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种疫情对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动态清零最低,彻底放开次之,活塞式防疫影响最大。
在无法做到动态清零的情况下,彻底放开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化用一个公知感恩赢麻党爱用的话术
大是大非面前
你跟西方讲科学?
资本利益面前
你和“民主”国家讲大众利益?
打压中国面前
你和盎撒匪帮讲客观公正?
有趣的事实是,一个中国人如果打的武汉生物的国药疫苗,哪怕核酸阴性、哪怕全程戴口罩、有适当的签证,也是有很多欧美国家不让进的。
是的,欧美现在还把中国当疫区呢
说好的当流感呢?
———————————
顺便补充另一个事实。“离开中国的旅客如果要去美国需要去第三国待14天”的政策全面取消是2021年11月。
————————补充——————
补充几点
1、有些人在评论区公然造谣,说什么只要是国药的都可以,说外国人来中国也要求疫苗。
不会看官方文件吗?
国药武汉生物(Sinopharm WIBP )并不在列
外国人要来中国,只要有签证、核酸阴性,不打疫苗都可以的。
2、签证是签证,入境要求是入境要求。不要混为一谈
3、武汉生物的有效性可能不够好。不过应该比题目里那些什么疫苗都没打还不带口罩的更安全一些。
4、说实话,真的有家人长期定居海外、定居美国的,我上面说的这两点基本是常识。
毕竟父母去带孩子办的b签证,就是11月才放开不用去第三国14天的那一批。父母的疫苗种类,也关系着航班转机方案的可行性。
一群没去过欧美或者只是短期留学的人在这里盛赞“欧美放开疫情管控”,也是有趣。
我要不是正好今天正好要坐飞机出国探亲,这两天又复习了一遍各国政策,还真不见得有兴致从这个角度吐槽这个问题。
5、有人说对等原则。
这就有意思了。
事实上“离开中国的旅客如果要去美国需要去第三国待14天”的政策是美国2020年1月31号开始实施的。
当时中国没有采取任何反制措施。
在2020年3月中旬美国疫情恶化之前,中国对美国没有采取任何对等反制原则,从美国回国甚至不用隔离。为啥我这么清楚呢?因为我就是2020年3月初坐东航航班结束探亲从纽约回国的,从浦东下飞机自己打车就回家了。
如果真要考虑对等原则。
既然“离开中国的旅客如果要去美国需要去第三国待14天”是在2021年11月全面取消的,那只要美国的疫情控制在某一天达到2020年11月中国的标准,中国也应该在一年后取消一部分对美的限制政策。
如果我告诉你们, 欧洲大部分国家的防疫策略对他们自己来说是成功的, 我估计肯定被你们喷死, 但事实就是如此, 欧洲各国基本防疫策略没变过, 核心指标之有一个, 就是医疗系统能否正常运行, 只要不会导致医疗挤兑, 就尽可能的放松管制, 目前omicron感染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住院率却没有明显增加, 很多国家已经过了高峰期, 开始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国家敢于放松的原因, 就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是老百姓对防疫政策的厌恶感远大于对病毒的恐惧, 所以放松的政策不但不会受到阻挠, 反而会受到欢迎。 在这里如果得了新冠, 不管结果如何, 没人去埋怨政府, 只怪自己倒霉而已, 所以既然政府没有民意上的压力, 也没有医疗系统的担忧, 还需要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 为什么不放宽政策, 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最最重要的是, 从爆发疫情开始, 这些国家就已经认定, 病毒不可能消除, 从一开始就在等omicron的到来, 他来了, 这个在我们看来是恶魔的玩意,对于这些欧洲国家来说,简直就是曙光。
德国目前防疫政策没变化, 是因为德国omicron感染还在上升期,但就目前的住院率来看, 应该在一个月后, 进入下降期, 那时, 德国政策估计也会转向。
大家国情不同, 老百姓的痛点和兴奋点也不同, 所以彼此无法理解也很正常。
第一,国内的icu很紧缺,没有新冠已经挤到爆,新冠大面积爆发,咱们不说全治疗,就按美帝标准,血氧小于等于94%统统住院。实事求是讲,医疗系统真的承受不住。
第二,种花家的情报系统不是只挣工资不干事的,再等等,欧美实际死亡率、后遗症率真的降到流感同等水平,会逐步放开防疫措施的。
我看挺好的,欧洲这是要效法非洲,你看非洲他们从来不在乎新冠。
新冠的死亡率才多高?非洲有得是年轻人,这点小病完全不用上心。
欧洲只要死足够多的老人、穷人,那么剩下的也不是年轻人了?
想想当年黑死病流行,死了那么多人,对于那些没有死掉人来说,这是好事啊
14世纪初期,欧洲存在大量农奴,土地昂贵。但黑死病将这种情况扭转:劳动力出现短缺,耕地价格却下降了。劳动力变得珍贵,欧洲从劳动力密集型社会转向土地密集型社会。领主想要雇佣到合适的人手,就必须支付更高的工资,给予更好的待遇。
在西欧,劳动力的急剧减少迫使领主采用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的自耕农模式,不仅降低土地租金,而且从定期租金制度转向分成租佃制。很多无主土地使产权变得更容易界定,谁占谁得。农奴开始得到解放,成为自由劳动者。
总体上,农民在14世纪下半叶和15世纪有大量肥沃和廉价的土地耕种,或享有更高的工资。瘟疫幸存者比1348年前拥有的个人财富反而增加了。农奴制度的瓦解使得农民开始自由流向城市,城市无产者阶层开始出现。同时,劳动力的稀缺鼓励更多的技术创新,水磨和风车开始迅速普及
欧洲这是领悟到了!
现在新冠的关键根本不在防疫措施和危害程度。
而是当初只有武汉传播的时候,欧美为了恶心中国,渲染的太狠了,乘以10倍、百倍的大肆宣传。同时宣扬自己体制的优越性,在2020年2月前,知乎上多少问如果这事发生在某国会怎么样的问题下面,一堆公知在那科普中国医疗多差(呼吸机也没有,医护人员也不专业,所谓的社区医疗根本就是渣),国外体制先进、人民素质高(哦,对了,当时很多说法是:国外很多人小病根本不会去医院挤占公共资源,不像国内人什么都往医院跑,所以到时国外医院只处理重症,不可能造成资源紧张的)(还有日本人早早地就习惯带口罩了,中国人根本没这个习惯,而且日本人素质高,人和人之间本来就会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平时也不像中国人这么喜欢家庭聚会,所以在日本才那么少得新冠的。然后后来日本陆续爆出来多少政界演艺界人士因为私下违规聚会集体得新冠的了)。
在这种渲染下,大部分西方人都知道新冠如洪水猛兽,但我们政府英明,堵住了从中国传过来的通路,而且顺便中国的经济也不会威胁到我们了,赢麻了。所以那段时间推特上歌舞升平,举世同欢。不管是西方还是公知都觉得中国马上就完了,中国要变天了。
然后到3月份,各国开始出现病症了。好,先把锅给中国,“武汉病毒”。没问题,虽然中国病毒这么可恶,但我们政府之前都说了,我们有体制优势,绝对不会大范围传播的。我们医疗先进,绝对不会出现挤兑的;我们素质高,绝对都会主动维护社会秩序的。
然后…………然后这就2年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去看看bbc和cnn中文推特现在发的淡化疫情严重程度的社评,下面回复多少拿他们2年前批评中国的新闻怼回去的?各国政要2年前说过的话,“为了保护国民健康,将坚决将病毒隔离在国门之外”,到现在再怎么打脸也不敢吞回去啊。所以,只能借着这个新变种,赶紧宣扬毒性已经减弱了!大家可以躺平了!中国还是可恶的!
然后公知的钱赶紧到位,你看看这问题下面又有多少牛鬼蛇神在这说“隔离、没工作、关门停业跟死了没区别”?看看多少人在这科普西方除了死的人多点,各方面做的还是比中国好,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开放呢?被限制了自由的中国人跟死了有什么区别?
确实,反正西方现在联合在一起开放了,中国经济肯定走向毁灭(2020年3月也是这么说的哦,中国疫情会加速世界工厂向东南亚、印度转移,中国出口经济将迎来毁灭性打击。)——,2021年,我国年度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2021年,以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外贸增量达1.4万亿美元。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1.4%,规模再创新高,质量稳步提升。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
然后公知实在没别的说的了,拿台湾的贸易顺差来说中国自己资敌了?只字不提当初中美贸易顺差时候是怎么说的(贸易顺差导致中国外贸严重依赖美国,美国对中国进行的贸易战中国无法同规模反击)
然后西方死的人都不是事,活着的人找不到工作、赚的少了、生意赔了才是灾难。别的不说,如果中国真死了80万,请问这些公知会怎么评价?那都不是满地手机了,是一座手机的万人坑啊!
反正这两年真是看了好多乐子,以前说真的,在底层干久了,见多了,有时候负面情绪真有。但通过这两年的洗礼,对制度自信确实有了新的感悟。那些公知的荒唐言论是真不太可能再影响到我了。
您们随意赢麻吧,我就继续在国内好死不如赖活着,起码我父母、爷爷奶奶还能健健康康一起过个春节。
再看毒株更替情况
再看详情,Omicron这一波包含BA.1, BA.1.1,BA.2 三个毒株,BA.1.1,BA.2 开始挤占BA.1的市场份额,形势还在持续变化。
毒株更替情况比较类似
德国Delta占比显然更高一些
2021年1月第五次调查样本量28000,感染率60%(也有报道说56.1%)。[1]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在印度第五轮针对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中,新德里2.8万个样本中有60%被检出血清抗体阳性。据印度媒体报道,新德里约有2000万人,这意味着至少已有1000万人感染过病毒。这项数据被印媒视为抗击疫情的一大利好,认为新德里实现群体免疫指日可待,或正在走向群体免疫。
随后Delta疫情就发生了
从南非疫情迭代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次过半人群感染形成“群体免疫”后,现有毒株逐渐消失。但有免疫突破能力的新毒株会在世界某个角落出现,成为新的主流毒株。
最近有人说,Omicron症状比Delta轻,所以得出新冠越传播越轻的结论。
但从进化树上看,Omicron和Delta完全没有亲缘关系,Omicron不是Delta的后代,得不出病毒进化后致病性减弱的结论。
实际上Omicron的毒性比祖先B.1.1高。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0.0001~ 0.000001。
大部分突变让病毒失活,少量突变会让病毒活下来并具备新特性。
自然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特效药都会对病毒形成选择压,培养出耐药性。
自然感染后会产生抗体,疫苗接种也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在一定时间内对感染有保护作用,。
人群抗体比例越高,病毒传播过程中传播到有免疫能力个体的几率越大,病毒传播就越困难。
所以,“群体免疫”在特定环境(聚落人口有限,与外界交流极少)下是可行的。
例如英国阿尔法毒株在2020年冬季快速传播,产生高峰,疫情在2021年春天大幅好转。
如果没有Delta的输入,疫情的危害会持续降低。
突变是概率事件,感染的人越多,突变概率越大。
在我国古代,城市化水平很低,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多数人一生的活动半径都没有出县,相当多的人没有出过村,人员跨国流动极其稀少。
如果某地有疫情,基本会形成自发隔离,疫情感染人口数量可能是几百人到几万人,如果形成区域性疫情,感染几百万人基本上到上限了。
2019年,航空业、高速铁路发达,如果中国、美国、欧洲的任何一个地区有疫情,疫情有机会扩散到全球,感染人员可以上升到十亿这个量级。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一位患有恶性淋巴瘤的47岁妇女感染了“18种变异病毒”,因为在其去年4月接受化疗过程中感染新冠病毒以后,该病毒132天内在她的体内总共发生了18次突变。
她体内的新冠病毒进化率大大高于新冠病毒的平均进化率。
在100年以前,罹患严重疾病,尤其是免疫缺陷疾病的人很难存活。
2020年数据,全球有3800万艾滋病感染者。由于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缺陷患者,这些患者感染新冠后很难清除病毒,成为病毒突变的温床。
如果不对新冠患者进行隔离,则突变出的毒株很容易扩散出去。
现有疫苗效果会被持续削弱,必须不断更新。
如果特效药成功研发,使用过程会对病毒起到筛选作用,如果病人不在隔离环境,筛选出的耐药毒株就会扩散,毒株一旦扩散药品的效果就会很快下降。
类似的例子:青霉素刚发明的时候被称为“神药”,但病原体逐渐产生耐药性,人类目前已经不再使用1940年代最原始版本的青霉素,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开发药物。
在上一版本药物效果减弱,新一版本药物铺开之前,预计会有青黄不接的阶段。
在2021年年底的时候,BA.1开始大流行,1个月以后BA.1.1和BA.2就开始挤占BA.1的市场份额。
未来流行什么毒株很难做准确预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