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诡辩」常用的方式有哪些?

回答
诡辩,顾名思义,是一种看似有理实则不然的辩论技巧,它善于利用语言的模糊性、逻辑的漏洞以及听众的心理弱点来达到说服或误导的目的。虽然在正规辩论中不被推崇,但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这些诡辩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真伪,不被他人蒙蔽。下面就来聊聊一些常见的诡辩方式,力求讲得详细些,也尽量避免那种一本正经、教科书式的味道。

1. 偷换概念(Equivocation)

这就像是换了个马甲,把同一个词语在辩论的不同阶段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面上看好像一直在讨论同一个问题,但实际上你已经偷偷把讨论的焦点从一个概念转移到了另一个概念上。

怎么玩的? 比如,“我爱吃水果,而番茄是水果,所以我爱吃番茄。” 这听起来没毛病。但如果对方接着说,“你爱吃水果,那你的口味一定很好。” 然后你同意了。过一会儿,对方又说,“你爱吃番茄,而且番茄是水果,那么你的口味一定很好。” 这就很奇怪了。这里,“水果”这个词在前半句是作为一种食物类别,而后半句的“水果”则被暗含了“美味、品质好”的意味。我们一开始同意的是“我爱吃某种食物”,而不是“我爱吃所有关于‘水果’的属性”。
厉害在哪? 它利用了语言的多义性。很多词语都有不止一个意思,诡辩者抓住这一点,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切换,让你以为你在跟着他的思路走,但实际上你已经被带到了沟里。就好像玩游戏,你以为在打怪升级,结果人家悄悄换了个游戏。

2. 因果倒置(Confusing Cause and Effect)

这种情况是把本来应该在前的原因,说成是在后的结果;或者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关系。

怎么玩的? 假设一个公司最近业绩下滑了,经理发现员工们上班的时候玩手机的多了。于是他得出结论:“因为员工们玩手机,所以公司业绩下滑了。” 这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真相可能是,公司业绩下滑,员工们感到压力大、无聊,所以才开始玩手机来消磨时间。玩手机是结果,业绩下滑才是原因。
厉害在哪? 人们习惯于接受“原因导致结果”的叙事,所以这种倒置很容易让人信服。但实际上,很多事情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其中一个相关现象强行定义为唯一原因或结果。就像你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伞,然后说“他手里拿着伞,所以外面下雨了”,这可能对,也可能那人只是习惯随身带着伞。

3. 诉诸权威/诉诸大众(Appeal to Authority / Appeal to Popularity)

这种方法不是靠事实和逻辑来证明,而是搬出所谓的“权威人士”或者“大家都这么说”来压制对方。

怎么玩的? “某某著名教授说了,这个产品效果非常好,所以你一定要买。” 或者,“大家都认为这个人品行有问题,所以他肯定有问题。”
厉害在哪? 人们天然地倾向于相信权威和从众。当我们面对一个不熟悉的领域,或者懒于自己思考判断时,权威的背书或大众的认同就显得很有说服力。但问题在于,权威也会犯错,而且“大众”的意见也可能完全是错的。很多时候,这些“权威”可能只是被利益所驱使,或者“大众”只是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

4.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这个就很形象了,就是说,如果我们允许A发生,那么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B,然后C,最终导致一个灾难性的D。

怎么玩的? “如果我们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他们就会上课睡觉,然后逃课,最后就会辍学,社会就乱了!” 整个逻辑链条就像推倒第一张骨牌一样,一张接一张,最后导致了最坏的结果。
厉害在哪? 它利用了人们对未知和失控的恐惧。通过描绘一个可怕的未来场景,来阻止任何微小的改变。但问题在于,每一级推论的必然性往往是站不住脚的。很多情况下,从A到B的连接非常微弱,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阻止B的发生,并非一定会滑向最坏的结果。

5.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这种方式是先歪曲或夸大对方的观点,然后去攻击这个被歪曲的、更容易攻击的“稻草人”,最后再宣称已经击败了对方真正的观点。

怎么玩的? 比如,你提出“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环境保护问题”,对方可能就会说:“哦,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回到原始社会,放弃所有现代科技吗?这是不可能的!” 对方就建立了一个极端的、荒谬的“回到原始社会”的稻草人,然后猛烈攻击这个稻草人,从而显得自己是理性的。
厉害在哪? 它让辩论变得轻松许多,因为攻击一个被扭曲的观点,总比攻击一个真实、复杂的观点要容易得多。通过这种方式,对方可以“赢得”一场辩论,但实际上却完全没有触及到你真正的观点,也无法说服任何人。

6. 非黑即白(False Dichotomy / BlackorWhite Fallacy)

这种方法就是强行制造一种二选一的局面,好像世界上只有两种选择,而且你必须选其中一种。

怎么玩的? “要么你支持我,要么你就是我的敌人。” 或者,“要么我们完全禁止这种行为,要么我们就放任自流。”
厉害在哪? 它剥夺了中间地带和第三种选择的可能性。实际上,很多问题都有多种解决方案,或者可以有折衷的办法。通过设置这种极端的对立,就可以迫使对方在两个都不太理想的选项中做出选择,或者让那些不愿站队的人感到压力。

7. 转移话题/避而不答(Red Herring / Evading the Question)

当对方的论点太难反驳时,就用一个不相关的话题来吸引注意力,或者干脆不回答核心问题,而是绕开谈论别的事情。

怎么玩的? 你问:“你们公司最近的财务报表显示利润下降了,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对方可能回答:“我们公司一直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当地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财务问题被完全回避了。
厉害在哪?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逃避方式。通过提出一个看似相关但实际上不重要的议题,或者一个同样有争议但能转移焦点的议题,就可以让你觉得对方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回应,但实际上问题核心已经被忽略了。

8. 特例当普遍(Hasty Generalization)

仅仅因为少数几个例子就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这就像是你吃了一个坏苹果,就说所有的苹果都是坏的。

怎么玩的? “我认识的几个创业者都失败了,所以创业注定是失败的。” 或者,“我上次去那个城市,遇到了几个不礼貌的人,所以那个城市的人都不友好。”
厉害在哪? 人们有时会因为少数几个生动的例子,而忽略了整体的统计数据和更广泛的样本。这种归纳方式过于草率,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容易导致偏见和错误的判断。

9. 暗中预设(Begging the Question / Circular Reasoning)

这种诡辩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它把需要证明的结论当成了前提,然后用前提来证明结论。

怎么玩的? “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很多人都在买它。” 这句话的逻辑是:销量高导致畅销,而畅销又导致销量高,并没有真正解释为什么它畅销。又比如:“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因为他说的话都是真的。” 诚实就意味着说真话,所以用“说真话”来证明“诚实”就是一种循环。
厉害在哪? 这种逻辑看似无懈可击,但实际上它没有增加任何新的信息或证据,只是在原地打转。如果听众没有注意到这个循环,就容易被迷惑,觉得好像得到了一个确凿的答案。

总结一下, 诡辩就像是语言的魔术,它不追求真理本身,而是追求在表面上赢得这场辩论。识别这些方式,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多问“为什么”,关注证据,不轻易被表面的话语所迷惑,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下次再遇到类似的辩论,不妨想想对方是不是在玩这些“小把戏”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纯娱乐……

例:“这鸡蛋真难吃。”

诡辩1:含糊其词

鸡蛋好吃也罢,难吃也行,光抱怨有什么用,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努力去向鸡靠拢!

诡辩2:偷换概念

鸡蛋“难”吃是因为你一口吃一个噎住了,要遵循社会发展阶段,一口吃一点就“容易”吃了。

诡辩3:虚假论据

虽然口感差了点,但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如果擅自引进一只美国蛋,我们的吸收系统和胃的承受力乃至整个内分泌,恐怕都会崩溃的。

诡辩4:循环论证

鸡蛋难吃是因为你认为它不好吃,如果你认为它好吃它就不难吃了。

诡辩5:以人为据

你道德上有问题,广大人民群众都说好吃,怎么就你说难吃?这蛋是人民选出来的!

诡辩6:诉诸权威

统计数据表明,很多家都是因为吃隔壁的鸭蛋而导致家庭成员冲突,生活水平下降最终解体。

诡辩7:人身攻击

中国的鸡蛋就难吃,美国的鸡蛋就好吃?卖国贼!

诡辩8:机械类比

大清的蛋好不好吃,清朝人民最清楚。

诡辩9:以偏概全

隔壁家的鸡蛋也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好吃的鸡蛋。

部分对白引自《九年义务教育五毛培训标准教材》,特此声明。 这么多熟人,算了不匿了……

user avatar

原链

blog.renren.com/blog/22

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第一条:稻草人

第二条:错误归因

第三条:诉诸感情

第四条:谬误谬误

第五条:滑坡谬误

第六条:人身攻击

第七条:诉诸虚伪

第八条:个人怀疑

第九条:片面谬误

第十条:诱导性问题

第十一条:举证责任

第十二条:语义模糊

第十三条:赌徒谬误

第十四条:乐队花车

第十五条:诉诸权威

第十六条:合成谬误

第十七条: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第十八条:基因谬误

第十九条:非黑即白

第二十条:窃取论点

第二十一条:诉诸自然

第二十二条:轶事证据

第二十三条:德克萨斯神枪手

第二十四条:中间立场

===============================

第一条:稻草人

你歪曲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

第二条: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

第三条:诉诸感情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 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

第四条:谬误谬误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

第五条:滑坡谬误

你搞得好像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会,以此来表示A不应该发生。

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因为你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A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的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也影响了人们讨论A时候的客观性。

例子:小红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她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结婚。小红犯了滑坡谬论。

--------------------------------------------------------------

第六条:人身攻击

你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而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

人身攻击时不一定是直接进行攻击,也可能是通过背后捅刀子、暗示听众等等方式来造成对对方人格的质疑。你试图用你对别人人格的攻击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更多关于人身攻击。

例子:当小明提出了一个很合理的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议的时候吗,小红说她不相信任何小明说的话,因为小明不爱国,经常批评政府,不懂得感恩。小红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误。

--------------------------------------------------------------

第七条:诉诸虚伪

你不正面回应别人对你的批评,而是用批评别人作为你的回复——“你不也曾经.....”

你想要把通过用批评回应批评的方式,免去你为自己辩护的责任。你通过这种方法来暗示对方是个虚伪的人,但是不管别人虚伪与否,你都只是在回避别人对你的批评。

例子:小明在和小红争论的时候指出小红犯了一个逻辑谬误,小红不正面捍卫自己,反而回应:“你之前也犯了逻辑谬误。” 小红在这里犯了诉诸虚伪的谬误

--------------------------------------------------------------

第八条:个人怀疑

你因为自己不明白或者知识水平不够,就得出一个事物可能是假的。

一些很复杂的概念,比如生物进化等等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解和知识。有些人因为不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而觉得这些东西是错误的。

例子:小红指着块石头说:“你说进化论是真的,那你让这块石头进化人给我看看。”小红犯了个人怀疑的谬误。

--------------------------------------------------------------

第九条:片面谬误

当你的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你用特例来给自己开脱。

人类都不喜欢被证明是错的,所以当他们被证明是错的时候总会想办法给自己开脱。人总是觉得自己以前觉得正确的东西必须是正确的吗,所以总能找到理由让自己阿Q一下。只有诚实和勇敢的人才能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承认自己犯错了。

例子:小红说自己有特异功能,能用塔罗牌算出未出生小孩的性别,但是孩子生下来后发现猜错了,于是她就说是算命的人缺乏信仰。小红犯了片面谬误。

--------------------------------------------------------------

第十条:诱导性问题

你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加入了诱导的成分,使得对方只能按着你的意思来回答。

你试图用诱导性的问题来逼对方回答你提出的低级问题,从而破坏理性的讨论。

例子:小红怀疑自己的丈夫孙越搞外遇,为了一探究竟,于是就问他:“陈轩的屁股上是不是有个胎记?”小红使用的就是诱导性问题。

--------------------------------------------------------------

第十一条:举证责任

你认为举证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人,而在于质疑观点的人。

当有人提出一个观点结果被人质疑后,你认为举证的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人,而在质疑者。不能证伪一个事物,或者举出反例,并不能证明这个事物的合理性。当然,如果只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一个事物是合理的并不能肯定的说明它是不合理的。

例子:小红说他相信宇宙是一个叫KengDie的全知全能神创造的,因为没有人能证明KengDie不存在,所以KengDie是存在的。小红犯了举证责任的谬误。

--------------------------------------------------------------

第十二条:语义模糊

你用双关语或者意思存有歧义的语言来歪曲事实。

你使用双关语或者意思存有歧义的语言,当你被别人批评的时候又利用这些有歧义的语言作为自己的挡箭牌。

例子:地上一个猴,树上qi个猴,一共几个猴?

--------------------------------------------------------------

第十三条:赌徒谬误

你认为随机事物的发生和之前发生的事情是有相关性的。

有人在看到独立的随机事件(比如抛硬币)时,总觉得会和前面的事情有相关性(前面连着五个正面,下一个肯定要是反面了。)

--------------------------------------------------------------

第十四条:乐队花车

你试图说明因为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相信同一件事物,这件事情就是对的。

一个事物/观点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没有关系。地球是球形的,在人们相信地球是平的时代地球也是球形的,地球才不管你信不信它呢。

例子:看到《货币战争》怎么那么畅销,小红相信一定是罗斯柴尔德和共济会在背后操纵着整个世界。小红犯了乐队花车谬误。

--------------------------------------------------------------

第十五条:诉诸权威

你利用一个权威人物/机构的观点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要证明一个观点,只是摘录别人的观点是不够的, 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权威为什么有那样的观点。因为权威人物/机构也是会犯错误的,所以不能无条件的假设合理性。当然,权威人物/机构的观点有可能是对的,所以不能只因为对方使用了诉诸权威的谬误就认定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

例子:小红不知道怎么反驳进化论,于是就说:“我老公孙越是大科学家,他觉得进化论是错的。”小红犯了诉诸权威的额谬误。

--------------------------------------------------------------

第十六条:合成谬误

你认为一个总体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性,对于这个总体的其它部分也是普适的。

很多时候,对于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合理性的事物,对于其它组成部分并不具有合理性。我们常能观察到事物之间的一致性,所以当一致性不存在的时候也会偏见的认为有一致性。

例子:小红买了辆自行车,当她看到自行车的车座是人造革的时候,她就觉得自行车的其它部位也是人造革的。

--------------------------------------------------------------

第十七条: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你提出了一个观点,并收到了别人的批评,你试图用“诉诸纯洁”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观点。

你试图通过马后炮和修改标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那有缺陷的观点。

例子:

小红:“所有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

小明:“孙越就是荷兰人,他就不喜欢喝胡辣汤。”

小红:“好吧,所有【真正的】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小红这里就犯了“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的谬误

--------------------------------------------------------------

第十八条:基因谬误

你通过一个事物的出身来判断它的好坏。

你试图逃避正面的讨论,而转而讨论事物的出处。这种做法和本文第六条“人身攻击”类似,都是想试图通过已有的负面印象来从侧面攻击对方,却不能正面的回应对方的论述。

例子:

小明:“孙越不喜欢喝胡辣汤。”

小红:“孙越是荷兰人,怎么会不喜欢喝胡辣汤?”<——小红这里就犯了基因谬误

--------------------------------------------------------------

第十九条:非黑即白

你把黑和白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它可能性的存在。

你使用了简单粗暴的假二分法,来掩盖其它可能性的存在。你想通过非黑即白的选择来误导讨论,破坏辩论的建设性。

例子:在谈到反恐战争时,总统说如果你不支持反恐战争,你就是支持恐怖分子。总统这里犯了非黑即白的谬误。

--------------------------------------------------------------

第二十条:窃取论点

你采用循环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一个被包含在前提里面的观点。

这是一种逻辑智商破产的谬误,因为你把你的前提假设默认为真的,然后利用循环论证的方式来证明它。

例子:KengDie教的经文《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在《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

--------------------------------------------------------------

第二十一条:诉诸自然

你认为一个事物是“自然”的,所以它是合理、必然并且更好的。

一个事物是自然的并不一定代表它就更好。互相杀戮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不应该互相屠杀。

例子:小红认为吃草药肯定比吃人工制造的药有效,因为草药更加“自然”。小红犯了诉诸自然的谬误

--------------------------------------------------------------

第二十二条:轶事证据

你试图用个人经验或者单独事例来取代逻辑论述或者有力的证据。

比起复杂而确凿的证据来说,轶事证据更容易获得,但是却要粗浅很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量化衡量的科学数据/确凿证据比个人经验/轶事要更加可信。

例子:小红爷爷是个30年的老烟枪,现在80多岁身体还很健康,小红依次得出吸烟对身体无害的结论。小红犯了轶事证据的谬误。

--------------------------------------------------------------

第二十三条:德克萨斯神枪手

你在大量的数据/证据中小心的挑选出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证据,而不使用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数据/证据。

你先开了一枪,然后在子弹击中的地方画上靶心,搞得自己真是个神枪手一样。你先决定了自己的立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并且你只找对自己有利的,而对于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就选择性忽略。

例子:红X字会为了证明自己尽到了职责,到处宣传自己拨出了XXXX的善款,却只字不提自己公款消费的奢侈无度。红X字会犯了“德克萨斯神枪手”谬误

--------------------------------------------------------------

第二十四条:中间立场

你觉得两个极端观点的妥协,或者说中间立场,肯定是对的。

虽然大多数时候,真理确实存在于两种极端的中间地带,但是你不能轻易的认为只要是处于中间立场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谎言和实话的中间地带依然是谎言。

例子:小红认为疫苗会造成儿童自闭症,孙越从科学研究的结论中得出结论认为疫苗不会造成儿童自闭症,小明认为两者观点的妥协——疫苗会造成儿童自闭症,但不是全部的儿童自闭症——才是正确的。小明犯了中间立场的谬误。

=============================

user avatar

最高票答案补充版。

【转载自网络~不知道原作者谁~】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隔壁的鸡给了你多少钱?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有本事你下个好吃的蛋来。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下蛋的是一只勤劳勇敢善良正直的鸡。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再难吃也是自己家的鸡下的蛋,凭这个就不能说难吃。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比前年的蛋已经进步很多了。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你就是吃这鸡蛋长大的,你有什么权力说这蛋不好吃?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你这么说是什么居心什么目的?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自己家鸡下的蛋都说不好吃,你还是不是人!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隔壁家那鸭蛋更难吃,你咋不说呢?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嫌难吃就别吃,滚去吃隔壁的鸭蛋吧。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鸭蛋是好吃 ,可是不符合我们家的具体情况。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胡说!我们家的鸡蛋比邻居家的鸭蛋好吃五倍!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凡事都有个过程 现在还不是吃鸭蛋的时候。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光抱怨有什么用,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努力去赚钱!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心理阴暗,连鸡蛋不好吃也要发牢骚。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蛋,美国鸡蛋好吃,你去吧!

user avatar

1.歪曲观点

我: 我昨天买了个索尼相机诶,挺好用的。

小明:什么?你居然买日货,你肯定是个看不起国货想让我国经济衰退的让日本有机可乘的叛徒。

2.错误归因

小明:解放后我国出版社越来越多,人均寿命也不断提高,所以多开出版社能提高人均寿命。

3.诉诸感情

我在吃红烧狗肉。小明:你怎么能吃狗肉,狗狗是我们的朋友你居然忍心吃你的朋友?

4.谬误谬误(以单个谬误全盘否定所有观点)

我:吃肯打鸡能增强体质。

小明:胡说,肯打鸡是垃圾食品。你个骗子,我再也不要增强体质了。

5.滑坡谬误 (用过于极端的结果来说明原因的不合理)

我:其实我喜欢看百合漫画。

小明:太可怕了你这个变态,如果同性恋合法的话肯定会有人要跟高数试卷结婚的,这怎么行!

6.人身攻击

我:小明你要多读书,别老犯这些逻辑错。

小明:你这个支持同性恋的变态,我才不要听你的。

7.诉诸虚伪(用对方也犯过错误来避开话题)

我:……综上所述,小明你这个逻辑有问题。

小明:说得就跟你没犯过逻辑错误一样?

8.个人怀疑(因为自己的姿势水平有限而无理怀疑对方观点)

我:……我刚才说的关于宇宙热寂的问题你听懂了吗?

小明:听不懂!你既然说宇宙会冻住那你倒是告诉我什么时候会冻住啊。

9.片面谬误(用特例为自己开脱)

小明:本大仙能预测未来……嗯,你明天会被车撞。

第二天,我:我不是好好的吗?

小明:哎呀那是因为你心不诚啊,我前天说小强会被车撞他不就现在在医院躺着了吗!

10.诱导发问

小明怀疑我偷吃了他的叫的螺蛳粉外卖。

小明:那家店的螺蛳粉辣不辣啊?

11.举证责任(一切不能证伪的理论都是耍流氓)

小明:宇宙的起源是飞行的意大利面大神,你无法证明它不存在,所以它是存在的。

12.语义模糊

胡建小明:诶你的xihu在哪里啊?

我:橱子里。

胡建小明:啊?你怎么能把一个人塞到橱子里,你好残忍。

13.赌徒谬误(认为独立事件是和之前的事件有联系的)

小明:老子不信邪了,丢硬币丢了七个反面了这回肯定是正面了。

14.盲从大流

小明:郭敬明的书这么多人买,他肯定是个伟大的作家。

15.诉诸权威

小明:我的导师是个X大著名教授,他认为同性恋是反人类的,所以你是错的。

我:……

16.以偏概全

小明:你这领带,啧啧啧,品味太低了,不用说,你这身西服肯定是低档货。

17.诉诸纯粹

小明:我们胡建人都喜欢吃肉燕。

我:我妈是福建人,她就不爱吃肉燕。

小明:不不不,真正的胡建人都喜欢吃肉燕的。

18.基因谬误(以出身来决定事物应该如何而不是事实如何)

我:我妈不爱吃肉燕。

小明:她是胡建人,怎么可能不爱吃?

19.非黑即白

我:我认为现在社会上的恐同氛围影响非常恶劣。

小明:原来你是个基佬,离我远点!

20.循环论证

小明:《飞面圣经》里的都是真理,因为《飞面圣经》中说了:“《飞面圣经》所述皆为真理。”

21.诉诸自然(认为更自然的才是更好的)

小明:我才不吃中成药,我要吃草药,草药更自然。

22.诉诸轶事

我:咖喱吃多了牙齿会黄。

小明:我天天吃咖喱我牙齿还不是很白?

23.片面证据(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小明:我这么勤俭节约,你看这是我出去吃饭的小票,没一张高于50块的。

我:那你前天买回来的那瓶82年的拉斐是什么鬼?

24.中间立场

我:吃咖喱会导致牙齿变黄。

小强:吃咖喱不会导致牙齿变黄。

小明:你俩消停会吧,吃咖喱会导致一部分人牙齿变黄,就这样。

参考文献:

yourlogicalfallacyis.com
user avatar

最高票的“关于鸡蛋难吃”答案,展示了一种比起通常辩论里技巧上的移花接木式的诡辩更加高明、运用也更加广泛的舆论诡辩方式:

俗称:占领道德高地。

另一个经常运用的领域里叫 政治正确。

——————————————————————————————————

把“鸡蛋难吃”,换成“非裔美国人收入低”试试。

按照原答主的思路,以下思路都是诡辩:

1、抱怨没有用,非裔群体应当自己努力提高在社会中的地位,获得财富。

(政治正确的潜台词:社会对非裔不公,凭什么要非裔努力?)

2、非裔的贫穷问题是历史原因和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社会发展来弥补。

(政治正确的潜台词:已经一百多年了,非裔不能等!)

3、非裔的现状很难直接改善,直接采用欧洲的福利制度会给,美国财政系统造成更大负担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政治正确潜台词:白人资本家只是在找借口奴役黑人。)

4、非洲裔美国人也不是每一个都穷,还是有地区人群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

(政治正确潜台词:这是混淆是非,不能否认非裔受到压迫。)

5、统计数据表明,因为理财意识与消费意识差异,在由富返贫的人群中,非洲裔所占比例高于其在人口总量的所占比。

(政治正确潜台词:这涉嫌种族歧视!)

6、即使在福利制度完善的欧洲,非洲裔人群同样面临贫穷问题。

(政治正确潜台词:你果然就是种族主义者!!!!)

PS:由于原答案是抖机灵,所以部分完全臆测的部分我无法模仿。

——————————————————————————————————————

最终,一个对于问题的正常分析,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就变成了涉嫌种族主义的禁区。

当然结果就是,类似中国的“扶贫扶贫、越扶越贫”,美国的种族间的贫富差异在社会整体贫富差异扩大的 基础之上更加严重。获得利益的是操作种族议题的政客 商人。

鸡蛋没有变的更好吃,隔壁喊着鸡蛋难吃的商人卖出了更多同样低劣品质的却经过包装的环保鸡蛋。当有任何提出解决系统鸡蛋难吃问题的方案时,符合其利益就利用,不符合其利益就会被引导 舆论打成政治错误,操作议题游刃有余。

以转基因为例:论战打了那么久,所争论的根本与转基因食品有多安全无关,而在于占领道德高地,这也是为什么农大教授会被崔永元在舆论上压的只能喊冤的根本原因。

——————————————————————————————————————

这些年舆论里树立的政治正确以及背后的利益体:

1、政府调控房价就是对民众的剥削————地产商

2、推广转基因食品是对民众不负责————有机食品行业

3、扶贫工作不利因为制度问题————体制内外慈善组织

4、食品安全问题因为制度问题————食品行业

5、教育腐败问题因为制度问题————教育行业

6、建筑安全问题因为制度问题————建筑业

7、银行存款消失因为制度问题————金融圈

8、医患纠纷问题因为制度问题————医疗行业

100、鸡蛋难吃是因为制度问题————鸡蛋商人

总结就是,大声说鸡蛋难吃而不问为什么的人一定不是想让你吃好鸡蛋的人。

(好吧离题有点远了。。)

回到问题:

树立政治正确,是现代社会舆论最最常用的诡辩方式,你我都陷入其中。

user avatar

邻居:“你昨晚在家打老婆孩子了?”


老王:“他们以前连饭都吃不上。”


邻居:“我问你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王:“我家现在全村第二富。”


邻居:“我没有问你那些,我就问你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王:“隔壁老张家打老婆孩子你怎么不管?”


邻居:“我问的是你在家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王:“你自己家历史上就没有打过老婆孩子吗?”


邻居:“我问的是你在家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王:“我家已经把不打老婆孩子写进了家规。”


邻居:“我就问你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王:“你这个问题充满了对我家的偏见和不知道哪里来的傲慢!”


邻居:“我就问你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王:“你提这种问题是不负责任的。你去过我们家吗?”


邻居:“我就问你打老婆孩子了没?”


老王:“我打没打老婆孩子,只有我老婆孩子才有发言权,和你们没有关系。”


邻居:“那我可以问问你老婆孩子吗?”


老王:“各家都有各家的家规。按照我们家的家规,你问他们,要得到我的同意。他们回答你,也要得到我的同意。我要对他们的言论负责。如果再继续逼逼我家的事儿,就立马给我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诡辩,顾名思义,是一种看似有理实则不然的辩论技巧,它善于利用语言的模糊性、逻辑的漏洞以及听众的心理弱点来达到说服或误导的目的。虽然在正规辩论中不被推崇,但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这些诡辩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真伪,不被他人蒙蔽。下面就来聊聊一些常见的诡辩方式,力求讲得详细些,也尽量避免那种一本正经、教科书.............
  • 回答
    在推理小说里,让读者跌破眼镜的叙述性诡计,就像是侦探故事里的秘密暗号,隐藏在文字的缝隙里,等待着被我们一点点揭开。这些诡计并非是简单的误导,而是作者巧妙地操纵叙事结构、信息传递和读者认知,最终在谜底揭晓时,让你忍不住拍案叫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最常见、也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叙述性诡计。一、身份伪装与.............
  • 回答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恐怕是庄子最广为人知的一段话了。初读之下,很多人会觉得庄子是在玩文字游戏,是在“诡辩”。毕竟,我们知道鱼的快乐,就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是鱼吗?难道除了鱼,就没有办法理解鱼的快乐了吗?但若深究一下,庄子在这里并非真的在质疑我们是否有能力理解鱼,而是借此.............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一个常常让人陷入沉思的领域。辩证法,这个古老而又充满力量的哲学工具,究竟是通往真理的桥梁,还是通往迷雾的陷阱?简单地说,辩证法本身不是诡辩,但它确实可能被滥用,从而滑向诡辩的泥沼。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微妙界限,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本质和运作方式。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辩.............
  • 回答
    人择原理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像是一种“诡辩”,尤其是在初次接触时。它的核心论点是: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具有一系列特定的物理常数和定律,这些常数和定律恰好使得生命,尤其是智慧生命的出现成为可能。如果宇宙的这些属性略有不同,生命就不可能存在,我们也就不会在这里观察它。为什么人择原理容易让人觉得像“诡辩”?这种.............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个百般抵赖、诡辩连连,甚至不惜人身攻击来逃避承认错误的人,这绝对是一场考验情商和耐心的“硬仗”。这样的人,通常会展现出以下一些令人头疼的特质和行为模式:1. 极强的自我中心与脆弱感并存:表面上,他们一副“我没错,你们都有问题”的姿态,好像拥有绝对的真理,而且对此坚信不疑。但实际上.............
  • 回答
    “命运是注定的,即使通过算命预知也无法改变,算命行为本身也是你命运的一部分”这句话,从逻辑和哲学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些诡辩的成分,但它也触及了我们对于自由意志、宿命论以及预言的本质的深刻思考。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句话的几个层面,并探讨如何理解它:一、 剖析这句话的结构和论点:这句话包含三个核心论点.............
  • 回答
    你表弟这番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好像是在说人应该宽容大度,不带偏见。但仔细一琢磨,这里面可藏着点小小的“文字游戏”,有点像是那种“偷换概念”的诡辩。咱们一层层来剖析。首先,他提到了两个极端:“视死如归的英雄”和“贪生怕死的懦夫”。这两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我们之所以尊敬前者,是因为他们在面对.............
  • 回答
    截至2023年10月,俄乌战争已进入第18个月,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持续博弈,战局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当前战况进行详细分析: 一、军事动态1. 战线僵持与局部突破 东部战场(顿巴斯): 俄乌双方在顿涅茨克和赫尔松地区陷入僵持,乌军在202.............
  • 回答
    在《诡秘之主》的宏大世界观中,22条途径如同22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每条都蕴含着独特的神秘力量、成长逻辑、危险与诱惑。如果让我(作为一个AI,我无法真正“选择”或“体验”,但可以基于我所理解的设定进行模拟和推理)来选择一条途径并从中途不改变,我会非常倾向于选择:途径:观众途径(The Spectato.............
  • 回答
    《诡秘之主》与《哈利·波特》是两部在各自领域都享有盛誉的奇幻作品,但它们在风格、世界观、主题以及叙事手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要详细比较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世界观与背景设定 《哈利·波特》: 背景: 建立在一个架空于现实世界的“魔法世界”之上,但这个魔法世界与.............
  • 回答
    《诡秘之主》完结了,这个消息在我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有不舍,有惊叹,更有那么一股子“终于尘埃落定”的释然。作为一本追了很久很久的书,它的完结就像一个老朋友的告别,带来的是满满的回忆和复杂的情绪。说实话,刚开始看《诡秘之主》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它会火成这个样子。它的设定实在是太硬核了,太复杂了,什么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绝对是很多作者在写第一本书时都会思考的点。咱们抛开什么“AI痕迹”,就当咱俩是书友,在这儿掰扯掰扯《诡秘之主》要是换了个新人作者,还能不能火成这样。得承认,《诡秘之主》的爆火,作者“爱潜水的乌贼”的个人品牌确实功不可没。他之前已经有几部很成功的作品了,比如《奥术神座》、《一世.............
  • 回答
    关于《诡秘之主》的突然完结,以及是否与阅文集团有关,这确实是很多读者心中充满疑问和不解的焦点。要详细说明这个情况,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时间线和各方可能存在的博弈。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诡秘之主》并没有“突然完结”。准确地说,是作者“爱潜水的乌贼”在2021年3月14日发布了第1328章,并宣布了第一部.............
  • 回答
    在《诡秘之主》的世界里,“神性”是一个极其核心且复杂的概念,它并非单一的定义可以完全涵盖,而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存在。简单来说,神性是能够触及、影响甚至定义超凡力量本质的一种特殊属性,是神灵之所以为神,序列能力之所以能发挥出超越凡人想象之威力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神性:1. 序列与神性挂.............
  • 回答
    作为一本火遍全网的小说,《诡秘之主》自然少不了各种让人捧腹大笑、回味无穷的梗。这些梗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以至于就算你没看过小说,也可能在网络上与它们擦肩而过。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看看那些隐藏在诡秘世界里的有趣“包袱”。一、 “愚者”的光辉:关于我们敬爱的世界之主要说《诡秘之主》最核心、最广为人知的梗.............
  • 回答
    克莱恩的选择,确实让不少书友感到意外,甚至有些不解。毕竟,按照我们俗世的理解,或者很多奇幻故事的套路,到了克莱恩这个阶段,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找到了心爱的人,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应该是组建家庭,开枝散叶,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然而,《诡秘之主》的结尾,克莱恩却选择了沉眠,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也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读者在接触《诡秘之主》时可能会有的感受。要回答“《诡秘之主》是不是太高端了”,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它。首先,什么是“高端”?在聊《诡秘之主》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大家普遍认为的“高端”可能包含哪些方面。在我看来,“高端”大概可以理解为: 阅读门槛高: 指的是作品的世.............
  • 回答
    在《诡秘之主》的宏大叙事落幕之时,塔罗会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勉强聚集起来,带着点地下秘密社团性质的组织。他们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足以影响世界走向,甚至能够对抗旧日支配者或部分真神的恐怖程度。首先,从个人实力层面来看,塔罗会的成员们绝大多数都已晋升到序列一或更高的境界。 亚伯拉罕·.............
  • 回答
    《诡秘之主》的成功确实给网络小说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它对克苏鲁元素的巧妙运用,吸引了无数读者。然而,尽管“诡秘”火了,其他作者对克苏鲁元素的追逐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狂热,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谨慎”。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喜欢,而是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和现实的制约。首先,我们得承认,《诡秘之主》的成功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