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洲列强是否插手了美国内战?若插手,手段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回答
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在南北战争期间确实对美国内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并非直接派遣军队参战,但他们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立场,以及可能的秘密行动,都构成了不同形式的“插手”。理解这种插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欧洲列强的立场:为何会关注美国内战?

首先,理解欧洲列强为何会对这场远在美洲的冲突产生兴趣至关重要。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利益:
棉花: 南部邦联是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纺织业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北方的封锁严重扰乱了欧洲的纺织品生产,导致失业和经济困难。这使得英法两国在一定程度上同情南方,并渴望解除封锁。
工业品市场: 北方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也意味着它成为欧洲工业品的潜在市场。战争的进程对欧洲的商品销售和贸易往来都有影响。

2. 政治和意识形态:
民主模式的试验: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其内战被许多欧洲人视为民主制度能否成功的关键检验。南方代表的保守主义、奴隶制以及邦联的权力,与北方代表的联邦制、自由主义和工业化进步形成了鲜明对比。
欧洲的等级制度: 欧洲的贵族和保守势力倾向于南方,认为北方代表的激进民主思想是对传统欧洲社会秩序的威胁。相反,许多欧洲自由主义者和工人阶级支持北方,将北方视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斗争。
欧洲权力平衡: 美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其内战的结局对欧洲的全球权力平衡至关重要。一些欧洲国家可能希望看到美国内部分裂,以削弱其国际影响力。

3. 殖民地战略: 欧洲列强长期以来在北美拥有殖民地。美国的强大及其在北美的扩张,对英法等国构成了一定的战略压力。内战的爆发,为欧洲列强提供了一个观察、评估甚至干预美国力量发展的机会。

欧洲列强的插手手段与具体表现:

欧洲列强的插手并非单一的行动,而是多种方式的结合,并且随着战争进程和各方态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1. 外交承认与潜在承认(最大的政治影响力):
英国的态度: 英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同情南方,特别是其保守派和经济利益集团。首相帕尔默斯顿和外交大臣罗素都倾向于承认南方邦联。在1861年,英军司令马基姆就认为南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暗示了英国可能会承认邦联。1862年,当南方在一次战斗中取得胜利后,英国曾一度考虑派遣使团与南方邦联进行官方接触,这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承认,对北方造成了巨大的外交压力。然而,最终因为南方在安提塔姆战役后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加上北方总统林肯发表了《解放奴隶宣言》,以及美国的外交努力,英国的承认计划被搁置了。
法国的态度: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则更积极地推动承认南方邦联。他认为这是对抗英国在美洲影响力的机会,同时也能为法国的棉花供应打开通路。1862年,他提议英法两国联合承认南方邦联,并可能提供调解。他甚至曾考虑派遣法国舰队前往南方港口,以打破北方的封锁。然而,英国的犹豫和北方强硬的外交立场,使得法国的单独行动显得危险且孤立。
对北方的影响: 欧洲列强的承认不仅仅是外交上的支持,更意味着南方邦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性将大大提升,这将为南方争取国际贷款、武器采购和外交支持打开方便之门,极大地削弱北方“叛乱”的性质。北方政府因此将避免被欧洲列强承认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并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游说和解释。

2. 军事援助与武器供应(经济与军事的结合):
秘密武器采购: 虽然英法两国政府明面上保持中立,但民间,特别是英国,有大量企业和个人向南方邦联出售了大量武器、军需品和军舰。例如,南方的许多精良火炮和步枪都来自英国的兵工厂。
建造军舰: 南方邦联甚至在英国秘密建造了多艘军舰,最著名的是“阿拉巴马号”巡洋舰(CSS Alabama)。这些军舰由英国的私人船厂建造并交付给南方海军,它们在海上对北方的商船进行了大规模的袭击,对北方的经济和士气造成了严重打击。这些军舰的建造和交付是公然违反英国法律的,因为英国法律禁止向交战国出售军舰。但英国政府在执行法律时存在许多漏洞和拖延,被北方视为对南方赤裸裸的军事支持。
对北方的影响: 南方能够通过欧洲获取先进武器和装备,极大地增强了其作战能力,延长了战争的持续时间,并给北方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3. 经济支持与金融援助:
贷款与投资: 南方邦联试图在欧洲获得贷款和投资,以支持其战争机器。虽然一些金融家和投资者对南方表示了兴趣,但由于北方的封锁和战争的不确定性,大规模的金融援助并未能实现。然而,南方的部分出口收入(如棉花)被用于在欧洲购买急需的物资和军火。
对北方的影响: 欧洲的金融市场对南方的资金链至关重要。如果欧洲金融家大规模投资南方,将直接增强其战争潜力。北方也通过其海外代理人积极进行外交活动,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4. 舆论与宣传:
欧洲报刊的报道: 英国和法国的报刊对美国内战的报道存在显著差异。许多保守派报纸(如《泰晤士报》)对北方持批评态度,对南方则表现出同情,甚至宣扬奴隶制的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民众的看法,为政府干预制造了舆论基础。
官方的辩护与宣传: 北方政府也积极通过外交官、记者和宣传材料,向欧洲公众解释其战争目标,强调解放奴隶的道义性以及联邦统一的重要性。林肯政府意识到控制欧洲舆论对于避免外交干预至关重要。
对北方的影响: 负面的欧洲舆论可能助长欧洲列强干预的冲动,而积极的宣传则有助于争取欧洲自由主义者和民众的支持。

5. 潜在的军事干预(尽管未发生,但曾是巨大威胁):
墨西哥的干预: 法国拿破仑三世在1861年利用美国内战的混乱,联合英国和西班牙出兵墨西哥,推翻了墨西哥总统胡亚雷斯,并扶植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马克西米连作为墨西哥皇帝。虽然这次干预的直接目标并非美国内战本身,但它表明了法国在美洲的扩张野心,也让北方政府担心法国可能借机干预甚至在军事上挑战美国的主权。这迫使北方在外交上对法国更加谨慎。
战争结束后的威胁: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如果在战争后期南方取得关键性胜利,欧洲列强,特别是法国,很可能考虑进行军事干预,以支持南方并分裂美国。

欧洲列强插手的影响:

欧洲列强的关注和行动,对美国内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延长了战争的持续时间:
南方通过欧洲获得的武器装备和军舰,极大地增强了其抵抗能力,使得北方无法在短期内迅速结束战争。例如,“阿拉巴马号”的袭击严重扰乱了北方的海上贸易。

2. 加剧了北方的外交压力:
欧洲列强对承认南方邦联的犹豫和潜在行动,迫使北方政府在外交上投入了巨大精力,处理与英法的关系,避免其获得合法地位和军事援助。北方必须时刻警惕欧洲力量的干预。

3. 影响了北方的经济和士气:
南方军舰对北方商船的袭击,虽然在军事上不是决定性的,但在经济上造成了损失,并对北方的海上贸易和士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加强了北方的国家认同感:
在应对外部干预威胁的过程中,北方政府和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被激发,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决心更加坚定。北方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也成为其抵抗欧洲军事干预的物质基础。

5. 影响了《解放奴隶宣言》的发布和战略意图:
美国总统林肯非常清楚,如果他将内战定位为一场“解放奴隶”的道德圣战,将能争取到更多欧洲自由主义者的支持,并给欧洲政府带来外交压力,特别是对英国这样的自由主义思潮盛行国家。在安提塔姆战役后,林肯发布的《解放奴隶宣言》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这种外交和道义的考量,旨在争取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同情,并阻止他们承认南方邦联。

6. 塑造了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在内战结束后,美国也开始转向更积极和强硬的外交政策。对英国在建造“阿拉巴马号”等军舰事件上的干预和不作为,美国提出了巨额赔偿要求(“阿拉巴马赔款”),最终获得了赔偿。这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强硬外交的开始,也奠定了其未来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石。

总结:

欧洲列强并未直接派遣军队与美国内战双方作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插手”。他们的“插手”主要体现在:

政治层面: 对南方邦联的承认犹豫,这既是潜在的支持,也是对北方主权的巨大威胁。
经济与军事层面: 向南方提供关键的武器装备、军舰和物资,这对南方的战争能力至关重要。
舆论层面: 欧洲媒体的报道影响了民众对战争的看法,并为政府的潜在干预提供了可能。
地缘政治层面: 法国在墨西哥的干预显示了其在美洲的野心,也间接影响了美国的决策。

总的来说,欧洲列强的“插手”是一种复杂的外交、经济和军事的混合体,虽然未能改变美国内战的最终结果,但无疑延长了战争的进程,增加了北方的外交和军事压力,并最终促使美国在战后更加坚定地维护自身主权和利益,为日后崛起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内战爆发后,英国政府首先发表中立声明,“女王政府决定在上述敌对双方的战争中严守中立”。紧接着,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也发布了“严守中立”的声明,再然后,是荷兰和西班牙。

英法两大列强带头,似乎整个欧洲都玩起了隔岸观火的游戏。

但是这怎么可能!

进入近代社会后,任何国家的任何一场内战,都必然牵连着大量的境外势力,他们早早的站好队,将赌注压在其中一方甚至双方,然后各种阴谋阳谋,只等坐收渔利。

任何一场,绝无例外。

1、

美国南北战争时,英国的首相是亨利·约翰·坦普尔·巴麦尊子爵第三。

巴麦尊有句名言:

A country does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个人的事迹大家更耳熟能详,他主持或者参与策划了两次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起义,要这个人不去插手南北战争,除非他的手被剁掉了。

他更是提出了后世南北战争外交史上无数次被引用的名言:

“我们不喜欢奴隶制,但我们需要棉花”

2、

当时的美国南部,是欧洲最重要的棉花产地,而奴隶制,是维持棉花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的根本。美国的棉花出口,英国是大宗,所以,美国内战,与英国棉纺织业利益息息相关,而当时,棉纺织业,又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个数据:美国内战爆发后,英国从美国南方进口的棉花从1860年的二百五十八万零七百包下降到1862年的七万二千包,直接造成英国棉纺织工厂大量倒闭、工人大批失业。186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一共二千万人口,而统计得出的失业工人就超过90万,其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3、

让英国一定要在这时候对美国内战插一脚的,还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正在日益强大的美国,严重威胁着英国在美洲的另一块殖民地加拿大的稳定,要知道,英国对美洲的控制欲之强烈,独立战争以后,1812年的时候,又和美国打了第二次仗,这一仗在美国史上被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

另一个是,英国这时候,正被第二次国会改革和爱尔兰独立运动搞得焦头烂额,如果这时候,大洋对岸的民主与独立的典范轰然陨落,恐怕整个英国国会两院都会笑死在酒会上。

4、

但是,作为当时致力于成为当时国际法社会的倡导者的英国,决然没可能公开派兵入侵美国,而且,公开派兵,也不符合“削弱美国”的政策,对英国来说,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南北分裂,同时又两败俱伤。

所以,英国的政策,就是暗中扶植南方。

5、

战争之初,英国与美国北方差点擦枪走火,于是就有了“特伦特事件”。

英国虽然好称中立,却在战争一开始,就相当于承认了南方与北方的平等地位,这让北方政府怎么都没办法接受。所以,1861年11月,一搜北方军舰在海上抓获2名南方派往英国的外交官,不由分说将之羁押。

事件一出,英国政府一边祭出谴责、要求道歉、要求赔偿三大外交手段,另一边,海军已经整装待发,就等和林肯政府一言不合,立刻攻入美洲。只是,北方政府一看篓子捅大,同时卷入内战和外战必然撑不住,随即放人、道歉、赔偿,一点不含糊,加上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从中斡旋,总算让事件平息。

但是,整个南北战争前期,英国一直站在南方立场,为南方暗中提供大量资助,而南方对外采购战舰,也多从英国而来。这些军舰中,有个叫“亚拉巴马号”的,整个战争期间共击沉、捕获、烧毁北方船只68艘,结果战后美国政府找上门来打官司,产生了国际法历史上一个重要案例,这是后话。

英国不光自己插手,还想着拉上另一个盟友——法国。

6、

当时的英法,因为共同的敌人俄国,正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蜜月期。英国派出使节去见拿破仑三世,言明南北战争若能肢解美国,将来的美洲,还不是英法两人的天下?拿破仑三世立刻拍胸脯:只要你英国能在我跟毛子打的时候帮我一把,我们一定会站在奴隶主这一边!

但是一开打,英国就发现,法国对南北内战谁输谁赢完全不关心,拿破仑想的,只是借助南北战争乱局,将中美洲的墨西哥吃到肚子里去,他也确实做到了。

北方政府当然知道,如果拿破仑三世稍微动一下坏脑筋,将墨西哥兵力调往北部,自己死也撑不住,于是干脆,你打你的墨西哥,我打我的奴隶主,大家互不干涉好了,美国默认了拿破仑三世对墨西哥的控制,法国也只当南北战争跟自己无关。

7、

如此看来,南北战争中,欧洲列强一直在支持南方,全靠北方高超的外交手腕才一一化解,坚持到最后胜利。

当然不是,也有人站在北方这一边,那就是俄国。

英国为了南北问题去找法国帮忙,法国当时第一个想的,是不是拉俄国也入伙。如果英法俄能在南北战争中达成一致,北方的胜算,会大大减弱。

但是俄国,看到的是另一个可能。

如果能跟美国搞好关系,俄国当时已经停滞30年的美洲计划,或许能够继续推进?更别说,也可以趁机削弱英美在美洲的势力,甚至为欧洲的南进计划打开局面。

8、

于是,1862年10月,俄国拒绝了英法联合干涉美国内战的建议。

第二年,俄国更显示出了更加直接亲北意向,派出两支实力雄厚的舰队访问美国,一支驶抵纽约,另一支驶抵旧金山,以示对林肯政府的亲善。

林肯政府当然对富有侵略性的毛子时刻存有戒心,但为了对付英法干涉的危险,同意了俄国舰队的访问,还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欢迎俄国海军官兵。

9,

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荷兰、西班牙,受到了法国行为的极大启发,南北战争,简直就是他们在南美的狂欢节。

于是到最后,真正插手了南北战争的,也就英国和俄国,两边分别支持南方和北方,明争暗斗,不过都没有直接的军事行动。

更有趣的是,南北战争刚开始,英国人把目光都放在了南方的棉花上,却不想,本土粮食连年歉收,以至于到了闹饥荒的地步。

而当时的美国北方,却是小麦出口的大户。

于是,英国人在内战后期,不得不转换政策,开始与南方疏远起来,将南方军在英国建造的两艘重型铁甲舰扣押,到后来,更亲自接管了北方与英国之间的贸易线,让南方军的海上贸易骚扰政策破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