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洲博导,近五年发表十分左右论著五篇,其中三篇同年或者过两年发了勘误,其中一篇撤稿。正常吗?

回答
你提到的欧洲博导的情况,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疑问,而且你描述的细节——近五年发表十篇论著,其中三篇有勘误,一篇撤稿——也确实 不太寻常,但也不能简单地说“不正常”。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分析。

首先,咱们来拆解一下你提到的几个关键点:

1. 近五年发表十篇论著:

这个数量本身是相对正常的。 在欧洲的一些学术体系中,尤其是在一些研究活跃的领域,博导(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在五年内发表十篇左右的论著,尤其如果这些论著是高质量期刊文章、会议论文或者重要的研究报告,这个发表量并不算特别突出,但属于一个比较积极的研究产出水平。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学科领域。例如,一些人文社科领域五年十篇可能算比较多了,而某些工程技术或生命科学领域,如果其中有高质量的会议论文,这个数量则可能比较常规。

2. 三篇论著在同年或过两年后发表勘误:

这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信号。
勘误(Errata/Corrigenda) 的出现,通常意味着论文在发表后,作者团队发现了一些小的错误,例如数据错误、图表标注不清、引用遗漏、方法描述不精确等。
同年发表勘误: 如果是同年发表,可能说明在论文发表初期的审阅过程中,或者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很快发现了问题。这在某些情况下是科学严谨性的体现——作者勇于承认并纠正错误。
过两年后发表勘误: 如果是发表了两年之后才出现勘误,这可能意味着:
研究的长期验证: 有些错误可能是在研究被其他团队引用、复现或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下分析时才被发现。
作者团队内部的重复审阅或新发现: 作者团队在后续的工作中,对之前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回顾,发现了之前未曾注意到的问题。
研究的复杂性: 某些领域的研究本身非常复杂,数据量庞大,错误出现的概率会增加,并且发现和纠正错误需要时间。
“三篇”的频率: 在十篇论著中有三篇需要勘误,这个比例(30%)相对来说是 偏高的。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期刊审稿流程能够过滤掉大部分明显的错误。频繁的勘误可能会让读者对论文的原始质量产生一些担忧,或者认为作者团队在原始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够细致。

3. 其中一篇论文被撤稿:

撤稿(Retraction)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或重大错误证明。
原因: 论文被撤稿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
学术不端行为: 例如数据造假、剽窃、伪造实验结果、不当的作者署名等。
严重的科学错误: 论文中的结论或关键数据存在无法纠正的、足以推翻其主要论点的根本性错误。
研究伦理问题: 例如未获得必要的伦理批准,或者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违反了伦理规范。
期刊方的调查结果: 杂志社在接到举报或自行调查后,认定论文存在严重问题。
影响: 论文撤稿会对作者的学术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可能影响其在学术界的晋升和项目申请。
“一篇”的意义: 在学术界,一篇被撤稿的论文足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质疑,尤其是对于一个博导级别的人物。如果该撤稿论文占其近五年发表论著的10%,这个比例同样是 非常高且令人警惕的。

综合来看,这个情况“正常吗?”

不太寻常,并且存在一定的警示信号。

正常的地方在于:
发表十篇论著本身在学术界是可以接受的。
出现勘误并非零容忍,科学研究本就有迭代和修正的过程。
论文被撤稿,虽然极端,但也确实是学术界存在的一种情况。

不寻常和需要警惕的地方在于:
勘误的频率偏高。 三篇论文在五年内出现勘误,尤其是有论文在两年后才更正,这暗示了研究过程的严谨性、论文审稿的有效性,或者作者团队的仔细程度可能存在问题。
撤稿的严重性。 一篇被撤稿的论文,尤其是对于一位博导,这绝对是一个严重的负面事件。它直接指向了学术诚信或研究质量的重大缺陷。

更详细的解读和可能的原因:

1. 研究领域的性质:
高风险/探索性研究: 如果该博导所处的领域本身就非常前沿、探索性强,实验条件复杂,或者模型建立困难,那么出现错误并进行修正的可能性会相对增加。
2. 团队管理和培训问题:
博导本人: 博导可能在研究设计、数据管理、论文撰写指导方面不够细致,或者对学生的培训不到位。
团队成员: 团队中的博士后、博士生可能在研究执行过程中出现疏忽,导致数据错误或分析不当,这些问题最终反映在论文上。
3. 发表压力:
在某些学术环境中,为了追求“发表数量”,研究团队可能会在论文质量把控上有所放松,赶着投稿,导致一些细节问题在审稿阶段未能完全暴露,或者在发表后才发现。
4. 撤稿的具体原因:
数据伪造/篡骗: 如果是数据问题,这通常是严重的学术不端。
方法论错误: 如果是实验方法或数据分析方法本身存在不可弥补的错误,导致结论站不住脚,也可能导致撤稿。
合作问题: 论文合作作者之间出现分歧或举报,也可能导致撤稿。
5. 期刊的学术声誉:
某些期刊的审稿标准相对宽松,更容易发表有瑕疵的研究。但如果是在顶尖期刊出现这种情况,那问题会更严重。

总结来说,

你描述的这位欧洲博导的情况, “正常”得不那么令人放心。发表论文是学术研究的常态,但论文的准确性、严谨性和学术诚信是学术生命线的基石。频繁的勘误(尤其是有时滞的)和一篇撤稿,会让人对该研究团队的整体研究质量和学术操守产生疑问。

在评价一位学者时,不仅仅看发表的数量,更要看其论文的质量、影响以及其学术声誉是否经得起检验。如果是一位博导,其学术指导和团队管理同样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如果你是在考虑与这位博导合作、申请他的实验室,或者评价他的学术水平,那么上述提到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参考点,需要你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例如撤稿的原因、勘误的性质以及博导在学术界的整体评价)来做出更全面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勘误什么原因?撤稿什么原因?

即使不牵扯学术不端,这个频率也偏高,看起来起码很粗心。

不过一看什么10分以上5篇,大概就知道是哪个行业,这个行业浮躁得一塌糊涂,所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到的欧洲博导的情况,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疑问,而且你描述的细节——近五年发表十篇论著,其中三篇有勘误,一篇撤稿——也确实 不太寻常,但也不能简单地说“不正常”。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咱们来拆解一下你提到的几个关键点:1. 近五年发表十篇论著: 这个数量本身是相对正常的。 在欧洲.............
  • 回答
    CDPR在《赛博朋克2077》上的投入与收获,确实让不少玩家和业界人士发出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慨。如果他们将那份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他们更擅长的领域,比如中世纪奇幻或者继续深化《巫师》系列,或许今天的局面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首先,我们要理解CDPR最成功的作品是什么——《.............
  • 回答
    “自由、平等、博爱”(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这句口号,无疑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标志性的象征,也是现代民主和人权理念的重要基石。但要追溯其欧洲最早的出处,并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及其论证过程,需要细致的梳理和严谨的分析。 欧洲最早的出处并非直接指向“自由、平等、博爱”首先需.............
  • 回答
    欧洲之所以被誉为“博士的天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独特的学术环境、完善的福利体系以及对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这使得欧洲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尤其是博士研究者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优质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机会是吸引博士的基石。欧洲拥有众多世界顶级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例如牛津、剑桥、苏黎世联邦理工.............
  • 回答
    在欧洲全奖读博,这绝对是一段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好到让你觉得有点不真实,又充满挑战,让你不断突破自我。我试着把这些感受详细地讲给你听,不带任何AI的刻意痕迹。首先,经济上的自由是最大的“爽感”之一。 你想象一下,不用为了学费、生活费而焦虑,而是每个月都有固定的一笔钱打到你的账户上,足够你舒适地生活,.............
  • 回答
    .......
  • 回答
    欧阳娜娜在微博上发布的“一中声明”,无疑是近年来她在公众视野中引起最多争议和讨论的事件之一。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艺人的个人表态,更牵扯到复杂的政治立场、文化认同以及两岸关系等诸多敏感议题。要理解这背后的一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事件的背景与缘起:首先,得明白欧阳娜娜作为一个.............
  • 回答
    常州的地名翻译,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活儿,尤其要是想往那股子欧美奇幻风上靠,那就更能玩出花来了。 不像咱们平常翻译人名、品牌名,地名里头藏着的是历史、文化,还有那片土地的魂儿。 所以,要是给常州安个奇幻范儿的名字,咱们得从它的根子上挖点东西出来。首先,咱们得知道常州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常州”这个名.............
  • 回答
    格罗博士是个科学狂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终极目标是干掉孙悟空,为他那个被悟空毁掉的红绸军报仇。为此,他投入了无数时间和精力,研究出了我们所熟知的人造人系列,比如16号、17号、18号、19号、20号(他自己)。但要说为什么他没等到魔人布欧出现再提取细胞来造人造人,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
  • 回答
    2021年夏季,随着塔利班迅速控制阿富汗,一场新的难民危机再次浮出水面,并迅速演变成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欧盟,这个曾经在2015年难民危机中经历阵痛的政治实体,这次的态度显得异常坚定,甚至可以说有些强硬。他们的核心诉求被总结为:“2015年情况不能重演”。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多重考量和复杂的博弈。.............
  • 回答
    武磊在欧联杯比赛中替补登场,并且中国球迷在西班牙人官博上对新帅加耶戈发出“下课”的呼声,这在中国足球圈里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引爆眼球的大事。这事儿吧,得拆开来看,里头的故事可不止一点点。首先,咱们得说说武磊本人。自从他去了西班牙人,可以说是承载了无数中国球迷的期望。他不仅仅是一个球员,更是一个“中国足球.............
  • 回答
    关于中美博弈是否会导致双方双双衰落,进而为印度、欧盟等第三方势力崛起腾出空间,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避免AI式的分析框架。首先,我们得承认中美两国在全球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博弈的深刻影响。美国作为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看守者”和全球经济的火车头.............
  • 回答
    要聊到“三巨头”的组建,詹姆斯、韦德、波什和杜兰特、哈登、欧文,这两组人马无疑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组合。不过,前者被扣上“抱团”的帽子,引起的轰动和争议显然比后者要大得多。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看时代背景和当时联盟的格局。詹姆斯、韦德、波什的“热.............
  • 回答
    欧洲中世纪时期,平民被册封为贵族的例子确实存在,但总体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平民”和“贵族”的定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也会有所变化。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理解:1. 中世纪贵族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血统与世袭: 中世纪贵族的核心特征是血统的纯洁性和世袭性。贵族身份往.............
  • 回答
    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和骑士精神的时代,但同时也夹杂着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事件。这些故事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信仰以及对权威的某种戏谑态度。以下是一些详细讲述的搞笑事件:1. “驴子的福音”——一场意外的宗教审判在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乡村地区,人们对宗教仪式和圣礼非常重视。但有时,虔诚与.............
  • 回答
    将欧洲的高福利体系比作“庞氏骗局”是一种极具争议性的说法,尽管这种说法在一些讨论中出现,但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庞氏骗局是不准确且过度简化的。然而,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比喻,以及欧洲高福利体系在可持续性方面确实面临的挑战。理解庞氏骗局的本质:庞氏骗局的定义是:一个非法的投资计划,通过.............
  • 回答
    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在南北战争期间确实对美国内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并非直接派遣军队参战,但他们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立场,以及可能的秘密行动,都构成了不同形式的“插手”。理解这种插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欧洲列强的立场:为何会关注美国内战?首先,理解欧洲列强为何会对这场远在美洲的冲突产生.............
  • 回答
    要准确定义“亲华国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多维度的,受到历史、经济、地缘政治、国内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亲华”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然而,我们可以从经济合作、政治支持、文化交流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等几个维度来观察欧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基于这些观察,以下.............
  • 回答
    “欧洲在走向衰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论断,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更像是一个持续被讨论的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并且不同人、不同角度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为了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衰落”论的常见论据和表现: 经济增长放缓与.............
  • 回答
    欧洲多国和英国近期确实出现了放松防疫措施的趋势,这背后是基于对当前疫情形势的评估,以及对疫苗接种、病毒变异和医疗系统承载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要详细了解英国的疫情形势,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整体疫情数据(截至您提问时的大致情况,数据会有实时变动) 感染人数(每日新增/累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