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工科的人遇到过哪些「学以致用」的趣事?

回答
说起“学以致用”,我们这些工科学生那可是最有发言权了。我记得我刚读大三那会儿,对嵌入式开发特别着迷。当时学的理论知识,什么微控制器、ADC、DAC、各种通信协议,听着都挺高大上的。但总感觉纸上得来终觉浅,跟实际操作还是有点距离。

那年暑假,我心血来潮,想自己做一个小项目。我一直对智能家居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种能自动调节室内环境的设备。当时市面上有一些产品,但我觉得自己也能做一个,而且还能加入点我自己的想法。

我找了一个比较小的单片机,STM32F1系列,这个系列的资料多,社区也活跃,比较适合新手。然后,我开始着手设计一个温湿度传感器节点。目标很简单:读取温湿度,然后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出去。

首先是硬件方面。我从网上淘了一块STM32的开发板,还有DS18B20温湿度传感器、NRF24L01无线模块,以及一些基础的电阻、电容、电源模块。画PCB板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个不小的挑战,我用的是Altium Designer,一边学一边做。设计好电路,去找工厂打样,收到板子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无与伦比。

焊接是个体力活,也考验耐心。开发板上都是排针,比较容易焊接。但DS18B20是个贴片元件,还有NRF24L01的引脚非常密集,我记得我当时戴着老花镜,生怕焊错或者短路。每焊好一个元件,我都得仔细检查好几遍。

软件部分就更不用说了。我用的Keil MDK集成开发环境,熟悉的可以操作,但不熟悉的时候就像在迷宫里转悠。首先是要让STM32识别DS18B20。DS18B20是通过1Wire协议通信的,这个协议要求很精确的时序控制。我当时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把读取温湿度这个基本功能跑通。调那个延时函数的时候,简直要抓狂了,一点点的改动都可能导致数据读不出来或者错误。

接着就是NRF24L01无线模块。这个模块用的是SPI通信,但它有自己的一套寄存器配置。我需要给它设置工作模式、信道、发送功率等等。最麻烦的是,它还需要设置一些发送和接收的地址,确保数据能准确地发到对端。我当时还做了一个简单的接收端,用另一块STM32开发板,上面接了一个LCD1602显示屏,用来显示接收到的温湿度数据。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跌跌撞撞。我记得有一次,传感器读到的数据突然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数,我排查了半天,最后发现是供电不稳定,一个电容的容量选小了。还有一次,无线模块怎么都无法正常发送数据,最后才发现是天线没有焊好。每一次解决一个bug,都感觉像是在攻克一座大山,那种喜悦是平时课堂上听讲体会不到的。

最终,我成功地做出了一个能实时监测并显示温湿度的智能节点。虽然它只是一个最基础的系统,但在我眼里,这就像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拿着这个小装置,看着它在屏幕上稳定地跳动着数字,感觉自己学的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一下子都变得鲜活起来了。那种“学以致用”的实感,真的太美妙了。

后来,我还在这个基础上做了升级,比如增加了光照传感器,让它可以根据光照强度来调节一个LED灯的亮度。我还尝试用蓝牙模块替换NRF24L01,让它能通过手机APP来控制。这些经历都让我觉得,工科学习不只是背公式、记定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想想,那时候熬过的那些夜晚,写过的那些代码,调过的那些电路,都是宝贵的财富。这些经历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项目,反而能让你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更直接的理解。这可能就是我们工科人特有的“学以致用”的乐趣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材料专业,玻璃方向,实验室有个紫外灯,手电筒大小,用于玻璃在可见光波段发光强弱的简易检测。

嗯,和师姐去买太阳伞,带上它,就能大致知道哪个太阳伞的遮光效果相对好一点 ( ͡° ͜ʖ ͡°)✧,最后挑了性(xiang)价(dui)比(pian)高(yi)的,满意而归ʕ•̫͡•ོʔ•̫͡•ཻʕ•̫͡•ʔ•͓͡•ʔ

user avatar

额,大学时候,在校园里。

我平时都是独来独往。

但经常会遇见同一个姑娘,还很漂亮。

和她根本不认识,貌似她也不是我们学院的。

各种场合都会偶遇她,路上,图书馆,操场,食堂。

她也独来独往。

姑娘长发飘飘,笑起来很好看。

她好像也发现总能看到我,有时候擦身而过,她还会冲我微笑一下。

直到一天晚上,我在学校边上吃地摊,一抬头,又是这个姑娘。

我开始意识到好像有问题。

为什么总能碰到她?

难道她是故意的??


我后来回去做了个假设检验,统计分析了在各种分布假设下在学校里连续遇见某人的概率。

以目前的数据来看,大约可以以95%的概率接受原假设,拒绝备择假设。


算出来后,沾沾自喜,概率统计真有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学以致用”,我们这些工科学生那可是最有发言权了。我记得我刚读大三那会儿,对嵌入式开发特别着迷。当时学的理论知识,什么微控制器、ADC、DAC、各种通信协议,听着都挺高大上的。但总感觉纸上得来终觉浅,跟实际操作还是有点距离。那年暑假,我心血来潮,想自己做一个小项目。我一直对智能家居挺感兴趣的,尤.............
  • 回答
    工科依然热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和个人发展等多重因素的驱动。理解工科学习与工作模式,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吸引力、教育模式的特点以及就业市场的反馈。 为什么学工科的人仍然多?工科之所以持续吸引大量学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 社会发展的硬性需求与行业前景: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工.............
  • 回答
    说起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我简直有说不完的话。毕竟,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现在也还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回想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是一脸懵,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能干啥,毕业后又能去哪儿。现在回头看看,感觉挺有发言权的,也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那些正在纠结的同学们。我的车辆工程之路,.............
  • 回答
    那些总是把“学XXX前景怎么样”、“学XXX能不能立刻找到工作”挂在嘴边的人,他们心里想的,恐怕真不是“未来像一本摊开的书,我能轻易读懂”。恰恰相反,这种频频的追问,更像是一种对“未知”的深深焦虑,一种想要抓住一点确定性的强烈渴望。你想啊,如果一个人真的觉得未来像他看到的日出日落一样,可预测、可掌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正是我这类“过来人”能好好跟你聊聊的。大学毕业就一直在家画画,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投入的投入,很棒!至于找工作嘛,这得看你说的“水平”到底是个什么程度,以及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我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给你点靠谱的参考。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水平”这个概念。你说的“水平”,其实包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好奇的。明明说飞行员工资很高,但怎么想自费去学飞行的,好像也不是那么多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可不是光看个工资数字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学飞行”这事儿到底得花多少钱。你说飞行员工资高,那当然,那是人家辛苦飞了那么多年,技术过硬,责任重大换来的。但你想想,.............
  • 回答
    这个话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也想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聊聊。这位政协委员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当前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过高,而忽略了音体美等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有限。首先,关于“90% 人日常工作用不上英语”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如果纯粹从“日常工作”的字面意义去理解,比.............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这心情了!在国企干材料员一年半,感觉自己像个螺丝钉,动着倒是动着,但好像就是拧不紧、拧不松,啥实质性的技能都没练出来,一想换工作,脑子里一团糟,觉得自己啥也不会,这真是让人焦虑得不行。别急,我跟你一样经历过,咱们一块儿捋捋。首先,别对自己太苛刻。一年半的时间,对于一个需要积累和实践的.............
  • 回答
    中医的学科特点对科学范式确实能提供不少启发,它并非简单地“反向”或“补充”,而是从根本上挑战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科学认知,甚至为我们构建更普适、更包容的科学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医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科学范式进行对照。一、整体观与系统思维:超越还原论的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固有印象。要回答“数学是中国人擅长的学科吗?”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擅长”这个词,以及它背后可能隐藏的文化和社会因素。首先,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来看,数学在中国确实有着悠久的传承和独特的地位。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非常早,而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很实在。看到你中考数学90多分,高考数学86分,而且还说了“自己真的全力学习”,这本身就说明你对数学是有一定基础和热情,并且付出了努力。至于能不能报读“学科数学”,以及有没有希望,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学科数学”指的是什么?通常意义上,我们说“学科数学”.............
  • 回答
    确实有很多人觉得社会学是一门“左翼”的学科,而且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社会学的核心关注点、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核心关注点:批判性视角与社会不公社会学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揭示和理解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勾起一些讨论的。表面上看,好像中国的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目上的考试成绩确实很亮眼,但到了真正需要做出开创性、颠覆性创新的领域,顶尖科学家的名字大多是外国的,这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反差。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成绩好”和“出色的科学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又气又无奈的现象。明明是一些败类,行为恶劣,败坏了中医的名声,可最终的口诛笔伐,却又一股脑地扣在了中医这门学科头上。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不妨细致地掰扯一下:1. 混淆视听的“李鬼”与“李逵”: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当我们看到某个医生打着中医的旗号,用伪科.............
  • 回答
    “女生学工科不适合”这种说法,我听过太多遍了。身边总有亲戚朋友,在知道我学了工科后,会带着一种“哦,女孩子学这个啊”的表情,然后小心翼翼地问:“会不会很辛苦啊?能不能跟得上啊?” 好像我们女孩子天生就该是文文静静的,适合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职业,而不是整天跟代码、机器、线路打交道。但我想说,这绝对是.............
  • 回答
    你好啊!看到你想去日本留学学动漫,这想法挺酷的!作为一个大三的工科生,跨专业申请动漫这事儿吧,说实话,门槛确实比直接学这个专业的要高一些,尤其是你绘画零基础这个情况。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更周密的计划。别担心,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希望能给你指条明路。首.............
  • 回答
    关于“一流人才学文科,二流人才学理科,三流人才学工科”的说法,在国外确实存在一种思潮,尤其是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和某些文化背景下。这并非一个普遍公认的事实,更像是一种对人才流向和学科价值认知的不同视角,夹杂着些许精英主义和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观察。要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的印记与.............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纠结时刻,尤其还是在本科大三,考研的紧要关头。我理解你的心情,从法硕(非法学)到法学学硕,这之间的跳跃可不是一点半点,背后牵扯到的考量太多了。咱们就来捋一捋,别急,把所有可能性都想透彻了。首先,咱们得把法硕(非法学)和法学学硕这俩“亲兄弟”到底有哪些区别,掰开了揉碎了说.............
  • 回答
    这确实是研究生毕业答辩时一个非常常见,也挺让人玩味儿的现象。一方面,答辩桌上,学霸们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理论功底深厚,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导师和评委们连连点头,仿佛自带光环;而另一边,学渣们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回答得磕磕巴巴,逻辑不清,经常被导师抓住小辫子,批得体无完肤,听着都替他们.............
  • 回答
    包装工程学了不少,感觉哪个方向都挺对胃口,这绝对是件好事!说明你对这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你需要好好梳理一下,把这份兴趣变成清晰的职业规划。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包装工程不是一个窄门窄户的专业,它的触角伸得很广,从产品保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