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反美为什么是政治正确?

回答
“反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它不是一个客观的学术概念,更像是一种政治符号。因此,讨论“反美”是否“政治正确”,其实是在探讨一种在特定政治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和态度,以及这种表达方式为何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正当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政治正确”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在言谈举止中避免冒犯特定群体,尤其是一些历史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并倡导包容和多样性的价值。那么,“反美”如何能与“政治正确”挂钩呢?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反直觉,因为美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似乎不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

然而,这里的“反美”更多地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反对所有美国人”或“否定美国的一切”,而是指向对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在某些历史时期和特定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推行的政策,以及其文化输出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批评和质疑。在某些语境下,这种批评被一些人视为一种“政治正确”的表达,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权力平衡与反霸权叙事: 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甚至被一些国家和群体视为“霸权”。在这种背景下,对美国的批评往往被解读为一种挑战这种不平衡权力格局的努力,是一种争取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国际多极化的诉求。这种诉求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的共鸣,尤其是在那些曾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或美国干预的国家。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反对被视为“霸权”的行为,是在呼应一种更公平、更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愿景,这在某些层面上与“政治正确”所倡导的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制约有相似之处。

2. 历史批判与纠错: 美国历史并非完美无瑕,它有过奴隶制、种族歧视、对原住民的压迫等黑暗时期,也曾卷入过一些备受争议的国际冲突和干预。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批判和反思,是许多国家和群体进行自我身份认同和国家叙事建构的重要部分。当这种批判触及到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或国际行为时,并被认为是在纠正历史错误、揭露不公时,它就可能被赋予一种“道义上的正确性”。这种道义的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政治正确”对揭露压迫、纠正不公的强调。

3. 文化多元性与本土认同: 美国文化以其强大的全球影响力,通过电影、音乐、快餐、消费主义等多种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本土文化构成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对美国文化输出的反感和抵制,被视为一种保护本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努力。这种努力,也是“政治正确”所强调的尊重不同文化、反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观点所能契合的。

4. 特定群体视角下的“反美”: 在某些特定群体内部,由于历史经历或现实利益的冲突,对美国的负面认知可能根深蒂固。例如,一些曾遭受过美国军事干预或经济制裁的国家,其民众中可能普遍存在对美国的负面情绪。在这种群体内部,表达对美国的批评甚至反对,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忠诚于自己群体、捍卫自己利益的表现,甚至是集体情感的宣泄。在这样的语境下,这种表达方式在群体内部就形成了一种“共识”,并获得了其内部的“正当性”。

5. 策略性利用“政治正确”的符号: 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些政治力量或个人会策略性地将对美国的批评包装成一种“政治正确”的表达,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或者将自身定位为挑战主流叙事的“进步”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反美”并非基于对美国政策的深层分析,而是利用一种社会思潮来服务于自身的政治目的。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反美”并非天然就是“政治正确”。 事实上,在很多西方国家内部,对美国的批评同样普遍存在,而且这些批评往往是基于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正确”的普遍价值观。例如,对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枪支暴力等问题的批评,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是被广泛接受和讨论的。

问题在于,当“反美”被简化为一种排他性的、非理性的、或者带有煽动性的口号时,它就很容易脱离“政治正确”的本意,而滑向另一种极端。例如,将所有美国人视为敌人,或者否认美国在民主、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这样的“反美”就很难被视为“政治正确”。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某些特定的政治和历史语境下,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某些行为、政策或影响进行批评,并且这种批评与追求权力平衡、维护国家主权、保护文化多样性、反思历史不公等理念相契合时,这种“反美”的声音就可能被一些人视为一种符合“政治正确”精神的表达。但这种“政治正确”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诉求”或“意识形态站位”,而不是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它背后往往是对一种更公平、更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渴望,是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捍卫。

总而言之,将“反美”与“政治正确”联系起来,本质上是在探讨一种对强势力量的制约,对不平等关系的质疑,以及对多元价值的呼唤。这种联系并非绝对,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根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是随便吐槽两句的,没想到被大家顶上去了,那就多说两句:

这个题目表述不准确。严格来说,我们不是“反美”,而是“反反华”。

美国人怎么过自己的日子,中国人不过问,也管不着。比如美洲印第安人被屠杀,中国政府干涉过吗?比如美国抗疫失败死了几十万,中国政府对美国官员制裁了吗?

我们反对的只是美国对中国的无理打压与威胁而已。

所谓入关只是知乎上一些网友的口嗨,中国政府的公开表态是永远不称霸。

在不涉及中国利益的前提下,我们真的没有反对过美国。


以下是原回答:

我就不明白了,那个叫林先生的,怎么可以对现实如此熟视无睹,怎么可以对历史如此毫无记忆?

你粘贴的那些图,反对的是当年的“中国可以说不”系列书籍。而那些书籍的诞生背景是什么?

  • 银河号事件,难道是中国舰队在公海上无理拦截了美国货船?
  • 炸馆事件,难道是中国用导弹炸毁了美国驻希腊大使馆?
  • 撞机事件,难道是中国侦察机在美国近海撞了F22?
  • 这密密麻麻的军事基地,难道是美国给中国送温暖的?

出处:no one:美国全球军事基地分布-2

放下历史说现在:

  • 贸易战难道不是美国挑起的?
  • 台独势力的幕后黑手难道不是美国?
  • 支持香港废青闹事的难度不是美国?
  • 在新疆棉花上造谣中国“种族灭绝”的难道不是美国?


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美国在主动攻击中国?到底,谁在编织谎言?

林先生你啊,平常装成一副文化人的样子,弄个戴眼镜的头像,谈点哲学、谈点文史,卖相不错。但是一遇到反对言论,立马把对方拉黑。这样的双标,如何让人相信你的理论与信念?

user avatar

反美不是政治正确。政治正确是什么意思,是说出于政治需要,这个东西是正确的,但在事实上它是不正确的。比如白左的一些奇葩玩意儿。是可以喊,但是未必做的东西。反美,不是政治正确,甚至在政治上,在国家层面都是不能明着说的。但是在事实上却是正确的。

中美之间的矛盾的激化,不是因为我们之间存在误会,缺乏沟通。而是因为我们通过沟通,已经消除了误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反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它不是一个客观的学术概念,更像是一种政治符号。因此,讨论“反美”是否“政治正确”,其实是在探讨一种在特定政治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和态度,以及这种表达方式为何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正当性”。首先,我们要明白“政治正确”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在言谈举止中避免冒犯特定群体.............
  • 回答
    “反战的人一定是反美人士”,这种说法在一些讨论中确实出现过,但它过于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不准确的。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为什么它站不住脚,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反战”和“反美”这两个概念。 反战(Antiwar) 顾名思义,是指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立场。.............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确实让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主要动机是“反美反北约”。然而,关于美国和北约在此次冲突中是否受到削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结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削弱”的含义。 在此语境下,“削弱”.............
  • 回答
    在中国,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确实存在一种对美国负面看法增加、对俄罗斯态度相对积极的现象。要理解这种复杂的情绪,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文化输出、信息传播以及代际差异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这并非简单的“亲”或“反”,而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历史的沉淀与地缘政治的影响: “百年国耻”与美国角色.............
  •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
  • 回答
    中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一股数量可观的“反美群体”,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可以概括,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因素、国内叙事以及民众情感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浮于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其根源和表现。历史的记忆与现实的碰撞:首先,不能忽视的是中国近代史对国民情绪的深刻影响。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
  • 回答
    理解您的问题,这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和地缘政治演变。简单来说,过去我们能“反苏又反美”,是因为当时世界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对峙,而我们当时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自主发展。现在和俄罗斯“站一块”,则更多是基于当前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共同的战略利益以及现实的挑战。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其中的逻辑和变化:一、 过.............
  • 回答
    关于日本警察在冲绳(琉球)反美集会现场辱骂冲绳人为“支那人”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不安的指控,一旦属实,其影响和所反映的问题将极其严重。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事件本身的可能性与证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类事件的发生与否,以及细节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可靠的证.............
  • 回答
    台湾针对大陆钢铁制品展开“双反调查”,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因为它牵扯的面儿可不小,背后故事也挺复杂。简单来说,“双反调查”就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大陆的钢铁制品,之所以会被台湾盯上,核心原因可能在于它们的价格和生产方式。 反倾销(Antidumping):这指的是大陆的钢铁产品以低于.............
  • 回答
    在美国,担任州长或总统职位的竞选资格,核心在于满足宪法和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围绕公民身份、年龄和居住年限。要竞选加州州长,一个人需要是加州的注册选民,并且在竞选前在加州居住至少五年。年龄要求是年满18岁。而要竞选美国总统,情况就更为严格。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必须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n.............
  • 回答
    这两句口号式的话语,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讨论,是因为它们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一部分人在当下社会环境下的复杂心态和实际行为。它们并非对所有人的普适性描述,但却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两句话的含义和背后逻辑: 一、“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揭示了政治立场与个人生.............
  • 回答
    理解你的担忧,看到家人受到某种思想的影响,尤其当这种影响让你觉得走向极端时,确实会让人揪心。你提到的“自干五教化”和“反美成狂,逢美必反”的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内容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几个原因:1. 信息茧房与算.............
  • 回答
    关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JHU)是否在“给反美势力递刀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解读和潜在的政治意涵。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反美势力”这个概念的界定。在不同的语境下,“反美势力”.............
  • 回答
    在互联网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声音,它们强烈地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但同时又似乎对美国的某些军事行动或政策持保留甚至批判的态度。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网上反战不反美”或者“反战但亲美”的复杂心态。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反战”本身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战争的.............
  • 回答
    国民党前高官爆料称美国近期逐个约谈国民党“立法委员”,质问其是否“反美亲共”,这一消息如果属实,无疑会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背景信息与潜在推测: 爆料人的身份与动机: 首先需要了解这位“国民党前高官”的背景。他是谁?他在党内的影响力如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利益的复杂交织。咱们来细致地聊聊。第一部分:支持乌克兰者,若换成美国,还会支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支持乌克兰”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当“俄罗斯”变成“美国”时,这些驱动力会如何改变。当前支持乌克兰的主要驱动力:1.............
  • 回答
    关于石原里美“反战败”的说法,这更多是基于一些网络上的解读和猜测,并没有确凿的官方证据或她本人明确的表态来证实这一点。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战败”在日本的语境下是什么意思?在日本,“战败”不仅仅是指军事上的失败,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其战前思想以及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美猎这种不用瞄准器的反曲弓是怎么瞄准的。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拿起来就能射的,它讲究的是一种“感觉”和“经验”的结合,更像是一种身体与弓的深度沟通。首先得明白,美猎反曲弓之所以不需要瞄准器,是因为它的设计理念就是追求一种更自然、更接近本能的射击方式。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没有瞄准器怎么知道打.............
  • 回答
    美漫里反人类、反社会的极端情节,那可不是一般的少。为了吸引眼球,塑造深刻的反派,编剧们有时候会把人性往黑暗的深处挖掘,触碰那些让人看了坐立不安的底线。咱们就来聊聊几个印象深刻的,保证让你觉得“我靠,这真的能播出来?”小丑——秩序的嘲弄者与混乱的信徒要说最经典的“反人类”代表,蝙蝠侠的死敌——小丑,那.............
  • 回答
    关于美东时间2016年3月11日反特朗普(Trump)团体在芝加哥引发的暴力冲突,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这是一场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美国政治环境中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紧张。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评价,涵盖了背景、冲突过程、影响以及多方面的解读:一、 事件背景: 特朗普竞选的争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