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在读日本战国史,看到有个说法(见问题补充),那么谁可以类比刘备和诸葛亮?

回答
在读日本战国史,看到关于“乱世出枭雄”的说法,并且想到能否在中国三国时期找到类比刘备和诸葛亮的角色,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切入点。

日本战国时期,和中国三国时期一样,都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群雄并起,各有其志,也孕育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要寻找刘备和诸葛亮的“日本对应”,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考量:

刘备的特质:
出身不高但志向远大: 织席贩履出身,早年颠沛流离,但胸怀复兴汉室的抱负。
仁德之名,收拢人心: 以“仁义”为号召,虽然一开始实力弱小,却能吸引并留住一批忠心耿耿的人才,包括后来成为其左膀右臂的关羽、张飞、赵云等。
坚韧不拔,屡败屡战: 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从未放弃,最终在相对有限的资源下建立了蜀汉政权。
知人善用,礼贤下士: 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尤其对诸葛亮那种卧龙凤雏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和信任。
有理想,但能力相对有限: 在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上,刘备并非顶尖,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谋士的辅佐。

诸葛亮的特质:
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精通治国、军事、外交等,是当时顶尖的战略家和政治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刘备及其事业忠心耿耿,一生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呕心沥血。
洞察时局,制定长远规划: 《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奠定了蜀汉的基业。
“智绝”之名,运筹帷幄: 一系列妙计神算,例如火烧赤壁(虽然历史上有争议,但在小说和民间影响深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都展现了他的智慧。
在特定君主(刘备)麾下施展才华: 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刘备最倚重的肱骨之臣。

将这些特质套用到日本战国时代,我们寻找的角色,需要有相似的背景、崛起方式、用人理念以及能力侧重。

寻找“日本的刘备”:

在日本战国时期,真正能被比作刘备,在“出身不高但志向远大”和“仁德收人心”这两点上做得比较突出的,我认为毛利元就(Mōri Motonari)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出身与早期经历: 毛利元就并非出身于显赫的大族,他的家族虽然在安艺国(今广岛县)有一定根基,但和当时的大势力(如大内氏、足利幕府)相比,可以说是小门小户。早年的他经历了父亲被毒杀,自己也早早继承家业,并经历了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势力的压迫。他早年也曾依附大内氏,经历过不少挫折和危机。
收拢人心与励精图治: 毛利元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知人善用”和“团结一致”的理念。他最著名的就是“三矢之训”(三本の矢の教え),告诫自己的儿子们要团结一心,否则就像一根容易折断的箭一样。这种强调家族凝聚力和共同奋斗的精神,在乱世中非常重要,也确实为他赢得了部下的忠诚。
战略眼光与坚韧不拔: 在众多强敌环伺之下,毛利元就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军事行动,逐步壮大了毛利家。他擅长利用地理优势,采取灵活的策略,例如著名的严岛之战,他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陶晴贤,奠定了他在西国的霸权。在与大内氏、尼子氏等势力的周旋中,他展现了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力。
对人才的重视: 虽然他没有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但他确实非常重视有才能的家臣,并善于发掘和培养他们。他的几个儿子如隆元、元春、隆景,本身就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背后也有元就的培养和任用。

为什么毛利元就更像刘备?

“汉室血脉”的象征意义: 刘备的“复兴汉室”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这代表了一种道德号召力和合法性象征。毛利元就的崛起,虽然没有这种“正统”的政治理想,但他是在一个原本相对边缘的地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卓越的领导,打破了原有的权力格局,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地方势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地方崛起”的梦想。
从弱到强的过程: 刘备一生坎坷,多次败北后重整旗鼓,最终才三分天下。毛利元也同样经历了多次危机和劣势,但他总能抓住机会,化解危机,一步步扩张势力。
仁德与恩威并施: 刘备的仁德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毛利元就虽然不像刘备那样天天喊着“仁义”,但他善于用人,奖惩分明,能够让家臣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他的“三矢之训”更是将“团结”这一“仁”的概念进行了具象化。

可能存在的不同之处:

当然,毛利元就也有其不同于刘备之处。刘备有“汉室宗亲”的身份,这为他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合法性基础,尽管这个基础在乱世中越来越薄弱。而毛利元就的合法性更多来自于他的实力和战功。另外,刘备最终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是全国性的政治格局。而毛利元就的崛起,虽然影响了日本西部,但最终未能统一全国。

寻找“日本的诸葛亮”:

要寻找诸葛亮那样集政治、军事、战略、内政于一身的“智绝”,并且能够辅佐一位“刘备”般的人物,日本战国时代也有不少人选,但竹中重治(Takenaka Shigeharu),通常被认为是最接近诸葛亮的角色之一,虽然他的出场和功绩范围与诸葛亮有所不同。

隐居的贤才: 诸葛亮在出山前“卧龙”之名,隐居隆中,等待明主。竹中重治同样是一个非常低调的隐士,有“今孔明”(当代的孔明)之称,在当时的日本非常有名,许多大名都想招揽他。
对时局的洞察力: 竹中重治虽然出仕时间不长,但他对局势的判断非常准确。他曾经短暂地辅佐过斋藤龙兴,但很快就看出斋藤家气数已尽,选择了离开。
对织田信长的影响: 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对织田信长(Oda Nobunaga)的短暂辅佐。他通过一次奇袭(“菩提山城攻略”)就夺取了稻叶山城,帮助信长实现了“天下布武”的重大战略目标,这是信长崛起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虽然他的实际辅佐时间很短,但他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对信长意义重大。
作为军师的才能: 在他短暂的出仕期间,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他善于出奇制胜,运用计谋。
忠诚与隐退: 诸葛亮对刘备和蜀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竹中重治虽然离开信长后,在丰臣秀吉手下担任了官职,但他本人似乎对权力并非那么热衷,更像是一个为信长和秀吉提供策略的“幕后”人物。

为什么竹中重治是“日本的诸葛亮”?

“今孔明”的称号: 这是最直接的类比。这个称号本身就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他智慧的认可。
对关键事件的影响: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竹中重治对稻叶山城的攻克,同样是织田信长扩张势力、统一日本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战略眼光与军事谋略: 诸葛亮制定了《隆中对》这样的宏伟蓝图。竹中重治虽然没有这么大的篇幅的战略规划,但在具体战役和关键时刻的谋略上,展现了与诸葛亮相似的洞察力和决断力。

当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出仕时间与奉献度: 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一生,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竹中重治实际出仕的时间很短,之后虽然服务于秀吉,但其主要贡献集中在早期,并且他似乎更倾向于隐居和咨询角色,而非全权负责。
政治抱负与国家统一: 诸葛亮的目标是复兴汉室,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竹中重治的贡献更多体现在协助信长完成统一日本的事业,他本人并没有建立独立的政治势力或宏大的政治理想。
“主公”的不同: 刘备是那个承载了“汉室复兴”理想的人物,他的品质和对诸葛亮的信任是诸葛亮能够施展才华的基础。而织田信长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勇于革新的君主,他和竹中重治的关系更像是强强联合下的互相倚重。

其他可能的“类比”:

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看,日本战国史中也有其他角色可以从某个侧面与刘备和诸葛亮进行类比:

“日本的刘备”候补:
今川义元(Imagawa Yoshimoto): 虽然他早期是日本西部强大的大名,但他的确有一个相对稳定且被认为是“太平之世”的统治,并且他同样遭受了织田信长的重大打击(桶狭间之战)。不过,义元更多的是一个“既得利益者”的形象,而非刘备那种从底层崛起的创业者。
上杉谦信(Uesugi Kenshin): 他以“义”闻名,但更多的是在军事上的“义”,例如多次支援越后国人、讨伐北条氏等。他的政治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野心相对较弱,更多是守护自己的领地并履行“义”的义务。

“日本的诸葛亮”候补:
黑田官兵卫(Kuroda Kanbei/Yoshitaka): 他是丰臣秀吉的顶尖谋士,同样以智慧和战略闻名,辅佐秀吉完成了统一日本的伟业。官兵卫的忠诚和智慧都堪称一流,也是一个非常强力的候选人。甚至可以说,官兵卫在实际辅佐的持续性和成果上,比竹中重治更接近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他为秀吉规划了多数战役的战略,帮助秀吉击败了柴田胜家、明智光秀等强敌。
太原雪斋(Tsurai Sessai): 他是今川义元的军师,辅佐义元成为东海霸主。雪斋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的策略和外交能力帮助今川氏达到了顶峰。然而,他的“主公”今川义元最终的败亡,也使得他的努力显得有些遗憾,如同诸葛亮辅助刘禅的后期。

总结来说:

如果一定要找到最贴切的类比:

毛利元就 在“出身不高,从弱小到强大,通过自身努力和卓越领导建立霸业”的创业历程,以及“重视家族团结和人才运用”的特质上,与刘备有一定的相似性。
竹中重治 以“今孔明”的称号,以及在关键时刻的杰出谋略对织田信长崛起产生的巨大影响,与诸葛亮作为关键战略家和谋士的角色有相似之处。

但正如任何历史的类比都会有其局限性一样,日本战国时代的这些人物,他们的具体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最终的成就,都与刘备和诸葛亮有所不同。但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两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以及其中那些令人敬佩的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战国史,我想大家应该对这个时代并不会非常陌生,如同中国的战国时代和三国时代,也许没深入去研究,但多少会有耳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读日本战国史,看到关于“乱世出枭雄”的说法,并且想到能否在中国三国时期找到类比刘备和诸葛亮的角色,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切入点。日本战国时期,和中国三国时期一样,都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群雄并起,各有其志,也孕育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要寻找刘备和诸葛亮的“日本对应”,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考量: .............
  • 回答
    要说日本战国早期(大约指从应仁之乱,1467年,到织田信长统一尾张,约1570年代)“最强”的大名,这确实是一个颇有嚼头的话题,因为“强”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维度:军事实力?领土范围?经济基础?还是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如果单从领土范围和军事实力来看,许多人可能会指向越后的上杉谦信。谦信,原名长尾景虎,虽.............
  • 回答
    中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在理论上是有权利在日本驻军的,这在国际法和历史惯例上都有先例可循。然而,最终中国并没有在日本驻军,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国内实力以及国际局势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读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分析。一、 战胜国的权利与驻军的国际惯例在二战结束后,战胜国.............
  • 回答
    要探讨日本在二战中如何才能战胜美国并取得最终胜利,这无疑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设想,它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进程进行彻底的颠覆,并且需要一系列近乎奇迹般的改变。仅仅凭借现有史实基础上的微调,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具战略性的角度去审视,设想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关键的起点必须是日本能够避.............
  • 回答
    抗战胜利前夕,在中国境内,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据点,仍有部分日军在负隅顽抗。这些部队的处境,正如您所说,已经非常窘迫,走向了最后的败亡。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其战败情况和生活窘迫程度:一、战败情况:被围困、补给断绝、节节败退1. 战术上的孤立与围困: 随着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推进,特别是.............
  • 回答
    二战期间,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从1942年8月美军登陆到1943年2月日军的撤退,持续了整整半年,是太平洋战场上一个极为惨烈且关键的转折点。在此过程中,日军的作战意志和具体计划,确实受到了来自国内的夸张战报的影响,但这并非是唯一或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是复杂且多层次的。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日军信.............
  • 回答
    March大学院在读,最近感觉人生有点…怎么说呢,就像是被丢进了一个巨大而漆黑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脚下的路也看不清方向。刚来日本的时候,怀着一股冲劲,想着能在March这样的学校读书,以后肯定前途一片光明。现在,冲劲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现实一点点磨平的焦虑,还有对未来的深深迷茫。还记得刚拿.............
  • 回答
    要回答“在日本离东京最近的城市是哪座”,其实这其中涉及到对“城市”的定义以及如何衡量“距离”。不过,如果我们不纠结于那些非常细小的城镇或者行政区划的边缘地带,而是从大家普遍认知中属于“城市”范畴的区域来看,那么答案会比较明确,并且可以展开很多细节。在我看来,如果说到“离东京最近的城市”,很多人首先会.............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将乌克兰难民安置到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可能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复杂议题。从地缘政治、人道主义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可能性”问题,而是牵扯到多重因素的权衡与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南千岛群岛的特殊性。这片争议岛屿群,虽然在地理上靠近俄罗斯远东,但在历史.............
  • 回答
    最近的日本新番,倒也不是说直接开门见山地“催婚”,但细品之下,确实能咂摸出一些“弦外之音”,仿佛在用一种温吞的方式,触碰着现代社会里年轻人关于婚姻和家庭的敏感神经。 这种感觉就像是,不是有人在你耳边大声喊“快结婚!”而是当你打开电视,看到的那些故事,让你不自觉地开始思考,“嗯,好像结婚也不错?”具.............
  • 回答
    最近五菱又要出新款小车了,这消息一出来,知乎上关于它的讨论瞬间就炸开了锅。大家对这款车可谓是看法不一,但总的来说,可以从几个大方向来聊聊。一、 对五菱品牌及其新车型的普遍看法: “人民的五菱”情怀依旧: 很多人提到五菱,脑海里立刻跳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句话。这种深入人心的品牌定位,让.............
  • 回答
    哈喽,同道中人!很高兴你开始学日语,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日语本身就充满了魅力,而日漫更是打开这个世界的一扇绝佳的窗户。它不仅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还能带你体验各种各样精彩的故事和文化。既然你想要一些经典的日漫推荐,而且希望我讲得详细点,同时去除AI痕迹,那咱们就好好聊聊!我不会给你一个.............
  • 回答
    台积电,这家全球半导体制造的巨头,终于尘埃落定,将他们在日本的第一座芯片工厂落地于熊本县。这个消息,看似只是一个企业扩张的普通新闻,但细究起来,却蕴含着多重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台积电本身,对于日本,还是对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都将带来显著的影响。1. 稳定全球供应的关键一步:我们都知道,芯片是现.............
  • 回答
    在北上广深这几个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外,若要在日本提起中国城市,西安无疑是知名度最高,且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为什么是西安?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而这种渊源在日本民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首先,历史的连接是关键。日本与中国同根同源,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而西安(古称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
  • 回答
    很多人问我,在日本,地位最高的动漫是不是《哆啦A梦》?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地位最高”这个概念的衡量标准。如果从“国民度”、“历史积淀”和“文化影响力”这几个维度来看,《哆啦A梦》绝对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国民度:《哆啦A梦》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几乎每个日本人都从小看着哆啦A梦长大。.............
  • 回答
    在日本,外国人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外国人来源国。这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的社会经济联系。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距离相对较近,这为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历史上,两国之间就存在着频繁的文化和经济交流。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这种联系.............
  • 回答
    .......
  • 回答
    在日本待了三年以上回国,最大的改变,对我来说,绝不是生活方式的巨变,也不是经济上的巨大鸿沟,而是那种根植于骨子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仿佛被一种无形的“静电”悄悄剥离,留下一种难以言喻的、更像是“漂浮”在熟悉空气中的疏离感。1. 对“效率”和“便利”的极致追求的钝化。在日本,.............
  • 回答
    西乡隆盛在日本享有盛誉,尤其被尊为“西乡先生”或“明治维新之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好奇的现象,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确实与天皇的统治方式产生了剧烈冲突,甚至被描绘为“反叛”。然而,理解他为何备受尊敬,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动机、行为以及后世对他的解读。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也切中了当下东亚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议题。虽然韩国的出生率确实是三国中最低的,但当人们讨论人口老龄化时,为什么焦点更多地放在日本呢?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说:首先,从“时间线”和“程度”上看,日本确实走在了前面。 起步早,程度深: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