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文学?

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文学?这是一个深刻而又迷人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根本需求和对意义的追寻。阅读文学,绝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或打发时间,它更像是一种通往更广阔世界、更深层理解和更丰富人生的钥匙。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阅读文学的诸多重要原因:

一、拓展认知边界,丰富思想世界:

体验不同的人生,穿越时空界限: 文学作品能够让我们“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体验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我们可以成为古代的帝王将相,也可以是近代的革命者,甚至是未来的宇航员。这种虚拟的体验,让我们得以窥见人类生存的无数可能性,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模式,打破时空的限制,从而极大地拓展我们的思想边界。
理解复杂的人性,洞察深邃的心理: 文学是研究人性的绝佳载体。小说、诗歌、戏剧等作品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动机和矛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妙的刻画,我们可以理解人类行为的根源,洞察善与恶、爱与恨、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复杂心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学习历史文化,传承人类文明: 许多文学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文化背景的真实写照。通过阅读它们,我们可以学习历史事件,了解社会风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前人的智慧、经验和价值观,阅读文学也是一种传承和学习的过程。
接触多元视角,打破思维定势: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会带来不同的视角和价值观。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能够让我们接触到多样化的思想和观念,从而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更全面地理解世界。

二、提升语言能力,锤炼表达技巧:

丰富词汇量,掌握精妙表达: 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而优美的语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们学会如何更准确、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感受语言的魅力,欣赏文字之美: 文学语言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巧妙的措辞,都构成了文学的独特魅力。阅读文学让我们学会欣赏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感和画面感,提升我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学习写作技巧,提升沟通能力: 优秀的作家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构建情节、塑造人物、运用对话、营造氛围等等写作技巧。这些技巧不仅能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文章,也能提升我们在日常沟通中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三、滋养情感世界,丰富精神生活:

慰藉心灵,治愈创伤: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经历挫折、失落和痛苦。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常常面临困境,他们的坚韧、勇敢和对生活的追求,能够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当我们感到孤独时,书中的人物仿佛成为了我们的朋友,与我们一同分担;当我们迷茫时,书中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能够指引我们前进。
激发共鸣,情感共振: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强烈的共鸣。我们会因为书中人物的遭遇而悲伤,会因为他们的成功而喜悦,会因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并非孤单一人,而是与无数心灵有过交汇。
培养想象力,激活创造力: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描绘出广阔的世界和生动的人物,这需要读者运用想象力去填补和丰富。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想象力的飞翔,我们构筑画面,体验感受,从而激活自身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也体现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上。
审视生活,获得启迪: 文学作品往往能从独特的角度审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引发我们对生活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它们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现被忽略的美好,或者警醒我们潜在的危机。文学是生活的镜子,也是生活的指南。

四、提升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人格:

辨析信息,形成独立判断: 文学作品并非都是歌颂和赞美的,它们也会展现人性的阴暗面、社会的弊端和存在的矛盾。阅读这些作品,需要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作者的意图、作品的价值和其中的观点。这有助于我们辨别真伪,形成独立、理性的判断能力。
挑战权威,质疑传统: 文学作品常常是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先声。许多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挑战当时的权威、习俗和价值观。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激发我们对现有秩序的思考,敢于质疑传统,追求真理和自由。
塑造价值观,完善自我认知: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将其与自身的认知进行对比和融合。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体系,形成更加成熟和独立的人格。

五、带来愉悦和享受,丰富人生体验:

精神的盛宴,心灵的慰藉: 阅读文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体验曲折的情节,感受细腻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它能让我们暂时逃离现实的烦恼,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拓宽视野,丰富生活: 文学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深度。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引导我们去探索未知,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单调乏味。

总而言之,阅读文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馈赠。它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滋养我们的心灵,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能力,最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从而活出更加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我们是在与千百年前的灵魂对话,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深刻的交流。这就是阅读文学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读了1000本经典文学名著,才得出文学毫无价值的结论。

就这种智商,你也多余听他说话。

user avatar

艺术无用论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来,很多艺术家、作家自己都这么说。

我认为,阅读文学或其他任何艺术形式的本质是要形成一种集体共识,一种共同话题或符号,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举个例子,比如你朋友问,你跟你女朋友相处的怎么样啊?(我知道你没女朋友)

你答:别提了,烦,一天跟个林黛玉似的。

如果你朋友看过《红楼梦》,甚至是稍有了解一些相关内容,他就能会心一笑,不需要你多说。

你可能觉得这个例子不好,但实际上,我们在日常交流中,这种从文学作品中不断凝练出来的符号性表达并不鲜见,比如,你说,今夜风清月朗。那么,有文学素养的人就能大约知道你的心情,可如果你说,今夜月黑风高,那大家就知道,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文学素养的人而言(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几乎不存在),在他眼里,你就只是在描绘一个景物。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是只有当这种集体共识成立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的符号性表达。

你说一个人,有阿Q精神,懂的人立刻就懂,不懂的人你要长篇大论解释一通。

所以说,文学所形成的集体共识能够增进人们的交流。文学上千年发展,形成我们的语言,其影响与作用早已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很难意识到罢了。当然,由于视讯信息的发展,文字的影响渐渐没那么大了,但只要人还说话,还抒发自己的情感,就都可以算是广义的创作,是不会消亡的。


以上是理性部分,以下是感性部分。


还有就是其他知友说的,陶冶情操之类的。现在舆论对这种追求人文、精神、美感的讨论特别不友好,反正就是唯科技主义至上,剩下的都是酸。

我身在他乡,现在入春,有时去底特律南岸散步,溜达着溜达着就不自觉地想起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彼时彼刻,突然觉得,我与古人心有相通,也终于明白,这句看似平常的诗句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入选课本。原来,只有在我身在他乡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这首诗,它已足够凝练干脆,无论从意象还是情绪,都让我着迷,乃至上瘾。

可你若要问,这有什么用?——没什么用!

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就像让一个没吸过毒的人去想吸毒的感觉一样,根本无法体会。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