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遭遇西方列强威胁时,在欧美以外的地区只有日本能成功扭转劣势,成为列强的一员?

回答
东西巨变:为何是日本,而非他邦,在西方列强铁蹄下崛起为一等国?

在十九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当西方列强的舰船叩响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门,绝大多数古老的文明都经历了屈辱的沦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而,在这片被西方阴影笼罩的土地上,日本却是一个耀眼而孤独的例外。它不仅成功抵御了外强的侵略,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学习、模仿、超越,最终跻身于世界列强的行列。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何是日本,而非那些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度,完成了这一堪称奇迹的转变?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日本在那个时代所具备的独特条件,以及它所采取的非凡策略。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历史的回响:未曾完全中断的独立与中央集权

首先,与许多早已被西方列强彻底肢解或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地区不同,日本在长达近三百年的德川幕府统治时期,虽然实行了锁国政策,但却保持了相对完整的国家独立和统一。这种长期的和平与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但也孕育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内部整合。

德川幕府虽然是军事政权,但其对全国的统治是实质性的,通过“参勤交代”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各地的大名(诸侯)。这使得日本在面对西方挑战时,不像许多其他地区那样需要首先解决内部四分五裂、中央权力虚弱的问题。国家机器虽然需要更新换代,但其基本框架是存在的。

更为关键的是,日本存在着一个相对强大的中央集权基础。幕府与天皇制度虽然在权力分配上存在复杂性,但国家整体的统一性毋庸置疑。当幕府体制因为西方压力而摇摇欲坠时,维新力量得以迅速集结,以“尊王攘夷”为旗帜,最终通过推翻幕府,实现了政治的革新。而这种政治的快速过渡,是建立在之前存在的统一国家基础之上的。

相比之下,许多亚洲国家,如印度,其政治版图早已被莫卧儿帝国等强大帝国统治,但随着这些帝国的衰落,地方势力犬牙交错,国家分裂的局面更加严重,使得西方列强能够轻易地“分而治之”。中国虽然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其中央集权在十八、十九世纪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太平天国运动等内部动荡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使得它在面对西方时显得力不从心。

二、文化的韧性与学习能力: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改造

日本并非完全闭塞,德川幕府虽然锁国,但允许有限的对外贸易,特别是通过长崎与荷兰的“兰学”交流。这使得一部分日本精英能够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日本民族具有极强的学习和消化能力,他们善于将外来文化融入自身体系,形成独特的风格。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正是凭借这种强大的学习能力,展开了全方位、系统性的西化运动。他们派遣大量留学生前往欧美各国,学习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森有礼等教育家借鉴了法国和美国的教育制度,建立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伊藤博文等人留学德国,学习了普鲁士的宪法和行政管理经验。他们并非简单地照搬,而是根据日本的国情进行调整和改造。

这种主动学习和改造的精神,与许多其他被殖民或半殖民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些地区往往是被动接受西方文化的输入,许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民族自信心受到打击,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和发展动力。例如,在印度,虽然英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但其殖民政策阻碍了印度本土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三、经济基础的支撑: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的转型

明治维新并非仅仅是政治上的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日本政府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

重工业的扶植: 政府投入巨资兴建铁路、电报、造船厂、钢铁厂等重工业项目,为国家现代化奠定基础。
财政改革: 推行了地税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金融制度的建立: 设立了日本银行,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商业的鼓励: 取消了许多封建性的商业限制,鼓励商品经济发展,涌现出三井、三菱等大型财阀(企业集团),它们在国家的支持下迅速成长。

虽然日本早期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主导和投资,但这种模式却有效地克服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困难,并迅速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经济基础的快速建立,为日本军队的现代化和国家实力的提升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比之下,许多被殖民地区,其经济被纳入殖民宗主国的经济体系,成为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本土的民族工业难以发展,经济结构被扭曲,难以形成独立自主的经济实力。

四、军事的革新与强大的国防:摆脱屈辱的根本

面对西方强大的军事力量,日本也进行了彻底的军事革新。

陆军的西化: 以法国和德国为蓝本,建立了现代化的陆军,实行征兵制,打破了武士阶级的军事垄断。陆军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表现出色,赢得了胜利,极大地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海军的建设: 以英国为榜样,大力发展海军,购进先进的军舰,组建强大的舰队。日本海军在黄海海战和对马海峡海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使得日本拥有了与西方列强在海上抗衡的能力。

军事上的胜利不仅为日本赢得了领土(如台湾和朝鲜),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日本已经具备了与西方列强抗衡的实力,彻底摆脱了“非我族类,其凶可知”的刻板印象,赢得了尊重。这种通过军事实力赢得尊严和地位的模式,也反过来鼓励了日本进一步的改革和扩张。

许多其他地区在面对西方军事威胁时,虽然也曾进行过抵抗,但由于内部的混乱、制度的陈旧、以及缺乏学习和革新的能力,往往难以建立起与西方抗衡的现代化军队。

五、民族主义的驱动与社会共识的形成

在明治维新时期,一股强大的民族主义浪潮席卷了日本社会。曾经的封建等级森严,但面对共同的外部威胁,武士、农民、商人等社会各阶层在一定程度上被凝聚起来,形成了一种“国民意识”。“富国强兵”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

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日本民众能够积极地支持政府的改革和对外扩张政策。留学生回国后积极投身建设,工匠们努力学习技术,士兵们英勇作战,都体现了这种强大的凝聚力。

在一些其他地区,民族主义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且往往与内部的阶级矛盾和地区冲突交织在一起,难以形成强大的统一力量来应对外部威胁。

结论:系统性的改革与独特的历史机遇

综上所述,日本之所以能在遭遇西方列强威胁时成功扭转劣势,成为列强一员,绝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历史上的相对独立与统一为其政治变革提供了基础。
强大的学习和消化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
对经济基础的系统性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彻底的军事改革使其获得了与西方抗衡的实力。
强烈的民族主义为改革提供了社会动力和共识。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日本的崛起也受益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分散。当日本向西方学习时,西方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也愿意向日本输出技术和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归根结底,日本的成功在于它没有选择沉沦,而是以一种近乎疯狂的热情和决心,主动迎接挑战,进行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它像一块干渴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外部世界的养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强大的力量。这种主动性、系统性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患意识,是日本能够摆脱西方阴影,迈向强国之路的关键所在。而对于许多其他地区而言,他们在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时,往往缺乏这种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行动,最终在历史的大潮中被无情地卷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十九世纪的日本,是欧洲以外唯一的“封建”国家,其国家组织资源是去中心化的。

这意味着,与奥斯曼、埃及、波斯、大清不同,西方列强无法通过击败日本最高权力,而彻底摧毁日本的组织能力。萨英战争、对马事件都证明了,即使迫使幕府签订一个有利于列强的条约,要从日本武力攫取利益,仍须付出极高成本,从而显得得不偿失。

萨英战争之后,英国发现,要从日本获得收益,性价比最高的办法是将日本纳入其国际贸易体系。同样是由于日本组织资源的去中心化,尽管幕府对于开国仍显得疑虑重重,但英国通过帮助萨摩藩近代化,建立贸易合作关系,而在鹿儿岛获得了贸易前哨站。这种贸易合作关系,反过来极大提升了萨摩藩的组织能力,使其成为倒幕运动的真正幕后推手。

在这种背景下,萨长两藩的倒幕战争,不再是一个传统帝国内部的改朝换代,而是一场初步近代化的地方联盟取代中世纪政府的革命。明治维新,实际上是将萨长的近代性要素推广到全日本,从而使得日本完成了由下而上的整体近代化。

另一个次要的原因,则是日本相对孱弱的幕府政权,无力像大清这样的中央集权国家一样,有效地管控民间商贸这种有损于大一统的不稳定因素。江户时代成长起来的民间商业社会,已经积累巨大的能量。近代化的明治政府仅仅只需要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

··································································································································


Victor Sino

:其实非洲大陆更松散,由一个个部落构成,可也没能完成现代化。反而有帝国传统的埃塞俄比亚最终逃过了殖民化,为何呢?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埃塞俄比亚并未逃脱半殖民地命运,与埃及、奥斯曼、波斯、大清相似,仅仅因为体量和列强地缘博弈因素而维持形式上的独立或半独立地位而已。

而非洲西、南部的原始部落,则和印度的情况相似,其历史上的常态,不是封建,而是分裂,本身并未形成普遍的共同体观念。既没有意识形态上(民族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统一动力,也没有经济上的共同市场纽带。

实际上,在英法荷德列强殖民非洲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部落和萨摩藩一样,通过与列强的经贸合作,而获得地域性优势地位。但由于缺少传统的共同体秩序作为借尸还魂的躯壳,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足以突破临界点的体量,也就无法在十九世纪这个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主导下的世界体系中,获得足够的权重,毋论进入列强俱乐部了。

从斯洛文尼亚到保加利亚的广大巴尔干地区,一系列缺乏共同体传统的小型民族国家,尽管隶属欧洲,其处境也并不比非洲酋长和印度土王好到哪里去。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也曾经试图复制日本的经验,想依靠泛斯拉夫主义建立地区性的强权。

然而,巴尔干并没有一个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来作为粘合联盟的图腾和象征。试想一下,假如倒幕战争的后果,是新一轮战国时代,即使再给日本一个织田信长,恐怕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积淀足够的合法性。——这可能也正是李鸿章宁可去背《辛丑条约》的黑锅,也不肯就任总统的原因。

user avatar

十九世纪的全球化远没有今天严重,远远不是你多挣一分钱西方就要少挣一分钱的样子。

在大清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帝国前三十年,有一片比大清还大的地区却逐渐摆脱殖民地身份,这个地区叫拉丁美洲

拉美诸国强吗?而且诸国首府基本都是当年西葡两国留下的殖民港,可有哪个列强打北京一样跑去劫掠?

不要把世界想的太黑暗,最少在19世纪,留下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多的,否则大清也不会连7000吨的铁甲舰都能买的到。

天救自救者,比起奥斯曼 大清 暹罗 等诸国,日本的革新力度是最强的,自强是日本变强的最主要因素。

如果一样和中国比,经常会有一个误区认为中日两国在19世纪的国情基本一样,然而并不是

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虽然中日差不多同时接触西方文明和科技,但是对整个国家观念上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日本可以快速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强势,而北京的旧官僚在19世纪末还在对着康有为逼逼“我大清马上得天下,你让改穿了西服西裤还怎么骑马射箭?”

西方文明对日本影响有多深?16世纪末天主教在九州岛就有几十万信众,1637年爆发以天主教为主干的“岛原之乱”。比起中国类似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动乱,太平天国,早了两百多年。明朝时西方教会也曾尽力在中国传教,所受阻力却大的多,下层贫民不爽不让拜祖宗,上层文士联合佛道两家找上门要“证妄”。最后信众只有曲指可数的几个人,除去朱由榔全家火线入教外没有什么影响。

岛原之乱也是德川幕府锁国的直接原因,但是之前的日本人,大量前往吕宋 占城 暹罗 经商或者当雇佣兵以及海盗,广泛和西葡和英荷人交流。而且如果说中国人还能仗着人多船多用火攻船打赢一次料罗湾海战聊以自慰,横竖是赢了除了前线主官谁也不知道水师主力舰已经有明显代差,日本人看到西洋的千吨大船,怕是一点故步自封的资本都没有。

论及整国的眼界开阔,清怕是远远不及日本。日本西南四蕃可以倒幕,除掉守旧势力,但是要让中国的广东江浙造反倒清,怕是远远不够火候。

1840年第一次接战,然而到1860年的二鸦,足足20年一点变化都没有,完全认识不到已经全面落后。之后的洋务运动也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低效且内耗不断的旧机器上搞一些渐进式近代化,力度远远低于日本。

有人说日本就是船小好掉头,也真就差不多是这样。

其余几个旧文明问题各不相同

奥斯曼,奥斯曼虽然离欧洲最近,由于也是个大国,南欧东欧的欧洲国家也普遍弱一些,凹凸曼在17世纪还和欧洲国家打的有来有回,18世纪还偶有胜算,加之宗教对立问题造成的“敌人吃肉我就一定要吃屎,除非敌人吃屎我再吃肉”的愚蠢想法影响,3000万人口的奥斯曼帝国也存在类似于大清的船大难掉头问题,居然正式付诸行动的西化改革要到1863年,和大清几乎同步,也不愧是和圣清齐名的“西亚病夫”。土耳其未能成为列强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离天堂太远离欧洲太近,而且其治下的各种族文化远远没有整合好,昔日受统治民族找新大哥纷纷独立,毛子更是70万俄军兵临君堡差点就重现东正圣光。

需要一提的是,虽然凹凸曼木有赶上第一班车成为列强,但是凯末尔改革之后土耳其到今天,强国二字还是担的起的。汽车产量超过某几个欧猪,能修三代战斗机,能做五代机ppt,账面军力地球前十。

阿比西尼亚帝国/埃塞俄比亚帝国

埃塞也是曾经进行了不短一段时间西化的国家,虽然比较晚,它是个基督教国家被欧洲人用来抵抗穆斯林,所以除了后来的意大利人,埃塞是欧洲人的盟友而非敌人,埃塞的真正敌人是中世纪级别的绿绿,所以埃塞的改革也就是整点洋枪洋炮洋教官就够了。埃塞的诸多皇帝们从来就没想过成为列强,只不过想想让自己国家在未来继续混日子而已。一群信基督的酋长。

波斯恺加王朝

恺加王朝是旧文明里面的小清新,在面对欧洲人入侵要求开矿开港的势头下

选择了不改革

仅仅在1848到1851年间由曾旅欧的大臣尼扎姆进行了一些改革,而且和西化木有啥关系。

于是苟到1921年亡了。后面就是我们熟悉的巴列维王朝。

细节不太了解,大约是教派冲突太多,西化还摆不上台面,宁与友邦列强,不与逊尼异端

暹罗曼谷王朝 朱拉隆功改革

虽然今天都挺看不起泰国的,但是泰国在19世纪下半页的改革几乎可以说是等同于明治维新级别的成功改革,最少改革本身是十分成功的

短时间内大大提升了暹罗的国力,尤其是其经济实力,1906年英国人的报告说暹罗全国税收达到了480万磅,人均达到了大清的17倍多,不足三十年人口从500多万增加到了900万。不客气的说,除了体量小的硬伤外,泰国的发达程度并不低于日本或者东南欧国家。

而今泰国的囧样,更多是后续改革过于滞后,学谁不好非去学日本搞实君立宪,皇族手握政经大权,比沙特皇室还有钱。当然另一方面和中日的西化,建铁厂造军舰是重头不同,朱拉隆功的改革很少提及实业,全是贸易关税这种,而没有机器军械这种硬菜。这也可能是体量小而且所处之地贸易过于重要的原因。另外泰国煤铁这两种近代化的关键矿产比较缺,贸易国家的脑回路自然是既然我没有这东西就不要整买就是了。

修仙结束,睡觉,有空再结尾

user avatar

日本相对于当时亚非其他国家的优势有四个,地缘优势,政权优势,人口优势,组织优势。正是这四个优势,使日本避免了其他亚非国家的命运。

十九世纪中期,有能力与西方国家进行一定抗争的亚非国家有八个,奥斯曼帝国,埃及,波斯,锡克帝国,清帝国,日本,阿富汗,埃塞俄比亚。这八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中央政权(能够集中力量进行近代化改革),一定的军事实力(不至于像美洲土著那样被一波带走),一定的国土面积与人口规模(像巴林,卡塔尔这样的小国就算近代化成功了也照样没法对抗西方。)十九世纪,这八个国家最有希望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完成近代化以对抗西方国家。

答主准备通过对比这八个国家的情况,来得出为什么只有日本是成功的。

先说日本的第一个优势也是最经常被忽略的优势,人口优势。日本的人口优势分为两方面,数量优势与单一民族。关于数量优势,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刚刚统一的日本是除了中国以外亚非人口最多的国家。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各国人口规模大致如下

清帝国 四亿两千万

日本 三千一百万

奥斯曼帝国 两千七百万

波斯 七百五十万

埃及 七百万

埃塞俄比亚 四百五十万

阿富汗 三百八十万

锡克帝国当时已经被英国灭了,不过被灭地区的人口也不超过两千万。

三千一百万人口在当时的欧洲是个什么概念,普法战争前的欧陆一哥法国人口为三千六百万,普鲁士的人口在最多时为一千八百万,而统一之后的德国人口也不过四千万。世界霸主英国,包括爱尔兰在内的本土也仅有两千一百万人口。

而放到当时的亚洲,日本的人口超过越南(八百万)加柬埔寨(一百五十万)加泰国(六百万)加缅甸(七百万)加柔佛(五十万)整个中南半岛之和。或者大致相当于从伊拉克到突尼斯的三分之二个阿拉伯世界之和。

如果放到南美,日本的人口数量则超过整个南美。

埃及的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穷兵黩武了三十年(1811到1841)打出了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这片土地上的人口也不足一千五百万,其中还包括希腊人,土耳其人,高加索人,苏丹黑人等等十几个民族,而其主体阿拉伯人仅有其中的一半。最后埃及因为扩张太快,被西方七国联合干预,被迫归给奥斯曼差不多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图为阿里时代埃及的扩张


阿里看了一眼东方开局自带全部无争议核心领土,三千万单一民族的日本。表示多么痛的领悟。。。

第二,单一民族。

十九世纪是民族主义的时代,也是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的时代。人们可以为自己民族流血流汗,也可以为自己的民族与他们认为的入侵者或是异族统治者作战。总而言之,民族主义即是十九世纪最能凝聚人心的思想,也是十九世纪多民族国家最恐惧的思想之一,每当国家政权不稳时,边缘民族就会要求独立。

下面是这八个国家的各民族人口情况

清帝国

二百万满人统治着四亿汉人,五百万蒙古人,一千万回教徒,三百万藏族,以及近千万的西南少数民族。满人不但要防止汉人夺取他们的政权还要防止他们统治危机时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动乱(比如同治回乱)。

日本

由三千多万大和人以及十万左右的阿伊努人组成。

奥斯曼

主流民族土耳其不足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不到七百万),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十几个不同的民族,包括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阿拉伯诸民族等等。过少的主体民族,过多的民族一直以来就是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困扰。

而且奥斯曼与清还不同,满人只需要维持好与蒙古人的关系,学习汉人的制度,维护汉族地主,上层知识分子的利益就能维持整个帝国的稳定。但是奥斯曼不同,它治下的每个民族都有百万以上的人口数量,但是又都不超过帝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波斯,由六百万左右的伊朗人,一百多万阿塞拜疆人,俾路支人组成。

埃及,三百多万的阿拉伯人与二百多万的苏丹黑人组成。

埃塞俄比亚,由三个黑人民族组成,主体民族占总人口不过一半。

阿富汗,旁遮普人,俾路支人等三个主要民族组成。

除了日本和波斯,其他亚非大国都要面临日益严峻的民族问题。而由于单一民族,日本在刚统一时就具有高凝聚力,而国家凝集力正是快速进行近代化,对抗西方时所必须的。

其实日本的开局是相当好的了,自带无争议核心领土,大人口规模,单一民族,高度国家凝聚力,跟西方国家像美英法德俄奥比确实显得屌丝。但是在亚非,你跟波斯,埃及,埃塞,锡克,阿富汗这些还算不错的亚非国家比比,更不用说什么泰国缅甸突尼斯了。

人口,地缘,领土是国家的三样硬件。从人口这项硬件上来看,日本超过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亚非国家。

下面是地缘。

未完。。。

user avatar

看日本电视剧《坂上之云》时,知道了一个历史细节:日本开国初期,因为国内压根没有现代科学教材,各种现代学校教材全部直接从西方进口,大学中从教科书到考试统统使用英文,所以学生不会英语连大学的门都摸不到(大学预科也是使用英语教学)。日本社会精英基本全会使用英语。这并非该电视剧想要表现的主题,但是侧面展示了维新运动之时,日本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避免沦为任人宰割的殖民地国家,勇于破除万难拼命向欧美先进国家学习的精神和决心!剧中借高桥是清的话展示了学好外语的途径:

无非便是刻苦努力,别无他法。社会需要各种方面人才,很多行业不一定要英语,但是日本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如此拼命的学习英语,不学好英语都不能学习其它的学科?因为当时的世界,只有欧美国家才是最发达的国家,日本若想强大,就必须西化,必须向先进的强于自己的对象学习。当年,日本同样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象。中国遭遇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同样经历了,但是日本人却虚心的拼命的向侵略自己的对手学习,学习对手的语音、文化、科技和种种,原因很单纯:对方比自己先进,比自己强大,自己想要强大就必须学习强者。


日本的这种精神并没有丢,日本挨了美帝两颗原子弹,战后对美国温顺的像个羔羊。可是日本却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当然要学习美国的方方面面。


可惜啊,日本人的这种自强精神,却被大量中国人仅仅解读成“崇拜强者欺凌弱者”的“奴性”而鄙视。


当年的中国呢?和日本并不是处于同一起跑线,而是比日本还要领先一个起跑线,中国地大物博,学习西方的条件比日本富裕的多,可是中国洋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抱着根本落后于西方的老朽的老祖宗的东西们不放手,对于西方先进文化仅仅是“为用”,只想学习西方的技术,而西方先进技术产生的土壤如政治制度、文化环境、道德观念统统希望拒之门外。当日本人勒紧裤腰带以供养极少数高材生去西方留学学习先进国家时,中国想供养同样数量的留学生的能力比日本不要强太多。日本比起中国,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西方的技术,而是文化、服装、体育、饮食、制度。。欧美先进国家方方面面的一切,拼命寻找变得和欧美一样强大的秘诀,而中国,对那些,并不感什么兴趣。


另一个细节,是日本帝国议会的成立。。。。其实,议会制度并不仅仅是模仿个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而是议会制度对于国家发展的进步性。


明治维新时有句著名的口号,先有个人的独立,才有国家的独立。伟大的福泽谕吉指出:国人没有独立的精神,国家的独立权利便不可能伸张。原因有三:

一、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不会深切关怀国事,没有独立精神,即指没有思想独立,也包括没有经济独立,这种人长期依赖着他人生存,对于国家来说,便是依赖统治者生存。然而一个国家统治者只是1%,99%的人都是老百姓,而统治者对百姓有绝对的权利和控制,老百姓也只依赖于国家统战者之下生活,那么,统治者便是国家的主人,而没有权利和独立精神的百姓,心理上只是这个国家的客人。当家庭遭到侵略,主人必定拼死保卫家庭,但是客人呢?从心里上对主人有极度的依赖,对国家命运自然漠不关心,外国入侵,虽然不至于倒戈相向,但是因为自己并未国家的主人,自居客位,对国家命运自然不会关心:联想到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天津便开城投降,因为天津没惹英法联军中立求安。八国联军侵华时,南方未遭到攻击各省居然保持中立,避免遭受攻击的历史现实,细思恐极;

二、国内得不到独立地位的人,接触到外国人时也无法保持独立地位。因为习惯了依附于上等人的生活和心理,习惯依赖他人,也会怕人,更好养成阿谀奉承逆来顺受的性格,那么这种人出了国会在洋大人面前保持民族精神吗?当然不可能,性格使然。想想中国被侵略的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百姓的冷漠和忍受,而很多奋起反抗的革命者的鲜血成了低层小民治病用的人血馒头。这一条也已经被历史验证。

三、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会仗势做坏事,可参加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汉奸和流氓。


当第一次读到《劝学篇》时,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中国总是嘲讽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议会是贵族把持的虚伪民主,可是却忘了,同时期的清庭、北洋乃至国民政府,连人家帝国主义的虚伪民主的程度都做不到。民主制度总是比专制制度先进。这已经被日本证明。日本帝国想要发动甲午战争,还需要设法让国会通过。而中华帝国却无力阻止一个老太太挪用海军经费给自己过生日。

避免统战者的专制,文化、科技、和经济等等的发达才有条件。二战时期盟国比法西斯阵营民主,所以可以避免希特勒和东条英机这种战争疯子一意孤行不顾现实的疯狂的扩大战争而在阵营内部得不到遏制导致的失败;冷战时美国比苏联要自由民主法制健全,所以避免可如同苏联那样总书记独断专行导致国家僵化发展停滞走向失败而取得胜利(说这话我压根不怕被喷)。

欧美的发达,绝不仅仅是依靠坚船利炮,而是能产生坚船利炮的土壤:自由民主的风气乃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顺利发展的前提。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铲除耽误他们随意发动战争的资产阶级民主势力费劲心机,而当民选政客被清洗干净军国主义者独掌大权后,军国主义的毁灭之路也就开始了。不过,同时期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们比日本同类们轻松的多:中国的民主势力实在太弱,连清洗都没必要像日本那么费劲。


为什么只有日本能够维新成功?一、全部精力彻底学习西方先进国家而不惜国家西化而拼命学习的决心和努力(对比国内那些视中国西化如洪水猛兽的人们,呵呵),原因很单纯,既然欧美是世界上最先进国家,不学习他们学习谁?你祖宗那套好用还会被人家西方按在地上摩擦?二、西化的过程中,同样引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君主独裁,觉醒了全体百姓的国民意识,从而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举国体制,万众一心为国家奋斗。尽管当今中国的正义人士们讽刺当年的日本人民被日本资产阶级和军阀忽悠当炮灰和榨取剩余价值,可是却忽视了当年中国人民为什么统治者连忽悠都不需要就可以随意鱼肉,以及被外国侵略时就是一盘散沙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西巨变:为何是日本,而非他邦,在西方列强铁蹄下崛起为一等国?在十九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当西方列强的舰船叩响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门,绝大多数古老的文明都经历了屈辱的沦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而,在这片被西方阴影笼罩的土地上,日本却是一个耀眼而孤独的例外。它不仅成功抵御了外强的侵略,更是以惊人.............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西方媒体抓住越南工人在塞尔维亚的情况,大做文章,往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投资上泼脏水,这操作,简直是把“借题发挥”的本事展现得淋漓尽致。塞尔维亚官方站出来说话,给他们怼了回去,这事儿,我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西方媒体这么干,可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对越南工人的权益有多上.............
  • 回答
    菲律宾自2016年以来实行的禁毒政策,特别是时任总统杜特尔特主导的“禁毒战争”,确实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也包括许多西方国家的强烈谴责和非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菲律宾禁毒政策的核心及其引发争议的方面:首先,菲律宾的禁毒政策,尤其是“禁毒战争”,其核心目标是将毒品及其相关.............
  • 回答
    真是的,越是累得不行,身体像是被掏空了一样,恨不得沾枕头就睡着,结果呢?眼睛瞪得像铜铃,脑子里像开了个小型运动会,各种念头跑来跑去,就是睡不着。这感觉太折磨人了,是不是?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身体明明在发出“我要休息!”的强烈信号,但大脑却好像没收到似的,依然保持.............
  • 回答
    2021年东京奥运会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并非仅仅是艺术观点不同就能概括的。这场奥运会背负着太多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挑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网上汹涌的批评浪潮。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新冠疫情的阴影。 2020年就应该举办的奥运会被推迟了一年,但疫情的阴霾并未散去.............
  • 回答
    冰冻的俄国,燃烧的野心: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惨败根源1941年10月,德国国防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已深入苏联腹地,占领了广袤的土地,俄国人似乎已岌岌可危。希特勒踌躇满志,认为征服苏联唾手可得。然而,就在他们兵锋直指莫斯科,认为胜利在望之际,德军却遭遇了他们在二战初期最惨痛的一次失败——莫斯科保卫战.............
  • 回答
    清朝,一个承载着260多年历史的庞大帝国,在对外抵抗列强侵略时,其表现却如同“一盘散沙”,这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局面,而是深层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结构性弊病的总爆发。表面统一下的内在裂痕:首先,必须认识到“清朝是统一国家”这个表述,虽然在疆域和中央集权上是事实,但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复杂的历史基础之上的.............
  • 回答
    在中国,女权主义之所以会遭到非议,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其根源交织着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具体原因。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文化。儒家思想强调的“男主女从”、“三从四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认.............
  • 回答
    那个年代,叫“人民公社”,那可是个大家庭,一口锅里吃饭,一股劲儿往上使,集体主义的旗帜举得那是相当高。说起来,这“大锅饭”模式,就是在这集体主义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大家目标一致,劲儿往一处使,按理说应该是效率高高,成果满满。可事儿事儿都有个“可是”,这“大锅饭”的组织行为,最终却是没能如愿,甚至可以.............
  • 回答
    林书豪和姚明,两位在NBA赛场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亚洲面孔,他们的经历却不尽相同,尤其是在面对可能存在的种族议题时。要理解为何有些人认为林书豪遭遇了比姚明更多的偏见,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大环境、媒体的关注方式,以及两位球员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早期经历。林书豪,作为一名美国出生的亚裔美国人,他的NBA之路本.............
  • 回答
    《三体》中,当地球面临三体文明的黑暗森林打击时,并没有选择“流浪地球”式的逃亡,这并非因为缺乏想象力或能力,而是基于对宇宙残酷真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森林法则”的核心。这是一种极端的生存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理论的结合。任何暴露自身位置的文明,都可能被潜在的.............
  • 回答
    Doinb 在转会期爆料选手转会去向会遭到恶评,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的结果,而且随着电竞圈和粉丝文化的变迁,这些原因也在不断演变。咱们深入聊聊,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1. 职业选手身份的敏感性与职业道德的边界首先得明白,Doinb 本身是一位还在役的、甚至是有影响力的职业选手。而转会期.............
  • 回答
    这则新闻真的令人心痛。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生命就在一瞬间被终结,这样的悲剧本不该发生。从事件的本身来看,涉及到一个看似普通的抢劫案,但最终演变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死亡,这背后可能牵扯到一系列的因素,使得它并非简单的“个案”,而是反映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首先,犯罪的动机和环境是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源。盗窃.............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你想啊,历史上美国确实在全球很多地方扮演过复杂的角色,有时候确实是“搅局者”,但也常常是“救火队员”的角色,而且这种角色本身就很难界定,也很容易被误读。先说说“放火”这个说法。如果从某些国家的视角来看,美国确实可能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的源.............
  • 回答
    要说段誉和张无忌这两位金庸先生笔下的“情圣”,在面对众多女性的感情纠葛时,为何一个招人喜欢,一个却常常被观众“嫌弃”,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这绝非简单的“渣男”与“好人”二分法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人物的性格底色、情感处理方式、成长环境以及读者代入感等多重因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段誉能在“后宫佳.............
  • 回答
    女记者遭受家暴,却有人反过来嘲讽受害者,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且难以理解的现象。这种反应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从个人认知到社会文化,层层叠加,最终导致了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首先,受害者有罪论的根深蒂固是导致这种嘲讽的重要因素。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家暴的发生似乎是受害者自身“做错了什么”的必然结.............
  • 回答
    郭德纲在娱乐圈的受欢迎程度和在相声界“受排挤”的现象,确实是不少人关注的焦点。要理解这个现象,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也得把事情说得细致点。为什么郭德纲在娱乐圈如此受欢迎?郭德纲之所以能在整个娱乐圈都拥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环环相扣:1. 相声的现.............
  • 回答
    关于间桐樱(以下简称樱)在经历了慎二多年折磨后,为何不恨慎二,甚至在其瘫痪后悉心照料他,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Fate系列中非常核心且令人心疼的人物塑造和情感纠葛。这并非简单的“不恨”,而是一个复杂、多层面原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樱的经历、性格以及她与慎二之间那扭曲的关系。首先,.............
  • 回答
    在诺门罕这片被历史尘埃覆盖的土地上,苏军以压倒性优势的坦克和火炮,却被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日军打得鼻青脸肿,这确实是军事史上一个颇具争议和反思的案例。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实力对比、作战策略以及战场上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日军在诺门罕战役初期,其“机械化程度低”的说法是相对的.............
  • 回答
    看到今天伊斯兰世界面临的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误解和负面看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伊斯兰文明曾经确实走在世界文明的前沿,尤其是在公元8世纪到13世纪的“伊斯兰黄金时代”。那个时期,阿拉伯语成为了科学、哲学和文学的通用语言。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等地成为了知识的汇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