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果你是个老百姓,你会做什么?

回答
面对圆明园的毁灭,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的心情会是无比的沉痛和愤怒。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宫殿,它承载了太多我们民族的骄傲、历史的记忆,以及祖先的心血和智慧。它的毁灭,对我来说,就像自己家园被践踏,心被撕裂一样痛苦。

如果我身处那个年代,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或者市民,我能做的事情或许很有限,但即便如此,我也会尽我所能去应对,去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 内心的哀恸与情感的表达:

亲眼所见(如果可能): 如果我恰好在京城附近,并且有机会远远地看到圆明园的火光冲天,那一定是此生难忘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我会和周围的乡亲们一样,带着无法言说的悲伤,默默注视着那曾经辉煌的建筑在火焰中坍塌。
倾诉与议论: 回到村庄或街坊,我会忍不住和家人、邻居倾诉我的悲伤和愤慨。我们会在私下里议论,痛斥那些侵略者的野蛮,为国破家亡而悲叹。虽然言语可能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这种情感的宣泄,是我们在绝望中的一丝慰藉,也是维系民族认同感的方式。
祭奠与纪念(私下): 我可能会私下里做一些简单的祭奠,比如在心里默默为那些逝去的工匠和士兵祈祷,或者用随手捡拾的石头,在自家院子里默默堆砌一个小小的“纪念碑”,象征性地怀念那曾经的辉煌。

二、 实际的行动与应对:

保护有限的资源: 战争的阴影会笼罩在百姓头上。如果圆明园被毁的消息传来,我最直接的担忧会是战乱是否会进一步蔓延到我的家园。我可能会开始囤积一些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动荡和物资短缺。同时,我会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家中仅有的财产,因为我深知它们来之不易。
尽力搜寻和保存幸存的物品(极小概率且危险): 也许在战乱平息后,一些当地的百姓会冒险进入圆明园的废墟。如果我身处附近,而且有极大的勇气和机会,我可能会尝试去寻找一些尚未被完全毁坏、或者散落在外的、能够代表圆明园曾经辉煌的物件,比如一些雕刻精美的石头碎片、残破的琉璃瓦片等等。这些东西我不会去出售,而是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作为一种民族记忆的象征,寄托我的哀思和对未来的期盼。这是一种冒着风险的行为,而且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也可能被视为盗窃,但当时那种心情,是极度希望抓住哪怕一丝与过去的联系。
帮助受难的同胞: 如果战争导致一些流离失所的人来到我的家乡,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分享我有限的食物,提供一个临时的栖身之所。因为我深知,在国破家亡之际,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难者,同情和互助是我们作为同胞最基本的连接。
传承和教育后代: 我会用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圆明园被毁的这段历史告诉我的子孙后代。我会告诉他们,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也有一段不屈的民族精神。我会告诉他们,我们不能忘记这段伤痛,更不能忘记我们曾经拥有过那么辉煌的文化和建筑。我会让他们记住这份耻辱,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强大贡献力量。
参与抵抗(如果有机会): 如果国家有组织抵抗侵略的行动,我会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即使我只能做最普通的工作,比如运送粮草、包扎伤员,或者只是加入到摇旗呐喊的行列中去。我虽然没有能力上战场杀敌,但我愿意用我的身体和劳力,为抵抗侵略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三、 对未来的期盼与民族精神的坚守:

祈祷国家的复兴: 我会向天祈祷,祈祷我的国家能够早日摆脱屈辱,重新强大起来。我会在心里默默地为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祈祷,也为那些在战乱中受难的百姓祈祷。
坚守家国情怀: 即使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我不会因此而丧失对家国的热爱和忠诚。我会努力让我的家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情怀,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要保持我们民族的尊严和骨气。
等待复兴的曙光: 我会像许多普通百姓一样,带着这份沉痛和希望,继续生活下去,等待国家真正站起来的那一天。我坚信,我们的民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总有一天,我们会重新找回失去的一切,甚至更加辉煌。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却是真挚而深沉的。圆明园的毁灭,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的一道伤痕,它将激励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并为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贡献我所能及的一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圆明园的事我之前讲过,不谈了。我来讲讲清国的终曲——满洲国的覆灭吧。

1945年时单田芳11岁,他随父母住在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近距离目睹了815前后“新京”的变化。

讲述人单田芳:

我读书的长通路小学后面就是宫内府,也就是伪皇宫,每逢周一校长必定带着全校同学列队到宫内府前面向皇帝陛下三鞠躬,接着校长讲话:什么人民三千万,大日本帝国必胜,“满洲”帝国繁荣昌盛等一系列屁话!此举每周必进行一次,日久天长不足为奇。有一次我背着书包上学,刚走到学校门口就听见有人大喝一声:“站住!”把我吓得一哆嗦。抬头一看,原来是个警察,我这才发现走路的人全都原地站好把头低下了,闹了半天皇帝陛下要由此经过,去参拜靖国神社,要从我们学校门前经过。每到这个时候警察全出动了,不远一个不远一个,开始戒严,行人和车辆必须原地站住,所有的人都要把头低下不准偷看,等皇帝的车队过去之后,戒严才能解除。我那次正好站在路边,离维持秩序的警察不远,正好能看清街上发生的一切。我翻着眼睛偷眼观看,一辆洒水车在前面开道,不一会儿又出现了摩托队,骑摩托的都是宪兵和皇帝的警卫部队,大约能有十几辆,因为速度慢(不超过三十迈),所以我看得更清楚了,在摩托队中央有一辆老式汽车,黑顶红裙子也可能红顶黑裙子我记不清了,溥仪就在这辆车里坐着,因为车窗户摇下来了,溥仪双手拄着战刀,戴着近视眼镜,在车里东瞧西看,正好往我这边一看,我们俩几乎打了个对眼光,顿时我心里发烧,心说妈呀!这就是溥仪皇帝啊!这车子过去之后,后面是几辆汽车,全是全副武装的日本宪兵。好半天车队才走远了,戒严也解除了。

……

那时候溥仪的照片和画像是不能随便观看的,只有校长室里有一张挂像还用黄布绸子挡着,不到节假日不准把帘掀开,当时把皇上的画像和照片称做玉贞影,是不能随便让老百姓看到的。

……

还有两件对我印象深刻的事。第一件暂定名叫大闹伪皇宫吧。有一天孩子王小玲子带着我们十几个小孩儿去街上捡洋落儿。小玲子说“哎!咱们去皇宫里转转!”我说:“是啊!我咋没想到呢?”大家一致通过。于是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奔了长通路,也就是我读书的那所小学。因为正处在无政府状态,机关无人上班,学校无人上课,一下子自由了,我心里特别高兴,我们转过长通路,来到了伪皇宫门前,就是我上面说的宫内府,是溥仪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原来的宫内府前面是一个大广场,岗哨林立,戒备森严,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广场已经变成了自由市场,到处是卖洋破烂的,给点钱就能成交,所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我们没心思买东西,直奔宫内府院内。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都是来看新鲜的。迎面的三扇铁大门,早已洞开,院里变成了大垃圾场,我记得好像所有的房子都不高,至多是三层,正中央高大的建筑物上是黄绿琉璃瓦,跟北京故宫的房顶差不多。进屋后我一看,喝!好大的房间哪!满地都是碎纸烂片和垃圾,猩红的地毡早被抢光了。我们就寻找皇上升殿的地方,有人指引方向就是那儿,我们顺着他指引的方向一看,眼前是一座很大的厅堂,门和把手已经破口不堪,据说原来都是镀金的,早被贪心的人们用刀子刮走。离大门一百几十步远是个高台,我记得好像是水泥造的,原来上面也铺着地毯,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正中央有一把高脚椅的痕迹,据说“康德皇帝”就在此接见文武群臣,或者开会。椅子早没了,但是印迹看得还挺清,这屋挺大,能容纳二百人吧。小玲子领着我们登上高台,可着嗓门儿喊:“我是皇帝陛下!“我也喊了两声:“我是皇帝,我是皇帝!”到底这是不是溥仪升殿的地方谁也不清楚。从这屋出去之后我们又奔后楼,据说这是皇帝的寝宫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房问真不少,究竟准住在哪问屋谁也说不清楚。总之宫内府的房间几乎我们都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什么洋落儿也没捡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座窗户和门上的玻璃全都不在了,有的被打碎了,有的被撬走了。

突然有人发现说后院还有地下室,我们好奇地奔了过去。地下室是干什么的我们不清楚,大概是皇帝和大臣们的防空洞吧!里边台阶好多好多,很深很深,越往里走越黑。找们每个人都从地上捡纸,卷成纸筒,点燃了火把,就发现里边也有很宽的走廊,对面有很多房间,大部分房间还上了锁,不是轻易能打开的。我们大约走了十分钟也没走到头,有人说地下好几层呢,最下面的还有水,你们别下去了,危险!我们一看也没啥意思也没有什么便宜可捡,于是又原道返回到地面,至今我也不知道那是一处什么所在,干什么用的,上锁的门里装的是什么也不清楚,于是小玲子带头也开始砸起了玻璃,虽然完整的玻璃不存在了,但是半截的残缺不全的还是有的,我们从地上捡起鹅卵石,刹那间没把的流星满天飞舞,不管谁击中一块玻璃我们就欢呼一声,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从伪皇宫出来我们又饿又累,小玲子问我们身上带钱没有?我们十几个小孩儿谁身上都带着点儿零钱,于是凑在一起交给小玲子。小玲子说:“走,咱们吃大米饭炖肉去!”我问他:“这点儿钱够吗?”他一笑说:“用不了!吃饭可便宜了!”于是我们又钻进那个自由市场,我这才发现这里到处是摆地摊卖饭的,一家挨着一家,所谓摆地摊就是没有桌椅,你可以坐在地上吃,也可以捡块砖头坐下吃,家家都是雪白的大米饭炖肉。在日本占领时期,不准中国人吃大米饭,现在鬼子垮了,那些条条框框成了屁话,天是王大,人人都变成了王二,谁管谁啊!我们找了个地摊,团团围住,小玲子付了钱,卖饭的掌柜的说:“吃吧,这是日本关东军大米,你看看上面都有一层油。你们人太多,就吃一盆肉吧。”于是他就拿着铝制的锅给我们盛了半盆肉,噫!大伙儿吃得这个香就甭提了,我心说:“光复就是好。这有多痛快多欢乐啊!”看看天快黑了我们才回的家,父亲问我:“你上哪儿去了?”我说:“去皇宫了。”父亲惊讶地问:“里边还有啥东西没?”我说:“都被抢光了,里边全是碎片子,碎玻璃,啥也没有。”看样子我爸还有点后悔没去。

第二件事,我那个麻于脸的刘口叔从街上买洋落儿买回来两件表服。我一看这衣服真新奇,不管是领子上袖子上,前后衣襟上全绣着金线盘花,除了没有肩章和领章,其余的完好无掼。我爸说他:“买这玩意儿干吗?谁能穿得了?”麻四叔笑着说:“姐夫,这可是皇上穿的衣服啊,要回来,咱家岂不借点喜气?”我和我爸都睁大跟睛又仔细看了几遍,发现这衣服的确不一般。麻四撺掇说:“把这上面的金线都拆了,把这呢子翻个个儿,做件衣服,你看这质量多好。”我爸说:“也对。”

我记得光拆上面的金线盘花就拆了两天,翻过来一看,里面是崭新的蓝呢子,果然质量不同凡响。后来才知道这根本不是皇上穿的衣服,这是宫廷卫队的礼服。由于尺寸短小,我爸拍板决定,给我做一件呢子大衣,我一听高兴极了,长这么大还没穿过呢子大衣呢!


……

日本投降后,长春处于无政府状态,市面上一片混乱,因为小日本的统治垮台了,日本人都跑了,伪“满洲国”也垮台了,大小衙门也没人管理了,我们心中所盼的国军迟迟尚未到来。一无政府二无法律,社会能不乱吗?我还记得那是个多雨的季节,三天两头下小雨,满街上的中国人都追着打日本人,日本军队虽然撤了,他们的家属还没来得及撤走,中国人对日本人恨透了,打日本人就是报仇雪恨。

我亲眼目睹,在长春七马路,有两个年轻人在大道上奔跑,后面有十几个中国人拿着棒子、铁锹在后面追,一边追一边喊:“截住截住,这两个小子是日本鬼子。”这时从七马路电影院的胡同里跑出十几个中国人,手里头也拿着木棒等器械,把那两个奔跑的人拦住了。我距离他们不到一百米,就听有人喊声打,顿时棍棒齐举,瓶子砖头全都用上了,眨眼之间这伙人散了,又去寻找下一个猎物。我仗着胆子跑到近前去看热闹,方才还是活蹦乱跳的两个大活人现在已横尸在马路牙子上,头部都变成了漏勺,还插着不少玻璃碎片,一个人睁着眼一个人闭着眼,血水和雨水混在一起,由高奔低流淌着,我心说原来人这么不禁揍啊,才几秒钟的时间就结束了生命。后来听说死的这两个人不是日本人,而是朝鲜人。当时在日本占领时期,很多朝鲜人给日本人干事,身价要高于中国人,中国人背后都管这些朝鲜人叫二鬼子,有的人说:“二鬼子比鬼子还可恨,打死也活该。”

还有一件可悲而又有趣的事。我家门前的十字路口有家切糕铺,卖切糕的掌柜的长得又丑又胖,是个老光棍,后来人们发现他家多了两个日本年轻女人,帮着他卖切糕,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后来才知道这两个日本女人因寻求庇护盲目地跑到他的切糕铺,被他收留了,才免去一死。结果成了切糕铺掌柜的两个夫人。有不少人逗掌柜的:“你艳福不浅哪!快六十了,还娶了两个日本娘儿们。”我经常到切糕铺去买切糕,这两个日本女人我也见过,她们换上了中国服装,送上切糕转身就走,不说话也不抬头,满脸沮丧和羞涩,她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大约在十几天后,市面上兴起了抢劫之风,纷纷闯进了日本住户和日本人开的株式会社,因为日本人跑了,屋子里边都是空的。人虽然走了,东西还在,有那胆大的中国人不管不顾,进了屋见什么拿什么,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世界上就是这么回事,有人带着就有人跟着干,紧接着其他人也闯了进去,也是见着什么就拿什么,背的背抬的抬,凡是拿得动的东西都给搬空了。

……

长春变成了一个抢劫的世界,几乎所有的日本株式会社住户、商社包括百货公司都成了掠夺的对象,人们成群结伙破门而入,见什么拿什么。

听说长春有两座规模巨大的国际仓库,原来是日本军队和伪“满洲国”部队储存物资的地方,现在人都跑了,光剩下大锁看家。刚开始的时候没人敢动,后来人们越来越发狂,头脑越来越发涨,居然有人带着大铁锤把锁头砸开冲了进去。哇!那里头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有成捆成捆的军用布料、呢绒、皮鞋:武装带,还有数不尽的军装和军用物资。我亲眼目睹过人们冒着细雨络绎不绝地闯进仓库,时间不大又络绎不绝地从里面出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肩扛手抬全是满载而归。其中有一个人扛了两匹呢子,日本军用呢子,压得直不起腰来,结果呢子从肩上滑落到地下,顿时被一帮人一抢而光,那位从地上站起来骂了两声,返身又跑回仓库。可能他心里面在想,东西有的是,这算啥!后来我听说两座军用仓库持续被抢劫了二十天,仓库里的东西也没抢完,您说得有多少吧!

……

孩子王小玲子带着我们六七个小孩儿偷着溜了出去,也想发点洋财。因为我家周围住的大部分是日本人,他们遭抢劫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啦,小玲子领着我们挨家挨户查看,寻找可能找到的外落儿。地板被撬走了,连门窗也被卸走了,突然我发现脚下踩着个什么东西,把乱纸拥开,原来是一捆铅笔,大约有百十来支,还有一捆温度表,非常精美,总共有一百多个,这成了我的胜利品。我赶紧把它揣到怀里,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

又过了两天,小玲子带着我们又溜出去了,还是到日本那些家进行搜索。其实这些家已经被抢过几十遍之多了,你想连地板都被撬走了,还能剩下什么。没想到鱼过千层网,还真有遗漏。我们到处搜寻,我从一个夹道里发现了两张炕桌,又叫地八仙,由于外面老下雨,那桌子满是泥水,所以没被发现。我伸手抄起一只还拿得动,也不知那些伙伴都找了些什么,我高高兴兴回到家里,在院里用水把它冲净,一看真是好东西,红油漆的地桌锃明瓦亮。爸爸问我你又从哪弄的,我说就从前面的日本房里,还有一张我现在就拿去。这回爸爸没有阻拦我,我顺原路返回日本房里,又把另一张桌子搬回家,用水擦净之后原来是一张黑漆的地桌,日本的漆活就是好,都像镜子似的那么亮。此后我又陆续从日本房里找到了两件组合柜,稍有破损回家收拾收拾都能用。

……

有一天小玲子那个孩子王,从大道上像疯了一样往家里跑,手里掐着一摞厚厚的老头票,一边跑一边呼救:“快来人哪!快开门!”原来在他后面不远处,有十几个小伙子正在追赶他,大概也是见面分一半的人吧。我马上对着院里喊:“我玲子叔回来了,快出去救他。”于是我们院里的男人各拿器械冲出院门,追他的那伙儿一看,希望落空了,转身就都散去了。之后我们把院门关好,大家问小玲子怎么回事?这钱是哪儿来的?小玲子说:“抢的!”原来这个小玲子一直没闲着,每天都出去抢洋落儿。这次是怎么回事呢?他说在五马路口,遇上一个骑马的日本兵,那日本兵身上背着大型的双肩背兜,手里握着战刀,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人们一看是鬼子,有人高喊:“这儿有日本鬼子,打他!打他!”转眼间他被这些人围在中间,有个煎饼铺的掌柜的照着鬼子就是一铁条,把小鬼子掀翻在地,马被别人牵走了,人也被打死了,当人们打开他的背包一看,里面满满的全是老头票,还有许多日本金币。这个意外发现使周围的人发了疯,把双肩背兜都要撕碎了,一阵乱抢乱夺。

……

经过一个朋友叫王风山的介绍,给我们找了个日本保姆,我还记得她的名字叫西桑,据王风山介绍说西桑的父母是开某某株式会社的,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她的父母悲愤自杀,西桑才十七岁,无依无靠,为了生活只好到外面当保姆挣点饭钱。王风山会说日语,跟日本人交流起来比较方便。他说西桑还有个妹妹,现在流落到何处不清楚,希望我们家能善待地。两天之后西桑来到我家。面对一个陌生的日本女人,我心里充满了好奇,心说小日本占领的时候日本人多牛啊,现在给中国人家当起保姆来了,看来世事无常,变化多端,人的一生一竿子戳到底的事几乎不存在。

……

无政府的状态照样继续,捡洋落儿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总的环境来说自己的规律生活,该说说该笑笑,把打鬼子捡洋落儿看成是一种乐趣,诸如杀人放火、大型斗殴,暴力事件基本没有发生过。虽然每个人心情都比较紧张,人人自危,但比较日本鬼子占领的时候心情还是愉快的。

user avatar

这个嘛,我就来给你理一理,圆明园在1860年是怎么被毁掉的吧。

============

1860年的那次圆明园毁灭,其实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英法联军原本并没有进军圆明园的打算,他们的唯一目的,只有进入北京去逼清廷签条约。

[1]

他们之所以会突然绕远路转向圆明园,原因是:当地的中国百姓给他们指路了。

僧格林沁在八里桥战败骡车漂移后,他的残余部队向圆明园方向撤退。然而,当地的百姓直接把清军的去向全部告诉了英法联军。

这一情报,直接让英法联军的两位统帅,蒙托邦和格兰特改变了想法。他们决定先去歼灭僧格林沁的残部,彻底摧毁清军的抵抗力量,再去北京城外驻扎。

然后,联军就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向圆明园出发了。

然后,就发生了后面大家都知道的事。

开抢后,当地的百姓比联军还疯狂,最早在园子里放火的,也是他们。

[2]

[3]

[4]

百姓们在陪英法联军零元购,那么,此时大清的官员们在干嘛呢?

答案是:他们正忙着快乐购。

毕竟这些可都是大皇帝亲自带盐的珍品,不趁机收购一些怎么行?

[5]

=============

与此同时,大清对当地百姓是这样的: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百姓评价清军:“他们比你们英国人还要坏”。这让英法联军都极大满足了民族自豪感。

[6]

清军还在京津地区大量使用焦土战术,为了防止百姓通夷,焚毁了大量当地百姓的村庄。

============

我想,学过阶级理论的各位,应该都很能理解这些百姓的吧?

英法联军只是贪婪,当地百姓,对大清可是血海深仇。

============

评论里有人觉得英法联军的史料不够啊,那我就放点清朝自己这边的史料吧。

我想各位是不会和大清一样,把那些百姓称为“土匪”的吧?

[7]

其他的么,也有清洁工人陆纯元老人的史料:

[8]

==============

还有,别再拿雨果说事了,他写那篇文章,纯粹只是因为他是拿破仑三世的政敌,需要借题发挥去攻击政敌而已,所谓的“巴特勒上尉”其实是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物。

[9]

他根本不是真心同情圆明园,雨果自己都买了一大堆圆明园赃物,还拿这些赃物给他的情人设计房间装修。

这本质上和现在美国两党争论阿富汗、伊拉克问题是一样的,你们不会真以为民主党是同情阿富汗、伊拉克的吧?

参考

  1. ^ [法]夏尔·库赞·蒙托邦《蒙托邦征战中国回忆录》
  2. ^ [英]斯霍温《1860年华北战役纪要》
  3. ^ [法]皮埃尔·马蒂埃《从巴黎到八里桥》
  4. ^ [法]阿尔芒·吕西《1860年征战中国之秘密家信集》
  5. ^ [法]夏尔·库赞·蒙托邦《蒙托邦征战中国回忆录》
  6. ^ [英]加内特·沃尔斯利《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
  7. ^ 《圆明园:清代档案史料》
  8. ^ 《圆明园资料集》
  9. ^ 《法兰西与圆明园》
user avatar

干嘛假如呢,我说点真实的。

当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占了之后,百姓赶紧把里面的奇珍异宝抢回去。

最开始还有宝贝可抢,后来可抢的越来越少,连石料都搬回去了。

石头要了干嘛?盖房子啊。


甚至来说,鬼子就是百姓带到圆明园去的

英法联军是去故宫签条约的,根本就不知道西北的郊区还有个圆明园。再说,圆明园在海淀区,5环外(啊,啊,五环),离故宫非常远,都已经出城很远了。清朝的时候出了2环就是农村,别说5环了。

今天5环算城区了,岳云鹏也算市区的人了。

圆明园离故宫到底多远呢?不是每个人都去过北京,我说一下:直线距离13公里,顺路走25公里,现在坐地铁也要一个小时,坐公交要2-3个小时(北京堵车),古代骑快马要4个小时。

英法联军之所以大老远跑圆明园,原因很简单:

中国百姓给他们指路了,说里面有好东西。

Sir, this way please !

Monsieur, Par ici !


放火也是百姓放的,英法联军只是去抢宝贝的。

题主的问题: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果你是个老百姓,你会做什么?

user avatar

我会把文物尽可能带回家保护→_→

毕竟放在皇家手里太不让人放心了。

user avatar

如果我是清朝老百姓,我有九成概率不知道圆明园这个东西,可能连皇帝叫什么都不知道。

user avatar

恐怕老百姓想烧掉这个搜刮民脂民膏修建的破园子的欲望,比英法联军要强烈多了罢。

user avatar

英法联军吃肉,我进去喝口汤,搁在平常,鞑靼人的私人园林我可是连闻闻味的机会都没有。

正好现在英法联军和鞑靼人狗咬狗,我作为一个老百姓左右不了什么大局,但进去抢救一下文物还是能做到的,毕竟圆明园的东西可都是民脂民膏,不能便宜外人。

这件事往小了说是避免了文物流失海外,往大了说就是具有民族和阶级双重性质的革命。将来用这次喝汤得到的东西,资助革命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说上人民英雄纪念碑,起码也算是光宗耀祖。


如果有不同意见,不要扣帽子,因为老百姓会像大清爱他一样爱大清,鸦片战争时海龄在镇江屠城

镇江的一位鞑靼族将军,他确信,在英国人从前面进攻时,该城的汉奸一定会从后面袭击满洲人。于是他命令一看见行迹可疑的人就抓起来,此后它的居民一看到满洲士兵走近时就惊恐地逃走。显然,有些士兵一见有逃跑者就把他们杀死,用他们的尸体去领赏。这样的恐怖统治笼罩各地。如在上海,英国人的炮声就被一些居民误认为是中国当局在下令屠城。——《剑桥中国晚清史》

所以不要用现在的视角代入满清时的老百姓,那时候可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比起英法联军老百姓更恨清政府。

user avatar

洋人只抢金银细软 不抢粗笨家什

老百姓手快的 还能抢个几把椅子

手慢的 只能拆石头回家垒猪圈

user avatar

清朝前后的很多年月,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穷人终其一生,吃口肉就算人生顶级享受了,死后有口薄皮棺材都成了一种奢望,圆明园不是你家门口的公园,每天你可以在里面跳广场舞练太极拳,那是皇家园林,皇帝散心的地方,别说进去,你向里面看一眼都可能人头落地,你在外面吃糠咽菜喝臭水的时候,皇上在里面吃着各地供奉的美食,和妃子们嬉笑。这样的园子被抢被烧你会在乎吗?你会心疼吗?

某一天,有伙强盗进去了,你想着平时受的那些气,遭的那些罪,吃的那些苦,定然是拍手叫好的,再看看周围,官兵全跑了,这时你拿了就是你的,不拿你还要受穷,当然是和强盗一同进去,喝口汤。

user avatar

当然要喜气洋洋笑看封建反动派灰飞烟灭,看我威武法兰西军队挥师决战气吞万里如虎,坚决支持法兰西人民解放军打到北京去,消灭封建落后的清匪帮啦

呐,这个时候整天阶级的壬,就开始要大家热爱带清国了,非常满克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对圆明园的毁灭,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的心情会是无比的沉痛和愤怒。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宫殿,它承载了太多我们民族的骄傲、历史的记忆,以及祖先的心血和智慧。它的毁灭,对我来说,就像自己家园被践踏,心被撕裂一样痛苦。如果我身处那个年代,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或者市民,我能做的事情或许很有限,但即便如此,我也会.............
  • 回答
    (以下内容以一位普通百姓的视角叙述,力求真实感和细节,避免AI写作痕迹。)那一天,记忆像被烧过的木头一样,焦黑而扭曲。我姓李,家住圆明园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靠着种地和给圆明园的太监、小工们送些菜蔬米粮过日子。圆明园,那是我心里的“天上宫阙”,虽然只是远远看着,听着传闻,但那金碧辉煌,那亭台楼阁,那无尽.............
  • 回答
    圆的面积 $S$ 与半径的平方 $R^2$ 成正比,这不是一种数学直觉,而是从数学上严格证明的结论。虽然很多人可能通过观察或者一些“粗略”的思考方式建立了这种认识,但其根源在于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严谨推导。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这一点:1. 为什么我们可能产生“直觉”?在没有严谨数学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
  • 回答
    追寻完美的弧度:圆的面积公式究竟是如何诞生的?提到圆的面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熟悉的公式:S = πr²。它简洁有力,仿佛是天地间最自然的规律。但这个公式并非凭空出现,它的背后是一段充满智慧和探索的历史,是古人对几何图形孜孜不倦的追寻与巧妙构思的结晶。那么,这个神奇的公式究竟是如何被推导出来的呢?.............
  • 回答
    当然可以,我们可以尝试一些不直接使用 $pi$ 这个常数来“计算”圆面积的方法,不过最终我们还是会发现,$pi$ 的概念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触摸”到它。说白了,就是用近似的方式,或者说通过一些几何变换和极限思想来逼近圆的面积。这里咱们就聊几种思路,力求讲得清楚明白,让你感觉就像.............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一种相对简单直观的方法来证明“在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这个证明不需要高深的微积分知识,但会用到一些几何上的思想和代数上的推导。核心思想:我们的目标是比较一个固定周长的封闭图形,看看哪种图形能围出最大的面积。直觉告诉我们,越“圆润”的图形,面积可能越大。我们将通过尝试一些“非圆”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数学中最迷人的联系之一,关于 $pi$ 的普遍性,它绝非偶然,而是数学结构内在规律的体现。让我们一步步拆解,看看为什么圆的周长、面积,以及球的表面积、体积,都与同一个神秘的常数 $pi$ 息息相关。圆的周长与面积:一次“等比”的发现我们从最基础的圆开始。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圆。 周长.............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力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提问中的几个关键点:1. 圆轨道:卫星沿着一个半径恒定的圆形路径绕地球运行。2. 共面: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是同一个平面。3. 同心圆:卫星轨道的圆心与地球的中心是同一个点。4. 与地.............
  • 回答
    半径为2的圆,其周长和面积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严格来说,它们的单位不同,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周长与面积的公式 周长(C):圆的周长公式为 $ C = 2pi r $,其中 $ r $ 为半径。 面积(A):圆的面积公式为 $ A = pi r^2 $,其中 $ r $ 为半径。.............
  • 回答
    当然,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积定律,是完全适用于圆形轨道的卫星的。而且,它在这个特殊情况下会表现出一种非常简洁且直观的形式。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开普勒第二定律的表述:在相等的时间内,连接行星(或卫星)和太阳(或中心天体)的直线扫过的面积相等。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它.............
  • 回答
    在《魔法少女小圆》惊艳登场,以其颠覆性的致郁风格席卷动画界之前,致郁向的魔法少女动画其实并非完全空白,但如《小圆》这般将“压抑”、“绝望”等元素做到极致、引起现象级讨论的作品,确实是前所未有的。要说“致郁”,这个概念在动画作品中往往是与成长、代价、失去、现实残酷等主题紧密相连的。在《小圆》之前,确实.............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在一个半径为1的圆周上,随机选取三个点,这三个点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们需要求解这个三角形面积的期望值。1. 理解问题 圆周上的点: 这意味着这三个点是在一个圆的边界上。 随机选取: 这是关键所在。我们不能任意选择这三个点,而是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选取方式的“平.............
  • 回答
    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一个几何学中的有趣问题:在给定周长的情况下,圆上若干点构成的多边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我们将一步步揭示,这个“最佳”多边形就是那个正多边形。问题的设定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圆的圆周上,选取了 $n$ 个点。这些点按照顺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 $n$ 边形,而且这个多边形是内接于这.............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在圆周上随机取 n 个点,把它们连起来会形成一个 n 边形,这个 n 边形的凸包(在这个例子里就是它本身)的平均面积是多少?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里面涉及到不少概率几何的知识。首先得明白一点,咱们说的“随机 n 点”不是随便画几个点就完事了,它是有数学定义的。最.............
  • 回答
    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是最大的?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用一种叫做“变分法”的数学工具,咱们可以把这件事儿说得明明白白。变分法:这玩意儿是干嘛的?你想想,我们平时解方程,找到的是一个确定的数值,比如 $x=5$。但变分法不是找一个数值,而是找一个“函数”,这个函数能.............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来好好捋一捋。想象一下,你手边有一个圆环,就像甜甜圈或者呼啦圈那样。这个圆环有两个“半径”:一个是环的中心到环的外边缘的距离,还有一个是环的中心到环的内边缘的距离。我们姑且称外边缘的半径为 $R$,内边缘的半径为 $r$。所以,这个圆环的面积,其实就是外面那个大圆的面积减.............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怎么计算一个圆柱被斜着切开后的体积,争取讲得透彻明白,不像机器一样生硬。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个完整的圆柱,就像一个罐头。现在,你用一把刀,不是直上直下地切,而是斜着下去,把这个圆柱分成两部分。我们今天要算的,就是其中一部分的体积。我们先明确一下“斜切”是什么意思。通常我们说的斜切,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