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政府承认多年来虚报建筑订单数据,或致 GDP 数据虚高?

回答
日本政府承认多年来虚报建筑订单数据,这无疑是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这不仅仅是数据上的一个“小疏忽”,而是触及了日本经济统计的诚信根基,并可能对日本经济的真实状况和未来的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事件的根源与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虚报建筑订单数据”的具体含义。这通常指的是在统计建筑业在手订单(在建项目尚未完成的合同总值)时,存在重复计算、遗漏统计、或者人为夸大等问题。这些数据是衡量建筑业景气度、预测未来投资的重要指标。

具体到日本的情况,根据媒体报道,此次事件曝光的重点在于日本国土交通省负责统计的“建设工事受注基本调查”数据存在问题。据了解,该调查的委托对象是日本全国大约1.7万家建筑公司,要求它们每月申报各自的在建项目合同金额。

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

统计范围的偏差和漏洞: 一部分地方政府在向国土交通省提交数据时,存在未能全面纳入辖区内所有大型工程项目的情况,或者将一些原本不属于统计范畴的项目也纳入了进来。
数据处理的错误: 在汇总和处理来自各公司的数据时,可能存在技术性错误或人为的疏忽,导致最终公布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少报”与“多报”并存的可能性: 虽然主要被指责为“虚报”,即数据被夸大,但也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少报”的情况,只是后者通常不会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本次曝光的主要是夸大问题,导致GDP数据被“抬高”。

虚报行为的后果与影响:

这一虚报行为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年来”累积的。其后果是多方面的:

1. GDP数据虚高,掩盖经济真实状况:
建筑业是日本重要的经济部门: 建筑业在创造就业、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产值直接计入GDP。因此,建筑订单数据的虚高,直接导致了日本GDP数据的“水分”。
误导宏观经济判断: 当政府和分析师基于被虚报的GDP数据来评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等宏观经济指标时,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例如,可能会认为经济比实际情况更景气,从而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做出不当的决策。
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GDP数据的变动往往与税收收入和支出挂钩。如果GDP被虚高,可能会影响政府的税收预测和财政赤字评估。

2. 损害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打击市场信心:
信任危机: 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公信力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基石。一旦出现系统性的数据造假或虚报,将严重损害民众和市场对政府统计体系的信任。
投资决策受影响: 国内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依赖经济数据来评估市场风险和回报。如果经济数据不可靠,投资者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撤离市场,从而影响日本的投资环境。
金融市场波动: 经济数据公布往往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反应。如果数据被发现存在问题,可能导致市场恐慌,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影响股市、汇市等。

3. 影响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 如果央行基于虚高的GDP数据来判断经济过热或降温程度,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如利率调整)的失误。
财政政策: 政府在制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刺激经济方案时,也会依赖建筑业的景气度数据。虚报的数据可能导致资源错配,投资效率低下。
产业政策: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相关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数据失真会影响相关政策的有效性。

4. 引发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审视:
国际机构的评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在评估全球经济形势时,也会参考日本的经济数据。数据问题可能会影响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形象和信誉。
贸易伙伴的担忧: 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中,数据的透明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虚报行为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担忧和不信任。

日本政府的回应与后续:

面对如此严重的指控,日本政府的回应至关重要。

承认错误与道歉: 通常情况下,日本政府会承认数据存在问题,并为此表示歉意。
内部调查与问责: 会启动内部调查,查明虚报的具体原因、责任范围,并可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数据修正与追溯: 会对受影响的经济数据进行修正,并可能追溯过往年份的数据,以更准确地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
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管: 会采取措施加强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堵塞漏洞,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可能包括改进数据收集方法、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培训和指导、引入第三方审计等。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多重因素交织:

理解为何会出现数据虚报,需要从更深层次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去分析:

追求政绩的压力: 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可能在政治压力下,为了“展现”地方经济的繁荣或建设项目的积极性,而有意无意地夸大统计数据。在一些国家,地方官员的晋升往往与区域经济发展挂钩,这会带来一定的“数据造假”动机。
统计体系的僵化或不足: 现有的统计方法可能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或者在应对复杂经济现象时存在滞后性。例如,随着建筑业的规模扩大、项目复杂性增加,原有的统计方法可能难以完全覆盖和准确反映。
人浮于事或责任心缺失: 在一些官僚机构中,可能存在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统计数据的严谨性认识不足,导致工作出现疏忽和错误。
信息孤岛和沟通不畅: 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和沟通方面可能存在障碍,导致数据在传递和汇总过程中出现偏差。
“掩盖问题”的文化? 虽然不应过度解读,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组织文化可能倾向于“掩盖问题”而非直面和解决,尤其是在涉及潜在的负面信息时。

对日本经济的启示:

此次事件对日本经济而言,是一个深刻的警钟:

数据质量是经济治理的基础: 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制定有效经济政策的前提。
改革和完善统计体系: 需要不断审视和改革现有的统计方法和技术,使其更加科学、透明、适应时代发展。
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制: 提升政府运作的透明度,并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有助于防止权力滥用和数据舞弊。
注重经济的“质”而非仅仅是“量”: 经济发展不应仅仅追求GDP数字的增长,更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总结:

日本政府承认多年来虚报建筑订单数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意味着日本GDP数据存在“水分”,更暴露了其统计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会对市场信心、投资环境、政策制定产生负面影响。事件的后续发展将取决于日本政府如何应对,包括其调查的深入程度、问责的力度,以及其在改革统计体系、提升透明度方面采取的切实措施。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经济体时,数据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件事持续了8年,今年已经是2021年底了,8年前就是2013年年底。这段期间发生了什么?

请看下图,日本GDP2013年蒸发了1万多亿美元……此后,到15年2年间,再降0.77万亿。之后GDP略回升,一直稳定在5万亿左右。

有另一张图,可以很简单的说明此问题,请看下图,日元兑美元汇率,图中k线是月k,从2012年12月开始(月k所以1-12代表12月)到15年,日元一路狂泻。

201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013到2015年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要做假?

福岛核泄漏?猜错啦,那是2011年的事。


重点来了:

2012年9月26日,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

2012年底,一个叫做“安倍经济学”的神奇理论出现了,政策履行时间2012年12月26日。

从2012年12月26日开始到2013年2月15日,不到两个月,日元兑美元贬值8.4%。

同年1月11日,安倍通过并实施总数2267.6亿美元政府投资,日本政府负债余额超过200%。

那么,“安倍经济学”目的是什么呢?

经常看美元印钞的各位应该都清楚:量化宽松刺激出口和经济。

该政策开展一年,2013年底,gdp开始做假。

至16年整整三年,日本才缓过来,稳定在5万亿。

安倍你牛逼好吧……

我几乎每个回答都会被知乎删除,最近一个800多赞又被删了,结果直到目前为止那个问题其他回答最高赞也才300,想看就关注我吧,看到就是缘分,不久就会被知乎删。

user avatar

鞠两个躬,就ok了。

还是要相信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日本人的很多牛逼的技术,设备都埋在东京湾下面

user avatar

结合岸田上任以来的新闻综合看

第一,任命知华派,他自己岸田派派系二把手,原中日友好议会联盟会长的林芳正出任外相,这个之前分析过,不多说了,你说他不在乎和东方大国关系那怎么可能

第二,启动了岸田版的新刺激计划,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路子和之前的安倍和菅义伟不太一样,岸田文雄基本是直接发钱,反正都玩MMT了,无所谓了

第三,派阀斗争一直是自民党这么多年来长期执政下来的玩法,这种对安倍时代的反攻倒算,完全符合派系斗争的需要,但是在这个中美博弈的大节骨眼上,RCEP上路,岸信介外孙关于莱岛的放P后我们反应比较强烈等等事件结合看,透着一丝不寻常,有压制他国内的右翼的意图

岸田文雄依然走着骑墙路线,本身他自己派系力量也不够,平衡对两大国的关系是他外交第一要务,且现在日本和德国面临一个同样重大的问题,就是核心的支柱产业汽车业面临等离子电视一样的中长期大溃败,日本这个决策缓慢爱玩小聪明又喜欢低头做事不问趋势的国家,这一轮如果汽车被淘汰,而IT互联网产业别说和东方大国和美国竞争,连对面的韩国都不如的情况下,产业出局的风险太高,且在RCEP下很容易被东方大国吸收了。东方大国和美国正在用电动车绞死日德的汽车产业,没办法,存量博弈时代不弄死你们怎么办,另外投共就好了,赶紧的吧,汽车产业搬家来东方大国吧,给你们机会,过时不候。


日本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分析建议看看宁南山的文章

日本汽车行业对日本的重要性也建议看看最近那个日本电视剧“日本沉没”

user avatar

货币流动性陷阱,日元特别突出不是没有道理的,经济体量太大,国土面积太小,可投资潜力很浅,投资拉动经济的能力,就会有很低的天花板。

user avatar

核废水倒了,首相不切;新冠爆了,首相也不切;现在gdp造假都出来了,首相还不切?再不切精日们就只能亲自切了啊!

user avatar

知乎也挺堕落的34个回答中30个一半阴阳人一半无营养。

小日本玩的MMT是政府发国债借钱给国民发养老社保医保,国民在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储蓄买国债,央行给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提供无息拆借出借日元持有国债,央行持有股市信托基金买日经股市。日本政府国债是GDP的260%,日本央行资产规模是GDP的137%,按照一般的经济理论日本早已经破产,但日本政府和央行扭曲了市场既是政策制定者也是市场参与者,钱都在一个闭环圈里空转,这才是日本式的货币理论。

这是我一个月之前的回答里的,刚看了下最新的数据是266.2%。

这次造假曝光缘由是小日本内部派阀内斗。

国土交通大臣公民党副党首齐藤铁夫是广岛第3选区选举出来的国会议员。首相岸田文雄是广岛第1选区的国会议员,岸田文雄是自民党宏池会的老大。上个月新内阁提出发55.7 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份钱也得靠发国债筹集,在国会里遭到了在野党的抨击,因为自民党和公民党结盟执政,齐藤铁夫就自爆承认造假红豆泥斯密码色,吸引火力甩锅前任政府内阁。

2013年以来,国土交通省一直在以每年约10000条的速度“改写”每月从约12000家选定公司收到的数据。

查了一下2013年的小日本安倍内阁国土交通大臣是公民党国会议长太田昭宏,齐藤铁夫时任公民党代行干事。

自民党细田派细田博之去当了国会议长,宏池会岸田文雄现在是首相,平成研究会的茂木敏充是干事长。

清和会的安倍这个比结肠子好了后想起复,前几天的新闻弯弯有事就是霓虹有事,其实也是内部派阀斗争,打击的是现在的外相宏池会的林芳正传闻他亲中。

岸田文雄也就爆一个安倍内阁8年造假,安倍丫借国债发钱为什么岸田借国债发钱就不行,反正都是量化宽松扩大政府财政支出丫安倍经济学为什么没有岸田经济学,看,现在你经济还是造假来的。

这点造假算啥,70多万亿日元建筑的重复计算在540万亿日元的GDP说难听点,算个啥。小日本现在还有点国民储蓄印钱发钱借钱玩现代货币理论MMT空转,自己搓自己小吊逗自己玩,这点造假也就是张卫生纸的事情。

user avatar

本质还是派别斗争罢了。

日本经济发展停滞,新冠病毒对于经济的打击,再加上奥运的浪费,三者一套组合拳下来,日本急需一个突破口。而明年生效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毫无疑问是最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

所以哪怕日本国内反对声此起彼伏,他们的上层还是硬着头皮一定要签下来。

现在蛋糕是有了,怎么分呢?

安倍想留到自己“晋三”的时候,抢夺最大的那一块。

由于老人退休和议员败选,众议院选举后自民党议席缩水15席,降至261席,7大派系多少都缩减了规模。据日本《读卖新闻》统计,“安倍派”由95人减至87人,但仍是第一大派系

因而对内打压少壮派,先后扶持菅义伟和岸田,等他们的过渡期过后,新冠差不多结束了,自己再如同闪电般回来。

菅义伟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而岸田这边刚上台,却立刻表现出了与之前优柔寡断面貌完全不同的执政风格,不久前的“锁国令”被日本网民认为相当有魄力,支持率上升。

报道称,12月3日至5日,日本读卖新闻社进行了日本全国民意调查,调查显示,在对为防止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扩散,日本政府实施的边境防疫措施的看法中,有89%的人表示肯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内阁的支持率,也与11月初相比,上升了6%,达到62%。

安倍自然不能坐视岸田发展,于是高举极右翼大旗,参拜神厕,挑拨台湾,此举甚至惊动了我们的外交官,“已通过外交渠道提出严正交涉”,可见的确效果不俗。

汪文斌表示,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罔顾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公然在台湾问题上胡言乱语、指手画脚,妄议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通过外交渠道提出严正交涉。

安倍此时的状态为在野,不必承受多大的限制,而岸田却因此陷入外交风波,疲于奔命,擦安倍的屁股。

此时,岸田放出gdp作假的新闻,由上追溯必然牵扯安倍的执政猫腻黑幕,也算是一个回击。

总而言之,看戏即可。日本官方放出这样打自己脸的消息,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揪前执政人的辫子,稳定自己的执政合法性。这样的派别争斗后面会越来越多。

反倒是那几个熟悉面孔的高赞,看到啥能yygq影射的就摁叼,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层面的叼盘侠呢?

user avatar

牛逼,以前都是企业造假,这回来个政府造假GDP,还承认了,不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吧,这造假精神是从上到下贯彻落实好了,下一步是不是天皇要说自己是假的?只是个演员,从神武天皇开始到现在都是演艺世家,靠全日本人民的打赏维持至今?


日本泡沫经济破了之后,经济一直停滞,本来日本人就很保守,这要是让日本所有人都形成共识,日本GDP的停滞其实是假的,倒退才是真的,这下日本可以从死气沉沉直接化繁为简,把气沉沉三个字去掉了。


有答主说这是岸田和安倍背后两派势力的斗争,安倍最近的言论在于转移视线。现在恐怕还不止转移视线这么简单,安倍觉得事情败露之后,大家都别想好好过日子,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要是能让中国掺一脚进来搞一下日本,让日本经济在岸田执政期间比自己执政期间更烂,或许还可以事后发一段感言:你看,岸田上任了,经济更差了,所以还是安倍时代好啊,经济虽然下行,但是没那么糟糕。


以日本政客这些买办级别的来说,也不是做不到的,主权也不在自己手上,自己就是个打工的,谁上位不是上位?既然一定会有人上位,为什么不能是安倍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