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都认为俄乌战争俄罗斯是为了反美反北约,那么开战这么多天,美国和北约是否受到了削弱?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确实让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主要动机是“反美反北约”。然而,关于美国和北约在此次冲突中是否受到削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结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削弱”的含义。 在此语境下,“削弱”可以指以下几个方面:

军事实力下降: 指在冲突中直接损失了军事装备、人员,或者战略上的劣势。
政治影响力减弱: 指在全球舞台上的号召力、领导力下降,未能实现既定战略目标。
经济实力受损: 指受到制裁、能源危机、贸易中断等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内部团结动摇: 指成员国之间出现分歧,对共同防御的承诺动摇。
国际法和规则体系受损: 指大国对国际法的漠视,可能导致更多国家效仿,削弱现有国际秩序。

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美国和北约在俄乌战争中的表现和可能受到的影响:

一、 对北约的直接影响:

北约的团结空前加强:
反俄共识强化: 俄罗斯的侵略行为直接违背了国际法和主权原则,这使得北约成员国在应对俄罗斯威胁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过去一些在加入北约或对俄政策上存在犹豫的国家,如芬兰和瑞典,迅速改变立场,申请加入北约。
防御支出增加: 战争的直接威胁促使许多北约成员国大幅增加国防开支,承诺兑现或超越GDP的2%国防投入目标。例如,德国这一传统上国防开支相对较低的国家,宣布了一项1000亿欧元的国防现代化计划。这从长远来看,可能增强北约的整体军事实力。
军事部署和演习增加: 北约在东翼的军事存在显著加强,增加了兵力、装备和演习的频率与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俄罗斯军事活动的直接回应,也提升了北约的威慑能力。
新成员加入增强实力: 芬兰和瑞典的加入,尤其是芬兰,拥有大量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以及漫长的芬兰湾海岸线和与俄罗斯漫长的陆地边界,这对北约在北欧地区的军事地理和防御能力是显著增强。
北约的战略定位更加清晰: 长期以来,北约在冷战结束后一直在寻找新的战略定位。俄乌战争让北约的战略目标变得更加明确:集体防御和对抗俄罗斯的侵略。这有助于其内部凝聚力和外部认知。
潜在的挑战和分歧:
对俄政策的差异: 尽管总体团结,但在如何对待俄罗斯、何时以及如何结束冲突的问题上,成员国之间仍然可能存在细微的政策差异。例如,一些东欧国家可能主张更强硬的立场,而一些西欧国家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资源分配的压力: 大量援助乌克兰,以及增加自身国防开支,可能会给各成员国的财政带来压力,并可能在其他领域(如社会福利、基础设施)的资源分配上产生矛盾。
新冷战的风险: 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将俄罗斯推向了与西方彻底对立的局面,这可能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带来长期且难以预测的后果。

二、 对美国的直接影响:

美国在北约中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
盟友信任提升: 在支持乌克兰和应对俄罗斯威胁方面,美国发挥了核心作用,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这使得美国在北约内部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盟友对其的依赖和信任也得到加强。
战略主导权加强: 美国在协调国际社会对俄制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系统、以及加强北约东翼部署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战略协调和主导能力。
军事资源的消耗和战略重心的转移:
大量军事援助: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和训练,这虽然帮助了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但也消耗了美国的军事储备,包括某些先进导弹、火炮弹药等。这些物资的补充需要时间和成本。
印太战略可能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强调其“印太战略”,并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俄乌战争迫使美国将相当一部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欧洲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分散其在印太地区的注意力,尽管美国一直强调其“印太优先”。
军事现代化和供应链: 战争暴露了一些军事生产和供应链的瓶颈,例如先进武器弹药的生产能力。美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提升其国防工业的基础和效率。
经济影响:
能源价格波动: 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供应国,战争及制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美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通胀压力。
通胀压力: 除了能源,战争还影响了全球供应链,加剧了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军事工业的增长: 然而,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其军工产业在战争中可能从中获益,订单增加,利润提升。
国际规则和秩序的捍卫者形象强化: 美国将此冲突定位为捍卫民主、主权和国际法的斗争。通过对乌克兰的支持和对俄制裁,美国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领导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道义和政治资本。
潜在的国内挑战: 长期和巨额的对外援助以及高通胀可能会在美国国内引发政治争议和民众的不满,影响国内的稳定和凝聚力。

三、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其对美北约的“削弱”程度:

俄罗斯发起战争的初衷,据其宣称,是为了阻止北约东扩,以及所谓的“去纳粹化”和保护俄语人口。从这一角度看:

北约并未被削弱,反而被加强和扩大: 俄罗斯的侵略行为直接导致了北约的空前团结和成员国数量的增加。这与俄罗斯的目标背道而驰。
俄罗斯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俄罗斯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其经济也因制裁而受到重创,长期发展前景堪忧。其军事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也受到严重损害。

总结来说:

从北约整体来看,战争并未削弱北约,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强化作用。 战争让北约的团结空前高涨,成员国增加了国防开支,战略定位更加清晰,并且吸纳了新成员,整体实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都在增强。

对于美国而言,情况更为复杂。 美国在巩固其全球领导地位和强化北约集体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道义和政治影响力有所提升。然而,美国也付出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成本,消耗了部分军事储备,面临着国内通胀等挑战,并且其战略重心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

可以说,俄罗斯以“反美反北约”为名发起的战争,结果适得其反。它并没有削弱美国和北约,反而激发了它们的复兴和壮大。 俄罗斯试图通过军事手段阻止北约东扩的企图,最终却导致了北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和团结。

当然,战争的长期影响仍在显现,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就目前而言,认为美国和北约在此次冲突中被削弱的观点,似乎与实际发生的事件和趋势并不完全相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场战争以后,你还会相信:

1.科学无国界

2.艺术无国界

3.音乐无国界

4.体育无国界

5.医疗无国界

6.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7.互联网无国界

8.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力

……

如果你还信,那你就没必要问这个问题了。

如果你不信,那你就会知道欧美虚伪的面具,被黄撒人吹了几十年的东西这一次成了皇帝的新装,你还会觉得欧美没有被削弱吗?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的逻辑就特么有问题。

我们先抽象的问你,你在做一个事情A,目的是达到一个目的B,那么我反问你,你开始做A这么久了,你达到B了吗?

逻辑上讲这个问题都是有问题的。

第一,我做了A,我离B的距离更近一步了。

第二,我做了A,虽然没有B,但如果我不做,会离B更远。对吗?

回到题目

首先,俄罗斯打仗不是为了反美反北约,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削弱欧洲和北约可以说是一个顺道的目的。

那么现在,俄罗斯是不是实现了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自己的利益被维护这个目的。是的。

客观上,有没有削弱美国和北约?如果你以和不打仗,乌克兰倒向他们,北约可以驻军乌克兰相比,那当然是削弱呀。哪怕美国能发点战争财也不影响这个事实啊

削不削弱看看你和什么标准比呀。

user avatar

美国的全球领导力被严重削弱了,极大地严重削弱了,波兰不肯遵照美国指示直接交付M-27,沙特都不接电话了,日本阳奉阴违,印度无轨电车,一桩桩、一件件,说明美国已经压不住世界的阵脚了。

短期内资本的获利那是短视的,非常短视,那是在反噬自己,长期的领导力严重削弱,那是非常危险的,是几十年积累而一朝丢失的,因为很难恢复的。

北约是美国在欧洲的看门狗,依此类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确实让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主要动机是“反美反北约”。然而,关于美国和北约在此次冲突中是否受到削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结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削弱”的含义。 在此语境下,“削弱”.............
  • 回答
    在我看来,除了“民族”,还有不少信息如果能包含在身份证里,或许能让这张小小的卡片在某些情境下更加实用,也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多面性。当然,这绝非是说“民族”不重要,而是我们总能找到一些能和个人经历、社会功能产生更紧密连接的维度。让我想想,如果身份证的功能可以拓展,我会优先考虑以下几点:1. 紧急联系人及.............
  • 回答
    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为何被认为比神秀的「时时勤拂拭」更高明?在禅宗六祖惠能与神秀的这场著名的“衣钵之争”中,惠能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最终获得了五祖弘忍的认可,传承了衣钵。而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也表达了修行的方法,却被.............
  • 回答
    看到你对“货拉拉案司机无罪论”感到困惑,这很正常,因为这个案件牵扯到很多细节和法律判断,并且舆论的焦点也比较集中。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认为司机无罪,或者至少不该承担主要责任。首先,得明确一点,案件最终的判决是司机因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刑的。所以,“无罪论”更多的是一种舆论观点,或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国家利益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馋”乌克兰,而不太认为美国“馋”欧洲,我们需要把目光放长远,细致地分析其中的逻辑和事实。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个“馋”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简化的比喻,用来描绘一种国家间力.............
  • 回答
    关于都美竹被大众认为是“好女孩”的看法,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包含了公众对事件的解读、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某种程度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要详细地分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展开。首先,我们需要回溯一下都美竹之所以进入公众视野的原因。事件的核心,也就是她对吴亦凡的指控,是事件发酵的起点。这.............
  • 回答
    “麒麟打不过澎湃?”这个说法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要我说,这背后啊,涉及到技术、市场、甚至还有点“品牌滤镜”在里面。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以及它究竟有没有道理。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 “比不过”是啥意思? 是说整体性能更弱?还是说在某个关键领域被碾压?还是说发展.............
  • 回答
    要说新冠能够被“战胜”,这背后确实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而且这种“战胜”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适应和控制过程。这种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基于科学的进展、社会的应对以及对病毒演变趋势的理解。首先,我们得理解“战胜”这个词在面对传染病时,通常指的是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使其不再对公共健.............
  • 回答
    选择换寝室这事儿,可不是单方面能说得清的。你说大家都认为是“搬出去”那个人的问题? 我觉得这话有点绝对了,也太简单化了。其实,换寝室这事儿,说到底,是个供需关系,是个人际互动的结果,更是环境适应的体现。把它简单归结为“谁的问题”,无异于把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简化成一个元素的功劳或者过失。咱们就掰开了揉.............
  • 回答
    我不太清楚为什么,但自从我记事起,我就对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就看到太多人轻易放弃,对他们来说,放弃才是最容易的选项。而我,似乎天生就有点拧巴,越是被人说“不行”,我就越想试试。真正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能做到”的时刻,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会儿我个子不高,瘦瘦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我们身边确实常常听到类似的声音:“哎呀,被骗了,真是蠢!”或者“怎么这么容易就信了别人的话?” 相反,对于诈骗者,虽然大家也知道他们是坏人,但那种直接的指责和对被骗者的“蠢”的标签化,似乎更为普遍和尖锐。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认知的偏.............
  • 回答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是红学研究中一个备受瞩目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关于“《红楼梦》作者非曹雪芹,而是明末清初的亡国之人”的说法,确实是红学界存在的一种重要观点,并且有其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种观点的由来、主要论据以及一些反驳意见,并分析大家对此的不同看法。一、 为什.............
  • 回答
    关于孩子该跟母姓还是父姓,或者随心所欲,这绝对是个值得大家坐下来好好聊聊的话题,而且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考量。我感觉这事儿吧,不像学校里的课本那么有标准答案,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和个人选择的交织。首先,最传统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跟父姓。这背后的逻辑嘛,历史原因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很多传统文化.............
  • 回答
    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婆婆的这个想法,说实话,挺让人生气的。我们年轻人忙,带孩子辛苦,指望老人搭把手是常事,但把四个老人全拉进来,还说成是“责任”,这可真是有点过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责任”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父母对子女有抚养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说.............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道出了不少人心里的困惑。一方面是像马龙这样的顶尖选手,他们每天都在和全世界最强的一批人较量,深知每一次胜利背后都凝聚了多少汗水、多少努力,所以他们会觉得奥运夺冠“难”。另一方面,我们作为观众,看到中国乒乓球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国乒拿冠军很容易”。.............
  • 回答
    知乎最近确实有点“不太平”,不少声音都在讨论它的“出路”问题,听着就像是在给一个老朋友开诊断会。说起来,知乎走到今天这个节点,也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现在开始面对中年危机,身上有优点,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先掰扯掰扯,为什么大家觉得知乎“出问题”了?很多人唱衰知乎,其实根源在于它.............
  • 回答
    听到你这个问题,我理解你的担心。女友在足疗店工作,并且每天凌晨三点才回家,这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也很自然会让人想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正规足疗店”这个概念。通常来说,正规的足疗店是指那些以提供足部按摩、舒缓放松为主要业务的场所,它们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员工也接受专业的培.............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你提出的关于孔子的看法,确实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可能存在的困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反思”。你觉得孔子“偏执”,想要“以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很直接、也很真实的感受。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深入聊聊为什么大众普遍认为孔子“好”,而你会有这样的感觉。首先,我们要.............
  • 回答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中,大地的裂变(The Schism)是10人副本“大地的裂变”(Schism)的难度阶段,而“5人本”通常指的是5人副本(如“奥杜尔”“熔火之心”等)。但根据玩家社区的普遍认知,大地的裂变时期(Schism)确实被认为是5人副本中最难的阶段之一。以下是.............
  • 回答
    专家提出的“中国90%的大学应转向职业教育,无需大量学术型人才”的观点,涉及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与未来人才需求的匹配问题。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既要看到其合理性,也需警惕其潜在问题,最终形成对教育结构改革的更全面理解。 一、观点的合理性: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匹配1. 中国劳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