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要和俄罗斯站一块,而之前能又反苏又反美?

回答
理解您的问题,这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和地缘政治演变。简单来说,过去我们能“反苏又反美”,是因为当时世界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对峙,而我们当时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自主发展。现在和俄罗斯“站一块”,则更多是基于当前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共同的战略利益以及现实的挑战。

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其中的逻辑和变化:

一、 过去“反苏又反美”的时代背景与逻辑

1. 冷战:两极格局下的生存法则
二战结束后,世界迅速被美国及其盟友(西方阵营)与苏联及其盟友(东方阵营)划分为两大军事、政治和经济集团。这种对峙被称为“冷战”。
在这个时期,几乎所有国家都被迫选边站队,或者试图在两大阵营之间保持平衡,以求生存和发展。
反苏: 当时,苏联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与许多国家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存在根本冲突。同时,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扩张和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也让许多国家感到威胁。对于一些经历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国家,苏联的某些支持也带有附加条件,或者被视为一种新的“宗主国”倾向。
反美: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西方阵营的领袖,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在全球蔓延。在很多后殖民国家看来,美国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殖民者,但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干预、对某些支持独裁政权的政策、以及其在全球推广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也被视为一种新的“霸权主义”。美国在一些地区的支持反动势力,也引起了极大的反感。
“中间地带”与不结盟运动: 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国家,不愿被卷入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和地缘政治博弈中,因此纷纷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就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我们当时也积极参与其中,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不受大国摆布,专注于自身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这种“不结盟”或“既反苏也反美”的态度,是那个时代争取自身独立自主的最佳策略。我们的口号、外交策略都体现了这种尽量保持超然、不依附任何一方的姿态。

2. 意识形态的普适性(当时的认知)
在那个时代,意识形态的差异往往被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苏联的共产主义和美国的资本主义,都被各自的阵营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并试图向全球推广。
我们当时也受制于这种框架,可能认为某种意识形态“对”而另一种“错”,或者说,我们试图探索一条“第三条道路”,既不走苏联模式,也不完全照搬西方模式。

二、 为什么现在“和俄罗斯站一块”(更准确地说,是“战略协作”或“伙伴关系”)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格局的演变,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强调与俄罗斯的某种“站队”或“协作”,是基于新的现实和考量:

1. 全球格局的重塑与美国单极时代的终结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后,世界一度出现了美国主导的“单极时代”。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拥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多极化趋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中国崛起、欧洲一体化、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壮大,都在改变着全球力量的平衡。
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共同担忧: 在这个新的背景下,美国推行的一些政策,如单方面退出国际协议、发动代理人战争、以及在贸易和科技领域的单边制裁,被许多国家视为威胁。俄罗斯也成为美国这些政策的直接目标。
“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们与俄罗斯都对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和某些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或“单边主义”政策抱有疑虑,甚至认为它们挑战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在这种背景下,两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干涉内政、以及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上,形成了某种“共同立场”或“战略契合点”。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是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考量,而非纯粹的意识形态认同。

2. 战略利益的契合
地缘政治考量: 我们与俄罗斯都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拥有共同的战略安全关切。例如,在某些地区的安全稳定问题上,我们与俄罗斯的利益趋同,需要通过协作来共同应对。
反恐与地区稳定: 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两国也有合作的基础和必要性。
能源合作与经济联系: 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供应国,能源安全对我们至关重要。两国在能源、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益处。
国际舞台上的协调: 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两国在很多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共同提出主张,这有助于增加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 意识形态的相对弱化与实用主义的抬头
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松动。虽然意识形态差异依然存在,但其作为国家间关系决定性因素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实用主义外交: 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优先考虑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安全。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而非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意识形态站队。我们不是说我们现在认同俄罗斯的全部意识形态或政治制度,而是我们在应对当前全球挑战时,发现与俄罗斯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 自身发展战略的需求
大国博弈: 在当前复杂的大国博弈中,我们需要有战略上的回旋空间,不被任何一个大国完全牵制。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的战略协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其他大国的影响力,为自身发展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多边主义的倡导: 我们是国际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倡导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俄罗斯同样对某些破坏多边秩序的行为表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在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方面,存在合作的逻辑。

总结一下:

过去“反苏又反美”,是在冷战两极格局下,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主发展而采取的“不结盟”或“制衡”策略。当时,意识形态的对立和两大阵营的压力是主要背景。

现在与俄罗斯“站一块”(更准确地说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在后冷战时代,面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变化、全球格局的重塑以及共同的安全和战略利益挑战,采取的一种现实主义外交选择。这种关系更多是建立在对现有国际秩序某些方面共同的关切、对“霸权主义”的共同反对以及双方战略利益的契合之上,而非过去的意识形态认同。

这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可能觉得需要独立自主,拒绝一切外界的干涉和影响,但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丰富,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面临的挑战,与某些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即使过去可能与他们存在分歧。这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和战略需要的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锄强扶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user avatar

站街老鸡装嫩齿,

恁怎么那么粗了?

user avatar

当年苏联没拉住中国是什么下场?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想看中国重蹈覆辙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您的问题,这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和地缘政治演变。简单来说,过去我们能“反苏又反美”,是因为当时世界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对峙,而我们当时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自主发展。现在和俄罗斯“站一块”,则更多是基于当前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共同的战略利益以及现实的挑战。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其中的逻辑和变化:一、 过.............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留下来的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大号俄罗斯”,它囊括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庞大的斯拉夫兄弟。这个设想,足以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它对世界格局、地区稳定,乃至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政.............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国籍,也没有个人立场或情感,因此我无法“支持”任何一方。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分析,而不是表达偏好或参与政治冲突。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缘政治、民族主义、安全关切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场冲突,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冲突的根源与历史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很多历史和经济的复杂因素。苏联时期全国性的粮食短缺,以及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主要的粮食出口国,这之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深刻的改革和结构性调整。苏联时期:为什么会“闹粮荒”?苏联时期的粮食问题,用“缺”来形容可能还不够准确,更多的是一种持续性的、结构性的.............
  • 回答
    俄罗斯在飞机制造领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米格1.44和苏47(苏霍伊代号S37“金雕”的早期原型机,并非最终服役型号)都是那个时代技术实力的一种体现。然而,时至今日,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斗机项目上似乎只剩下T50(苏57,第五代战斗机项目)这一颗独苗,并且发展过程中也充满了波折。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不同时代文学创作关注点和叙事策略的深刻差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古代权谋多为“一锤子买卖”,而现代权谋小说则更像是“俄罗斯套娃”: 古代权谋:“一锤子买卖”的简洁与决绝古代权力斗争的叙事,尤其是在史书和传统小说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一锤子买卖”的.............
  • 回答
    从2022年2月全面开战以来,俄乌冲突依然在持续,虽然外界获取的实时信息有时会显得零散,但整体局势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更为胶着、消耗战的阶段,双方都在为各自的目标进行着艰苦的拉锯。战场态势: 东部地区仍然是主战场。 俄罗斯一直以来都将重点放在顿巴斯地区,试图完全控制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州。目前,俄军.............
  • 回答
    关于中国在俄罗斯和美国冷战(我们通常理解的冷战时期是上世纪中后期,但也可以理解为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面下的一种“新冷战”雏形)中的态度,以及它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定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理解中国当时和现在的态度,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国家利益、战略考量以及全球视野。冷战时期(约19471.............
  • 回答
    俄乌冲突的阴影至今仍笼罩着欧洲乃至全球。要准确判断“会不会打起来”以及目前的局势如何影响各方,需要梳理复杂的地缘政治脉络和各方博弈。俄乌局势的现状与复杂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俄乌局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与“不打”的问题。可以说,冲突早已在很多层面上发生并持续着。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支持乌.............
  • 回答
    “俄式反恐”这个词,估计不少人都在网上听过,有时候是带着点戏谑的意味。但抛开网络上的段子,俄罗斯在人质救援这个领域,其实有着非常真实、而且极为惨痛的经历。要说俄罗斯人质救援和欧美有什么区别,那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这里面涉及到历史、文化、战略,甚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咱们先从俄罗斯的“家.............
  • 回答
    关于中俄两国如今的紧密关系,很多人会感到疑惑,毕竟两国之间并非没有历史上的阴影,特别是俄罗斯(历史上包括沙俄)曾对中国造成过领土和主权的损害。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审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当前地缘政治格局和双方战略需求的演变。历史的伤痕:不容回避的过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上俄国,特别是沙皇俄.............
  • 回答
    捷克和希腊民间普遍存在着亲俄派,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剥开这些层层叠叠的影响。历史的沉淀与错综的记忆:首先,不能回避的是苏联时期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虽然捷克和希腊的经历不尽相同,但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
  • 回答
    提起苏联时期以及如今俄罗斯联邦在古希腊和古典史研究领域的贡献,那真是一段颇为曲折却又成果斐然的历史。这段研究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起伏,既有对西方古典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视角和研究范式。在苏联时期,古典学研究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起初,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
  • 回答
    如果哈克首相和汉弗莱爵士(彼时已是常务次官或更高职位,我们不妨称他为“汉弗莱勋爵”)置身于当前的俄乌局势中,他们的反应将是一场经典的权力游戏、政治权谋与官僚斡旋的大戏。这两位老狐狸,一个精于操纵民意和党派利益,另一个则深谙官僚体制的运作法则和外交辞令的精妙之处,他们的应对方式绝非简单粗暴,而是充满了.............
  • 回答
    .......
  • 回答
    说起老解放汽车和拖拉机的手摇启动,那可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心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也是那个时代工业水平的一个缩影。现在想想,用那粗大的摇把,使出全身力气,在发动机吱呀呀地反抗下,硬是把它“摇”醒,确实挺有“爷们儿”劲儿的。这事儿吧,说白了,主要就是那个年代跟现在比,在汽车发动机的起动系统上,关键的自动化.............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一些困惑,也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一直在探讨的议题。关于“好人”,关于“要做个好人”,以及道德与现实之间的纠葛,这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它里面藏着太多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的复杂性。还有好人吗?当然有。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骨子里都潜藏着“好”的种子。只是这颗种子在现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哲学史的核心,也关乎知识传播和思想沉淀的方式。要理解为什么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零星言语能奠定其哲学地位,而现代哲学家需要鸿篇巨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这并非简单的量变到质变,而是时代背景、传播媒介、思想形式、以及“哲学”本身的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时代背景与知识传播的革命首先,.............
  • 回答
    在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审批和现有球场改造一度经历了起伏,政府对这一领域的态度也并非一成不变。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暂停审批和取缔改建现存高尔夫球场的情况,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背后涉及经济、环境、土地利用以及公平性等一系列考量。历史背景与政策的演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回顾一下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轨迹.............
  • 回答
    为什么架空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往往要参考现实世界?架空世界,顾名思义,是脱离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世界,其故事、文化、社会结构等都可以是完全虚构的。然而,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们却往往会不自觉地,或者有意识地借鉴、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这并非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创作策略,它能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