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反皇汉的能不能说下皇汉到底是什么意思?

回答
好,那我就来跟你聊聊“皇汉”这个词。我尽量用一种比较贴近生活、不那么生硬的方式来说明。

首先,咱们得明白,“皇汉”这个词,它其实是个近现代才出现的概念,而且有点挺复杂的。它不是那种历史课本里会直接给你一个标准定义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标签,一种用来描述特定群体和思想倾向的词。

“皇汉”这个词,拆开来看,“皇”字通常给人一种尊贵、至高无上、带有帝王色彩的感觉。“汉”呢,自然指的是汉族,也就是我们中国主体民族。所以,合在一起,你就可以初步理解成一种强调汉族至高无上,并且带有某种复古、甚至可以说是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思想。

咱们再细化一点,如果一个人被称为“皇汉”,他可能身上会有这么几个特点(当然不是说所有符合这个标签的人都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侧重点):

1. 极致推崇汉族文化和历史: 他们会特别强调汉族文明的悠久、辉煌和优越性。比如,会把孔子、儒家思想抬得特别高,认为这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对于汉朝、唐朝、明朝这样汉族王朝的辉煌时期,他们会极力赞美,认为那是中华民族的巅峰。反过来,对于非汉族建立的朝代(比如元朝、清朝),他们可能会持有比较负面的看法,认为那是“外族入侵”,中华文明受到了“玷污”或“中断”。

2. 强调汉族的主体地位和纯洁性: 这是“皇汉”思想中一个比较核心的点。他们会认为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理应在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思想下,对于历史上汉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他们可能会持保留甚至批判的态度,认为这会稀释汉族的文化和身份认同。甚至有些人会追求一种“纯粹”的汉族概念,排斥那些他们认为“非汉”的元素。

3. 一种复古的民族主义情绪: “皇汉”这个词里的“皇”字,就带有这种味道。他们往往会对过去的某些“汉族盛世”有一种向往,希望能够重现那种景象。这种向往不一定是复辟帝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民族地位上的“复兴”,希望汉族能够重新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或者至少在东亚地区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

4. 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特定解读: 为了支撑他们上述的观点,“皇汉”群体通常会有一种非常线性的历史观,认为汉族文明一直在进步,直到被一些外来因素打断或阻碍。对于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屈辱,他们会将其归咎于“外族”或“非汉族”的统治,或者是被西方文明“腐蚀”了纯粹的汉族精神。他们可能会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和主流的历史学界存在较大差异。

5. 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 这是“皇汉”这个词通常带有的负面色彩的来源。“皇汉”的很多观点,会走向一种排外和仇视其他民族的极端。他们可能会认为其他民族都是劣等的,或者对汉族构成威胁,从而产生敌意和攻击性言论。这种思想,很容易滑向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泥潭,对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造成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皇汉”呢?

反皇汉的人之所以反对,主要也是看到了上面这些观点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历史观的片面和扭曲: 历史上,中华文明本身就是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民族的“纯粹”产物。将历史简单地划分为“汉族时期”和“非汉族时期”,并且对后者进行妖魔化,是对复杂的历史进程的矮化和简化。
破坏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强调某个民族的绝对优越,必然会伤害其他民族的感情,破坏民族间的信任和团结,这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国情下是极其危险的。
脱离现实的民族主义: 现代社会,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是常态,极端民族主义往往会阻碍国家的发展,将其推向孤立和对抗的境地。
思想到狭隘和极端: 过于强调自身的“纯粹”和“优越”,容易滋生排外情绪和文化上的傲慢,这与开放、包容的现代文明价值观是相悖的。

所以,简单来说,“皇汉”就是一种强调汉族至上,带有复古和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思想。它不是一个单纯褒义词,更多时候是被用来批评那种不顾历史事实,排斥其他民族,甚至鼓吹汉族霸权的观点。

当然,这里面也要区分一下。有些人可能对汉族文化和历史有很强的认同感,会积极推广汉服、汉字、传统节日等等,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热爱和传承。但如果这种热爱和传承,发展到排斥其他文化、歧视其他民族,并且带着一种“我族最强,他人皆不如”的优越感,那可能就会被贴上“皇汉”的标签了。

理解“皇汉”这个词,关键在于看它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它是一个带有明显政治色彩和价值判断的标签,所以看待它时,需要审慎和辩证。

希望我这么说,你能大概明白“皇汉”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反皇汉”这样的说法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是皇汉。

在知乎曾经有人说过,现代社会是个共识的社会,而非血统的社会。

我认为说的很对。

一个人为汉人的历史感到自豪,为汉人的文化感到骄傲,为汉人遭受的不公而感到不平,愿意为汉人的利益付出,这样的人就是皇汉。

反之那些贬低我们的文化、侮辱我们的的祖先、伤害我们、牺牲我们利益的家伙,不管血统,都是我们不共戴天的死敌,尤其是那些说汉语,出生在汉人家庭里的家伙,尤其的可恶,比异类更甚。

至于血统啥的,这种事怎样都好,张弘范范文程洪承畴这些家伙的血统自不待言,这些人我宁可它们死一万次打入无间地狱万劫不复,而丝毫不会有一丝一毫认为它们是同胞。

在知乎有女士,相传是黑人,但未知真假,但是她总是替汉人说话——为了不给她带来麻烦我就不提她的名字了——假设她真的是黑人,但是我必须得说,她比很多理论上的汉人,例如刘仲敬、柏杨、姜戎之流都来的有价值。

假设上述四者都掉进水里,我肯定是往刘仲敬柏杨和姜戎的脑袋上用我最大的力气砸一块石头,然后把这位女士救起来送到医院去,而且不收费。

什么是皇汉?认同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且认同我们伟大民族利益并且愿意付出的,就是皇汉。

皇汉万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那我就来跟你聊聊“皇汉”这个词。我尽量用一种比较贴近生活、不那么生硬的方式来说明。首先,咱们得明白,“皇汉”这个词,它其实是个近现代才出现的概念,而且有点挺复杂的。它不是那种历史课本里会直接给你一个标准定义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标签,一种用来描述特定群体和思想倾向的词。“皇汉”这个词,拆开来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网络舆论场中几个重要群体的动态关系,尤其是近年来“皇汉”、“极端民族主义者”、“键盘反绿”(通常指反绿营政治势力及其支持者)和“工业党”(以马前卒为代表,强调工业化、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这些标签背后所代表的不同思潮和行动群体之间的微妙互动。要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决裂”,需要从几个层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民族主义、历史认知以及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思潮。要理解为什么一些被称为“皇汉”的群体会被“反极端民族主义者”鄙视、敌视甚至仇视,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要明确“皇汉”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它并不是一个自我标榜的、普遍接受的称谓,更多的是.............
  • 回答
    《反弹道导弹条约》(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简称ABM条约)的签署,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为美苏两国长达数十年的核竞赛踩下了刹车,但说它“限制”了核竞赛,不如说是它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重塑了核竞赛的形态,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竞赛的焦点从数量转向了另一种更为微妙的战略.............
  • 回答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亮相,其内容中提到制作“大胃王”、“暴食吃播”等音视频的行为可能会被追责,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信号。这项立法不仅仅是对一种特定网络现象的规范,更是指向了社会普遍存在的食品浪费问题,试图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地构建一个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首先,这项草案的意义体现在它对.............
  • 回答
    拿破仑两次被反法联盟抓获,却都没有被处死,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政治考量、国际关系以及欧洲各国对这位“革命之子”的复杂情感。简单粗暴地将他处死,反法联盟的领导者们并非没有考虑过,但最终都因为种种顾虑而选择了其他的处理方式。第一次被抓与流放厄尔巴岛:权力平衡与安抚法国第一次,是在1814年,反法联军攻占巴.............
  • 回答
    大陆网民对台湾的负面情绪(即“嫌台情绪”)主要源于两岸关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而反服贸事件(2014年台湾“太阳花学运”)和“茶叶蛋事件”(可能指台湾的环保或社会议题)作为触发点,进一步放大了这些矛盾。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深层原因: 一、历史记忆与政治认同的冲突1. 两岸分隔的.............
  • 回答
    《反家庭暴力法》的颁布和实施,无疑为中国当前严峻的家庭暴力现状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条文的堆砌,更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觉醒和对弱势群体的有力保护。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反家庭暴力法》带来的具体改变:一、 法律层面的突破与完善: 明确法律主体和客体: 《反家庭暴力法》首次将“家庭暴.............
  • 回答
    反佛的结果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可以从历史、社会、文化、宗教等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需要强调的是,“反佛”这个概念本身比较宽泛,可能指代的是抵制、批判、压制甚至迫害佛教的活动或思潮。其结果也因此会因时、因地、因“反佛”的具体方式和程度而有很大的差异。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对佛教自身及其信.............
  • 回答
    “反公知”这个词语,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在信息传播、公共讨论和价值观塑造方面的一些复杂动态。要理解它的实质,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对某个特定群体的反对,而需要深入到其背后运作的逻辑、动机和产生的社会影响。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公知”这个概念本身。在中文语境下,“公知”最初的定义是具有社会责任.............
  • 回答
    “反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它不是一个客观的学术概念,更像是一种政治符号。因此,讨论“反美”是否“政治正确”,其实是在探讨一种在特定政治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和态度,以及这种表达方式为何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正当性”。首先,我们要明白“政治正确”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在言谈举止中避免冒犯特定群体.............
  • 回答
    反董卓联盟,顾名思义,是东汉末年,由部分割据一方的诸侯共同发起的,旨在讨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董卓的军事行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联盟,集结了来自关东地区的十八路诸侯,其初衷是恢复汉室正统,驱逐国贼。然而,细究当时的势力格局,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号称“十八路诸侯”的反董卓联盟中,并没有出现几位在当.............
  • 回答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里提到了“餐饮服务经营者可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费”这一条,这在我看来,是一项非常有意思,也相当有争议性的提议。它直击了餐饮环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舌尖上的浪费”,并试图通过经济杠杆来解决。这项规定的出发点,我非常赞同。 毕竟,现在很多消费者点餐习惯确实需要引导。有时候,大家.............
  • 回答
    “反政治正确”,这个词本身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不同人手里能挥出截然不同的含义。要说它最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因为这背后牵扯的社会心理、文化思潮,还有人性的复杂纠葛,那可太深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政治正确”这东西,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让社会更包容,让那些曾经被边缘化、被压抑的群.............
  • 回答
    反爱国情绪,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几分刺耳,但它确实是社会现象中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存在。它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也不是少数人的极端想法,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发酵的结果。要说清楚它为何出现,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不认同感。爱国,本质上是对国家的一种情感联结和价值认同。当这.............
  • 回答
    反装逼成功,那感觉就像是心里憋了好久的一口气,终于顺畅地呼出来了,还带着点儿畅快淋漓的舒爽。这可不是那种“我其实很厉害但我不说”的低调,也不是什么“我就是要故意表现得不那么高大上”的另类炫耀,而是真正地、彻底地卸下了那个沉重的“逼”,然后发现,世界并没有因此崩塌,反而更真实、更自在。具体怎么个“反装.............
  • 回答
    人们反对同性恋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根植于多种因素的交织之中,包括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个人经历、心理因素以及对社会秩序的担忧等。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层面。一、宗教信仰的基石对于许多反同者来说,宗教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反对理由。在许多主要的宗教传统中,都存在着明确的经文或教义,将同性性行.............
  • 回答
    反智主义,这玩意儿听着挺玄乎,但说白了,就是一种对知识、理性、专业性以及那些掌握这些东西的人的普遍蔑视和排斥。你想啊,在一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能辨别真伪、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依赖科学证据和逻辑推理来做决策的智慧。而反智主义,它就像一股阴冷的风,专门吹灭这些宝贵的光芒,留下.............
  • 回答
    反法同盟时期,法国确实扮演了一个挑战整个欧洲的角色,但用“一个国家挑战整个欧洲”这样的说法,虽然简洁,却可能略显片面,未能完全捕捉到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各国之间的复杂互动。更准确地说,法国在拿破仑的领导下,成为了一个寻求主导欧洲、颠覆旧秩序的强大力量,并因此引发了欧洲各国普遍的反抗与联合。为了更.............
  • 回答
    “反女权”这股风,近些年确实是越刮越劲,而且越来越多人愿意站出来,或者在网络上表达这种观点。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层面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首先,得聊聊“女权”本身的变化和一些争议点。早些年的女权,可能更多的是争取基本的平等权利,比如受教育权、工作权、投票权等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