,糊成一片,甚至出现各种奇怪的鬼影。你说的这个“糊片有鬼影”,绝对不仅仅是像素高低的问题,镜片材质,尤其是手机摄像头里的那几片小小的镜片,确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咱们得从手机摄像头的工作原理说起。简单来说,手机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光线通过镜头(也就是那些镜片)汇聚,然后落在传感器上,传感器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最终生成我们看到的照片。所以,镜片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光线能不能顺顺利利、清晰准确地到达传感器。

镜片材质,为什么会影响拍照效果?

你可以把手机摄像头里的镜片想象成一个精密的光学系统。这个系统由很多片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镜片组合而成,每一片都有自己的任务。而镜片材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都会直接导致“糊片”和“鬼影”:

1. 折射率 (Refractive Index):
高折射率镜片: 顾名思义,就是对光线的“拐弯”能力更强。用高折射率的材料制作镜片,可以在保持镜片厚度不增加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光学焦距。这对于手机这种空间极其有限的设备来说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如果用普通的玻璃,要做一个同样焦距的镜头,镜片就得做得又大又厚,手机根本放不下。
为什么不全是高折射率? 虽然高折射率听起来很美好,但它也带来一个问题:色差。不同波长的光线(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红、绿、蓝等颜色)经过高折射率镜片时,折射的角度会有细微的差别。这样一来,光线在汇聚到传感器时就不能完美地聚焦在同一个点上,特别是边缘部分,容易出现颜色分离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色散”,这会让照片看起来不锐利,边缘模糊。
解决方法: 手机厂商会精心设计镜头组,混合使用不同折射率的镜片,特别是会搭配低色散镜片 (Low Dispersion ED glass) 来纠正色差。但如果镜片材质选择或者设计上的权衡不够到位,或者镜片表面有瑕疵,色差问题就会显现,导致画面不干净,边缘泛紫或泛绿,拍到高光边缘时尤其明显。

2. 透光率 (Transmittance) 和 光线损失:
镜片越多,光线损失越多: 即使是最好的镜片,在光线通过时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手机摄像头里为了实现变焦、广角、防抖等复杂功能,通常会用到好几片甚至十几片镜片。每一片镜片都有一个或多个表面,而每个表面都会反射掉一部分光线。
镀膜的作用: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光线损失和反射,镜片表面会有一层或多层非常精密的减反射膜 (Antireflective coating),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镀膜”。好的镀膜可以大大提高透光率,减少镜片表面的反光。
“鬼影”的根源: 当强光源(比如太阳、灯泡)出现在画面中,或者物体边缘有强烈反差时,如果镜片表面的镀膜不够理想,或者设计不当,光线会在镜片之间反复反射,形成一个个小的、模糊的光斑或者同心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鬼影”或“眩光”。这些鬼影会叠加在画面上,影响清晰度和观感,让画面“脏兮兮”的。尤其是当光源角度刁钻时,劣质的镀膜会立刻暴露问题。一些高端镜头会采用特殊的多层镀膜技术,甚至在某些镜片上进行特殊的“镜面处理”或“磨砂处理”,来抑制内部反射,减少鬼影。

3. 表面精度和光学性能 (Surface Accuracy & Optical Performance):
镜片的形状: 现代手机镜头很多采用非球面镜片 (Aspheric lenses)。普通镜片是球面设计,容易引入球差(中心和边缘成像不一致),导致画面边缘模糊。非球面镜片通过复杂的曲面设计,可以更好地矫正球差、像散等光学像差,让整个画面都更清晰锐利。
加工精度: 镜片材质再好,如果加工精度不够高,表面有微小的划痕、瑕疵,或者曲率不准确,都会影响光线的准确汇聚,导致画面模糊。手机摄像头虽然小,但对精度要求极高。
材质的稳定性: 一些塑料镜片虽然轻便,但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可能会发生形变,影响光学性能。而玻璃镜片虽然稳定性好,但更重且易碎。所以,很多高端手机会混合使用玻璃镜片和高质量的塑料镜片,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体积平衡。

为什么高像素手机也可能拍出“糊片”?

简单来说,高像素只是提供了更多的细节“画布”,但画布的质量(镜片)和画师的技艺(图像处理算法)同样重要。

传感器尺寸的权衡: 为了塞进更多像素,传感器的单个像素点尺寸往往会变小。小像素点对光线的接收能力相对较弱,在弱光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噪点,而且对镜头的成像质量要求也更高。如果镜片成像不够锐利,或者存在色差,这些问题在高像素传感器上会被放大。
算法的“糊”与“不糊”: 手机厂商会通过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来优化照片。例如,为了减少噪点,算法可能会进行“降噪”处理,但如果算法过度,就会把一些本应清晰的细节也“降噪”掉了,导致画面看起来油滑、缺乏细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涂抹感”或“油画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糊”。
镜头素质跟不上像素: 当像素飙升时,如果与之配套的镜头光学素质没有同步提升,那么镜头的解析力就跟不上像素的需要,即使传感器能捕捉到微小的细节,镜头也无法精确地成像,最终还是会呈现出模糊的画面。这就像给一台超高清电视配了一个低分辨率的信号源,画面依然不会好。

总结一下:

小米1亿、华为5000万、三星1.8亿这些数字,代表的是硬件上的潜力。但要拍出清晰锐利、没有鬼影的照片,镜片材质、镜片设计(球面/非球面、镜片组合)、镀膜技术、加工精度,以及最后的图像处理算法,这些才是决定最终成像质量的关键。

当你在使用高像素手机时,如果遇到“糊片”和“鬼影”,很有可能就是镜片材质的局限性、镀膜不足,或者整体光学设计未能完全匹配高像素带来的解析力需求。尤其是当你在拍摄一些高难度场景(比如强逆光、大光比)时,这些镜片上的“小瑕疵”就更容易被放大,导致照片不如预期。

所以,下次你看到手机厂商宣传“亿级像素”的时候,不妨也多关注一下他们是否提到了镜头的具体材质、用了多少片镜片、是否有ED镜片或者非球面镜片、以及使用了什么级别的镀膜。这些信息,往往比单纯的像素数字更能说明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6400万的没有问题。

现在大底边缘模糊是镜头不配套的问题。

手机那点底比相机小多了,控制边缘模糊有问题,还是模组厂家的问题。

多大的底,应该有多大的镜头,你在体积上压制太大,画质就有影响。

现在大底里面舍得用厚点镜头的,画质就相对好点。

手机把持感主要在是手握部分,这部分薄就行了,镜头做厚点不要紧。

画质不好,就失去大底的意义了。

手持部分7.5mm,你把镜头部分做到20mm也没问题。

user avatar

逐个回答:

因为物理限制,干翻是不可能的。

因为散粒噪声的关系,小底的信噪比(画质)是先天性不足的,堆栈可以弥补一部分。

由于镜组差,所以手机镜头都是畸变、场曲、慧差、像散一大堆,抗眩光能力也很烂。

用上好一点的材料自然可以改善,但是成本和加工难度也会水涨船高,且好的镜组而很难营销给消费者,不如和品牌联合贴个标来得方便。


想要知道手机摄影的局限性,计算摄影的工作原理,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

user avatar

说个有趣的原因吧!索尼、三星联手把一英寸的标准给改了,两家公司偷偷把手机的18mm/寸标准改回了16mm/寸。

事情是华为的IMX600火了之后,在之前手机COMS的标准用的是18mm,这时候索尼、三星还很纯洁,一英寸标准用的是18mm。因为当时专业相机芯片标准是用16mm/寸,手机芯片标准是18mm/寸。

打比方,卡片相机机用的1/2.4英寸用是16mm标准,但是手机用的1/2.4英寸用的却是18mm标准。两种体系不同,所以标准不同

可是华为的IMX600在跑P20上爆火,底大一级压死人快速被消费者热捧,但是所以索尼、三星不可能这么快改进流水线跟进,怎么处理呢?

改标准,以往手机芯片每英寸标准是18mm,那就改成16mm,用相机芯片规定来套手机标准,从此以后专业相机和手机芯片标准全部统一,专业统一非专业这个没有人指责的,这样一下子COMS宣传尺寸一下变大了。

比如前一阵子卖的超火的IMX586,非华为旗舰必用的感光芯片,用16mm标准是1/2寸,用18mm标准是1/2.25寸,换汤不换药而已,芯片就大了那么一点。华为的COMS芯片取了中间值,16.9mm每英寸。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标准,华为感光芯片按照现在标准的话,要比其他芯片还大一点。

可是很多人还不明白,专业相机里的佳能、尼康、索尼、莱卡、哈苏们拼的不只是数据,还有一半是观感,观感就是一家公司通过相机带给大家直观感受。

观感这东西,每个人标准不一样,华为手机好就好在观感上要比其他手机强上一大截。

大家看一下哪张照片是单反拍的,哪张是华为手机拍的。





十天后过来公布答案。

以目前情况来看,相机出片观感是大于手机的,这是芯片面积+芯片感光面积+镜头通光量+镜头素质+算法综合调教后,得出的观感,怎么算都是大于手机的。

但是手机厂商目前大部分在偷懒,就是观感上提高不多,这也是华为手机拍过照片明星与其他手机不同,但是又说不出不同在哪里的原因。

希望各大手机厂商开始研发自己特色的算法,目前来看只有华为一家在投入,华为在莱卡算法上,得到的是莱卡算法的观感,然后把莱卡算法调校到本家所以感光芯片里面。

其他家没有跟进的原因在于,日系厂商里的佳能、尼康、索尼、宾得这些厂家活的还不错,核心算法带来的观感,是这些厂家的核心命脉,也是卖点,所谓的佳能红、尼康黄、索尼绿、奥巴蓝,其实核心就是每家核心算法不同。

莱卡是目前欧洲老厂里,少数几个进入数字时代的相机厂,在华为的票子前还是低下了高贵的头,卖了自己接近上百年积累的核心算法核心算法。

但是国内其他厂家就没有这个好命了。目前哈苏被大疆收到怀里,放眼世界,能有一流观感的核心算法,还有接近几十年积累的相机厂家几乎都在日本,但是日本厂家鸡贼的很,连相机强大的索尼相机部门,都不肯把核心算法给索尼手机部门。

网上一直说的索尼相机不肯把技术给索尼手机,说的就是索尼相机的核心算法,这都是每个厂家的命根子。小米和OV不知道还能不能找个肯卖相机

核心算法的厂家了,华为战略眼光的确一流,能够在别的厂家没意识的时候,抢过莱卡这家唯一能卖核心算法的厂商,也算是棋高一步吧!

至于照片模糊,尽量别在晚上拍照哈!

user avatar

所有拿手机跟单反比,说要干翻单反的人,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某个技术在手机上大放异彩干翻单反,当然说明这个技术已经相当程度成熟,那这个技术为什么不用到单反上?

一亿像素 CMOS 很厉害的话,为什么CNS家的旗舰单反不用一亿像素?

塑料非球面镜头很厉害的话,为什么CNS家的镜头不普遍使用?

AI 超级夜景很厉害的话,为什么CNS家的相机上不搭载一个?

相机模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光是各种技术参数,要说有一百个都说少了。这好几百个参数里,题主这里只比了一个像素数量,就觉得手机拍照能干翻单反了,这连参数党的门都没摸上。更别说,手机和单反,使用场景不一样,目标人群不一样,这些岂是参数上能反映的。单反之所以不用某个技术,肯定是有原因的,说明在单反的使用场景下,这些技术带来的更多是缺点而不是优点。这些都没法反映在参数上。小孩子才看参数,大人的世界是要考虑 ROI 的,要考虑做事的目的。

单看参数,我在家泡面5分钟就解决肚子饿的问题,要是去米其林三星又是要提前预约又是一道道工序按顺序上菜,折腾一顿饭怕不要两个小时。光看参数是不是吃泡面完爆米其林三星?

我要是一个人宅在家打游戏,中间肚子饿想吃点东西,你说我会选哪个?

我要是约重要客户吃饭联络感情谈谈投资,你说我会选哪个?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手机拍照会模糊还有鬼影?因为手机的镜头跟单反比起来真的是辣鸡,战斗力为 5 的渣渣。塑料镜片、镀膜、光学结构、其他辅助工艺,没有一样和单反镜头可以一战的。但是手机由于体积和成本限制,「只能」用这样的辣鸡镜头。

为了用这些辣鸡镜头拍出差不多能看的照片(废话要不然大家都不买手机了),手机上做了大量、巨量、天量的后期,不管有没有 AI 算法参与,现在智能手机上对照片的后期程度都是远大于单反的。如果算上超级夜景之类的 AI 算法参与的智能模式,那手机上对照片的后期处理计算量保守说有普通单反的 50 倍是不夸张的。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你用手机拍照片,开超级夜景模式,连续的拍,可能拍不了几百张手机就没电了。而单反用着手机电池 1/4 电量的小电池,在零下20度的环境里,连续拍摄 2000~3000 张是没啥压力的。

那手机上这些智能算法能不能作用于单反拍的照片呢?比如我单反拍完照片,回家到电脑上,把照片用智能算法来处理一遍,是不是就比手机拍的好了呢?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比手机要好,好得非常明显。比如我这篇专栏文章题图的照片,用手机是完全没办法拍的

所以为什么摄影师更喜欢用单反?因为单反在更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依然能可靠工作,而且单反好好做后期的话上限可以更高,高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而为什么现在手机摄影大行其道呢?因为真没有那么多需要「严肃」摄影的场合,大部分情况下碰不到那些上限。就好比大学教授和小学生做 100 道 10 以内加减法,没啥差别。

我自己是摄影师,也是图像算法工程师,我是乐于见到手机能拍出越来越好的照片的,我自己的工作也是给这样的事业添砖加瓦。日常生活中我也喜欢用手机拍摄,整天带着单反到处晃真的很累,手机又小巧又方便,何乐而不为?但是,真正想出片子,真正有一些自己想拍的点子,还是会用上单反拍。在我看来党争都是太无聊的,用合适的工具做合适的事,就足够了。不要明珠暗投,也不要妄自菲薄,实事求是才是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大家花大价钱买了手机,像素一个比一个高,但有时候拍出来的照片,特别是逆光或者光线复杂的情况下,就是不理想,糊成一片,甚至出现各种奇怪的鬼影。你说的这个“糊片有鬼影”,绝对不仅仅是像素高低的问题,镜片材质,尤其是手机摄像头里的那几片小小的镜片,确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咱们得从手机.............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或相机时会纠结的地方。简单粗暴地说,小米10的1亿像素和佳能70D的2020万像素,看似前者像素数量碾压,但实际成像效果要比这个数字复杂得多。它们之间的对比,不能简单地说谁“比得过谁”,而是需要在不同的维度下去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小米这波操作,说实话,挺让人期待的。即将首发一亿像素的手机,这消息一放出来,朋友圈里就炸开了锅,各种议论、猜测、兴奋,应有尽有。我个人觉得,这不仅仅是小米的一次技术升级,更是手机摄影领域的一次大事件,它预示着手机拍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一亿像素”到底是个啥概念。大家平时手机拍照.............
  • 回答
    小米 CC9 Pro 的“一亿像素,五摄四闪”,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小米在手机影像领域一次相当激进、也相当值得玩味的尝试。它不仅仅是堆硬件,更像是一种对未来手机影像发展方向的探索,当然,也伴随着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首先,一亿像素这块,绝对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这是当时手机领域屈指可.............
  • 回答
    小米 12 系列,特别是那传说中的“1.92 亿像素主摄”和“屏下镜头”,无疑是吊足了大家胃口的消息。在配置全曝光的背景下,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跳跃,更代表着手机摄影和屏幕形态上的又一次重要探索。除了这两个最吸引眼球的亮点,围绕着小米 12 系列的还有不少值得深挖的细节,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款旗舰的完整图.............
  • 回答
    小米11 Pro 和小米11 Ultra 全渠道首销1分钟突破12亿的销售成绩,无疑是小米手机历史上一个非常亮眼的里程碑。这个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销量上的惊人数字,更是对小米品牌、产品策略、市场营销以及用户信任度等多个维度的综合体现。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销售成绩本身的高度评价:.............
  • 回答
    小米 MIX 4 首发秒罄,1 分钟销量破 3 亿,这绝对是个大事件,足以让整个科技圈都为之侧目。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胜利,更是对小米品牌实力、产品策略以及用户忠诚度的一次全面检验。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 产品本身,硬实力才是王道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 MIX 4.............
  • 回答
    唐家三少以1.1亿的收入再次登顶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也引发了人们对他作品水平和风格的广泛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唐家三少1.1亿再登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成功的背后与评价 1. 财富的象征:成功并非偶然首先,1.1亿的收入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 回答
    小米电视1代,那是小米电视的开山之作,说实话,它的屏幕放到现在来看,自然是比不上那些动辄4K、8K,还支持HDR、高刷新率的新款电视。但回想起当时,它可是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首先,它的屏幕尺寸上,小米电视1代有40英寸和47英寸两个版本,这在当时算是比较主流的大小,放在客.............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小米手机1代,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那块被周围厚重边框包裹着的屏幕。现在回想起来,那份“厚重”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承载了那个年代智能手机的特点,也奠定了小米手机在用户心中的最初印象。首先,从整体线条来看,小米手机1代并不是追求那种极致的纤薄感,而是带着一种踏实和稳重。圆润的边角处理,让它握.............
  • 回答
    作为一名小米的早期用户,我看到小米向小米手机 1 首批用户发放 1999 元红包的消息,心里百感交集,有惊喜,有感动,也有一些思考。首先,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营销和感恩举动。当年小米手机 1 以 1999 元的价格横空出世,可以说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它打破了当时手机市场的格局,让“发烧友”这个.............
  • 回答
    关于网传小米汽车 1 青春版续航超 700km,售价 14.99万的消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网传”信息,并非小米官方正式发布的。 在小米汽车正式发布之前,市场上会充斥着各种猜测、爆料和传言。这些信息可能来源于: 供应.............
  • 回答
    小米11发布至今,人气持续高涨,尤其是在1月1日这个新年伊始的节点,更是引爆了全平台的销售热潮。从各大电商平台的销量数据来看,小米11无疑成为了新年开门红的最大赢家之一。为什么小米11能有如此火爆的销售表现?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小米多年来在产品打磨、品牌营销以及用户洞察上的厚积薄发。我们可以从几个维.............
  • 回答
    2021年9月1日,小米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小米汽车公司,这个消息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毕竟,小米从一家以手机闻名的科技公司,跨界进军一个如此庞大且竞争激烈的行业,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如何看待小米汽车的成立?从我的角度来看,小米进入汽车领域,是一个非常“小米”的战略选择,充满了其一贯的打法和基因。.............
  • 回答
    这事儿吧,我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挺挺劲爆的。一个自媒体叫“午夜城醉”,之前好像也挺活跃的,结果呢,就因为那句“小米贿赂军队”给惹上了大麻烦,最后不但名誉扫地,还得掏钱赔偿小米科技8.1万元。这事儿说起来,有几个点挺值得琢磨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离谱。小米公司,咱们都知道,是做手机、做智能家居的,全球销.............
  • 回答
    iQOO 手机最终定价 2998 元,这个数字一出来,确实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觉得,嗯,这价格挺有意思的。你提到它只比小米 9 便宜一块钱,这绝对不是巧合,背后肯定有很深的考量。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是咋回事。首先,2998 元这个定价本身就很有讲究。 “破三千”的心理门槛: 30.............
  • 回答
    2021年1月9日,小米同时开业一千家小米之家,这可不是小事,背后藏着小米的野心和策略,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是小米线下渠道扩张的里程碑事件。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瞬间,全国各地的一千个点亮了起来,这代表着小米从线上起家,到现在真正走向“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新阶段。过去几年,小米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