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会觉得a岛上的动物园规则怪谈恐怖?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a岛上的动物园”这个规则怪谈充满了恐怖感,并非偶然。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巧妙地触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普遍恐惧和不安,并且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元素,将这些恐惧层层放大。我们来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它究竟是如何抓住你的神经的:

首先,熟悉的陌生感和颠覆是“a岛动物园”恐怖感的基石。动物园本身是一个我们熟悉、甚至充满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它代表着秩序、教育、娱乐,是一个被精心规划、管理妥当的空间。然而,规则怪谈的出现,将这个熟悉的场景瞬间扭曲成了未知和危险的温床。原本为我们提供安全感的地方,突然充满了需要你时刻警惕的“规则”,这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认知失调,让我们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戒备状态。这种“熟悉的陌生感”比完全陌生的环境更容易引发心理上的不适,因为它是在我们认知框架内的崩塌。

其次,“规则”本身制造的压迫感和不确定性是另一个关键。怪谈的规则往往不是为了保护你,而是为了某种未知目的而设定的,而且它们常常是含糊不清、自相矛盾,甚至有些荒谬的。

对未知的恐惧: 这些规则的“为什么”是你永远无法知晓的。它们不解释原因,只是强硬地要求你遵守。你不知道违反规则会有什么后果,不知道背后是谁在制定这些规则,更不知道这些规则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放大了我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就像面对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强大的“主人”。
对失去自由的恐惧: 动物园本来就限制了动物的自由,而现在,作为“游客”,你也被这些规则所束缚。你不能随意走动,不能随意观察,甚至连呼吸的节奏都可能被规定。这种被剥夺了基本自主权的感觉,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助。
对惩罚的恐惧: 规则通常伴随着惩罚。而怪谈中的惩罚,往往比现实世界的要严酷得多。想象一下,仅仅因为“在晚上七点后不能直视任何长着三只眼睛的生物”,你就可能面临不可想象的后果,这种预期本身就足以让人胆寒。
对逻辑失常的恐惧: 有些规则可能根本不符合逻辑,比如“必须在看到孔雀时模仿它们的叫声,但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这种非理性要求,暗示了制定规则者可能并不像人类那样思考,或者其动机与人类的认知完全不同,这带来了深层次的恐惧,因为我们习惯于用逻辑来理解世界,当逻辑失效时,安全感也会随之瓦解。

再者,动物作为恐怖载体,其潜在的恐怖性被规则怪谈放大到了极致。动物本身就有一些我们无法完全驯服的野性,它们拥有我们不具备的感官和力量。

非人化和异形化: 规则怪谈中的动物往往被赋予了超出正常范畴的特征,比如“六条腿的狮子”、“会说话的蛇”,或者干脆就是从未见过的奇异生物。这些生物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对动物的固有认知,将它们变成了“异类”,而我们对异类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
被禁锢的生命和潜在的攻击性: 动物园的本质是“囚禁”。规则怪谈将这种囚禁的对象从动物转移到了我们身上。你就像一个被关起来的展品,而周围的动物,在某些规则下,可能会变得危险。即使它们原本温顺,一旦被规则“激活”或者“指示”,它们就可能成为致命的威胁。想象一下,一个本应在你面前悠闲散步的老虎,因为你违反了一条规则,突然变得异常凶猛,这种反差极具冲击力。
审视与被审视: 在动物园里,我们常常是审视者,看着被围栏里的动物。但在怪谈中,情况可能反转。某些规则可能要求你被动物审视,或者要求你观察动物的特定行为,而这些观察行为又可能触发危险。这种“被审视”的感觉,特别是被非人、具有潜在威胁的生物审视,会让人感到一种被侵犯的、无所遁形的恐惧。

最后,叙事方式和心理暗示是“a岛动物园”能否真正让你感到恐怖的关键。

场景的细致描绘: 一个好的怪谈会通过细致的场景描写来营造氛围。例如,动物园的静谧、昏暗的灯光、偶尔传来的模糊的动物叫声,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某种特殊气味,这些细节都能让你身临其境,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和恐惧。
留白和想象空间: 最恐怖的部分往往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怪谈不会把所有的恐怖都直接告诉你,而是通过规则的暗示,让你自己去填补那些空白。你脑海中对未知的后果的想象,往往比直接的描写更加骇人。
互动性和参与感: 规则怪谈的魅力在于它让你感到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你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必须参与其中,去应对这些规则。这种参与感,特别是当你阅读时,会让你不自觉地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场景中,如何去遵守规则,又如何去避免危险,从而加深了恐怖体验。

总而言之,“a岛上的动物园”之所以让你感到恐怖,是因为它利用了你对熟悉环境被颠覆的恐惧,对未知和失控的本能担忧,以及对非人生物潜在威胁的警惕。它通过精心设计的规则,将这些恐惧具象化,并利用想象力将它们放大,最终让你沉浸在一个充满压迫感和未知危险的“安全空间”中,而这种体验,正是规则怪谈独特的恐怖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中为了方便,将把《A市动物园规则》简称为《AZ》。

《AZ》的叙事策略在于:读者在阅读中,潜意识被暗示了一种单向秩序。这种秩序只有“从日常到毁灭”的运动,而没有反向的赎偿机制。读者会因为人的本能(好奇的本能、阅读中自动建构秩序的本能、危险应激本能)自动陷入其中。可以说:《AZ》是一个布局精巧的叙事陷阱。

以下我将尝试性地分析一下《AZ》的基本叙事原理:

壹· 《AZ》为什么是“陷阱”?

《AZ》规定了一种”只进不出,只有污染没有救赎”的单向秩序。为了说明,会对比另外两种秩序。


作为国人默认的生活秩序是一种世俗主义的无神论的秩序。自由人所在的世界是多元秩序的,当人犯罪进入监狱后,将变成一种被世俗权威规定的双向秩序:在其中,人是有机会接受改造(赎罪)并回到自由社会的;同时,也有作死的机会。我们可以说,在这里人是有能动性的,秩序是双向的。

以基督教为例的宗教世界秩序,也是双向的。在宗教戒律规定了做什么有奖励、做什么会被惩罚。除此之外,还规定了“赎偿机制”,即便你犯错了,还有变好的机会。

《AZ》世界秩序,文本暗示的背景性秩序却是单向的。即在《AZ》所规定的秩序中是没有积极面的,你遵守了守则,得不到奖励。而人只有被不断污染一条路可以走。而且由于《AZ》字数很少,锁死了读者视角,所以读者无从知道为什么规则是这样,自然也没有机会找到解决污染的办法。因为读者在阅读开始的那一刻,就承认了作者对《AZ》秩序的立法权威,所以读者是无法解释和改变《AZ》内的秩序的。


贰· 读者怎么掉进去的?“思维污染”的原理

文字能够改变认知,不论是科普文、还是鸡汤文都能够改变人的认知。所以当读者感到“细思极恐”的时候,其实是被《AZ》改变了认知。比如当年很多人看了《午夜凶铃》后,害怕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就是因为观看而被改变了认知。这个过程可以被成为“思维污染”。

其实“思维污染”的原理就是读者让渡了自己头脑中那个世界的秩序“立法权”,很类似电脑被病毒改写了程序。现实中被传销组织或者邪教洗脑,也是同样的原理。

1·开始:一般情况下,读者开始读《AZ》文本时,很大程度就已经让渡了自己思维的“立法权”了,这是一切的开始。

2·第一层污染:读者的“好奇”把他从“日常”带入“反常”。首先,读者要读《AZ》文本时,就是第一层好奇;其次,读者读到第一部《游客规则》时,会发现“兔子、树荫、道路、场馆、狮子”等日常元素“反常”,这进一步引起了读者的好奇——禁止成为了邀请

这里还要提到《AZ》的独特之处,即“视角锁定”。《AZ》的“守则文体”文字有限,但是规定了秩序。文中的反常部分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和注意,这种信息的缺乏实际上收窄和锁定了读者的视角。读者会因为好奇,被《AZ》规定的规则引入一个“新世界”,进入一个更加反常的世界——也就是《AZ》的“里世界”。

3·第二层污染混淆概念。通过交叉叙事的方法,多次定义核心概念,造成歧义。读者被好奇引导,接受了反常之后,会不自觉的试图在脑中重建规则。但是由于概念歧义,里世界的规则无法被理解,读者无法在脑中建立关于里世界的规则。进一步,作者还反复暗示反常与死亡(食人)的关系。这个“无法被理解(避免)的死亡威胁”直接启动了人的“焦虑机制”。熟悉心理学的朋友,会知道这种机制能导致人的抑郁症和各种精神疾病。

人的脑子会因为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不知道如何避免”的“重大威胁”,而陷入“试图解决(逃或战)问题,但是无法解决”的死循环之中——“细思极恐”就出现了。

另外,读者之间的讨论更是加重了这种“死循环”,因为讨论注定没有结果。

第三层污染:从反常到正常,正常不再正常。

经过上面的一系列步骤,读者的头脑中秩序已经被改写。当他回到日常生活中时,再次看到“兔子、树荫、道路、场馆、狮子”等日常元素时,“细思极恐”的回忆会被唤醒。所谓“污染”就真实的发生了。

不过,如果你不想被《AZ》吓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变成一个“杠精”,从一开始就质疑《AZ》秩序,不断的挑错,在你的心中完全抹去《AZ》秩序的合法性。


最后,我想说《AZ》以非常有限的文字,就做到了这种“污染”,这是前代叙事类的克苏鲁类作品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不得不说非常成功。这也是我写这篇分析的原因——通过分析“污染”的发生机制,来让同样“被污染”的其他读者换一个视角来看问题,更好的理解自己也理解世界。

user avatar

规则怪谈类故事的核心是“未知的恐惧”,实际上就是欺负没接触过这些的新人,换了长期接触游戏、网文、动漫等各种脑洞的读者,所谓规则怪谈并不“未知”,每读一条规则,它的形象就会清晰一些,等全部读完之后,它的模型就建立完毕了,是什么,有什么能力,该怎么克制,都变成了“已知”。

比如这位贴吧老铁,他看到规则怪谈,第一个想法是这个“它”是什么阵营,吃不吃圣武士的辟邪斩,还有些玩家考虑的是吃不吃审判、魅影杀手之类的法术。


我觉得吧,它应该是中立邪恶,肯定吃辟邪斩。



至于黎曼猜想……看都看不懂,怕什么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