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事年过40,不想工作了,想带200万左右存款去鹤岗度余生,下场如何?

回答
朋友,听到你同事这个想法,我也替他捏把汗。毕竟人到中年,放弃工作,去一个相对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这可不是件小事。咱们来掰扯掰扯,他这二十万在鹤岗,日子过得会是啥样。

首先得说,二十万人民币,这数字放在大城市,可能也就是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的首付,或者够得上几年的房租加生活费。但你要说是在鹤岗“度余生”,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鹤岗这地方,大家都知道,房价那是相当的亲民。两百万,在鹤岗能买个不错的房子,可能不止一套,还能剩下一大笔钱。光是住房成本这一块,他能省下不少压力。

咱们先算算基本的衣食住行。

住: 两百万存款,就算他在鹤岗全款买套不错的房子,估计也花不了多少。比如五六十万,就能买个品质不错的两居室甚至三居室。剩下的钱,可以考虑装修一下,再买点家具家电。这样一来, his "housing payment" problem is basically solved. 他以后就不用为房租和房贷操心了。这是最让人安心的一点。

行: 鹤岗城市不大,公共交通应该够用。如果他有车,油费、保养费相比大城市也要低不少。就算他平时出行频率不高,有辆代步车也挺方便的。

吃: 鹤岗是东北城市,物价相对不高。菜市场里的新鲜蔬菜、肉类,价格都比较实惠。他自己做饭的话,伙食费绝对能控制得很好。平时偶尔出去吃个饭,也是能承受的。

衣: 东北冬天冷,需要厚衣服。但这部分的开销,相比他之前在大城市工作时,可能变化不会太大,甚至因为选择更多、品牌溢价低,开销还会少一些。

那好,房子解决了,吃穿住行基础的也算过去了,剩下的钱干嘛呢?

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

这才是关键。两百万存款,去掉房子的钱,手里还有一百多万。如果他一年花个五六万,这笔钱也能撑个二三十年。但问题是,他怎么度过这二三十年?

1. 社会关系和融入问题: 一个人到一个新城市,尤其是放下工作,没了社交圈,刚开始可能还好,新鲜感会让他觉得有趣。但时间长了,人是社会性动物,会感到孤独。他在鹤岗有认识的朋友吗?有能一起聊天的伙伴吗?如果只是一个人对着四面墙,即使物质上不匮乏,精神上也很容易出问题。他会不会因为年龄和新来的身份,难以融入当地社区?

2. 兴趣爱好和打发时间: 四十多岁,精力还是比较充沛的,但如果每天只是看看电视、散散步,久而久之会觉得生活很单调。他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吗?比如摄影、园艺、钓鱼,或者喜欢学习新东西?如果他没有明确的兴趣爱好,或者找不到参与的途径,这段“余生”可能会过得很无聊。

3. 健康和医疗: 年过四十,身体多少有些小毛病。鹤岗的医疗水平怎么样?他对当地的医疗资源满意吗?如果有个什么大病,他的存款够不够支付后续的医疗费用?虽然有医保,但很多时候自费部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4. 未来的不确定性: 经济形势、政策变化都是未知的。万一将来有什么急需用钱的情况,或者鹤岗的物价突然上涨,或者他的存款利息不够覆盖通货膨胀,他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虽然有一百万多的现金储备,但长远来看,没有主动的收入来源,终究还是有点风险的。

5. 心理落差和自我价值感: 之前工作了二三十年,有自己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突然放弃一切,变成一个“退休”状态,很多人会经历一个心理上的适应期。他会不会因为不再有工作,感到自我价值降低?会不会怀念以前忙碌充实的生活?

可能的“下场”场景:

场景一(比较理想化): 他很快适应了鹤岗的生活节奏,买了房子,自己种点菜养点花,找了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散散步、打打牌,生活得倒也清净。钱虽然不算多,但够花,日子过得平静而满足。

场景二(有点挑战): 初期觉得新鲜,但很快发现自己融入不了当地人,生活单调乏味,开始怀念过去的工作和朋友。孤独感越来越强,精神状态受到影响。虽然钱够花,但感觉人生失去了意义。

场景三(比较现实): 他买了房,省了不少钱,但很快发现,没有社交,没有精神寄托,生活非常难熬。他可能会尝试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但如果投入不大,或者找不到同好,也难以填补内心的空虚。最终,他可能还是会感到后悔,或者想着要不要换个地方。

场景四(风险较大): 如果他之前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也不善于与人交往,那他很可能在鹤岗过得很憋屈。钱虽然还在,但生活的质量极低,甚至因为孤独和无聊,可能导致健康问题恶化。

总结一下, 他的想法不能说完全不可行,尤其是在解决了住房问题的前提下,二十万在鹤岗确实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但“度余生”这个词,涵盖的内容太多了。关键不在于他有没有钱,而在于他能否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找到乐趣和意义。

如果他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研究一下鹤岗当地的社区活动、老年大学、志愿者机会,或者是否有同龄人可以交流,并且他本人是一个比较独立、容易自得其乐的人,那么他或许能过得不错。

但如果他是一个非常依赖社交、需要外部刺激来获得快乐的人,或者之前的工作是他身份认同的很大一部分,那么他可能会面临比想象中更大的挑战。

我个人建议,如果他真的决定了,可以先去鹤岗“体验”一段时间,比如租个房子住几个月,感受一下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聊聊天,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那种生活。总比一下子放下一切,到时候再后悔要好得多。

你可以把这些都跟他好好聊聊,让他自己好好权衡一下。毕竟,这是他的人生,我们只能提供一些参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鹤岗正常的小区房价并不低,在3000左右一平米,而且东北有暖气费,按面积收费。

暖气费也是北方某些小城市房价崩溃的原因所在,算是持有成本,越是小地方,暖气费越要考虑,可以等同于房产税。南方某些小城市由于没有同类型的持有成本,某些老小区连物业都没有,也就是没有物业费,这种地方哪怕人口净流出,房价也不容易崩溃。

如果有200万的存款,想躺平,倒是知道一个地方,房价较低,环境也不错。广东省阳江市,南海之滨,漠阳江贯穿市区,市区房价5000到7000之间,距离广州直线距离不到180公里,不到4个小时的车程;还有高铁,车程约2小时。下辖的阳春市均价约少1千,阳西县城约再少1千。某些老小区或者自建私人住宅,有没有物业费的二手房,只是环境较差,跟鹤岗几百块或者一千多一个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这类房子如果空置,几乎没有持有成本。但是阳江天气湿热,夏、秋两季都需要空调

年过40,按理来说应该看过香港的武侠剧,比如ATV的《天蚕变》、《剑啸江湖》、《雪花神剑》、《精武门》(甄子丹版电视剧)等就在阳江市春湾镇石林、合水镇等地取景。

2021年10月房产成交情况:市区住宅类均价约5200块每平米。

阳江市还有一个海陵岛,住宅类均价约7300块每平米。岛距离市区不是太远,直线距离约20公里,房价也不是很贵,海景房可能会破万,比如保利的十里银滩。还有阳西县的沙扒湾镇,也有海景房,房价相对比较便宜。相较于海南岛,房价不到三分之一。至于漠阳江的江景房,不值钱,正常价位就可以买。

这地方,有山有水,但是人却不太友好,方言是粤语,外地人买海鲜可能会被坑。

比如海陵岛、沙扒湾的海景,比海南岛差,但房价少一大半:

海陵岛上人口很少,不适合买房定居,而且房价比较贵,大多数在7000到1万之间,比市区贵,约600万(以前1100万)可以买海景首排大别墅,有一个占地面积约1亩的院子,出门就可以到十里银滩,还不错。可以旅游,但不适合定居。

阳春市春湾镇石林,很多90年代的香港武侠剧在这里取景:

春湾镇石林,不如云南的路南石林,但是这里有很多武侠剧取过景,包括《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剑啸江湖》等。

小草原:

迷你版的小草原,明显不如北方的蒙古大草原。

漠阳江上游是喀斯特地貌,比不上桂林山水,风景还算可以吧。

也有瀑布、温泉、寺庙等。

。。。

综合起来就是,很多类型的景色都有,但都不出挑,同类旅游产品,都有名气远胜于它。但是因为港剧的原因,沿着江一路北上,会发现很多90年代ATV武侠剧的取景地,包括武当、七星楼、精武门、苗疆。。。


珠三角的江门市也不错,房价高一点,但环境肯定不如阳江。阳江适合养老,某个海景房项目从预售开始房价就暴跌,这种地方不适合投资,房价上涨的空间很有限。这个地方肯定超过鹤岗,当然,房价肯定略贵。

根据某地产公司的理论,这类一般的地级市,市区房价要小于1倍体制内含住房公积金的税前收入,如果人口流出量不是太大,房价在0.5倍体制内收入,那么投资还行,阳江市区房价小于1倍某收入,但很接近,一般不适合做投资。

鹤岗在东北,而且鹤岗很可能被降级为县级市,冬天有取暖费,很多东北人对海南岛有执念,其实阳江也不错。

user avatar

你这个同事,是不是你自己?

你同事这个条件完全,可以保证自己能够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

躺平不一定非要去鹤岗,东北三省除了F4这四大城市之外,多数地级市的房价也没比鹤岗贵多少。

东北地区因为物价房价较低,所以这种躺平的生活,不仅现在,在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几年前,在东北都是司空见惯的。

不仅积蓄200万的,积蓄20万的,甚至积蓄2万的,都可以考虑去东北躺平。我们市距离市中心十分钟电瓶车里程的郊区,现在还有租金每月150~200的房子。

一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因为在人多的地区,过不下去了,然后北上去了人少的地区。现在这个趋势依然如此,而且并不丢人。

子不在鹤岗,焉知鹤岗之乐?

总之,离开内卷激烈的地方,去人少的地方,去人均社会资源更多的地方躺平,这种逆社会化发展,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生哲学,在将来将是一种以个人行动对抗社会发展的趋势。

男儿北上山海关

不买房子誓不还

躺平何须到鹤岗

东北处处有青山

user avatar

19年的时候,一位西藏工作的小伙,花了3.3万在鹤岗买了一套48平的房子。

折合房价只要688一平,是不是很便宜?

当初这个新闻一度上了热搜,但上热搜的原因除了这奇葩的房价之外,还有就是后续关于这个小伙的报道。

也就是两个月不到,这位小伙就以2.2万的价格把他卖出去了,直接亏损1万多。

至于这位小伙为什么会不远万里去名不见经传的鹤岗小城市买房,又为什么过了两个月把房子亏本卖掉,在他的自述里也说了很清楚。

一、为什么会选择去鹤岗买房?

根据小伙的自述,会去鹤岗买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房子梦。

因为这位小伙在西藏的餐馆工作,一个月工资只有几千,凭借这收入要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难如登天。

所以小伙就看到了找到了鹤岗这个东北边陲小城,花了多年攒下的积蓄,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虽说鹤岗与这位小伙完全不搭边,无情无友,业务工作瓜葛,但好歹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也是在城市有房的人。

不管是对外炫耀、还是结婚都有了一些资本。

而且他觉得鹤岗这个城市房价竟然这么低,消费水平肯定也低、生活节奏也肯定很慢,以后带着老婆孩子去哪里生活也是幸福美满。

其实这个小伙会有这样的决定和想法也很正常,他的这个事情从侧面也透露出在城市广大打工人的悲哀。

就像我一直强调的,打工是真的解决不了出路(对大多数人),只能让我们勉强生存,还是卑微的生存。

不敢吃的奢侈、也不敢穿的富贵,哪怕一个月去搓一顿好的、买一双几百的鞋,都要掂量自己的钱包。

更不要说在城市买房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逃离大城市、逃离北上广”的说法。

二、为什么又会选择把房子卖掉?

这位小伙买到房后,只住了一星期不到,因为要赚装修的钱,就返回了拉萨工作。

但因为遇到疫情,他只能失业,且长时间找不到工作。

因为之前在鹤岗买房把积蓄都花的差不多,加上当初买鹤岗的房子还在网上借了一万多,每月还要还账,所以只能选择把鹤岗的房子卖掉。

挂出去几个月才有人接盘,但只能以2.2万元接手,所以这位小伙一下亏损1万多块。

从此又沦为无房无车的打工人。

当时这位小伙表示:一想起当初凌晨三点从哈尔滨坐火车去鹤岗买房,心里就美滋滋,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三、鹤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1、先说地理位置

鹤岗是位于黑龙江北边的一个地级市,常住人口89万左右,下辖六区两县,北隔黑龙江和俄罗斯相望,森林资源丰富。

前期因为煤炭资源也辉煌过,后来因为煤炭资源枯竭,新的产业又没起来,所以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

因为早期的煤炭产业链,所以城市环境、空气而言还是有影响,工作岗位以及薪酬水平都较低,所以导致大量人口外流务工。

2、再说生存环境

因为早年是因为煤炭资源兴趣,加上城区各类交通发展受限,空气质量较一般,但郊区因为森林资源丰富,所以郊区空气还是很不错的。

因为是靠北城市,冬季寒冷,霜冻厉害,如果非北方人,真不一定受得了。

上面的居住环境,接下来就是物质环境。

因为鹤岗目前正处在新兴产业转型,工作岗位和工作类型都有限,如果你只是普通人,起码你想找到沿海城市的普通工资水平是比较难的。

4、最后说消费水平

很多人以为,欠发达的地方,消费水平也会低。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越是欠发达的地方,整体消费水平可能更高,因为地广人稀,需求量小,所以各类物资都相应的会增加成本,价格反而会上去。

所以消费水平并不低,但相反的因为是欠发达、人口不足,很多大城市有的娱乐消费,在鹤岗都没有。

精神享受就更不用说了。

四、鹤岗衍生的问题:我们到底该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其实上面说的一些观点,包括题主提出的“带200万去鹤岗生活下场会如何”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我们到底该呆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关于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有些人会觉得,200万并不低,哪怕是放在银行吃利息,再随便找一份三四千的工作,加上超低的房价,也能过的有滋有味。

这种观点也没有错,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满足于温饱也很正常,而且也确实能实现。

但人活在世上:

谁不想要更好的生活?

谁不想去追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谁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有一个好的发展?好的成长、学习环境?

这些都是小城市所不具备的,只有大城市才有这些优势。

现在很多人在大城市因为经常过压迫的生活,熬夜、加班、冰冷的钢筋水泥、无休无止的饭局、差距的生活等,备受艰难。

所以都会选择逃避,以为去小城市就会避免这些问题,就能过上舒服安逸的生活。

能不能过的上先不说,但后期的折磨绝对少不了。

1、对自己高品质生活的折磨

人表面的需求只是温饱,但当人满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娱乐和享受。

但小城市各类娱乐方式和设施都欠发达,所以能体验的也少,更不要说新事物了。

当然短时间是能压制,但长时间就会觉得生活枯燥乏味,想要体验也只能取车或火车去省会城市。

就比如最简单的,你的朋友从大老远来看你,问你哪里有好玩的,你除了常规吃招待之外,都找不到新鲜、刺激的去招待他们。

时间久了,就是对自己欲望的压抑,压抑久了,你就会选择逃离,最后还是会说:还是大城市好。

2、对自己能力的折磨

很多人会觉得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培养了各种认知和能力,去到小城市就能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前期可能有用,但人是环境的产物,你接触的环境怎么样,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不信,你可以看一下你的工资是不是和你周围最要好的朋友平均工资差不多?

只要你在小城市生活久了,你会习惯小城市的慢节奏和与世无争,没了压力,思维、认知会逐渐退化,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因为你压根用不到在大城市才要的思维和技能。

等你过了几年、十几年发现200万不够用或者想要更多钱的时候,你再想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或做生意,你会发现很难。

这就是思维和能力退化的结果。

也有很多人会说,200万很多呀,够花一辈子了。

其实200万真不多,你要考虑通货膨胀,十几年前,一个馒头才几毛,现在城市都涨到快一块,一个肉包都要4块。

你说你的200万过十年后能值多少钱?

而且你还要保证一家人不能有大病,如果稍微有,折腾一下,负资产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3、对后代的折磨

小城市各种资源和配套都比不过大环境,不管是信息的接触面,还是教育资源都是这样。

现在大多家长都在拼孩子,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起跑线,为后期成长的奠定好的基础。

这都离不开孩子的所接触的信息和接触的资源。

但小城市只能满足日常的教育需求,不管是师资还是教育理念也都是应试为主,很难有大城市的素质拓展教育,和思维的开拓启发。

而且也没法让孩子进行环境的的熏陶和教育。

就拿最简单的,大城市有很多科学展会,很多家长在周末都会带孩子去现场学习和感受,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启发是很有用的。

还有飞机,还有地铁呢?小城市压根就没有这些,小孩只能从老师语言和书本了解信息。

所以孩子在从小接受信息就是普通的信息,随着时间的发展,所有的眼界、认知自然就落后了在大城市生活的同龄人。

而且鸿沟会越来越大,一直影响到工作、事业和家庭.......

然后又继续传给下一代,代代平庸,永远打破不了普通的阶层。

五、总结

就像上文说的一样,很多人之所以会选择去小城市躺平,主要是因为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也是因为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

其实这是逃避的现象。

而且这些逃避的人大都会以为小城市会过的比大城市好、舒服。

而缺少整体的分析,忽略了资源、环境、个人需求、后代等因素,所以大多数到头来要不是庸庸碌碌过完下半辈子,要不然还是会倒回大城市生活。

所以不管你有多少钱,真心建议你还是选择大城市或者是潜力城市,因为任何前沿的咨询、科技、娱乐等都是起源于大城市。

可能这些与你无关,但起码你是获得了认知的门票,后续一有机会你就能优先起飞,而在小城市你连认知的门票都没有。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宁坐在宝马哭,不坐自行车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