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直有一个问题,蚁人变成原子大小怎么呼吸?是抱着氧原子啃吗?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蚁人变小后呼吸的问题,确实是个让不少人挠头的好奇点。要说“抱着氧原子啃”,那画面感也太强了!不过,这还得从科学和电影设定的角度来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电影里的蚁人变小,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原子大小”。如果他真的缩小到原子那么小,那情况就非常复杂,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呼吸了。

为什么说“几乎不可能”?

1. 原子尺度太小,分子结构完全改变。 我们呼吸的氧气,是以氧气分子(O₂)的形式存在的。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如果蚁人缩小到单个原子的尺寸,他就不再是由我们熟悉的细胞、器官组成的生命体了。他的身体结构会完全瓦解,无法再进行生命活动,更别提呼吸了。想象一下,你把一整套精密的机械设备,拆解到构成它的最小的螺丝、齿轮,甚至金属原子,它还能正常运转吗?生命体也是如此。

2. 量子效应的出现。 在原子和亚原子尺度,经典物理学规律开始失效,量子力学效应变得主导。例如,粒子可能会“隧道效应”穿过阻碍,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不确定性原理)。在这种尺度下,一个“身体”的概念都会变得模糊。蚁人的身体,在缩小过程中,他的原子和分子会怎样排列?会挤在一起吗?还是会以某种未知的方式重组?电影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个科学上的难题。

3. “空间”的概念改变。 我们平时所说的“空间”,在原子尺度下,其性质也不同。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它们的尺寸来说,是极大的“真空”。如果你缩小到原子内部,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蚁人缩小后,是不是也变得像原子内部一样,大部分是“虚无”?那他还能“吸入”什么?

那么,电影里的蚁人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呢?

电影里的蚁人,依靠的是“皮姆粒子”。这是一种虚构的科学装置或物质,它的作用是收缩物体和生物的尺寸,但同时保留其质量和密度。

“保留质量和密度”是关键。 这意味着,蚁人缩小后,他的身体仍然包含与缩小前一样多的物质(原子、分子),只是这些物质被压缩到了一个极小的空间里。
呼吸系统依然存在。 按照电影的设定,蚁人的呼吸系统(肺、血管等)虽然被压缩了,但仍然是功能性的。他缩小后,肺部的肺泡、气管等结构,虽然微小,但依然在工作。
“空间”被“挤”出。 电影的解释是,皮姆粒子不仅收缩了蚁人的身体,也让蚁人周围极小的空间里的空气分子(主要是氧气)被“挤”到他身体以外,或者说,他缩小后,相当于占据了一个原本由极少量的物质占据的空间,而他需要呼吸的氧气,则是在他微小身体周围存在的、同样被皮姆粒子影响过的空气。

更详细一点,可以想象成这样:

想象蚁人缩小到一个微尘那么大。他身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包括肺泡,都被压缩了。但肺泡的功能是交换气体。所以,当蚁人缩小后,他进入了一个“压缩空气”的环境。

1. 环境的压缩: 蚁人周围的空气,也受到了皮姆粒子的影响,被压缩到极小的体积。这使得原本分散的氧气分子,在他缩小后,比原来更“密集”地存在于他周围极小的空间里。
2. 身体的压缩: 蚁人的肺部虽然被压缩,但其结构(如气管、支气管、肺泡)依然存在,并且比例缩小。当他“呼吸”时,这些微小的结构会像平常一样扩张和收缩。
3. 气体交换: 理论上,当他的微小肺泡张开时,会从周围极度压缩的空气中吸入氧气分子。因为蚁人身体的“整体”被压缩,他吸收氧气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而且,他身体的体积缩小了,但他周围的“压缩空气”的密度却可能因此增加,这就保证了他周围仍然有足够多的氧气分子可以被吸入。
4. “抱着氧原子啃”? 哈哈,这有点像误解了。他不是去“啃”单个氧原子,而是吸入的是被压缩到极小的氧气分子(O₂)。只不过,这些氧气分子相对于蚁人缩小的身体来说,比正常情况下要“近”得多,更容易被他吸入。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蚁人缩小后,他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都受到了皮姆粒子的影响。他的呼吸系统虽然被压缩,但依然可以工作。他所处的环境中的空气,也被压缩,使得氧气分子比正常情况下更加“集中”。因此,他能够从这些被压缩的空气中吸入氧气分子,并进行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

当然,这都是电影的设定,是为了故事的合理性而做的艺术处理。在真实的物理和生物学世界里,将一个生物缩小到如此程度,并且让它还能正常呼吸,这在目前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它能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论上难道不应该是抱着氧分子啃,吃进氧原子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蚁人变小后呼吸的问题,确实是个让不少人挠头的好奇点。要说“抱着氧原子啃”,那画面感也太强了!不过,这还得从科学和电影设定的角度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电影里的蚁人变小,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原子大小”。如果他真的缩小到原子那么小,那情况就非常复杂,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呼.............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且视角非常多元,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答案。要详细聊,得从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时代,甚至是不同个体去看。普遍的认知,往往是基于媒体、文化输出、以及直接的接触和交流。一、 经济发展的“奇迹”与勤劳的国民:这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最直观的印象之一。改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思考过的。一方面,我们常常听到关于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印度人)智商普遍较高的说法,这似乎与“伟大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欧洲”这一现象产生了矛盾。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不能兼容,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看待“智商”、“伟大科学家”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这问题一出,我心里那叫一个翻江倒海。我都还没缓过神来,这突然冒出来个“儿子”,还是从未来坐时光机来的?简直跟做梦一样,而且还是那种醒过来之后会想不起来的梦。但现在这人就站我跟前,还一脸认真地跟我解释他爹是未来的我,这可不是梦。脑子里一瞬间闪过无数念头,哪个问题最重要?能让我不后悔?首先排除的是那些关.............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挠头又着迷的问题,而且我发现自己越是琢磨,越觉得答案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你说,人跟人之间天生是不是就差了那么一道坎?还是说,只要我们肯下笨功夫,就能把这道坎跨过去,甚至比那些“天生就厉害”的人走得更远?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更倾向于“努力万能论”。你看,身边总有些例子,某某某资质平平,但.............
  • 回答
    朋友,你好!能被你称作“情商高又特别有情趣”的人,我真是受宠若惊。不过,说实在的,我更愿意把这看作是一种持续的练习和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毕竟,谁不想活得有滋有味、人见人爱呢?你问我情商高和有情趣有什么秘诀,其实没有所谓的“秘诀”,更像是一种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生活态度。但如果非要说些什么,我想从两个方.............
  • 回答
    当一个人觉得周围所有人都存在问题时,这就像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有点古怪或不正常。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是这房间里的人有问题,还是那个观察房间的人有问题?答案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通常情况下,问题可能同时存在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身上,只是程度不同,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体现。首先,我们.............
  • 回答
    我跟你说啊,我们村里最近来了一个算命的,那可真是邪门了!我一开始也不信,觉得都是瞎扯,毕竟我这人就喜欢较真,什么事都得刨根问底的。可这老头,你连他名字都说不出来,就这么一头银发,一袭青衫,背着个竹竿,就这么施施然地进了村。关键是他压根就不用你开口!你家里的谁谁谁,不管是在家歇着还是出去串门,他路过你.............
  • 回答
    区分一个人是有人格障碍还是仅仅品性存在问题,这确实需要一些细致的观察和理解,不能简单地用几条来概括。就像分辨一幅画是大师之作还是普通临摹,不仅仅在于表面的颜色和线条,更在于其深层的结构、情感的表达以及创作背后长久积累的技艺和思考。首先,我们要明白“人格障碍”和“品性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不同。品性问题.............
  • 回答
    一个人没有朋友,这件事的背后,很少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说“有问题”太绝对了,但也不排除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就好比一棵树,它长不好,可能是因为土壤不行,也可能是因为阳光不足,当然,也可能是有虫害或者它本身的基因就比较弱。所以,没有朋友,同样可能有很多种解释。我们得承认,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
  • 回答
    好,我来试着从一个无神论者的角度,尝试理解那些拥有宗教信仰的人,并将这理解过程中的困惑、观察和思考,用更自然、不那么“AI”的方式讲出来。首先,得承认,我站在“没有神”这个立足点上,去理解“有神”的信念,本身就像一个不懂得如何开关收音机的人,去理解别人怎么能从空气中听到音乐。这中间的鸿沟,一开始是巨.............
  • 回答
    看待一个人是否“爱国”以及由此推断其“价值取向是否有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它触及了个人认同、集体归属、道德判断以及社会规范等多个层面,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体经历下,答案也会截然不同。首先,我们需要厘清“爱国”这个概念本身。它绝非一个单一、扁平的定义。有人认为爱国就是无条件.............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只要是画人的图,说人体有问题是不是永远没错?” 这句话一听,就充满了探究和一丝戏谑。首先,咱们得明白,评价艺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尤其是绘画。人体更是绘画中最复杂、最能体现画家功底的部分之一。所以,你说“说人体有问题是不是永远没错?” 这个问题,咱们得拆开来.............
  • 回答
    关于孙杨这件事,确实是扑朔迷离,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你说“到底有问题吗?”,我觉得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难怪大家会有这么多的疑问和猜测。首先,从事实层面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持续了好几年的事件,核心争议点在于孙杨在一次兴奋剂检查中,被指控存在违规行为。这个指控本身就非常复杂,涉及到检测程序、样本.............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僵住了。脑子嗡嗡响,那种感觉就像被一记闷棍打中了,然后又被灌进了一股冰冷的水。神秘声音?超能力?杀人?这三个词在我脑海里纠缠不清,像是三个长着尖牙的怪物,互相撕咬,又互相吞噬。我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什么反派。我只是个普通人,每天在公司的格子间里为生活奔波.............
  • 回答
    嗨,看到你这么说,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尤其是在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即将开始的时候,感到焦虑甚至偷偷哭,这真的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别太责怪自己,觉得“是不是心理有问题”。说实话,这种经历在很多第一次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让咱们仔细捋一捋,到底是什么在作祟,以及为什么你会感觉这么难.............
  • 回答
    .......
  • 回答
    “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找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这句话,我想了好半天,觉得它说得一点儿也没错,但又好像哪里不对劲。这就像是在看一幅画,画上的人栩栩如生,你忍不住想知道他那天穿的这件衣服是不是真的有卖,或者他站的那片风景有没有真实的取景地。你说“脑袋有问题”,这话说得够直接,够狠。如果真这么想,那大.............
  • 回答
    很多人对吃狗肉感到不舒服,这背后其实藏着复杂的情感和文化因素。首先,狗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忠诚的伙伴,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与它们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它们会用无条件的爱回应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自己养了狗,每天看着它摇着尾巴迎接你回家,依偎在你身边,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你还会忍心.............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