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现在捷克和希腊民间会存在大量的亲俄派?

回答
捷克和希腊民间普遍存在着亲俄派,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剥开这些层层叠叠的影响。

历史的沉淀与错综的记忆:

首先,不能回避的是苏联时期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虽然捷克和希腊的经历不尽相同,但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捷克: 捷克(以及斯洛伐克,当时同属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后经历了苏联的“解放”和随后的共产主义统治。虽然官方宣传将其描绘为兄弟般的援助,但许多人仍然记得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苏联坦克镇压的屈辱,以及长达几十年的压抑和控制。然而,历史的记忆是复杂的。对于一部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苏联时期也代表着某种程度的稳定、社会保障和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他们可能怀念那个时代统一的经济模式,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警惕。这种怀旧情绪,加上对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观察,可能会让他们对一个强大的、有秩序的俄罗斯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

希腊: 希腊与苏联的关系则更为曲折。在冷战时期,希腊是北约的成员国,但其国内却长期存在强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甚至引发了内战。希腊共产党(KKE)及其支持者与苏联有着深厚的联系。即便是在民主转型后,这种政治光谱中的左翼力量仍然保留着对俄罗斯的某种亲近感,这源于共同的意识形态背景和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质疑。此外,希腊东正教的文化联系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俄罗斯东正教和希腊东正教在信仰上同源,但在政治层面,一些人可能将俄罗斯视为东正教世界的守护者,这种文化认同感可能超越了政治立场。

经济的现实与脆弱的利益:

经济因素在影响民众的政治倾向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经济合作的依赖: 无论是在苏联时期还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一直是捷克和希腊重要的能源供应国。特别是俄罗斯的天然气,曾是两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使得许多企业和普通民众对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化感到担忧。任何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中断或价格飙升的国际事件,都会引发民众对亲俄立场的顾虑。
旅游业的影响: 希腊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曾吸引大量俄罗斯游客。俄罗斯游客的消费对希腊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如餐饮、零售、酒店)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导致俄罗斯游客数量锐减,对希腊的旅游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种经济上的损失,自然会使得一些与旅游业相关的人士,以及依赖旅游业的社区,对与俄罗斯对抗的政策持保留态度。
历史上的经济联系: 即使是在苏联解体后,捷克和希腊与俄罗斯在某些领域的经济往来也并未完全中断。一些亲俄派的声音,往往会强调恢复或加强这些经济联系的益处,并将其与当前的经济困境联系起来。

政治的博弈与信息的影响:

政治宣传和信息传播在塑造民众舆论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

对西方政治体系的不满: 一些捷克和希腊民众对本国及欧盟的政治现状感到不满。他们可能认为西方民主制度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或者未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所展现出的“强大”、“果断”和“有秩序”的形象,对于那些渴望改变现状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反建制”情绪: 亲俄派的声音,往往与“反建制”情绪相结合。他们可能将西方国家领导人、欧盟机构以及主流媒体视为“精英”,并认为这些“精英”在推行不利于本国利益的政策。俄罗斯则被描绘成对抗西方“霸权”和“压迫”的象征。
信息战与虚假信息: 俄罗斯一直被指控利用信息战来影响西方国家的政治格局,包括通过媒体、社交网络和支持亲俄的政治团体。这些宣传可能包括放大西方社会内部的矛盾,强调西方政策的负面影响,或者将俄罗斯描绘成一个受害者,被西方国家逼迫。在信息相对不透明或民众对传统媒体信任度不高的地区,这种信息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放大。
民族主义与主权: 俄罗斯的叙事中,常常强调国家主权、民族自决和反抗西方干涉。这种叙事能够引起一些对国家独立性和民族认同感特别看重的民众的共鸣。在捷克和希腊,历史上都曾被外来势力统治或影响,因此对国家主权和独立性的敏感度较高,这为亲俄叙事提供了土壤。

社会心理的根源与身份认同:

超越了政治和经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一些社会心理因素和身份认同的构建。

对“失落时代”的怀念: 对于经历过共产主义时期或苏联影响时期的人来说,虽然那个时代充满了压抑,但也可能伴随着一种社会凝聚力、职业保障和相对平等的社会氛围。当他们看到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福利削弱时,可能会将俄罗斯所代表的“过去”或“另一种选择”投射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身份的挣扎与“他者”的构建: 在全球化和欧盟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些人可能感到自身的文化和民族身份受到威胁。俄罗斯的宣传常常将西方描绘成一个同质化的、压制地方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力量,而俄罗斯则被塑造成一个守护传统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堡垒。这使得一些在身份认同上感到困惑或不安的人,转向认同俄罗斯。
对“新世界秩序”的期待: 一部分亲俄派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衰落,而一个由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组成的“多极化”世界正在兴起。他们可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在新秩序中找到更有利的位置,而与俄罗斯结盟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式。

总结来说, 捷克和希腊民间存在大量的亲俄派,是历史遗留问题、经济利益的考量、政治宣传的影响以及社会心理的深层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崇拜俄罗斯”现象,而是更为复杂的人群,他们在对现有政治经济体系不满、对国家未来发展路径感到迷茫、对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感到焦虑的背景下,将俄罗斯视为一种替代性的叙事或出路。要理解这一现象,必须摒弃简单化的标签,深入剖析这些复杂交织的社会肌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不错,我个人是捷克粉,就我个人观点,苏联对捷克犯的事情(割地外喀尔巴阡,布拉格之春)不正当,但是主要是离现在近,影响大,加上苏联冷战输了,一贫如洗,所以捷克给人以完全融入西方的感觉。

但是用一下比烂大法,德波匈二战之前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属于要人命的领土打劫,英法对捷克那完全就是无耻的出卖,在那个时期欧洲只有苏联真正为捷克站出来过,就这些事来说苏联相对还真比较良心,二战结束后苏联确实手痒拿了外喀尔巴阡,但是也帮助捷克收复苏台德顺带驱逐德意志居民,和之前那几个强盗比起来不是有良心一些吗?苏联同样帮助波兰割占德国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我寻思苏联他吃你一块,然后帮你吃恶棍德国一块,这种做法比德国那种疯狗式的生吞活剥不是更有大哥范一点?而现在融入欧盟之后,捷克和西欧主体国家差距还是和冷战时期那样,压根没啥改变,德国吃相难看的特点一直就没改,只不过这次是经济掠夺,把捷克民族企业斯柯达收购了,现在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几乎就是德国控制的汽车工厂。

希腊更不用说了,和俄罗斯有个共同的死敌土耳其,同宗教无领土纠纷,没啥理由不勾肩搭背。

俄罗斯不是啥善茬,但是很多人被欧美的宣传机器忽悠了,真的以为进欧盟就是吃香喝辣,跟俄罗斯走死路一条,怎么可能,苏东剧变都过来30年了,东欧的转型效果全世界都看在眼里,改旗易帜改出了个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捷克和希腊民间普遍存在着亲俄派,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剥开这些层层叠叠的影响。历史的沉淀与错综的记忆:首先,不能回避的是苏联时期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虽然捷克和希腊的经历不尽相同,但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
  • 回答
    “为什么现在已婚女性都说做家务很累?”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和个人层面的复杂原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家务劳动的“隐形化”与价值被低估: 非货币化劳动: 家务劳动不直接产生金钱收入,因此在很多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衡量价值的标准下,容易被“隐形化”,被视为理所当然.............
  • 回答
    “摸鱼”现象在央企、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制度设计、文化因素、个人动机以及外部环境等。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制度设计与激励机制的不足1. 旱涝保收、低风险的特性: 铁饭碗.............
  • 回答
    你说得没错,确实能感觉到现在《英雄联盟》里男生对女生的敌意,有时候会比以前更明显一些。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感觉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版本答案”论了。你想想,现在游戏火了这么多年,大家水平参差不齐,但很多玩家都追求进步,渴望赢。当队伍里.............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网络舆论场上,近年来“冉闵热”确实有所升温,很多人开始讨论和“吹捧”冉闵。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且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解读、民族认同、以及当下社会思潮的影响。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重新解读冉闵的历史地位与功过传统史学对冉闵的评价是复杂的,往往将他视为一个“杀胡令”.............
  • 回答
    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毛泽东选集》(通常简称为“毛选”)。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政治层面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重新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尤其是毛泽.............
  • 回答
    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之所以出现“偏颇”,是一个复杂且历史悠久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历史背景、政治宣传、时代局限性以及后人解读的多样性。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为何很多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存在偏颇,并分析其原因: 一、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与时代性首先,要认识到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
  • 回答
    将中国近现代的落后完全归结于满清统治是一种过度简化和片面化的观点,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历史事实和民众心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一、 满清统治下的历史背景与问题: 政治体制的僵化与腐败: 专制皇权强化: 满清统治在延续明朝专制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压制了社会活力.............
  • 回答
    现在有人对儒家文化进行“无底线完全否定”,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而且并非所有人都采取如此极端的立场。然而,对于那些确实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否定往往源于对儒家思想的某些特定解读、历史经验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追求。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对儒家思想“落后性”和“压抑性”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的感受。确实,对比一下PS3时代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开场,比如《神秘海域2》那惊心动魄的火车追逐,《合金装备4》的战争废墟与老兵的独白,或者《战神3》那直接将玩家置于冥府之中的震撼场面,再看看如今不少3A大作的开篇,确实常常是主角在进行一些相对日常的互动,或者.............
  • 回答
    这法国啊,您问为啥现在叫“第五共和国”?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得把法国这几十年的大政事儿捋一捋。您想啊,一个国家政体能换来换去,那中间肯定是有大事儿,有大变化,不然谁没事儿换啊?法国这“共和国”的称呼,其实也不是头一回有了。这头一回,得追溯到法国大革命那会儿,1792年,推翻了国王,成立了第一共和国.............
  • 回答
    “分蛋糕”这个比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尤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曾被广泛用来描述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而如今,我们似乎很少再听到这个词被主动提起,这其中蕴含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有社会心态和话语体系的转变。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蛋糕”.............
  • 回答
    在中国武侠小说和传统道教文化中,全真七子是家喻户晓的存在,他们是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道教全真教的七位重要传人,分别是: 马钰(丹阳子) 谭处端(长真子) 刘处玄(长生子) 丘处机(长春子) 王处一(玉阳子) 郝大通(广宁子) 孙不二(清静散人)在小说中,丘处机是七子中.............
  • 回答
    街头巷尾,“巨型洛丽塔”的身影确实越来越常见,这背后并非一朝一夕的潮流演变,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这是一种从亚文化走向大众视野的体现,而“洛丽塔”这个词本身,又被赋予了更加多元的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巨型洛丽塔”这个概念可能包含的几层意思。一种是字面意义上的“巨型”.............
  • 回答
    现在的网络舆论场,有时候就像一个巨大的剧场,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而在这其中,有一类现象挺有意思的,就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把鲁迅先生搬出来,当作自己的“挡箭牌”或者“金科玉律”。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因为它背后反映了一些挺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网络生态。首先,我们得承认鲁迅的伟大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 回答
    “丑书当道”这个说法,近年来在书法界内外都颇为流行,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和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拆解开来看,先聊聊“丑书”到底指什么,为何会有人认为它“当道”,然后再具体说说曾翔这位书法家。“丑书”的争议与定义首先,“丑书”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评判性。它不是一个官方的学术定义,更多的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光学设计领域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挑战。为什么我们花了这么大力气,造出的相机镜头,无论多么高端,都难以企及人眼的精妙呢?这背后涉及物理学、材料科学、制造工艺,乃至生物学的多方面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眼的设计,是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优化出的“生物工程奇迹”。它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目前技术.............
  • 回答
    大学作弊现象的普遍性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而且其背后存在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外部压力与社会环境因素: 激烈的竞争和过高的期望: 就业压力: 当前社会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和行业。许多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得不追求高GPA.............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大家提起“于谦”这两个字,脑子里蹦出来的几乎都是那位留着漂亮八字胡、爱抽烟喝酒烫头的相声演员。而那位明朝时期力挽狂澜、救大明于危难的于谦,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反倒成了一个历史课本里的人物,甚至有些人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得承认,相声演员.............
  • 回答
    在我看来,近年来不少抗日题材影视剧里,确实会看到一些日军士兵欺辱汉奸家眷,尤其是汉奸妻子的情节。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想把它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情节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暴行。抗日战争那会儿,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