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皇汉(少)”是怎么出现的?身边有一个“皇汉(少)”朋友要如何相处?

回答
“皇汉(少)”这个词汇的出现以及如何与这样一位朋友相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层面来理解。

一、“皇汉(少)”是如何出现的?

要理解“皇汉(少)”,我们首先需要拆解这个词的构成和其背后的含义。“皇汉”和“少”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维度。

1. “皇汉”的来源与演变:

“汉”与中华民族的认同: “汉”是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称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和政治认同,将“汉”视为自身民族主体和文化的象征。这种认同是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
“皇汉”的兴起与内涵: “皇汉”这个词汇的出现相对较晚,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它通常指的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潮,具体表现为:
狭隘的民族主义: 强调汉族是中华民族的唯一或核心,对其他民族存在排斥、歧视甚至敌视的态度。
历史优越论: 认为汉族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并将这种优越感投射到当下,认为汉族在现代社会也应该占据主导地位。
排外倾向: 可能对非汉族文化、语言、生活习俗等持有负面看法,甚至主张汉化少数民族。
对“中华民族”概念的重新解读: 有时会将“中华民族”等同于“汉民族”,忽略或淡化了中华民族是包括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认同。
带有复古和辉煌幻想: 可能怀念过去某些朝代的强大,并希望重现类似的辉煌,但这种怀念往往是理想化和片面的。

“皇汉”的形成原因: “皇汉”思潮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历史的因素: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汉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但同时,也存在着朝代更迭、民族冲突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在特定解读下可能被放大。
近现代的民族屈辱史: 中国在近代遭受列强侵略,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损害。这种屈辱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希望民族复兴。然而,一些人将这种复兴的期望过度聚焦于汉族本身,并将其与抵御外来影响(包括文化影响)联系起来。
全球化与文化冲击: 全球化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但也可能引发对本土文化和民族认同的担忧。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一些人可能试图通过强化民族认同来抵御文化侵蚀,而“皇汉”就是其中一种极端化的表达。
网络空间的传播: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壁垒,也为各种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平台。“皇汉”思潮通过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扩散和传播,吸引了一部分认同者。
社会转型与不确定性: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一些人可能感到迷茫和不安,对未来缺乏确定性。这时,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历史归属感就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而“皇汉”提供了一种看似“坚定”的价值体系。
对某些政策的误读或过度解读: 有时,对一些涉及民族政策的讨论,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解读偏差,也可能被某些群体歪曲和利用,演变成排外的民族主义。

2. “少”的含义与组合:

“少”字在这里更像是一个修饰符,或者说是一种自我定位或他人评价。它可能意味着:

“皇汉”的初级阶段/温和派: 相较于更极端的“皇汉”,可能在某些观点上有所保留,或者尚未完全接受所有极端的理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强调汉族文化和历史的优越性,但尚未发展到公开宣扬对其他民族的歧视或仇恨。
自我贬低或谦虚的说法: 在网络语境中,有时使用“XX(少)”是一种自嘲或者一种表示“我对XX懂得不多,只是稍微了解一点”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朋友可能认为自己对“皇汉”理论的了解或认同程度还不算深。
一种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 在网络社群中,有时会用这种括号加少字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我虽然有这种倾向,但程度不深,或者只是玩玩”的意思。
对自身思想的警惕: 也有可能,他虽然认同某些“皇汉”观点,但同时对这种思想的极端性有所警惕,所以加上“少”字来表明自己不会走向极端。

总而言之,“皇汉(少)”可能指的是一个认同部分“皇汉”思潮观点,但可能程度不深,或者对这种思潮的极端性有所保留,甚至是以一种相对温和或玩味的态度来表达自己(或被他人评价为)具有“皇汉”倾向的人。

二、身边有一个“皇汉(少)”朋友要如何相处?

与持有“皇汉(少)”观点的朋友相处,需要智慧、耐心和技巧。关键在于如何在维护个人原则的同时,维系友谊。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1. 理解而非认同:

尝试理解其根源: 先尝试理解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观点。是受到网络影响?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读?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不满?了解其动机和背景,有助于你更冷静地看待他的言论。
不轻易否定和攻击: 避免直接否定或嘲笑他的观点,这往往会激起对方的防御心理,导致对话的僵局。

2. 保持冷静与理性:

控制情绪: 当他表达出你无法认同的观点时,深呼吸,保持冷静。激烈的争论很难改变对方的想法,反而可能伤害感情。
聚焦事实和逻辑: 如果你决定反驳,尽量用事实、数据和逻辑来支撑你的观点,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或情绪化的指责。

3. 寻找共同点和展开对话:

从共同兴趣入手: 除了民族问题,你们一定还有其他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电影、音乐、体育、游戏等。在这些方面建立和巩固联系,可以增加你们之间的积极互动。
温和地提出疑问: 如果你想探讨民族问题,可以采取温和的提问方式,而不是直接下结论。例如:“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吗?”、“我对这个事情有另一种看法,你想听听吗?”
引导对方思考: 尝试引导他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一些反例或补充信息。例如,如果他强调汉族文化如何优越,你可以问他如何看待其他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文化是如何融合和发展的。

4. 设定边界与底线:

表明你的立场: 在合适的时机,委婉地表达你对某些极端观点的保留或不认同。你可以说:“我尊重你持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个人认为,民族团结和互相尊重非常重要。”或者“我不赞同将某些民族排除在外,或者用一种带有歧视的眼光看待其他民族。”
避免深入不适的话题: 如果他反复提及让你感到非常不适或恶心的话题,你可以选择转移话题,或者明确表示:“我们今天聊点别的吧,这个话题我不太想继续深入。”
必要时保持距离: 如果他的观点过于极端,并且对你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触及了你的底线(例如涉及歧视性言论、煽动仇恨等),那么适当保持距离,甚至暂时中断联系,也是保护自己的必要手段。友谊是双向的,如果这段友谊让你持续感到不适和被冒犯,那么你需要重新评估这段关系。

5. 关注其积极面:

“皇汉(少)”不等于一切: 认识到他的观点只是一部分,不能代表他的全部。一个有“皇汉(少)”倾向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善良、忠诚、有才华的朋友。关注他的其他优点,例如他对朋友的关心、他的幽默感、他的能力等。
鼓励其健康思想: 如果他表现出对汉族文化的热爱,可以引导他关注汉族文化中积极、包容、开放的部分,而不是狭隘和排斥的部分。

6. 避免直接对抗和辩论:

辩论往往无效: 特别是在涉及到身份认同和民族主义这种情感色彩浓厚的话题时,单纯的辩论很难改变对方根深蒂固的观念。对方可能会认为你在“否定”他的身份或历史。
专注于“做什么”而非“说什么”: 更多地通过你的行为和对待其他人的方式来展示你的价值观。例如,你对不同民族的人都保持尊重和友善,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表达。

7. 了解“皇汉(少)”背后的心理:

寻求归属感和优越感: 有些人持有极端民族主义观点,是为了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和心理上的优越感。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你更有同情心去面对他。
对现实的不满: 有时,这种观点也可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不公平现象的宣泄。他们可能认为民族的强大可以弥补个体的弱势。

8. 适当的提醒与反馈:

当他无意中冒犯他人时: 如果他在你面前发表了不当言论,并且你觉得有必要提醒他,可以用更个人化的方式,例如:“你刚刚说的这句话,我听了有点不舒服,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说法?”或者“我担心这样说可能会让XXX(某个你共同认识的人)感到不高兴。”
针对具体言论而非人: 尽量针对具体的言论进行讨论,而不是直接攻击他这个人。

举例说明:

假设你的朋友小王经常在你们聊天时提到“汉族才是真正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都对中国没什么贡献,反而还拖了后腿。”

错误的处理方式: “你放屁!你怎么这么没文化?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陈旧的民族主义!”(激怒对方,适得其反)
更好的处理方式:
温和反驳/提问: “小王,我理解你对汉族文化和历史的自豪,汉族确实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觉得,我们国家之所以强大,也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和融合。比如,你对历史上某个少数民族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怎么看?或者你有没有了解过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努力?”
转移话题: “不说这个了,最近那个新电影看了吗?口碑好像不错。”
设定边界: “小王,我们作为朋友,可以聊很多话题。但涉及到对其他民族的贬低,我可能不太能接受,我觉得那样不太好。”

总结:

与持有“皇汉(少)”观点的朋友相处,就像处理任何一种带有偏见或极端倾向的观点一样,需要耐心、理解、策略和坚守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认知边界。如果对方的观点持续给你带来困扰,或者影响到你们的友谊基础,那么你需要审慎地评估这段关系,并做出对你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友谊的维系,最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壮族占多数的广西,确实有一部分“皇壮”,但基本上在民间和过街老鼠差不多。

有一段前几天群里大家的偶尔聊天很有代表性,可以贴给大家看一看。

在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在历次斗争中,都有大量的维族烈士为祖国统一而牺牲。

可以说各个少数民族的主流都是希望各民族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我不明白皇汉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有些人是希望躲在他们后面,指望他们帮我们争取权益吗?


思想上最幼稚的爱国者才会把皇汉当做队友。

不能不承认,少数民族是客观存在的,这部分人该如何与主体民族和谐共存是双方都要思考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种,比如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给一些政策倾斜,比如强迫通婚抹消民族区别,比如搞民族隔离大家互不干扰。

唯独只有皇汉不可取。

你皇汉了,做婆罗门,那让谁去做贱民?

你指望皇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还是让他们主动和少数民族通婚?

好吧,和少数民族隔离他们也许愿意,问题是在他们这种思想下,跟逼反有什么区别?

新疆西藏青海广西乃至云南贵州是准备放弃了吗?

只有口号拿不出社会解决方案的人都是蠢坏。

问题是,这群人似乎也不蠢,除了喊口号,一点啥诚意也拿不出来。

比如说吧,家谱上追溯,我算是正统的光武皇帝一系。话说每次跟皇汉辩论,谈及此处我都会说:

老夫贵为帝胄为何还不拿出点诚意,把这顿单给买了。

然而他们立刻王顾左右而言他,反正一次都没见这些人买单。

user avatar

虽然各路牛鬼蛇神上纲上线,人身攻击。但皇汉的数量每年都在稳步上升,可喜可贺!

user avatar
“雪域雄鹰和皇汉的区别,就像曱甴和蟑螂的区别。你在广东待过的,曱甴就别去拍了,脏手的,上面会统一灭虫的。”

来自一位和我一样半藏半汉的朋友,不过她是半前藏半广府,我是半后藏半巴蜀,所以我要鄙弃她!(手动狗头)

user avatar

八旗太君表示,没我们哪里来的阿哈?并且你们应该讨论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阿哈。而不是在这里讨论大清的黑历史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沙俄和蒙元鞑清一样正义。。。俄罗斯族是中华民族之一,沙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领土数倍于伪满清,比伪满清更能代表中华,伪满清不过一个如南明一般的伪割据政权。。。从没有什么侵略,只有内斗,像什么江东六十四屯,海兰泡惨案之类的只是一种民族融合。。。那些说侵略的不过只是一些螳臂当车的跳梁小丑。。。强烈建议教科书删除所谓“沙俄侵略”的荒谬说法,这是在践踏少数民族的感情,破坏民族团结

只说鞑清国是中国是十分片面的说法。我们应该看到光明面,看到正能量,应该歌颂少数民族中的正面形象,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比如俄罗斯族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列宁,斯大林等等等等(我国俄罗斯族民族英雄太多了)
还有京族的黎利,李常杰,陈守度,傣族的兰甘亨,纳黎萱,郑信。什么?你说郑信是汉族?P!就是傣族,众所周知中国血统看母系,比如康熙乾隆就是汉族,元昭宗是高丽族裔,应该划为朝鲜族,由此可见鞑清是正统华夏,胡元是朝鲜族政权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大汉族主义要不得啊。

这段历史在我国史书中称作 七帝共治时期,一满族清朝,二俄族罗朝,三京族后黎朝/西山朝/阮朝,四傣族吞武里/曼谷王朝,五朝鲜族朝鲜王朝,六哈萨克朝,七乌兹别克族浩罕朝。

又称南南北北西西东时代[滑稽]。七帝共治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任何把鞑清单独当成中国都是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是要不得的,都是皇汉,是要被定罪的!!




什么?皇汉只是想要真正的民族平等而不是四等汉被吸血[好奇][好奇][好奇]???荒谬!!!居然能说出这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话!就是皇汉,不要狡辩了。。

我奉劝那些皇汉们,就不能学习俄罗斯人吗?虽然普京说俄罗斯人只是苏联的燃料,从苏联建立的89%到51%。但他们是光荣的的四等人奶牛。俄罗斯只是第二个脱离苏联而已,又不是第一个!!哪里像那些皇汉!只会嘴炮!

中华民族仍未统一,任重道远,打击大汉族主义,人人有责,望诸君共勉!!

PS: 不转不是无产阶级团结人!!不转就是皇汉!打击皇汉,人人有责[赞同]

user avatar

他们先和我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完了他们又和我说吴三桂,尚可喜是民族融合的功臣

他们后来还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南京大屠杀不一样

之后他们又说汪精卫曲线救国,保护了不少同胞的生命

之后他们又说人要有狼的精神,元清带给了中国狼的精神,才使中国强大

他们后来还说伪满洲国发展世界排行前三

他们告诉我冉闵不是英雄

他们告诉我鸦片战争英美殖民者带来了文明,不然中国会落后灭亡

他们告诉日本侵华是想建立共荣圈的,是为了黄种人服务

他们告诉我秦桧的像不应该跪着而应该站起来

他们告诉我抗美援朝没有必要,这是故意给自己树敌

他们告诉我中国人几千年都不行,一直封建愚昧落后

他们告诉我汉人的民族服饰是旗袍马褂,汉人的传统是大辫子

去他妈的

劳资就是皇汉,爱咋咋的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