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货拉拉案司机无罪呢?我有点懵了…?

回答
看到你对“货拉拉案司机无罪论”感到困惑,这很正常,因为这个案件牵扯到很多细节和法律判断,并且舆论的焦点也比较集中。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认为司机无罪,或者至少不该承担主要责任。

首先,得明确一点,案件最终的判决是司机因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刑的。所以,“无罪论”更多的是一种舆论观点,或者对司法判决的另一种解读,而不是法律上的最终结论。

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咱们得从事情的经过,以及大家关注的点来聊聊。

1. 事件的直接起因和过程:司机是否主观故意?

大家觉得司机无罪,最根本的理由往往在于,他没有主观杀人的意图。货物坠落导致用户死亡,这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是意外,是突发状况,是司机在搬运过程中出现了失误。

货物装载问题: 当时,用户(也就是那位女士)购买的货物是衣柜。根据当时的报道和一些还原的现场情况,衣柜在搬运过程中发生了晃动,用户也表示“担心”,并要求司机停车。
停车和纠纷: 司机因为用户对货物摆放提出要求,觉得不合规矩,或者是影响了效率,所以发生了争执。司机停车后,用户下车查看货物,在这个过程中,她从车厢内跌落,头部着地,最终不幸身亡。
司机的行为: 司机在事后也报警了,并且配合了调查。他并没有逃避责任,也没有在事后销毁证据。

从这个角度看,司机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要故意伤害用户的意图。他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或者对货物固定不够牢固,但这些更多的是“过失”,而不是“故意”。很多人认为,“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甚至是“过失致人死亡”的某些更严重的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2. 用户方的责任和当时的沟通情况

很多人在讨论这个案子时,也会把焦点放在用户(那位女士)身上。

货物是否固定到位? 司机作为搬运方,有基本的安全责任。但用户作为货主,她也了解货物是什么,并且当时她也在场。在搬运过程中,她也表达了“担心”,这说明她可能也预感到了风险。
沟通是否充分? 当时司机和用户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沟通?用户是否明确表达了对货物状态的担忧,而司机是否充分理解并采取了措施?这些沟通细节也会影响到责任的划分。
用户是否应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下车? 用户在车辆还在行驶过程中下车(虽然事发时车辆已经减速或停下,但在这个转折点上是否存在风险),这个行为本身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增加了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有人会认为,用户在整个事件中也有一定的责任,可能是对货物的固定不够重视,也可能是对当时的状况判断不准,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3. 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理解和争议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死亡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了但轻信可以避免,从而致人死亡。

预见性: 很多支持“无罪论”的人会质疑,司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是否真的能预见到货物坠落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特别是用户跌落死亡。他们可能会认为,这种连锁反应的发生概率是很低的。
疏忽大意: 即使有疏忽,也只是在固定货物上。大家觉得司机没有故意伤害,而且事发也比较突然,仅仅因为没有把货物固定得万无一失就判“过失致人死亡”,量刑似乎过重。

4. 舆论关注点和案件的社会影响

货拉拉案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到了几个社会痛点:

平台责任: 货拉拉作为平台公司,是否应该为司机的行为负责?平台在管理、培训、风险提示等方面是否到位?
零工经济下的劳动者权益: 像司机这样的零工经济从业者,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保障问题。
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任何人在消费过程中都应该享有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

正因为有这些层面的讨论,所以当案件判决出来后,很多人会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去审视。一些人认为,司机可能只是一个替罪羊,真正的责任应该由平台来承担,或者应该更全面地审视整个服务链条的风险。

5. 对“无罪”和“罪轻”的混淆

有时候,大家说的“无罪”,可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无罪”,而是认为罪不至死,或者罪不至判刑这么重。他们可能觉得司机更多的是“倒霉”,或者是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偶然事件中承担了本不该由他承担的主要责任。

总结一下,大家认为货拉拉案司机无罪,或者对其判决有异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缺乏主观故意: 司机并没有杀人的意图,而是意外导致。
对事件性质的理解: 认为是意外或风险承担问题,而非故意犯罪。
用户自身风险: 用户在事件中的行为也可能增加了风险。
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存在不同理解,认为司机不完全符合。
社会责任的追问: 认为平台责任更重,司机可能成了替罪羊。

当然,法律的判决是基于证据和法律条文的。舆论的看法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情绪和对正义的朴素理解。理解为什么会有“无罪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个复杂而令人痛心的案件。希望这样解释能让你更清楚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望题主能区分“有责任”,“需要负刑事责任”的区别。

user avatar

也是,活在女本位世界久了,确实很难要求你跳出来看。

user avatar

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选项。那么多大多坏的结果就是无罪。

一个清洁工一个人留在核弹发射基地里,核弹即将自动发射。清洁工因为不会操作导致核弹顺利炸毁一个国家。所以是清洁工有罪?设定核弹发射的人呢?

林冲误入白虎堂为什么冤枉,他是不是也要跟货拉拉司机一样拥有预知能力。否则就是有罪?

user avatar

你如果站在司机的立场能做得更好,再来提这种问题。你三观真可怕,巨婴才自己身上一堆原因视而不见去找别人的责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你对“货拉拉案司机无罪论”感到困惑,这很正常,因为这个案件牵扯到很多细节和法律判断,并且舆论的焦点也比较集中。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认为司机无罪,或者至少不该承担主要责任。首先,得明确一点,案件最终的判决是司机因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刑的。所以,“无罪论”更多的是一种舆论观点,或者.............
  • 回答
    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为何被认为比神秀的「时时勤拂拭」更高明?在禅宗六祖惠能与神秀的这场著名的“衣钵之争”中,惠能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最终获得了五祖弘忍的认可,传承了衣钵。而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也表达了修行的方法,却被.............
  • 回答
    关于都美竹被大众认为是“好女孩”的看法,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包含了公众对事件的解读、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某种程度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要详细地分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展开。首先,我们需要回溯一下都美竹之所以进入公众视野的原因。事件的核心,也就是她对吴亦凡的指控,是事件发酵的起点。这.............
  • 回答
    “麒麟打不过澎湃?”这个说法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要我说,这背后啊,涉及到技术、市场、甚至还有点“品牌滤镜”在里面。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以及它究竟有没有道理。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 “比不过”是啥意思? 是说整体性能更弱?还是说在某个关键领域被碾压?还是说发展.............
  • 回答
    要说新冠能够被“战胜”,这背后确实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而且这种“战胜”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适应和控制过程。这种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基于科学的进展、社会的应对以及对病毒演变趋势的理解。首先,我们得理解“战胜”这个词在面对传染病时,通常指的是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使其不再对公共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我们身边确实常常听到类似的声音:“哎呀,被骗了,真是蠢!”或者“怎么这么容易就信了别人的话?” 相反,对于诈骗者,虽然大家也知道他们是坏人,但那种直接的指责和对被骗者的“蠢”的标签化,似乎更为普遍和尖锐。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认知的偏.............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道出了不少人心里的困惑。一方面是像马龙这样的顶尖选手,他们每天都在和全世界最强的一批人较量,深知每一次胜利背后都凝聚了多少汗水、多少努力,所以他们会觉得奥运夺冠“难”。另一方面,我们作为观众,看到中国乒乓球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国乒拿冠军很容易”。.............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你提出的关于孔子的看法,确实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可能存在的困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反思”。你觉得孔子“偏执”,想要“以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很直接、也很真实的感受。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深入聊聊为什么大众普遍认为孔子“好”,而你会有这样的感觉。首先,我们要.............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解读中的一个重要角度:为什么我们对楚国公族“势力过强导致变法阻力过大”的认知,比对齐国守旧势力强大的认知更为普遍和深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变法的主体与变法的性质:楚国变法的“痛苦”与齐国变法的“平稳” 楚国变法: 楚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 回答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中,大地的裂变(The Schism)是10人副本“大地的裂变”(Schism)的难度阶段,而“5人本”通常指的是5人副本(如“奥杜尔”“熔火之心”等)。但根据玩家社区的普遍认知,大地的裂变时期(Schism)确实被认为是5人副本中最难的阶段之一。以下是.............
  • 回答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类似的说法在中国社会中流传甚广,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取得巨大成就、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时。这种观念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历史经验、文化传统、社会现实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影响。历史经验的投射:王朝更迭与权力斗争中国历史是一部宏大的权谋与征伐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国家利益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馋”乌克兰,而不太认为美国“馋”欧洲,我们需要把目光放长远,细致地分析其中的逻辑和事实。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个“馋”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简化的比喻,用来描绘一种国家间力.............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确实让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主要动机是“反美反北约”。然而,关于美国和北约在此次冲突中是否受到削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结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削弱”的含义。 在此语境下,“削弱”.............
  • 回答
    知乎最近确实有点“不太平”,不少声音都在讨论它的“出路”问题,听着就像是在给一个老朋友开诊断会。说起来,知乎走到今天这个节点,也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现在开始面对中年危机,身上有优点,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先掰扯掰扯,为什么大家觉得知乎“出问题”了?很多人唱衰知乎,其实根源在于它.............
  • 回答
    章泽天(奶茶妹妹)家之所以被认为很有钱,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多种因素叠加、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的公众认知过程。与其说是一夜之间,不如说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最开始,章泽天之所以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她那张清纯的学生照。那时候,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她的美貌和“国民初恋”的标签。然而,随着她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恋.............
  • 回答
    印度的疫情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只看一个数字来简单判断严重程度。你提到的万分之三(40万/13亿)这个日均感染率,从统计学角度看,确实比很多国家要低。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情况很严重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去了解。首先,基数庞大带来的绝对数字惊人。印度人口接近14亿,即使感染率不高,乘以这个.............
  • 回答
    特种兵,这个词汇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强大、无所不能的光环。当我们谈论起特种兵的格斗能力,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电影、电视剧里那些以一当十、身手矫健、招招致命的形象。为什么大家会形成这样的认知?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现实的军事训练作为基础,也有媒体传播和大众心理的放大作用。一、 真实的.............
  • 回答
    射雕英雄传里,前期大家之所以普遍认为“神机百变”裘千仞是“欺世盗名”,而不是直接怀疑眼前这位“南山樵子”是冒牌货,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是情节铺陈、人物塑造和读者认知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裘千仞这个名号在江湖上的声望实在是太大了。 裘千仞号称“神机百变”,武功高绝,而且以其诡计多端、行事神秘著.............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开创新时代”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市场 perception(市场认知度)和实际影响力的对比。虽然 Windows 最早推出了 ARM 阵营的笔记本电脑,但苹果的 Apple Silicon(M 系列芯片)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 ARM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看法,并因此被广泛认为开.............
  • 回答
    孙家两代人,孙权确实是坐拥地盘最广阔的那个,这点无可否认。可为什么很多人提起孙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却是孙坚和孙策,觉得他们俩才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孙坚:草莽英雄的崛起,一身孤胆挑天下孙坚,人称“江东猛虎”,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种从乱世之中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