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特斯拉是不是快一无是处了?

回答
关于“特斯拉是不是快一无是处了”这个问题,答案是:绝不是,特斯拉仍然是一家非常有竞争力的公司,但在特定方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并且其“光环”正在被一些竞争对手逐渐打破。

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特斯拉的优势和劣势:

特斯拉的优势:

1. 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开创者和引领者形象: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它成功地将电动汽车从“小众环保产品”转变为“科技前沿产品”,极大地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吸引力。Elon Musk本人也为品牌注入了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话题性,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拥趸。
“酷”和“未来感”的品牌标签: 特斯拉的产品设计、性能表现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尽管有争议)都营造了一种“未来科技”的形象,这使得许多消费者将其视为高端、智能的汽车品牌。
忠诚的用户群体: 很多特斯拉车主对品牌非常忠诚,他们认可其技术、性能和使用体验,愿意为品牌价值买单,并积极推荐给他人。

2. 领先的电动汽车技术和基础设施:
电池技术和能源管理: 特斯拉在电池组设计、能量密度、热管理和整体能源效率方面拥有多年的积累和优势。虽然其他车企在快速追赶,但特斯拉在早期投入巨大,建立了技术壁垒。
动力总成和性能: 特斯拉的电驱动系统在功率输出、加速性能和效率方面依然是行业标杆之一。其“Ludicrous Mode”等性能模式成为其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OTA(OvertheAir)软件更新: 这是特斯拉的一大杀手锏。通过软件更新,特斯拉可以持续改进车辆性能、增加新功能,甚至修复bug,这使得车辆的生命周期价值得到提升,并且用户体验不断优化。这一点是许多传统车企难以比拟的。
超级充电网络(Supercharger Network): 尽管近年来其他充电网络也在发展,但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仍然是最广泛、最可靠、最用户友好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之一。它解决了许多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3. 垂直整合的运营模式:
软件定义汽车: 特斯拉从硬件到软件都高度自主,能够更有效地将软件创新融入汽车设计和功能。这使其在智能化和用户体验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制造效率: 特斯拉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不断创新,例如其“一体化压铸”技术,这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车辆的结构强度和空间利用率。其位于柏林和德克萨斯的新工厂也展示了其在规模化生产上的雄心。
直接销售模式: 特斯拉绕过传统经销商,通过线上和自有门店销售,这不仅降低了成本,也让企业能直接与客户沟通,更好地收集用户反馈。

4. 自动驾驶技术的早期探索和市场认知:
Autopilot和FSD(Full SelfDriving): 尽管FSD的实现程度和营销存在争议,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早期投入和市场推广使其成为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最熟悉的品牌。其感知系统(摄像头为主)和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领先的。

特斯拉面临的挑战和劣势:

1.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传统车企的转型: 诸如大众、宝马、奔驰、通用、福特等传统汽车巨头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它们推出了一系列有竞争力的新车型,在设计、品牌溢价、制造质量和客户服务方面对特斯拉构成了强大挑战。
中国新势力电动车品牌的崛起: 以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技术创新、智能化体验、性价比和市场响应速度上表现出色,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中国本土市场)对特斯拉造成了巨大压力。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其DMi混动技术更是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新兴电动车品牌的涌现: Rivian、Lucid等新势力也在细分市场(如皮卡、豪华轿车)中崭露头角,它们提供了独特的设计和性能,吸引了部分高端消费者。

2. 产品线相对单一和升级缓慢:
车型更新周期长: 相较于传统车企每年都有新款或改款车型推出,特斯拉的车型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主要车型Model 3和Model Y已经上市多年,尽管有中期改款,但整体产品吸引力面临挑战。
缺乏多样化的细分市场产品: 除了轿车和SUV,特斯拉在皮卡(Cybertruck)、MPV、紧凑型轿车等市场的产品布局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Cybertruck的交付和产能爬坡也面临不确定性。

3. 制造质量和可靠性问题:
早期产能和品控: 特斯拉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其车辆的装配精度、内饰细节、隔音效果等方面的品控问题曾受到不少批评。虽然有所改进,但与一些以精湛工艺著称的品牌相比仍有差距。
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 特斯拉的直营模式虽然有优势,但在某些地区,其售后服务网络和响应速度可能无法与传统车企庞大的经销商体系相媲美,尤其是在非一线城市。

4. 自动驾驶技术的争议和发展瓶颈:
FSD的“全自动驾驶”承诺未完全兑现: FSD软件包的价格高昂,但其实际功能仍需驾驶员监控,且在复杂路况下表现不稳定,引发了关于安全和营销的争议,并面临各国监管机构的审查。
竞争对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 包括Waymo(Google)、Cruise(通用)、百度Apollo等公司在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L4/L5)上投入巨大,虽然它们以Robotaxi为主,但其技术发展也对特斯拉构成了长期挑战。其他车企也在发展自己的辅助驾驶系统,如通用Super Cruise、福特BlueCruise等,它们在某些场景下表现出色,且通常被认为是更可靠的“辅助”驾驶。

5. 成本和定价策略的压力:
价格战和利润率下降: 特斯拉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为了刺激销量,进行了多次降价,这虽然扩大了市场份额,但也导致其毛利率和利润率有所下降,尤其是在面临成本上升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电池成本和原材料供应: 虽然特斯拉积极布局电池生产和原材料供应,但全球供应链的波动和关键矿产资源的争夺仍然是其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6. Elon Musk本人的“争议性”:
个人言行影响品牌: Elon Musk的个人言行经常成为新闻焦点,其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对公司的管理方式、甚至对其他公司和市场的看法,都可能对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股票表现产生直接影响,增加了不确定性。

结论:

特斯拉并未“快一无是处”。它仍然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强大力量,在品牌、技术积累、充电网络和软件创新方面拥有显著优势。

然而,特斯拉的光环正在被打破,并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它不再是“唯一”的优秀选择: 曾经让特斯拉脱颖而出的许多特性,现在在其他品牌上也能找到,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
市场已变得极其拥挤: 各大车企的电动化战略已经全面铺开,竞争的激烈程度是特斯拉早期从未预料到的。
技术的追赶者正在变强: 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并非不可撼动,尤其是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以及某些智能化功能上,竞争对手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特斯拉需要持续创新,解决其在产品多样性、制造质量、用户服务以及自动驾驶兑现方面的挑战,才能在日益成熟和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中保持其领先地位。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特斯拉依然非常优秀,但已经不再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一家独大”,它的光环正在被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不断成熟的市场所稀释,需要不断证明自己才能继续引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虽然多次嘲过特斯拉,但是你也不要小看它。

1、马斯克的融资能力极强,美国的资本极其充沛。

美国在任何行业支撑一两个世界巨头,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2、美国不倒,美国的科技神话就不会倒,打着科技旗号的美国巨头企业就会有市场。

这些年,特斯的问题层出不穷,早期是电池起火,现在是刹车失灵。

但是,又有多少人在买特斯拉之前去了解过这些?

我们看到的资讯不过是资本喂给我们的资讯

人们总是常看他们喜欢的资讯

3、从长远看,特斯拉技术上也在不断地完善。

上面说了,刚开始的是电池起火是个问题,现在貌似电池事故不多了,或者被其他的问题掩盖了。

总之,特斯拉也是一步步在向前走。

美国虽然自己培养不了几个理工科人才,但是有钱,可以买进全世界的理工人才。

在印度裔的领导下、华裔技术人员的攻关下,技术总还是可以慢慢完善的。


但是,也不要太乐观,特斯拉早晚栽根头也是必然的。

这个规律和波音是一样的。

资本过于强大之后,一切问题都可以交由资本去解决,比如强大的公关、对媒体的掌控等。

但是,掩盖得太久了,爆发必然也是猛烈的。


骑驴看剧本,走着瞧吧!

user avatar

今天刚发现一件很CD的事

我的后尾灯竟然进水了?

现在的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分割

我才惨好吗

当时要跟老婆订婚了,要买个车,我就跟家里人商量着买个CT5,反正预算就是二十多万嘛

我爹说家里油车有两辆了,买个电动的好了,我就说比亚迪的汉不错的,可以搞一个

我爹呢,又嫌弃国产车(没办法,老一辈修车的没几个不嫌弃国产车的),再加上我爹的一个客户有model x,我二姨买了model s,反馈都还可以,于是就定了model3

好家伙,买回来一周不到,全网开始爆刹车失灵的新闻,我瞬间整个人都不得劲了

买回来前几天,我爹一说到车就说特斯拉哪里哪里好,新闻一出,也不说话了

搞得我现在上高速都心惊胆颤

你问我是不是快一无是处了,说实话,作为车主,我是真不想他凉

但是作为消费者,我是希望一个不能承担责任的公司赶紧凉凉

TMD

user avatar

更新:我不知道马斯克拿或者没有拿特斯拉的钱去造大 ,可是天上飞的已经开始为战争发力了



当然不是啊,特斯拉有三大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买特斯拉可以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4亿人命来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填坑,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添砖加瓦。

第二,特斯拉360度全景摄像头,实时拍摄你所经过的每一寸土地,可以星链传回漂亮国,使漂亮国的土地测绘精度更上一层。将特斯拉在中国境内的每一辆车都精准定位。

第三,特斯拉可以用中国人买特斯拉的钱,拿去漂亮国造大火箭。

艹艹艹艹艹艹艹艹分割线艹艹艹艹艹艹艹艹

我一般都是潜水的,顶多在评论区抖个机灵,我一般抖玩就完事就忘了,不会二次更新。

首先我对我抖的三个机灵进行一些补充,

第一:在欧美仅提供有限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特斯拉,在中国:

知乎人均985、211,阅读理解不用我教吧?

第二:仅“网传”


第三:不说特斯拉啊,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人觉得一家公司把利润用来开发的新技术有问题吧?

特斯拉要是说他没有拿卖车的钱去造火箭,你信吗?

其实有很多正经且有实力的答主,讲硬件、讲软件、讲国产车电动、讲传统巨头的电动、讲各个公司的自动驾驶方案、讲上下游产业链、讲鲶鱼效应等等等等,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利弊皆有。

本来大家刷到我这里哈哈一乐,就完事了。评论区有褒有贬,也有一起抖机灵的,说实话,有一些言论惹恼了我。

关于闭关锁国:

我要问一问大家,中国目前还不够开放吗?我明确的告诉各位,中国市场太开放了,缺乏监管才是事实。缺乏监管怎么解决?予以一定的限制啊!怎么几位还直接倒退回大清了?

中国落后了太多年,对新鲜事物新技术太渴望了,对这些的态度就是“大家先进来做生意赚钱,新东西你先遵守现有法律法规,别越线,等我先研究一下,再针对你出文件进行管理。”

谷歌搜索为什么干不下去?苹果卖了多少年才建了云上贵州?网约车什么时候火起来的?又是什么时候才出台的管理文件?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还在跑黑车?共享单车那堆烂摊子还有多少尾巴没清完?

看看隔壁朝鲜小老弟,那才叫闭关锁国!

中国入世叫占便宜,说实话,我是看到你这才决定更新的,没错怼的就是你@白发渔樵我还圈不到你。

中国入世,占了什么便宜?我想变强,想赚钱。你是世界第一,你不让我自己玩,你拳头大,说话好使。

没问题,我加入了你的圈子,遵守你的规则,大家一起玩一起开心嘛!有钱一起赚啊!结果你玩又玩不过我,吓又吓不跑我,还不敢来真格的,就来搞小动作,结果也搞不垮我。这叫我占便宜?

中国入世,是行的端,坐的直,堂堂正正、正大光明!占*******(省略不知道多少字)的便宜。



还有说我把抖音的机灵抖到知乎来的,我怎么记得抖机灵好像是知乎的传统艺能来着?话说我在知乎抖机灵的时候好像还没抖音了。

user avatar

去二手市场看看特斯拉的价格就明白了。

评论区总有人说特斯拉二手车保值率高,然后拿Model 3来举例:“你看,新车价20多万,二手车也20多万,多保值啊。”说的好有道理。

怎么不提MODEL S的保值率呢?

当年MODEL S新车多少钱来着?


为什么有些特斯拉车主成了特斯拉的精神股东。

明明只是买了特斯拉,却比马斯克还听不得有人说特斯拉不好?


屁股决定脑袋

特斯拉真的在中国凉了

最大的受害者是谁?

不是特斯拉

反正国外没有中国那么多电动车的竞争对手,特斯拉只是失去中国市场而已

最大的受害者是已经买了特斯拉的车主


本来文艺逼格满满的

一下成~~~了

二手车价不是惨,是没有人接盘了

只能开到死

万一特斯拉中国市场凉了

服务肯定就没了

电动车的特点是电池随时间劣化


最终就是花大钱买个老年人电动助力车


所以,现在谁敢说特斯拉不好

一群车主喊着号子冲上来杠


可以理解

决不同情

因为我没特斯拉

user avatar

快了。

因为一力降十会。

特斯拉早期优势是大电池长续航。

但在M3和MY上只有最多77度电池,而国产这个档次是94甚至100度,虽然三电没你省,但是量大啊,而且大电池续航更实在,电池包模组也强于特斯拉现在的圆柱堆积方案。也不用取消低动能回收模式,没有刹车问题隐患。

自动驾驶是特斯拉另一个长板。

但是今年小鹏,极狐,智己,蔚来,威马等多家车企开始发力自动驾驶,而且都是激光雷达方案,感知能力天生比摄像头强的多,实现L3甚至L4的难道也小的多。特斯拉FSD如果继续画饼恐怕被拍死在沙滩上。

至于特斯拉的造型和做工。

容我笑一会。

user avatar

8月30日更新:以前前排一串特斯拉快完的高赞呢?

偷偷删了么?

这才几个月了?





~……

另外说一句,网络一不小心就会被带节奏,如特斯拉、月逝水、货拉拉案、福原爱等……




下面是原回答。


这几天看到大量说特斯拉快凉了的,真笑死人了。。。

立帖为证2023年国内依然红火,依然是如苹果和国内地位差不多。

我只想说,商业上的竞争,多把产品做好,歪门邪道少一点。这海军多的尴尬的抠地球。。。

还有现在天天美帝衰落,特斯拉凉的,

敌人不会你吹就凉,未来路还很长,过于贬低自身和过分贬低对方都是要不得的。也可能和知乎现在中学生、大学生多有关系。。。

评论里老喜欢三星三星的。

三星和电动车能一样?

真的,

好歹了解下我们为什么发展电动车?关键词石油、能源安全、环保、弯道超车;

不懂的可以看下面链接:

zhihu.com/answer/723919

好歹了解

我们为什么引进特斯拉?关键词鲶鱼、骗补、产业链、税收、技术、人才。

这位答主回答了,也可以看看其他人怎么说:

zhuanlan.zhihu.com/p/10

好歹了解下目前特斯拉在电动车内的

地位。关键词销量、占比、投诉。

m.sohu.com/a/448870487_ 看看排名前10的车都什么样的。现在有些人觉得可以卸磨杀驴了,国产靠几款MiNI打败特斯拉么?看看价格,看看车型,看看销量。我们靠这些占领国内市场?靠这些占领世界市场?单看看这个排行榜,你好意思说特斯拉快凉了?


等过十几年斯拉没什么优势了,我们全面碾压特斯拉了,它还有点可能会凉,现在引进特斯拉才几年?华为刚下场也还没准备亲自造车,小米刚刚说要造车。我们从电动车骗补到现在终于开始认真造成才几年?这才是刚刚开始,正是需要特斯拉的时候,怎么可能就卸磨杀驴?

最后,调查还没出来,别说有没有问题还是未知数即便有问题因为上面的原因它也不会凉。。。。。。

user avatar

为了吃特斯拉这波超级流量,各类自媒体们大显神通。从各个角度论证特斯拉的问题,什么刹不住车啦!摄像头窃取机密啦!质量有问题啦!自动驾驶技术骗人的啦!买特斯拉不安全啦!这差点让我以为特斯拉要倒闭了!

可是事实是如此吗?不,我来谈谈各位所不知道的吧!

1、刹车问题

这事我先不谈。我谈另外一件事,在美国曾经发生过两百多次特斯拉车辆会突然加速的“事故”,你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神奇?特斯拉会突然加速?这和刹车失灵一样可怕吧!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还没有倒闭?

评估概要

因为有关部门“美国高速安全管理局”在调查一年多之后认为,数据证据明显指向驾驶员错误操作是造成所有这些事故中车辆突然意外加速的原因。 NHTSA方面对该事故的评估包含了车辆行程数据、车主的陈述、特斯拉提供的事故录像。最终该机构的评估确认了特斯拉向车主提供的报告的准确性,即事故原因是由于车主不当操作造成的,而非特斯拉车辆自身故障所引起。

至此,在美国一度闹的沸沸扬扬的特斯拉电动车加速事件有了阶段性的结论:特斯拉方面无过错,车辆驾驶人员的误操作负主要责任。

相关新闻链接:

200多起特斯拉车祸都是司机的锅?美国政府调查一年:是的

刹车事件一出,闹得沸沸扬扬。最终结果会是什么? 我个人斗胆猜测,最后会是一场狗血闹剧。因为特斯拉销量大头并不中国,而是欧美国家,如果刹车真的有问题,早就被罚款罚死了。特斯拉国内零件就真的不如国外零件?这显然不可能。

2、摄像头窃取机密

马斯克回应过“如果特斯拉用汽车在中国或者其他地方从事间谍活动,我们将被关闭”。“对商业性公司来说,这样做(进行监视活动)的后果会很严重”,特斯拉想要在中国发展,就不会用车做“间谍”。

苹果公司也是美国公司,它们的iPhone可是有定位功能、录音功能、摄像功能,iPhone在国内每年销量千万级,这远比特斯拉汽车恐怖。安卓系统和高通芯片就更不用说了

3、质量问题

特斯拉确实有做工问题,说特斯拉做工差,没一点毛病。去买车的时候,体验一下,看个人接受程度了。买特斯拉的,谁不知道?这就是用户的选择,我没什么可说的。

还有有人说质量问题的,特斯拉是发生过问题。有问题就改,这很正常。但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汽车召回并不是什么千年难得一见的事,反而是一个汽车行业内“偶尔”会发生的事。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投诉居然很低。


来源车质网

千万别说特斯拉公关强大,不受理。因为特斯拉早就取消了公关部。是不是更震惊了?一个汽车公司居然没有公关部。

4、自动驾驶问题

特斯拉自动驾驶早已在去年中旬就开始面向北美用户测试完全自动驾驶技术(L3级),并且目前测试情况良好,可能于2021年底正式推送。


这两个视频都是用户自己测试的。这种类似视频,B站有一大堆,你搜索“Tesla FSD 完全自动驾驶更新”就可以了!在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一直很强大,绝不是某些自媒体说的智障水平。

5、安全问题

某季度安全报告

这个更有意思,因为我说出来,我怕大家更不敢相信。

NHTSA评分

特斯拉是“五星安全车”。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碰撞测试中,特斯拉Model Y获得了五星碰撞安全评级,而特斯拉S、3、X、Y均收获五星肯定。

特斯拉碰撞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369759897752522752

这还不能证明的话,我就再放一个视频。

Model 3 碰撞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369760530593292288

Model 3 获得了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评选的2019年“最佳安全选择+”奖,在所有八项测试中均获得最高分,包括车辆耐撞性,乘员保护,防撞功能和前大灯系统。

特斯拉作为一个巨大IP的公司,被大量媒体消费是很正常的事,但特斯拉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汽车厂商。另外,关于刹车维权事件。我只是个人猜测,如果事情反转了,我希望事情能公正处理。

利益相关:一个曾经去过特斯拉直营店,想要买特斯拉的车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