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美多国也在经历一场大范围的电荒,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正在波及全球的能源危机?这个冬天各国将如何度过?

回答


欧美多国近期经历的能源危机(尤其是电力短缺)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涉及地缘政治、能源结构转型、极端天气、市场机制等复杂问题。以下从原因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能源危机的根源:多重因素交织
1. 地缘政治冲突与能源供应中断
俄乌战争: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中断,而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2022年占欧洲天然气进口的40%)。
能源进口依赖:欧洲多国(如德国、意大利)长期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冲突后被迫寻找替代能源,但替代供应(如管道从挪威、阿尔及利亚、阿联酋等)无法迅速填补缺口。
美国能源政策:美国虽试图通过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缓解欧洲需求,但运输和储存成本高昂,且受国际局势(如美国对俄制裁)限制。

2. 极端天气与能源需求激增
冬季寒冷加剧需求:2023年冬季欧洲多地气温创纪录(如德国、荷兰、法国),供暖需求激增,同时工业和居民用电需求也上升,导致电力系统超负荷。
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冬季风力不足、日照时间短,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下降,需依赖化石燃料或储能补充。

3. 能源转型的滞后与电网短板
去碳化目标与现实矛盾:欧洲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能源结构转型需要时间。例如,德国计划2030年前淘汰煤电,但煤电仍占其电力供应的30%左右。
电网基础设施老化:欧洲电网建设滞后,无法快速响应需求波动,且缺乏跨区域电力调配能力(如北欧国家与德国的电力交易受政策限制)。

4. 能源价格飙升与市场机制失灵
天然气价格暴涨:俄乌冲突后,天然气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如2022年12月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突破1000欧元/兆瓦时),推高电力成本。
电力市场机制缺陷:部分国家电力市场缺乏有效价格机制,导致电力企业无法通过价格信号调整供应,甚至出现“电力短缺信号”被忽视的情况。

5. 全球能源供应链的脆弱性
能源运输瓶颈:欧洲的天然气运输依赖管道网络,而部分关键管道(如北溪1号)因俄乌冲突受损,导致运输能力下降。
能源储备不足:部分国家(如德国)的天然气储备量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无法应对突发需求。



二、各国如何应对“电荒”?
1. 短期应急措施
增加化石燃料使用:德国、法国等国被迫重启煤电或燃气发电,部分国家甚至允许核电临时停运以优先保障电力供应。
能源储备调配: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通过国际能源市场购买天然气,或从美国、挪威等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
限电与需求管理:德国曾实施限电政策,限制非必要工业用电;法国则通过价格上限政策保护居民用电。

2. 长期结构性调整
加速能源转型:德国计划在2023年完成煤电退出,但需依赖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替代。
加强电网投资:欧洲多国启动电网升级计划,提高输电能力,并推动跨区域电力交易(如北欧国家与德国的电力互输)。
发展储能技术:法国、荷兰等国投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德国则推广电池储能系统(如德国能源公司Engie的储能项目)。

3. 国际合作与政策调整
能源外交:欧盟推动“能源联盟”计划,减少对单一能源供应国的依赖,同时加强与美国、中国等国的能源合作。
碳排放政策调整:部分国家放宽碳排放限制,允许煤电临时运行,但长期仍坚持碳中和目标。
能源效率提升:通过补贴节能技术、推广高效供暖系统(如地热能、热泵)减少能源浪费。

4. 应对冬季的特殊措施
供暖与电力协同:部分国家(如荷兰)将供暖系统与电网连接,通过需求响应技术(如智能电表)动态调整用电。
紧急能源援助:欧盟通过“能源危机基金”向成员国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应对能源短缺。



三、未来挑战与趋势
1. 能源安全与去风险化:欧洲国家将加速发展本地能源(如氢能、核能)并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2. 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需通过技术(如氢能、长时储能)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问题,同时提高电网灵活性。
3. 全球能源市场重构: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和供应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能源市场将更加分散化和去中心化。
4. 气候目标与现实的博弈:能源转型需在碳中和目标与短期能源安全之间寻求平衡,可能需要阶段性妥协。



结语
欧美多国的能源危机是地缘政治、能源结构、气候政策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各国通过增加化石燃料使用、调整能源结构和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危机;长期来看,能源转型的挑战将迫使各国在去碳化与能源安全之间找到更平衡的路径。这一危机也凸显了全球能源系统脆弱性,未来可能推动更高效的能源管理、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觉得,让普通人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多么复杂,庞大,精密,繁复的结构体,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国家不是一直在强调反诈骗吗?

我在长沙黄兴步行街都听到广播在黄金时段不播广告只播反诈骗。

而全球电荒,能源荒,恰恰是最能够教育人避免被诈骗的绝佳案例。

可以让他们知道,人类社会是多么的复杂精密。

这一轮能源,不仅是电,还包含煤,液体燃料,天然气等总体能源(其实还有有色金属)供应出现持续紧缺状态,直接原因是庞大的能源工业系统的维护,设备更换,新开采项目,运输改善项目等等环节的投资都在一年前遭到了大量削减。

这种超重型资产行业,每年的固定投资总额不能少,即使不新开矿源,发电源,旧设备损耗更替,线路维护,人员招募,要不断投入才可以。

甚至于不是直接为能源开采或生产本身的投入,而只是为了服务它主营项目的其他附属投入,也不能少。

一个大型发电厂,或天然气开采项目,间接为期服务的配套投资环节,涉及的工业门类,少说是几百项。

经过环保转型要求,极限供应价格战(原油),再加上去年疫情期间,各个能源,矿产巨头,全都宣布了巨大的未来开支削减计划。

毙掉了无数个改善项目和新开采新开辟项目。

而且削减开支计划不是一年,不是两年,普遍都是五年起步。

而且这种削减是连锁反应的,主干削减了,副枝也会削减。

有的人可能要问了,现在发现电荒了,天然气荒了,煤荒了,我马上重新扩产增资不就行了吗?

关于重开闲置产能或被击毙项目,尤其是特大型工业项目重开,重新规划的难处,我就不献丑了,我只是个搞投机倒把的,让更专业的人士来说。

我只从我自己熟悉的投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在目前已知的条件下,我如果作为一个巨型能源企业(不局限于电能)的投资部门负责人,我首先评估全球的复苏状况和流动性风险。

新冠疫情,作为非专业医疗人士,只能靠看新闻和咨询别人,得出结论是长期与新冠共存且存在大量变异,疫苗目前看似乎要不断更新换代。

但我作为一个冷血的投资狗,我倒不是很关心人们的生命安全,我更考量是否会大面积重启封锁政策。

如果目前不会,那么未来会不会出现更高致死率的变种从而导致突发封锁?

因为我现在批准一个扩产特大项目投资,前后筹备,融资协定,利息谈判,都得花很长时间,再到开工建设,投产。周期很长。如果在完成末尾阶段遇到突发封锁,那我的职业生涯就嗝屁了。

再一个是流动性风险是不是解除了?

你们别看美帝,欧洲,日本狂发货币,不断购买债券,但全球信心瞬间逆转的紧缩风险是达摩克里斯之剑,挂在脑袋上的。

而且,超级能源企业的供应链,衍生服务支持环节,乃至工人,普遍跨国跨州形成链条。

现在很多亚非拉国家的金融环境极为脆弱,外汇储备收支不平衡,债务不断累积。

这种风险会不会传导到我的供应链上?

如果经济活动高度复苏不能维持,那么我的增产扩编会不会和别人的撞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极端供应局面?

就像前段时间沙特毛子和其他产油国打价格战,怼到菊花外翻还在坚持。

再有一个,这些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极高的,近乎于宗教狂热的氛围。

不仅不可控性增大,而且我显然要为此上马更多的昂贵的环保设备来节能减排。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地方环保团体交涉,做活动,送礼物。

在经济总体前景很看好的情况下,这些还是可以忍受的,可未来五年,十年,显然是不如十五年前那样可以长期看好了。

全球人口增长率降低也要考虑吧。

所以你说我会不会愿意立刻重新恢复被削减的五年,乃至十年新增投资计划呢?

能源间歇性荒,怕是要持续好几年咯。

=====================================================

为了证明我不是马后炮

user avatar

这是我家目前的电价


这是去年实缴电费


今年实缴电费

看上去是涨了一点了,但是翻倍绝对是夸张了


说德法翻一倍的,要么是造谣,要么是企业电价


另外法国电价是每年两月进行调整,我查了下今年的上涨幅度是1.6%

目前有传说明年两月预定的上涨幅度是4%,反正没有翻倍。

核电真香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底下的神神真的够了。按题目里的1.2元来说么,神神会说我居然在用和发达国家一样价格的电耶,赢麻了。如果说实际上欧洲电价将近3元一度,并没那么便宜,神神又有话要说了,是不是觉得电费太低应该涨价?

反正正着说反着说,神神永远是赢的,真真地是赢麻了哈哈。

—————————以下是原答案———————

别误导人,欧洲电价没那么便宜。1.2元一度电我做梦都能笑醒。

德国平均电价0.3473欧一度,按照汇率7.5算,就是0.3473×7.5=2.60475元/kWh

用那啥想想也知道,英国每度3.4元,德法才1.2?小编这问题应该是张嘴就来的,各种新闻杂糅在一块了吧。

缺电情况,我没看到相关新闻,也没有调查所以不作评价。当然就我居住的城市来说不存在缺电情况。

刚刚答案被删了,行那我什么也不说了,最后贴个数据来源。

————————分割线—————————

好奇心驱使去看了下大嘤的电价


作为一名机械土狗,用我为数不多的成本核算的知识知道,总价=可变价格+固定价格

所以大嘤帝国的电价应该是14.40+20.58=34.98pence/kWh

(如有错误多谢指正)

按实时汇率计算应该是3元/kWh,和小编的3.4还是有出入。不过比德法那个离谱电价好多了hhh但是上涨7倍也......[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jpg]所以嘤国原来是5毛一度?新京报也算是知名报刊了吧?张口就来真的是做新闻的态度吗?鉴于贵报一直以来屁股不正的立场,这么低级的错误让我有理由怀疑是反串,恶意引战。

虽然我知道我有点答非所问,但是这个问题漏洞百出,实在忍不住纠错,请小编原谅一个理工科学生对于数据真实性的执着。

再贴个数据来源。

user avatar

最要命的是:美国看似能量稳如狗啊!

以前几次世界大战乱成一锅粥,只有美国是稳定的。

现在世界多国很可能因为能源和粮食陷入混乱,这两方面美国仍然是最稳定的。


我以前说过,只要美国的混乱程度不高于世界评论,就像疫情,虽然美国控制得不怎么样,但只要它好过世界平均(比如好于印度非洲),美元照样稳定,美国照样收割世界。


我们的表现很重要。

我们的表现越好于世界平均,我们就越能处于不败之地。


世界大混乱已经来临。

以前,美国总是从混乱中谋利;现在美国就要看谁能谋得更多了。

user avatar

加拿大被开除欧美籍,我看很好

user avatar

好奇新闻的数据来源。下图显示,去年12月德国的电价已经有每度电0.37美元了,英国的电价则是0.26美元,法国的是0.22美元。这些好像和新闻的数据不大对的上(可能就法国的比较接近)。

数据来源:

user avatar

新鲜出炉的电费账单


“欧美多国”的欧我不知道,美的电价应该还可以,至少目前为止电费还没见涨,电价还在一毛钱以下。

天然气的账户密码忘了,所以上网搜了一下价格,下图是今年一月起 每个月的天然气价格(我们州的)。但只能看到七月为止,八九月份还没写。七月跟六月比起来确实大幅上涨。【这是工业用气价格】

单位是千立方英尺,约合28立方米。以一月份为例,每立方米天然气约合人民币1.1元。 七月份就涨到1.26元了。【这是工业用气价格】

冬天就看天然气价格了,因为空调制热烧天然气的。

———补充———

我又仔细看了看昨天网上天然气价格,怪我昨天没看仔细,那是工业用气价格,不是民用价格,抱歉抱歉。我就把天然气账户密码找回了,下图是三月份的账单。

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不发本月账单,因为空调开热风才烧天然气,现在还是吹冷气的时候。

经过我上谷歌一通学习之后,终于看懂了这破玩意。3月用了249CCF,228.91美金。结合一月二月的账单总体来看,一个CCF天然气大约0.9美金。换算过来就是2人民币每立方米

仅空调制热功能一项,一个月烧700立方米天然气。应该是没有阶梯式收费的。不然梯子应该都爬断了。

user avatar

又开始了,前两个月我们生育率下降严重,知乎:日韩历年生育率下降严重是什么原因?现在东北大面积停电,知乎:欧美电慌…

user avatar

美国人取暖现在主要是靠天然气,剩下还有油/电/木头,但是比例不大。因为美国比欧洲房子一般大得多,电暖非常没有效率。其实在世界上那些特别冷的地方,几乎是没有用电暖的,太不合算了。

天然气这个东西其实期货价格波动对最后的民用气价影响不大,因为这个东西的存储和输送成本都非常高。

天然气对电价影响可能比较大,但是美国冬天不是用电高峰(夏天才是),驱动锅炉和泵需要电,但是用电量比空调差远了。

user avatar

被环保忽悠瘸了。

二氧化碳和气温变化的关系并不是很清楚。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早就破了很多年的记录了。

但是现在的气温这点上升和历史比根本不值一提。

南北极以前没冰盖,那个时候没有工业,地球一样忽冷忽热,

温室效应水蒸气到底占多大比例?

人类放出这点二氧化碳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众说纷纭,并不清楚。

不是刻意压火电,搞不太靠谱的新能源。

中国根本不会缺电。中国缺油不缺煤。过去几年,中国去了9.8亿吨煤炭产能。

中国一年进口才3亿吨

煤的污染,在于散煤,小锅炉,电厂的处理已经很强了,造不成雾霾。

可能替代火电的是核电,但是现在技术还不成熟,废料处理很麻烦,出事故后果很严重。

先烧着煤,等技术进步了,核电安全了,再大面积换核电。

user avatar

人在东南亚,看到全世界都陷入电荒,不免也有点紧张。

近几个月,本地都在封闭休眠模式,许多工厂要开工也是仅仅10-20%的开工率,所以用电不厉害。与去年比,今年几乎没停过电,感觉上是供电充足。

随着封锁的放开,也没看到有大批的工厂开工,反而看到成群结队的摩托车队返乡,大家给饿怕了,至少回老家不用饿肚子,不知道啥时候又封锁了咋办?

虽然国内在错峰用电,虽然本地供电充足,但还是想回家。

记得曾经有段时间,专家大佬们都在说,根本就不缺能源,能源短缺是骗局,比如石油就跌成了负数等等。

在投资上,大多数人所说的都不怎么靠谱,市场走势确实难以预测,所以对散户来说,还是老老实实做好本行,贸然去搞点啥投资,都是被割韭菜的命。

投资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碳,有余钱就稍微做点投资,输了也妨碍吃饭和睡觉。

这两天电影《长津湖》很火,其基本指导思想是防御性的,面对数倍自己的敌人,主动有序撤退,很不容易,非常值得投资者学习。

投资者就是要把防御和风险放在第一位。

user avatar

秒懂。

您的意思是电价该涨一涨了……

user avatar

这是好事,期待一个能源消耗更少、更加环保的欧洲。

欧洲人既不需要煤炭,也不需要天然气,建议先把 How dare you家里的电力和天然气供应停掉,让她一家更加低碳环保。

user avatar

始作俑者当然是减排。

人类不太可能被全球变暖灭亡,倒是可能因为各种减排政策自己把自己先搞死了。

user avatar

发电荒只会被嘲讽,不是电荒,是油荒和天然气荒,

疫情之下,美国放水,欧洲也放水,导致资本家手里的钱被稀释了,必须找到新的赚钱路,

兔子限电以后,海运费6天就跌掉了6个月的涨幅,说明兔子一限电,资本家就不炒海运费了,以前就靠坑兔子的运费活着,

现在炒什么呢?炒民生,

李超人就明白,在中国要炒房,在英国要炒天然气,有疫情,大冷天的,又老爱下雨,总不能不烧火吧,

老百姓用不起天然气是自己不努力,关资本家什么事呢?


所以这才是个开头,什么“供应链短缺”,“电力短缺”,“天然气短缺”,“食物短缺”太文绉绉了,就是资本家现在没地方赚钱了,资本运作起来,开始吃民生了,

最近我在抖音看处理小猪的视频,有些小猪刚生下来,连奶都没喝上一口就被活活摔死了,有些死前还哼几声,有些力气小的,死前连哼的声音都没有,

因为粮食贵了,母猪5元一斤都没人要,何况小猪,

很可惜,这些小猪本不该这么死的,


前2年,世界处于"代偿期",主要靠兔子的廉价商品活着,

往后啊,进入"失代偿期",不知道谁能发扬点风格,接下兔子的岗位,

疫情造成的影响并有结束,甚至就刚开了个头,不要慌,影响不大,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