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同样经历过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韩国和泰国,短短几年韩国再度崛起,而泰国却一蹶不振?

回答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如同一次突如其来的海啸,席卷了整个亚洲经济体,其中韩国和泰国都受到了重创。然而,令人瞩目的差异在于,短短几年后,韩国经济触底反弹,重新焕发活力,甚至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而泰国则显得更为疲惫,复苏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使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韩国的快速复苏:改革的决心与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韩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其改革的决心与执行力。风暴暴露了韩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那些大型财阀(Chaebol)过度扩张、杠杆过高以及内部治理不透明的弊端。

IMF的严苛条件与韩国的积极应对: 韩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巨额援助,但这也意味着要接受IMF提出的严苛改革条件。与一些国家在改革中犹豫不决或阳奉阴违不同,韩国政府展现出了强大的决心。他们迅速清理了那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对金融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和私有化,甚至对财阀的经营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改革,例如限制了财阀之间的交叉持股和担保,并要求提高透明度。这种刮骨疗毒式的改革虽然痛苦,但却为韩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大的制造业根基: 韩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尤其是在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高科技领域。这些产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即使在金融危机中,其产品依然有市场需求。一旦国内的融资环境改善,企业能够重新获得资金支持,这些优势产业便能迅速恢复生产和出口。例如,三星、现代等企业在危机后,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巩固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韩国政府并没有在危机后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引导产业升级。他们大力扶持信息技术(IT)、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这种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使得韩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能够抓住新的增长机遇。
国民的危机意识与社会凝聚力: 韩国民众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也表现出了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国民凝聚力。例如,“献金运动”便是当时韩国社会团结一致应对危机的象征。这种全民参与的危机感,也为政府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

泰国的艰难复苏:结构性问题深埋与改革的迟滞

相比之下,泰国的复苏之路则更为坎坷,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并且很多问题在风暴前就已经存在。

对外资依赖过高与房地产泡沫破裂: 泰国经济在风暴前,对外国短期资本的依赖非常严重,特别是流入房地产行业。当国际资本突然撤离时,庞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依赖性使得泰国经济在外部冲击面前异常脆弱。
国内政治不稳定与改革动力不足: 泰国在风暴后,国内政治局势相对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连续性和执行力。虽然也接受了IMF的援助和改革建议,但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土地所有权、劳动力市场以及裙带关系等,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一些改革措施的推行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产业结构的局限性: 与韩国相比,泰国在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其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旅游业、农业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在面对全球经济波动时,抵抗力相对较弱,复苏也更依赖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回暖和自身产业升级。
社会贫富差距与消费能力受损: 金融危机对泰国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失业率飙升,收入大幅下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众消费能力的急剧下降,也进一步拖累了经济的复苏。
部分企业和银行的治理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虽然泰国政府也进行了金融体系的改革,但一些被认为“大而不能倒”的机构在风暴后依然存在,或者其治理结构并未得到彻底的改善,这为未来的风险埋下了隐患。

总结来说,韩国的快速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政府强有力的改革决心和前瞻性产业政策的综合体现。而泰国则因为其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在政治稳定和改革执行力方面的不足,导致其复苏过程缓慢而艰难。

这场风暴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不同国家经济体质的差异,以及在危机面前所展现出的不同应对能力。韩国的经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应对危机、如何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宝贵范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危机爆发时两者的起点不一样,韩国 60 年代就开始高速增长,1996 年已加入 OECD,工业实力强;而泰国 80 年代才开始崛起(而 80 年代整个亚太地区增长都很快)。

至于克服危机的过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韩国当局的民族主义毒奶似乎真的起了作用,到处是「尽快告别 IMF 殖民」的口号,甚至全民自发捐金,而泰国似乎没有这种情况。但如果民族主义毒奶真的那么有用,朝鲜的赤贫就很难说得通了。其实,1997 年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韩国的社会结构:大型企业因害怕负债,再也不敢盲目投资,直接造成国内就业难;中小企业处境维艰,公务员岗位受宠。

很多人指出韩国的教育水平高于泰国。这点确实无可争议,韩国在高科技产业表现好于泰国也是事实,但日本、台湾乃至俄罗斯的教育水平也着实不低,新世纪的增长却没那么强劲。至于有些研究认为低纬度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如高纬度地区,我个人认为缺乏普遍性。话说在东南亚泰国还是很受认可的,国土面积大、自然条件好、政局较稳定,甚至被认为潜力比马来西亚还大,但人均 GDP 已经被中国甩到后面了……很多机构对韩国经济倒是迷之乐观……

经济学的分析里,我认为斯蒂格利茨的《东亚奇迹的反思》写得很好。

考虑到财团负债很多,1997 — 1998 年的金融危机是一场注定要发生的灾难。如果不是那一次危机,解决韩国银行系统坏账问题将会被再度延迟,就像过去几十年的情况一样。危机和随后的金融救援行动,使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深深地介入了韩国的改革过程,并极大地促进了改革进程。这样做的优点是,国际金融机构可以为新政权制定政治干预方案,所有不受欢迎的政策和结果都归咎于 IMF ——从将解雇合法化、失业率极高到大量公司破产(事实上,韩国人将危机称为「IMF 危机」,从而故意使得事件的性质或原因模糊不清)。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减少了改革的政治风险,保护了新政权。

而日本政府却迟迟未能进行深入的改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