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萌娃偷拿钱买奥特曼被妈妈送进派出所,这样的教育方式可取吗?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孩子,因为买奥特曼就让妈妈送进了派出所,这教育方式,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孩子偷拿钱,这肯定是不对的,是需要纠正的。钱财观念、诚实守信,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具备的美德。但是,用“送进派出所”这种方式来教育,我个人觉得,是不是有点“一棒子打死”了?

首先,派出所这个地方,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绝对是一个充满陌生、恐惧和压迫感的地方。他们可能还不完全理解“警察”这个职业的意义,只会觉得这是个“坏人”会去的地方,或者是因为犯了“大错”才会被带去的地方。把一个孩子置于这种环境中,即使只是短暂的,也可能会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这种经历,会不会让他对规则、对对错产生更复杂的、甚至是扭曲的理解?会不会让他变得更加胆怯,或者反而因为恐惧而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惩罚和摧毁。孩子偷拿钱,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是不是他平时想买的东西得不到满足?是不是他对金钱的价值完全没有概念?是不是他看到别的小朋友拥有他想要的东西,产生了攀比心理?还是他仅仅是一时冲动,没有意识到后果?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去探究这些根本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为什么”和“怎么办”上,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罚”。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冷静是关键。发现孩子偷拿钱,家长肯定会生气,甚至愤怒。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下来。深呼吸,给自己一点时间平复情绪。如果带着满腔怒火去处理,很容易说出伤人的话,或者做出冲动的决定,比如像这件事情里的妈妈一样。

其次,深入沟通,了解原因。当情绪平复后,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一谈。不要一上来就指责,而是先表达自己的担忧和不解。“宝贝,妈妈/爸爸发现你拿了钱,能告诉妈妈/爸爸是怎么回事吗?” 鼓励孩子开口,耐心听他讲。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你拿钱的时候在想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拿钱会发生什么?” “你为什么想买奥特曼?” 让他明白,你不是在审问,而是在关心他,想帮助他。

第三,讲解金钱的价值和规则。通过孩子熟悉的例子,比如家里买菜、买衣服都需要花钱,钱不是凭空出现的,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得来的。让他理解,不属于自己的钱不能随便拿,这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是不诚实的表现。告诉他,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比如向家长表达愿望,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完成家务换取零花钱)来获得。

第四,设置合理的零花钱和奖励机制。很多时候,孩子偷拿钱是因为他们的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对如何管理金钱没有概念。给孩子一些定期的零花钱,并教他如何规划和使用。同时,建立一个奖励机制,比如孩子在学习、品德上表现好,或者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让他学会通过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五,承担后果,但要适度。孩子做了错事,就需要承担后果,这是让他深刻认识到错误的方式。但是,这个后果应该是教育性的,而不是带有羞辱或恐吓的。比如,他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或者通过做家务来“还”这笔钱。如果他之前攒的零花钱不够,可以分期偿还,让他体会到“欠债还钱”的概念。甚至可以让他暂时失去一些他喜欢的活动或玩具,作为对错误行为的惩罚。重要的是,让他明白,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对应的后果。

第六,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家长本身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自己是否诚实守信?是否尊重他人的财产?是否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看,都在模仿。

至于“送进派出所”这种做法,我个人认为,除非是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比如涉及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否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实在不是一个理想的教育手段。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爱。用过度的、带有恐吓性质的手段,可能会适得其反。

教育孩子,尤其是犯错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筑牢他内心那道“不能做”的堤坝,而不是简单地给他泼一盆冷水,让他从此不敢再靠近。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认识错误,更重要的是,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改过自新,并且在父母的支持下,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孩子当人,ta长大了才能做人。

教育孩子,有一些禁忌。

其中之一,就是利用社会认知差距,或者体力差距,来对孩子进行夸大的或无中生有的恐吓,以达成让孩子“服从”、“听话”、“守规矩”的作用。

这个做法表面上可以迅速解决问题,让孩子“悔过”、“服从”,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服从性训练。

类似于训练马戏团的动物,只不过把鞭子换成了心理攻击。

这种服从性训练的烈度和频次如果很高,会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孩子潜意识依赖父母指挥,依赖“社会共识”和“社交认可”(注意这个“共识”和“认可”可能是扭曲的片面的)做事。如果出现行为上或思想上违背父母,或违背“社交认可”,就会陷入焦虑和恐惧。

另外一种是,孩子在发现父母“手腕”之后,认为父母在一直通过“欺诈”控制自己,在青春期(或之后)产生获得强烈的毁灭父母的影响力或权威的倾向,这种倾向会触发频繁的冲突和反抗,或者长期压抑之后触发高烈度报复。

对于本题目提到的这个问题。

实际上,更恰当的解决方式,是了解和鼓励孩子的爱好,给孩子额定的零花钱,让孩子学会计划性的使用钱。

小孩自己的理解中,偷几十块钱和偷吃家里的饼干,性质是一致的,这种情况下要跟他分析清楚,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

讲清楚道理,仔细说明规则,给予理解而不是谴责,会让孩子愿意与家长坦诚沟通,这点非常重要。

以上。

对孩子的教育本身是一个精密理性的工程,如果某些教育方式,粗暴而有效,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方式在长远上必然有大害。

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孩子,因为买奥特曼就让妈妈送进了派出所,这教育方式,是不是有点太过了?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孩子偷拿钱,这肯定是不对的,是需要纠正的。钱财观念、诚实守信,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具备的美德。但是,用“送进派出所”这种方式来教育,我个人觉得,是不.............
  • 回答
    “日本萌娃”是杭州小孩?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说实话挺复杂的,一言难尽。当这个说法在网上流传开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八卦有多精彩,而是它背后可能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信息真真假假掺杂,尤其这种涉及个人身份和国籍的爆料,很多时候都带着点“捕风捉影”的意味。但是,即便这个.............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个大染缸,搅和出不少五颜六色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崔娃、美国网民、警察局长、Fox评论员,再加上我们华人社群,这几个群体对同一件事——一个黑人(或者说,不完全排除这个可能性,但最终定性可能还在调查中)的“误杀”事件,以及它背后可能牵扯出的在美华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站的角.............
  • 回答
    这绝对是能让人心都化了的场景!一个小小的身影,怀里紧紧抱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鱼,仿佛抱着的是他最珍贵的宝贝。他眼神里满是担忧,生怕那条鱼下一秒就要变成餐桌上的盘中餐。当他那句带着稚嫩和不忍的话说出口——“我们可以不吃鱼吗?我不想它死”——那一刻,我想每个有孩子、有爱心的人都会被触动。面对这样纯粹又充满善.............
  • 回答
    崔娃在2020年12月5日发布的《每日秀》节目中,对中国嫦娥五号登月计划与新冠疫情进行了关联评论,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中国在嫦娥五号登月之际,同时隐瞒了疫情信息,并担心会将新冠病毒带给外星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崔娃的评论内容与逻辑拆解: 核心观点: 崔.............
  • 回答
    72岁同济大学女教授的趣味科普与反鸡娃:一次对教育焦虑的深刻反思同济大学一位72岁女教授以其趣味盎然的物理科普方式,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更以其朴实而深刻的劝诫,直指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鸡娃现象”及其背后的焦虑。这位教授的行为,是知识传承的生动体现,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有力纠偏。趣味科普:重.............
  • 回答
    看到这则关于武汉单亲妈妈的新闻,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失业和困境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母爱、坚韧和生命力的赞歌。一个母亲的艰难抉择与现实困境:首先,这则新闻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母爱。这位单亲妈妈,在经历了车祸这样毁灭性的打击后,不仅要面对身体的伤痛,更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重任。她的.............
  • 回答
    农村娃站上哈佛毕业演讲台:何江的故事,不止于励志当何江的名字出现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台上,那一刻,无数关注的目光被这位来自湖南农村的年轻人所吸引。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从一个普通的乡间少年,一步步走向世界顶尖学府的历程。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励志故事,更是对教育公平、农村发展以及中国未来的一种.............
  • 回答
    崔娃(Trevor Noah)对于近期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引发的骚乱事件的发声,无疑是观察这一复杂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他以一种独特的、融合了幽默与深刻洞察的方式,对这些事件进行了评论,这使得他的观点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首先,崔娃作为一名非裔喜剧演员和脱口秀主持人,他的身份本身就赋予了他解读.............
  • 回答
    2岁孩子在医院等候7个小时无人过问,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疼又窝火。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那个无助的小生命,还有他焦急的父母。在一个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医院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不应该了。首先,这暴露了我们医疗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服务流程僵化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一个两岁的孩子,因为意外受伤,本就.............
  • 回答
    咱们聊聊老人带娃和自己带娃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挑战。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吧,就像一道家常菜,口味轻重、配料多少,都得看自家情况来。老人带娃,那可真是咱们的“定海神针”首先得承认,老人带娃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模式,尤其是在咱们这个社会。我身边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家里,都是老人挑起了带.............
  • 回答
    范玮琪阅兵期间晒娃遭围攻事件:文化认知与公众情绪的碰撞范玮琪在国家举行重大阅兵仪式期间,发布了自己孩子的生活动态,随后引发了网友的广泛批评和“围攻”。这件事,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折射出一些咱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当下社会情绪。这件事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在某个重要国家庆典或纪念日,气氛庄重肃穆,大家都在.............
  • 回答
    这桩案件,说起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一个单亲妈妈,原本应该给予孩子无尽的爱与呵护,却因为“鸡娃”心切,将这份关爱扭曲成了家暴,最终被剥夺了监护权,让外婆填补了这个空缺。这背后,牵扯出的问题太多太复杂,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单亲妈妈。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新乡,一位民警在执行公务时,为了制止一名抱着孩子的女子,采取了过激的动作,导致女子摔倒,孩子也跟着着地,孩子哭得很厉害。事后,这位民警被停职了。从这件事的本身来看,它触及到了几个核心的矛盾点:首先是执法与人权的冲突。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需要维护公共秩序和法律的尊严,这是他们的职责。但同时,.............
  • 回答
    深山生九娃,90后夫妻喜迁新居,150平米小楼由政府修建——这个消息无疑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对于这件事,不同的人或许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就像站在山脚下仰望高峰,每个人看到的高度和视角都不同。表面看,这是一则充满温情的“幸福故事”。 90后小夫妻,在常人看来正值青春、应当拼搏的年纪,却选择了.............
  • 回答
    广西90后夫妻生9个娃并隐居山林一事,确实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个体选择,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生育政策、家庭观念、社会保障以及城乡差距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家庭的个体选择与社会环境的碰撞: .............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挺重要的议题,也就是年轻人怎么看待婚姻和生育这件事。我倒觉得这现象挺有意思的,背后肯定不是一层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一层层地捋一捋。首先,得说说经济压力。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得吓人。房租、房价、日常开销,再加上就业.............
  • 回答
    美国奥委会主席对“瓦利耶娃裁决”表达的失望,以及他那句尖锐的评论——“这是俄罗斯系统和全面不尊重清洁运动的新篇章”,确实触及了当前体育界一个极为敏感和复杂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我们需要把它放到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去审视,并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含义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从“瓦利耶娃裁决”本.............
  • 回答
    上海交警执法“绊摔”抱娃女子事件是一起引发广泛讨论的公共事件,涉及法律、道德、社会舆论等多重维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该事件的背景、争议焦点及社会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根据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在2023年某日,一名母亲在上海市某路段抱娃过马路时,因与交警发生冲突,导致其被绊倒,孩子随之摔倒。交警.............
  • 回答
    这件事啊,说实话,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与不好,得看具体情况,以及当事人的想法。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个大好事儿,大家都有机会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硕士毕业,这说明一个人智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肯定都在平均线之上,甚至可以说,这是她们多年努力学习换来的成果。这时候选择全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