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全世界通用公元纪年作纪年方式?

回答
提起“公元”,很多人可能觉得它就是个时间单位,但它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成为一种通用的纪年方式,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以及文化、宗教和科学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从头聊起。

1. 从“没有”到“有”:纪年的早期探索

在公元纪年出现之前,各个文明都有自己的计时方法。比如古埃及会以某位法老即位的时间为起点;古希腊则以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一次的举行作为周期来计数;中国古代更是以朝代更迭、皇帝即位为标志。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与特定的地域、文化或政权紧密相连,缺乏全球性的通用性。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罗马,你要记下一件发生在东方的事情,你得知道那件事发生时,罗马的皇帝是谁,或者当地的年份叫什么。这本身就给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基督教的崛起与“以基督降生为起点”的设想

公元纪年的真正起源,要追溯到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力。早在基督教早期,一些学者就开始思考如何以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纪年基础。最早的尝试是将耶稣殉难的年份作为起点,但这种方法并不理想。

直到公元6世纪,一位名叫狄奥尼西乌斯·伊希格斯(Dionysius Exiguus)的僧侣,在罗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以耶稣基督的降生作为新的纪年起点。 他通过研究当时的历法和圣经记载,计算出耶稣大约在公元前1年左右降生(虽然现代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个日期存在误差,但狄奥尼西乌斯当年的计算是当时最好的尝试)。他将这个时间点定义为“Anno Domini”(拉丁语,意为“主的年份”),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公元”。

狄奥尼西乌斯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给基督教世界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纪年体系,将世俗的计数与神圣的信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容易地计算复活节的日期,这对于当时的教会来说至关重要。

3. 漫长的推广过程:从教会到世俗,从欧洲到世界

狄奥尼西乌斯提出“公元”的概念后,并没有立刻像今天这样普及。最初,它主要在教会内部使用,用于计算教会事件和宗教节日。君士坦丁堡的教士们在8世纪开始接受并推广这个纪年方式。

真正让公元纪年开始广泛传播,并逐渐超越宗教范畴,是随着欧洲在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扩张。

学术和科学的推动: 随着欧洲学术研究的兴起,学者们在撰写历史、哲学、科学著作时,需要一个统一的参照系。公元纪年提供了这种可能,它使得跨地域、跨时代的事件可以被清晰地定位。
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业合同、账簿等都需要一个通用的时间标记。公元纪年作为一种相对客观的记年方式,在商业领域逐渐被采纳。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 在后来的大航海时代和殖民扩张时期,欧洲的殖民者将他们的语言、文化、政治制度以及生活方式带到了世界各地。公元纪年作为欧洲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被强行或被动地推向了被殖民的地区。 在这些地区,官方记录、法律文件、教育体系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4. 成为“事实上的”全球标准

直到近代,尤其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科技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际条约和协议: 各国签订条约、进行国际谈判,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时间参照,公元纪年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首选。
科学研究和技术标准: 科学发现、技术标准、国际会议,都需要一个全球统一的时间度量。公元纪年因其相对的客观性和广泛的接受度,成为了科学界默认的语言。
媒体和信息传播: 媒体报道、新闻发布、互联网上的信息,为了让全球读者都能理解,普遍使用公元纪年。

为什么是“公元”而不是其他?

归根结底,公元纪年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通用方式,有几个关键原因:

基督教的早期影响力: 基督教在欧洲的长期主导地位,为其纪年方式的初步传播奠定了基础。
欧洲的近代崛起: 欧洲国家在近现代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上的优势,使得它们推广自己的文化和制度成为可能。
实用性和相对的客观性: 尽管以宗教事件为起点,但一旦确定,公元纪年本身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连续的时间线,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比许多地方性的、以人治或王朝为基础的记年方式更具便利性。
“无意识”的积累与惯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领域开始使用公元纪年,它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后来者往往为了方便和兼容,也倾向于采用。

是不是完美?当然不是。

我们也必须承认,“公元”的全球通用,也伴随着对其他文化传统记年方式的边缘化甚至压制。 很多古老文明的本土纪年方式,在“公元”的强势推进下,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也值得我们反思。

总结一下, 公元纪年从一个宗教性的设想,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借助欧洲的扩张、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便利性,最终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事实上的通用纪年方式。它不是“天生”就应该如此,而是历史选择、文化互动和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下次你写下日期时,不妨也想想这段不为人知的“时间线”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胡拉玛兹达 所言,明面上看,世界各国使用公元纪年,是因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公元纪年作为表示日期的标准。为了方便各国沟通交流,有必要规定统一的时间标准,免除不同标准换算的麻烦。其实和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为什么要选取公元纪年为标准?公元纪年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标准的背后,其实是历史的演变和强权的崛起。

现行的公元纪年,来源于基督教的主年纪元,而基督教的传播和教会体系的建立,又和罗马帝国历史紧密相关。

古罗马人以传说中的罗马建城之年(公元前753年)为纪元的开端(AUC),同时也有以执政官年份确定的纪年方式(有点类似中国的年号)。早期基督徒为了推算复活节日期,以最后一位大规模迫害基督徒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登基年份为纪元开端,称烈士纪年(Anno Martyrum),或戴克里先纪年(Anno Diocletiani)。

525年,出生于黑海沿岸的基督教学者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Dionysius Exiguus)觉得,与其以迫害基督徒的暴君作为纪年的标志,不如用耶稣本人的生年作为纪年开端。于是他翻阅资料(主要是《圣经》),推定了耶稣的生年。

伊希格斯的纪年并未迅速风行,200多年后,英格兰教会史学家比德(Bede)在《英吉利教会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中使用了主年纪元。同一时期,欧洲大陆的查理曼帝国也开始使用主年纪元,此后,主年纪元才逐渐在西欧天主教世界流行起来。11-14世纪,主年纪元的变得越发常见,但葡萄牙直到1422年才改用主年纪元。

而在希腊语的东部帝国,主要采用创世纪元(Anno Mundi)为纪年标准。创世纪元以圣经中世界诞生之日为纪年起点。2世纪,基督教学者根据希腊语版本的圣经七十子译本计算了创世年份,同一时期,犹太教拉比Jose ben Halafta则根据编年史Seder Olam Rabbah(意为世界大秩序)推算了犹太教版本的创世日期。

5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基督教学者们以公元前5493年3月25日为纪元开端。此后,东罗马的学者们对创世之年多有讨论,但普遍认同以这一时间点作为纪年的开端。后世通行的拜占庭历法,则以7世纪僧侣格奥尔基奥斯(Georgios)推定的公元前5509年9月1日作为纪年开端。

尽管创世纪元曾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西欧从未以此作为纪年标准。使用创世纪元的,主要是东正教的东罗马和俄罗斯。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衰亡,基督教世界的中心逐渐转移至西欧。近代以来,西欧成为世界科技和军事力量的领导者,即使是东正教的俄国,也在彼得大帝时代改用主年纪元。

至此,主年纪元成为了基督教世界通行的纪年方式。而在基督教世界内部,由于语言差异,各国对主年纪年的表示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早期学者用拉丁语的Ante Christum natum表示主年之前,如今一般则用英语的Before Christ(缩写为B.C.)表示。

1615年,天文学家开普勒在著作Annus Aerae Nostrae Vulgaris中,提出了通俗纪年的概念。受此影响,1708年,英语读物中出现了公元纪年(Common Era)的用法,20世纪以来,为了淡化主年纪元的宗教色彩,越来越多的学术著作都开始改用公元纪年(缩写为C.E,公元之前记做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 B.C.E.),联合国也以公元纪年作为标准的纪年方式。

主年纪元和公元纪年最大的bug是,它将耶稣诞生的那年设为公元1年,而非0年。为了计算方便,今天人们一般以公元前1年作为0年。

尽管成为了国际标准,但归根结底,公元纪年还是种来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纪年方式。就和本初子午线、公制一样,标准的通行,必须以实力作为保障。

其他纪年方式——

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以公元为纪年标准,但在很多国家,也实行着与公元并立的其他纪年方式。

中国古代的纪年

我国古代主要使用的是干支和年号纪年,在干支通行之前,使用的主要是岁星纪年。

岁星,是木星的别称,古人以12年(实际为11.86年)为木星运行的周期。使用岁星作为纪年标准,可以避免各国年号差别带来的混乱。岁星纪年又称太岁纪年,起源于周代,流行于战国到秦汉之交,由于和木星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累积久了,就不符合实际天象了。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之前,流行于东汉之后,恰与岁星纪年法相接。考古研究显示,早在商朝时期,完整的干支名称就已出现,春秋时,十天干称作十日,十二地支称作十二辰。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由天干和地支中各取一字,就称作干支。商朝时期,人们用干支记日,春秋时期,则开始以十二辰记月,西汉时期,开始用干支纪时,到了东汉时期,以干支纪年的规则发展成熟。

汉章帝元和二年,政府下令在全国推行四分历和干支纪年,完整的干支纪年于是成型,并一直延续至今。结合流行于干支纪年之前的岁星纪年,就可以得出从东周至今的历史年表。

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也使用干支,蒙古族和藏族有种以十二生肖配合五行的纪年方式,算下来,也是60年一个周期。

年号是东亚独有的纪年方式。汉武帝十九年,改元建元,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年号一般以改元下诏的第二年算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多次更改年号,比如唐高宗就先后使用了14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以年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永乐皇帝,唯一的例外是曾被瓦剌人俘虏又放回,两次登位的明英宗)。

从汉武帝建元开始,中国的年号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称帝,溥仪执政伪满洲国期间也使用过年号)。受中国影响,周边的朝鲜半岛、越南、蒙古高原的柔然和瓦剌也使用过年号。日本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继续使用年号的国家。

清末,为了弘扬传统,塑造民族认同,并表达与清廷势不两立的态度。经学家刘师培提出以黄帝诞生为纪年起点,革命党人采纳了这种意见,并以邵雍和皇甫谧推算的黄帝诞生之年(公元前2711年)为起点。武昌起义后,黄帝纪元推行至各省,民国时,则并行使用着黄帝纪元、民国纪元和西元纪年(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公元)。

距今纪年

距今(Before Present,缩写为B.P.)是考古学中使用的年代标记法,用来表示以放射性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距今纪年以公元1950年为基准年,选择这一年作为开端,是因为当时碳14测定法刚出现不久,且这一年是当时标准的天文历元。当时世界各国尚未进行大规模核试验,大气层中的碳14和碳12比例也没有因核试验而显著改变。

科学文献中,距今纪年常以类似“仰韶文化中晚期 6000~5000B.P.”的形式出现,意思就是仰韶文化中晚期,大约相当于1950年之前6000年到5000年。

帝王纪年

使用统治者统治的年份进行纪年,是古代世界最常见的纪年方式之一。在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之前,中国古代常以君主登位的年份作为纪年起点。一般认为,周文王姬昌是第一位采用帝王纪年的君主,古书中常见的鲁庄公某年,秦孝公某年,都属于帝王纪年。除了中国以外,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乃至现在的英联邦国家,也常以统治者登基为纪年的起点。

类似的,还有以政权创立年份为基准的纪年,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民国多少年,就是以民国建立的1912年为起点的纪年方式。朝鲜半岛的檀君纪年,则是以传说中檀君建立王国的公元前2333年为纪年开端。其他变体还有以统治者诞生年份为起点的纪年,比如朝鲜的主体纪年,就是以金日成出生为开端的。

回历纪年

伊斯兰教以公元622年为纪年开端。传说这一年,先知默罕默德躲过了敌人的追击,带着信徒从麦加转移到麦地那,标志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回历纪年以622年Muharram月的第一天为开端,相当于儒略历的622年4月19号。

回历是一种阴历,一年要比太阳历短大约11天,因此回历年的一年和公历的一年并不能完全对应。

塞琉古纪年

马其顿东征之后,曾统治中东和伊朗高原的塞琉古王朝以塞琉古重夺巴比伦的公元前311年为王朝创始和纪年的开端。塞琉古纪年又称希腊化纪年(Anno Graecorum,缩写为AG),塞琉古王朝灭亡后,这一纪年方式被帕提亚王朝(即中国史书中的安息)沿用。曾受塞琉古王朝统治的犹太人也用了几百年的塞琉古纪年,也门犹太人甚至到近代还用塞琉古纪年作为签订契约时的纪年方式。

塞琉古帝国使用源自古代两河流域历法的巴比伦历(属于阴阳历)。有意思的是,帝国统治下的当地人(包括犹太人)一般以春季的尼散月为一年的开端,而帝国宫廷则以秋季为一年开端,并将月份名改为古代马其顿的月份名。

伊朗历纪年

萨珊王朝建立后,新的伊朗统治者希望通过在各方面恢复(或创造)传统的方式,建立与阿契美尼德王朝之间的联系。于是将塞琉古纪年改为以君王登基为开端的纪年方式。7世纪,伊斯兰教徒攻灭萨珊王朝,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伊朗人顽强的保留着语言、历法等传统。于是今天的伊朗纪年,就呈现出伊斯兰和伊朗传统融合的特征。

现今的伊朗回历一般以公元622年的春分为纪年开端,这一年发生了伊斯兰教中著名的希吉来事件。但伊朗人并不使用伊斯兰教的回历,而是在传统伊朗日历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伊朗回历。伊朗回历是一种太阳历,以春分为每年的起点,因此无论是纪元的开端,还是具体的年份,都不同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

没有改宗伊斯兰教的祆教徒,一般以萨珊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伊嗣俟三世登基的632年为纪年开端(听上去有点像坚持崇祯纪年的朝鲜人),也有以伊嗣俟三世去世的652年,或者传说中琐罗亚斯德(祆教创始人)诞生年份为开端的纪年方式。关于琐罗亚斯德的具体出生年份,有公元前389年,前538年和前637年等多种说法。1990年的琐罗亚斯德教大会上,则以公元前1738年的春分为纪年开端。

印度历法纪年

传统上,印度主要使用以恒星年为基准的阴阳历(包括农历在内的其他阴阳历一般以回归年为基准),在印度各地,通行着不同的历法,虽然原理大体相似,使用的纪年方式却不尽相同。

印度北方和尼泊尔通行Vikram Samvat历。Vikram Samvat历以传奇国王维克拉玛蒂亚(Vikramaditya)击败萨卡人(中亚的伊朗语游牧民),定都乌贾因(Ujjain)的年份为纪元起点,大致相当于公元前57年。

以Vikram Samvat历为基础,印度的锡克教徒制定了Nanakshahi历,以锡克教创始人古鲁那纳克(Gurū Nānak)诞生的1469年为纪年开端。

为了统一印度各地的历法,1957年,印度政府以北印度历法为基础,制定了印度国定历或称室利伐诃那塞迦历(Shalivahana Shaka calendar)。印度国定历以萨卡纪元,即公元78年的春分为开端。传说在这一年,百乘王朝(Śātavāhana Empire)统治者Gautamiputra Satakarni击败了来自中亚的伊朗语游牧民萨卡人。东南亚的一些印度教王国也曾使用印度历法和萨卡纪年。

除此以外,在印度,和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地区(主要是东南亚),也有以释迦牟尼诞生的公元前554年为开端的佛历纪元,以耆那教创始人大雄诞生的公元前662年为开端的耆那教纪元,以及以公元前3102年太阳进入白羊宫为起点的Kaliyuga纪元等。

古希腊纪年

古希腊各城邦的历法不同,但大体来说,都属于阴阳历。各城邦没有统一的纪年制度,一般以统治者或祭司的在职年数纪年。以最具影响力的城邦雅典为例,雅典人以天文学家默冬提出默冬周(19年7闰)的公元前432年为纪年开端,称默冬元。

城邦纪年之外,最有影响力的纪年方式是奥林匹亚周期(Ὀλυμπιάς,即奥运会纪年)。古希腊的奥运会一般在夏至后的第一或第二个满月时举办。一般认为,第一届奥运会举办于公元前776年,公元前4世纪的学者Ephorus可能是第一位使用奥林匹亚周期的学者。在此之前,也有学者以某位运动员获胜作为纪年标准的。

以奥运会这一全体希腊世界共同参加的盛会为纪年标准,可以避免各城邦纪年方式不同带来的混乱。早期基督教学者也常以奥运会纪年作为辅助,推算基督教历史重要事件的日期。之后,随着基督教的强势和奥运会的停办,这一纪年方式也逐渐被人遗忘。

中美洲纪年

公元前5世纪,奥梅克人创造了中美洲最早的历法,之后的中美洲历法,以玛雅历法为代表,有许多非常独特的元素。玛雅历法包括260天的卓尔金历(Tzolkʼin)、365天的民用历(Haabʼ)和360天的吞历(Tun)。卓尔金历和民用历经18980天重合一次,构成了52年的新火周期,这一周期在中美洲文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玛雅人而言,每年的最后5日和新火周期的末端都是动荡而不详的日子。每个新火周期的末尾,都要举行仪式,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玛雅神话相信,人类的历史经历了几轮循环性的周期。他们借助“长纪历”来记录超过52年的时间,目前这一长纪历周期始于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前几年流行的2012一说,就源自玛雅人的长纪历周期,不过玛雅人其实并没有指出这一天是世界的末日。

在古典时代后期,玛雅人开始使用简化的短纪历代替长纪历纪元。一个短纪历周期为13个katun或260个tun,一个katun约相当于20年,一个短纪历周期约为260年。

其他纪年方式

农业发展纪年(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缩写为ADA)由美国女权主义作家Merlin Stone提出。Merlin Stone认为公元纪年歪曲了时间,把时间更久的公元前时代变为“巨大的未知和空虚”。因此提议以女性发明农业的公元前8000年为纪年起点。认为这是种比公元纪年更女性化的历史记录方式,可以反映妇女的文化成就。

全新世纪年或人类世纪年(Holocene Era或Human Era)由美国学者Cesare Emiliani提出。旨在抛弃公元纪年对耶稣诞生年份的错误推论,更好地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世纪年以公元前10000年为开端,同时引入了0年的概念。Emiliani认为这一纪年方式可以让历史学、地质学、考古学、树木年轮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变得更加容易,同时能够以年代递增的方式表示人类历史中绝大部分的关键日期。不过目前对人类世的开端尚无定论。

光明纪年(Anno Lucis)是神秘组织共济会使用的纪年方式。光明纪年大约诞生于18世纪,是当时犹太人使用的创世纪年的简化版本,大致以公元前4000年作为纪年开端。

扩展阅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