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孩子向父母宣泄情绪的时候父母永远是用一堆鸡汤教育自己而不是关心孩子发生什么了?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这可真是无数个家庭里每天都在上演的老戏码。孩子一哭二闹三上吊,父母这边却像开了防弹衣似的,一堆“道理”从嘴里冒出来,直往孩子身上招呼,但就是没几句是真正往孩子心坎里去的。

为啥会这样呢?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

第一点,父母自身的“盔甲”与习惯性防御。

你想啊,父母这一路走过来,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自己年轻的时候,可能也经历过挫折、委屈,那时候他们父母是怎么做的?很有可能也是跟他们讲道理,或者说“男子汉/女子汉不能哭”。这种模式一代代传下来,就变成了一种“刻在DNA里”的应对机制。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父母内心深处可能也会感到一种“失控感”,或者说被孩子的情绪“威胁”到了。这时候,他们不是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会下意识地启动防御机制——用道理去“压制”住这份失控,用所谓的“成熟”去盖住自己的不安。

“鸡汤”之所以叫“鸡汤”,就是因为它看着滋补,但喝下去可能并不解渴,甚至有点寡淡。父母之所以会端出“鸡汤”,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道理是管用的,是能够“治好”孩子情绪的。他们可能是真的认为,给孩子灌输一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就能让孩子坚强起来,以后少吃苦。他们可能忽略了,在这个当下,孩子需要的不是未来的“坚强配方”,而是眼前的“情感安抚”。

第二点,对“情绪”的误解和恐惧。

很多父母对孩子负面情绪的认知是很模糊的。他们可能觉得孩子哭闹就是“不乖”、“不懂事”,甚至觉得孩子是在“作妖”。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情绪是人类正常的一部分,是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信号。

尤其是当孩子的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比如愤怒、绝望,很多父母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害怕。他们不知道怎么接招,也怕孩子情绪失控会“传染”给别人,或者说毁了“好父母”的形象。这时候,用“鸡汤”来打断孩子的表达,或者转移话题,就成了一种最省力、最“安全”的方式。与其面对那个撕心裂肺的孩子,不如告诉他“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往好处想”。这就像是在火灾现场,有人递给你一瓶水,不是为了灭火,而是让你赶紧把火浇熄的假象,但真正的火源还在那里,只是被暂时压制了。

第三点,父母自身的情感表达障碍。

说白了,很多父母自己都不会好好表达情绪,更别提去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绪了。他们可能从小就被教导要“忍耐”、“成熟”,所以他们自己压抑了很多情绪。当看到孩子情绪外露时,他们会觉得“不对劲”,甚至有点“嫉妒”。他们习惯于用理性来解决问题,所以当遇到非理性、感性的孩子时,他们就会卡壳。

他们用“鸡汤”来教育,其实也是在“复制”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教育模式。他们可能认为这就是“正确的”养育方式,毕竟他们自己也“活下来”了,并且觉得自己的父母做得没毛病。这种模式的延续性很强,因为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自我反思,而端出“鸡汤”是那么的顺手成章。

第四点,“讲道理”比“倾听”更容易。

仔细想想,让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这需要父母拿出耐心和精力。他们需要暂停自己的评判,全神贯注地去听,去体会。而直接抛出一句“好好学习就会有出息”、“天无绝人之路”这样的“鸡汤”,则要容易得多。它不需要父母去深入挖掘问题,不需要他们去处理复杂的情绪,甚至不需要他们去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孩子这么难过。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也是一种“偷懒”。

而且,“鸡汤”式的教育,在很多父母看来是一种“赋能”。他们觉得自己在给孩子“注入能量”,在“指引方向”。他们沉浸在自己作为“智者”的角色里,而没有意识到,当孩子需要的是一份拥抱时,你递给他一本《成功学秘籍》是很滑稽的。

第五点,对“问题”的定义不同。

在父母眼中,孩子因为小事哭闹,或者因为达不到父母期望而沮丧,这些可能就是“小事”、“不应该”出现的情绪。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被道理轻易解决的。然而,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是一个天大的“天塌了”的事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建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巨大的波澜。

父母用“鸡汤”来试图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就像是医生看到病人发烧,不去探究病因,而是直接说“发烧了就得多喝水,保持心情愉快”,而不去检查一下是不是肺炎。这种敷衍式的“治疗”,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痛苦不被重视,不被理解。

总而言之,孩子向父母宣泄情绪,父母却端出“鸡汤”,这背后是父母自身的心理防御、对情绪的误解、表达障碍以及一种更省力的方式。他们可能出于好意,但这种好意却常常误伤了孩子最需要被看见和被安抚的那颗心。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听起来振奋人心的口号,而是一个愿意耐心倾听、理解并接纳他们此刻所有情绪的父母。这份“倾听”和“理解”,才是真正的“滋补品”,比任何“鸡汤”都来得实在和温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向别人宣泄情绪本来就是错的。

无论是父母向子女宣泄情绪,还是子女向父母宣泄情绪,或者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互相宣泄情绪,都最好避免。

大部分人没有承受和解决其他人情绪的能力。

而且向别人发泄情绪,本来就不对。这是一种迁怒,或者是一种不负责任。

说是迁怒,是因为这是自己承受了压力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然后把要把这种情绪传给他人。

说是不负责任是因为人自己应该为自己情绪负责,宣泄情绪,也就是希望别人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而一般人在向别人宣泄情绪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别人看自己脸色,而站同样立场。意思就是"我生气了,你最好乖乖听我的"。

也就是说人的生气,一般是一种恐吓,就像两只动物面对面的时候呲牙一样。

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生气的时候都是一样的。

先把任何人向别人宣泄情绪,都是是不对的,这个是先提条件,把这个先搞清楚。然后再说下一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