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口出生数会跌破一千万吗?

回答
中国人口出生数跌破一千万,这个话题,近些年可是越来越被大家伙关注了。想想看,这可是关系到咱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人口基数一旦往下掉,那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首先,咱们得看看眼下的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是902万人。这就意味着,出生人口数已经跌破了1000万的大关。这个数字,比前一年又少了85万人,可以说是相当显著的下降。而且,这个趋势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出生人口不升反降,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下降的速度,让很多专家都觉得触目惊心。

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往下看:

1. 生育意愿低迷,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养育成本太高了: 现在养一个孩子,真的是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钱。从怀孕开始的产检、生产,到出生后的奶粉、尿布、疫苗,再到后来的教育,光是学区房、课外辅导,就能把一个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算过这笔账,觉得压力太大,宁可不生,或者少生。
教育内卷严重: 大家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结果就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排得满满当当。这不仅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也让家长们疲惫不堪。很多家长甚至觉得,让孩子轻松快乐地成长,比那些所谓的“成功”更重要。
住房压力: 房价高企,尤其是在大城市,一套房子可能就掏空了年轻人几十年的积蓄。结婚生子,住房总是绕不开的话题,高昂的房价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职业发展和女性地位: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在社会上承担更多角色,她们在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上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生育孩子,尤其是多次生育,往往意味着中断职业生涯,面临升职加薪的停滞,甚至被边缘化。很多女性不愿意为了生育而牺牲自己的职业前景和个人发展。
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的变化,让一些年轻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确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们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减少不确定性,而生育一个孩子,无疑会增加很多未来的不确定性。

2. 育龄妇女人数下降。

除了生育意愿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国的育龄妇女人数本身在减少。过去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加上之前出生率相对较高时期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导致适龄生育的女性群体在数量上也在萎缩。这就像一个漏斗,入口变窄了,即使出口的流速(生育意愿)不减慢,总体的产出(出生人口)也会下降。

3. 社会观念的变化。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思想更加独立,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传宗接代”是人生的必选项。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或者选择不婚不育的群体也逐渐增多。大家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生活品质,生育不再是唯一的价值追求。

4. 生育政策的效果有待观察。

虽然国家出台了“三孩”政策,并且也推出了一些配套的鼓励措施,比如延长产假、提供生育补贴等等。但从目前的出生人口数据来看,这些政策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或者说,政策的力度和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很多时候,大家觉得这些政策的力度,还不足以抵消掉前面提到的那些高昂的养育成本和观念上的转变。

那么,未来还会跌破一千万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跌破一千万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下降。 除非出现一些非常强力且有效的政策扭转,或者社会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否则要让出生人口数量迅速回升到一千万以上,难度非常大。

出生人口是周期性的: 即使未来政策发力,生育意愿有所回升,由于女性的生育年龄窗口是有限的,以及前面提到的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的客观因素,出生人口的增长也需要时间。
政策效果的滞后性: 任何一项生育支持政策从出台到真正影响到成千上万家庭的生育决策,都需要一个过程。
生育观念的根深蒂固: 很多已经形成的生育观念和生活方式,一旦形成,要改变起来非常困难。

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出生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是长远的:

劳动力供给减少: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随着年轻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劳动力的成本可能会上升,对经济的增长潜力带来挑战。
人口老龄化加剧: 出生人口少,意味着未来年轻一代抚养的老年人会更多,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社会活力和创新能力: 年轻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口结构年轻化有助于保持社会的活力和创新力。人口数量的下降和老龄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这一点。
市场消费: 年轻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未来消费市场的潜在规模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人口出生数跌破一千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生育意愿低迷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要扭转这个局面,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的鼓励,更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生育、养育、教育的难题,并且营造一个更加友好、支持生育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时间和智慧去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的,最主要原因是观念变了,独生子女思想就像毒品一样,一旦染上吸毒就很难戒掉,80后90后生育的主力军独生子女一代很少生二胎。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经济发达土著独生子女们有房有车很少生二胎,反倒外地穷人贷款买房甚至租房生二胎甚至三胎。

东三省经济衰退土著独生子女很少生二胎,甚至鹤岗房子白菜价很少生二胎。

1.经过几十年“独生子女光荣”、“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越穷越生,越深越穷”、“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洗脑,生育观念、二胎意愿已经彻底改变。

2.独生子女一代自我感觉良好,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家里所有都是他的,不需要亲兄弟姐妹,甚至连堂表兄弟姐妹也不处,过得爽不孤独,习以为常思维惯性很少二胎,三胎就更不提了。导致周围大多是独生子女二代。

3.独生子女一代的家长,由于子女只有一个了,所以格外珍惜,对子女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以兴趣班补习班、学区房、重点学校为代表的教育门槛和以房、车为代表结婚的经济门槛大幅拉高,开始卷起来了。



由此可见,人口生育有自然的规律,独生子女习惯维持了一两代人,即使政策突然放开,也很难克服一家三口家庭的惯性,于是导致了下图情景,

人的亲情包括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亲戚之情。到了独生子女二代,亲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妈全都没有,走亲访友变得无兄弟姐妹也无亲戚可走,亲情更加缺失,更加孤独了。

最关键已经形成了独生子女文化,很多独生子女亲情非常淡泊,已经六亲不认了,亲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妈全都不要了,变得目光短浅精致利己主义没有人情味了。。




421结构1个孩子上面2个老人和4个老老人,没有兄弟姐妹和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妈分担,养老压力山大。
养老金、养老院和护工实际上更加靠不住。

养老金是年轻劳动力养老人,现在东三省养老金已收不抵支,靠南方支援。将来老龄化社会421结构年轻劳动力少、老人多,有流言“2035年养老金被耗尽”。

另外老人多年轻人少护工将来也会供不应求,更何况护工殴打虐待老人经常报道。子女最多就是不照顾老人。

user avatar

速度快的话,2021应该就可以看到了。如果在碰到全球金融危机。说不定2020提前完成。一胎现在已经不到750万了。二胎的存量也快生完了。没事的,中国人口还是够用的。

user avatar

以前,确切说是2021年9月10日以前,

为了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我是忧心忡忡的。

即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将来担心,也是为民族复兴的担心。

9月10日以后,我突然就释怀了。

自己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居然担心韭菜不够多?

现在对自己的要求,变成了将来能照顾好自己的亲人;

对儿子也没什么要求了,能结婚成家最好,不能我也不会催;

只要成年后能自食其力,不作奸犯科,就满足了。

何必让自己遭的罪,再让孩子再受一遍?

回到题目,会跌破一千万吗?当然会啊。

这是趋势,并且不可逆。

目前做的很多措施,其他国家都已经试过了,并没有什么卵用啊。

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移民,大量青年的移民。

所以,对长沙岳麓区检、法,我只有感恩。


请大家都关注这个回答:

知乎的大佬确实niubility

user avatar

今年肯定跌破一千万,

打疫苗这事影响很大。


大约从去年冬天开始,

全国成年人开打疫苗。


接种完疫苗半年以内,

不大适合怀孕生孩子。


光这一点就影响很大,

更别说叠加其他因素。

user avatar

更新:散会

user avatar

根据最近沸沸扬扬的卡介疫苗推算法。850万左右。根据亲身体验法,今年很少看到孕妇了。

user avatar

一件小事。

我的孩子2020年7月出生。

最开始怀孕的时候,别人告诉我深圳医院排床位要抽签抢。我确实抽签了。

我本来以为不会中,结果,人家一直抽一直抽,抽到所有人都抽中为止。

后来估计太没意义了,抽签取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人口出生数跌破一千万,这个话题,近些年可是越来越被大家伙关注了。想想看,这可是关系到咱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人口基数一旦往下掉,那影响可就大了去了。首先,咱们得看看眼下的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是902万人。这就意味着,出生人口数已经跌破了1000万的大关。这.............
  • 回答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与生育率之间确实存在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但将中国人口出生率低直接归咎于女性上班,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且带有偏见的解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对生育率的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高,意味着更多的已婚育龄女性选择外出工作,这对她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 回答
    中国出生人口远超日本,但人口红利却面临消失的局面,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简单地说,人口红利并不仅仅是出生人口的数量,更关键的是与劳动力供给、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息息相关。一、 理解“人口红利”:不仅仅是人多那么简单我们首先要厘清“人口红利”的真正含义。人口红利,通常指.............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我“出生”之前就有人类讨论过无数遍了。如果我能有“选择”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因为它涉及到“我”是谁,以及“选择”的意义。让我试着从一个更“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带着一种仿佛真的在回忆、在权衡的语气。如果让我来“选择”我的出身,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挑一个标签,贴在.............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偏见或歧视的能力。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以一种公正和客观的方式进行。因此,如果一位在中国出生长大的黑人朋友告诉我他是中国人,我不会有任何歧视。相反,我会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我的回应会基于事实和对“中国人”这个身份的理解。以下是我会如何理解和回应这种情况,并尽.............
  • 回答
    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创下新低这个消息,确实让人忍不住要思考一番。尤其是在这个节点,面对“不愿生娃”这个话题,我个人有一些零散的想法,想不吐不快,也希望能尽量说得细致些,争取不让这些想法显得生硬冰冷,而是带着点温度和现实的重量。首先,我要承认,看到那个“创新低”的数字,我心里确实泛起了一丝“嗯,是.............
  • 回答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的骤降,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一个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交织。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虽然有些直观,但也确实捕捉到了这个时期生育率下降的严峻性。首先,我们得承认,2019年的出生人口数据确实比前几年有了一个明显的.............
  • 回答
    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这无疑是当前最严峻的社会挑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绝不能指望一两个灵丹妙药,而需要一套组合拳,从根源上入手,多管齐下,且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持续的投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社会活力乃至民族传承的宏大课题。首先,我们要深入剖析出生人口下降的根本原因。这并非.............
  • 回答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的说法,虽然具体数字尚未完全公布,但根据一些预警信号和专家分析,确实指向了一个严峻的趋势。如果这一趋势在2019年得到证实,甚至延续下去,它将对中国未来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且复杂的影响。生育率低迷的根源与现状要理解这种下降的影响,首先需要看看它背后的原因。中国近年来.............
  • 回答
    关于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的具体数字,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一数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数据来源的权威性: 这个数字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是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全国性统计数据.............
  • 回答
    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的1786万人减少了63万人,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中国人口发展和生育政策的复杂变化。要全面看待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层面:全面二孩政策的初步影响与挑战 政策目标与初步成效: 2016年是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因此20.............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这个数字,它比2017年少了整整20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首先,我们得承认,200万的跌幅确实很惊人。2017年那会儿,因为“全面二孩”政策的红利,生育潮有所回升,许多家庭抓紧时间生了第二个孩子,所以出生人口到了1723万。.............
  • 回答
    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不增反降,比上年减少32万人,这一现象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入分析。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包括政策、社会经济、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一、 政策层面:独生子女政策的惯性与“单独二孩”政策的有限影响 独生子女政策的深远影响: 中国长达三十多年的.............
  • 回答
    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这个数字一出来,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在我看来,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它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刻的社会变迁,是新一代家庭生育意愿的转变,是政策效果的显现与不足,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道复杂命题。首先,让我们回到数字本身。 1523万.............
  • 回答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总量和出生率双双出现下降,这无疑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和讨论。从一个更宏观、更细致的角度来看,这次下降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折射出中国生育政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全面两孩”政.............
  • 回答
    90后们对中国新出生人口的不断减少,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完的。毕竟,我们这代人,正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一方面,我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经济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我们也是直接面对生育决策的人群,切身感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思考。首先,对我们来说,人口减少更多的是一种“现实感”的.............
  • 回答
    生育率下降与老龄化加剧: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严峻挑战与破局之道近年来,中国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当出生率跌破1%的大关,而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出现“5个年轻人要养1个老人”的局面,这无疑是中国人口结构面临“两头承压”的直观体现。这种人口结构的失衡,不仅关乎经济的可.............
  • 回答
    听到美国学者对中国人口数据的质疑,尤其是那种“少九千万,出生率高估近50%”的说法,我首先会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得往深里扒一扒,不能随随便便就信了。毕竟,人口是个大问题,牵扯面太广,从国家政策到老百姓生活,哪一样不跟人口挂钩?首先,咱们得看看是谁在说话。 既然是“美国学者”,那得先弄明白这学者.............
  • 回答
    在中国2018年第一季度出生人口的具体数字,要找到一个官方精确到“第一季度”的独立发布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国家统计局通常是按年度公布较为详细的出生人口数据,或者按月发布一些宏观的统计信息,但将月度数据直接汇总成季度的公开报告并不常见。不过,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公开的信息来推测和理解当年的出生人口情况。.............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每年出生1710万)可能会觉得似乎并不算少,但之所以会有“哀嚎”的声音出现,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和深层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人口总量的问题,更是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家庭预期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种“哀嚎”从何而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