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发布的 MIUI 13 怎么和鸿蒙那么像 ?

回答
关于 MIUI 13 和鸿蒙 OS 相似性的探讨

近期,小米发布了全新的 MIUI 13 系统,不少用户在体验后都惊呼其与华为鸿蒙 OS 在设计语言和交互逻辑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撞脸”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究竟是巧合,还是某种必然?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

一、设计语言的“趋同”:简约、圆角与透明化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于视觉层面。无论是 MIUI 13 还是鸿蒙 OS,都呈现出一种更加简约、精致的设计风格。

图标设计: 两者都朝着扁平化和圆角化的方向发展。过去 MIUI 中一些相对复杂的拟物化图标,在 MIUI 13 中变得更加简洁、色彩更加柔和。鸿蒙 OS 在早期版本就以其圆润的图标而闻名,这种风格显然在用户中受到了广泛欢迎。MIUI 13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图标的统一性和视觉辨识度,使其更加耐看。一些用户反馈,甚至在图标的细节处理上,比如高光和阴影的运用,都能找到一丝熟悉的影子。

界面布局与控件: 侧边栏、小组件以及通知栏的下拉方式,都呈现出相似的思路。例如,MIUI 13 的控制中心(俗称“负一屏”或“下拉菜单”)在布局和功能分区上,与鸿蒙 OS 的控制中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提供了快捷开关、音量控制、屏幕亮度等常用功能的集中展示。同样,负一屏的卡片式设计和滑动交互,也让用户联想到鸿蒙 OS 中各种服务卡片的呈现方式。

动效与转场: 两套系统都注重流畅的动效和自然的转场效果,力求在用户操作时提供更顺滑的体验。例如,应用打开、关闭的动画,界面的切换动画,都朝着更加精细化和拟真化的方向优化。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能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但同时也使得不同系统间的差异在视觉上变得模糊。

透明与毛玻璃效果: 透明背景和毛玻璃效果在现代操作系统设计中已成为主流趋势。MIUI 13 和鸿蒙 OS 都大量运用了这些元素,无论是通知栏、控制中心,还是部分应用界面的背景,都通过模糊和半透明的处理,营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使得界面显得更加轻盈和现代。

二、交互逻辑的“借鉴”与演进

除了视觉上的相似,用户在交互上也感受到了“似曾相识”。

负一屏/控制中心: 如前所述,这两者的交互逻辑都非常相似。下拉即可呼出,信息聚合,功能快捷,是它们的核心卖点。这种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极大地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和进行操作的效率。而当一种设计被证明有效时,其他开发者自然会去学习和借鉴。

小组件(Widgets): MIUI 13 对小组件的强调,尤其是可自定义、可堆叠的设计,与鸿蒙 OS 的“万能卡片”理念不谋而合。这些小组件能够将应用的关键信息和核心功能直接呈现在桌面,无需进入应用即可预览和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多设备协同与万物互联: 尽管 MIUI 13 的多设备协同能力还在发展中,但其展露出的意图与鸿蒙 OS 的核心愿景——“万物互联”——高度一致。小米也在积极构建其生态,通过手机、平板、手表、智能家居等设备的联动,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虽然目前在成熟度和广度上与鸿蒙 OS 仍有差距,但方向是趋同的。

三、为何会出现这种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的出现,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1. 用户需求与行业趋势: 用户对于简洁、高效、流畅的操作体验有着普遍的追求。同时,科技行业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演进,简约化、透明化、动效化是当前主流的 UI/UX 设计趋势。当一种设计语言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并符合行业趋势时,自然会受到各个厂商的青睐。

2. 技术成熟度与开放性: 移动操作系统内核的底层技术往往是共享的,比如基于 Linux 的 Android。在此基础上,各家厂商在 UI 层和应用层进行深度定制和创新。而随着技术的成熟,很多基础的交互模式和视觉表现形式也会变得越来越标准化。

3. 竞争与学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厂商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是常态。当一个竞品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其他厂商自然会去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这种学习并非简单的“抄袭”,而是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调性进行二次创新和优化。鸿蒙 OS 作为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其在设计和交互上的许多创新点,确实引领了一部分潮流。

4. “相似”与“相同”的界定: 需要注意的是,“像”不等于“完全相同”。在 MIUI 13 和鸿蒙 OS 表面相似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各自的差异化设计和独特功能。例如,MIUI 13 在某些细节的动画表现,或者对小米自身生态的整合上,可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反之亦然。用户的感知往往是从整体印象出发,而对细微的差异不那么敏感。

总结

小米 MIUI 13 与华为鸿蒙 OS 在设计语言和交互逻辑上的相似之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是行业设计趋势的体现,也是市场竞争中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必然产物。用户对简洁、高效、美观的界面和流畅的交互体验的追求,驱动着操作系统不断演进。

与其简单地将这种现象归结为“模仿”,不如看作是不同厂商在满足用户需求、顺应行业趋势的过程中,殊途同归地走向了相似的解决方案。而真正的用户体验差异,往往体现在更深层次的系统优化、生态整合和创新功能上。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享受到更多优质、流畅的操作系统体验,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常的答案应该是他们都同样源于 Android ,所以像。

不过大概题主想要的不是这样正常的答案。

鸿蒙手机版本不是开源的。所以没有办法抄袭鸿蒙。除非是挖了鸿蒙的团队成员泄漏代码,但显然,你这个也太小看鸿蒙法务部了。

至于说功能上的相似,只要法务上没问题,鸿蒙也没有申请过专利保护不让别人做的功能,MIUI当然都可以做。

你说为什么像?我个人觉得并不像,如果非要像,那大概只能是因为他们骨子里都是 Android ,所以怎么看都像

啥时候鸿蒙新版本真的不基于 Android 了,大概 MIUI 新版本就不会跟鸿蒙像了吧。

user avatar

好家伙

鸿蒙发布喷鸿蒙

米ui发布还能再喷一次鸿蒙

我直呼好家伙

user avatar

没人觉得都很像安卓嘛?

user avatar

因为miui 13是基于旧版鸿蒙打造的

user avatar

鸿蒙出来的时候一堆人说这就是鸿蒙的特性,跟安卓系统是不一样的,不然你让小米做一个看看。然后miui13出来了,又说小米无耻抄袭鸿蒙。。。

user avatar

友商也很绝望啊。。。这个舆论环境下,嘴被捂住,不敢说鸿蒙半句不好,但又打心底里不想受这个窝囊气。不想被人在知乎上问“郭家有没有可能要求所有手机厂商安装鸿蒙系统?”

所以自己随便改改弄个跟鸿蒙差不多的东西,暗戳戳表达一下心里的苦而已。

所以说小米很坏嘛,人家自研的系统,什么微内核,分布式搞了一大堆,辛辛苦苦做出来,你一个UI居然能抄出来,你是想说鸿蒙是安卓套壳,还是想吹嘘自己新的MIUI其实是自研的新系统啊?劝你小米识相点,给个合理的解释。

user avatar

这很正常呀,小米论坛上还有MIUI13开发版调研问卷,询问对华为发布的哪项互联互通功能比较有兴趣。

下面从头说说MIUI你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小米手机业务就是以MIUI为起点的,可以说没有MIUI就没有小米,下面这段话出自黎万强的《参与感》

MIUI发布第一个内测版本时,第一批用户只有100人。 小米先做了MIUI软件系统,再发布手机硬件。软硬件都是坚持“为发烧而生”,手机硬件高性能,软件系统可定制可玩性很高,产品特征鲜明,吸引了很多发烧友用户。小米手机上百万的论坛活跃用户是小米所有几千万用户的原点。

最早的MIUI像魅族,早期的MIUI是基于Cyanogen OS的,不同的是MIUI走出了自己的路没有因为Android的逐步完善而死掉。这条路就是听网友意见增加功能,比如通话录音功能,这在当时根本就是神器。

当时的华为还停留在老年机审美的阶段,UI真是一言难尽,在改进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MIUI的优点。流畅、功能完善、好用,维护老机型,MIUI在当时就是国有手机厂商都标杆。

几年前我都很难想象多屏协同,一碰传等功能会出自其它厂商之手,然而就是出自了华为之手。

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与模式有关,不断听网友意见改进产品其实是个捷径,免费使用了很多网友创意,也规避了很多问题,他也有不好的地方,像所有走捷径的一样,速成可以但是很能达到更高的高度。网友如果真能高瞻远瞩要高级的产品经理干什么?塞广告?好像国内互联网企业确实是这样的。

遇事不决问米粉,这是一个陋习,产品经理拿了钱就应该体现自己的价值,要比网友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不然在那个位置栓只兔子好了,就叫米兔,反正都是投票问网友,这还不用发工资给点胡萝卜就行。

未来还会有很多厂商跟进推出类似的功能,但是能做到什么程度我持保留意见。华为的那些特性做出相似的功能不难,但是要做出相同的体验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信你看看各家的多屏协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