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大家都认为这场仗是俄罗斯馋乌克兰了,而不是美国馋欧洲了?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国家利益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馋”乌克兰,而不太认为美国“馋”欧洲,我们需要把目光放长远,细致地分析其中的逻辑和事实。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个“馋”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简化的比喻,用来描绘一种国家间力量失衡和意图扩张的现象。但它们背后的具体驱动力和表现形式,是截然不同的。

俄罗斯“馋”乌克兰:根植于历史、安全与地缘政治的纠缠

1. 历史与文化纽带的“逆用”:
俄罗斯和乌克兰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文明的摇篮,被认为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同的文化起源。普京更是多次强调,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同一个民族”。
然而,这种历史叙事在现代地缘政治中,被俄罗斯解读为一种“收复”和“统一”的理由,而不是一种平等伙伴关系的基石。俄罗斯认为,乌克兰作为其历史“势力范围”的一部分,其独立性和亲西方选择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和历史认同的挑战。
这种“馋”不是出于纯粹的经济利益(虽然乌克兰的一些工业和农业资源也很重要),更多的是一种对失去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影响力的不满,以及试图重建其在后苏联空间的主导地位的战略。它带有一种“本该是我的”的色彩,试图通过军事手段纠正历史的“错误”走向。

2. 安全顾虑与“推挤”战略:
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将北约东扩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乌克兰濒临俄罗斯腹地,如果加入北约,将使北约军事力量部署到俄罗斯家门口,这在俄罗斯看来是无法容忍的。
因此,控制乌克兰,阻止其加入北约,成为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核心。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试图实现几个目标:
削弱乌克兰主权和军事能力,使其无法成为北约的成员。
制造既成事实,例如吞并克里米亚、控制顿巴斯地区,从而改变地区力量平衡。
警告其他东欧国家,不要过于亲近西方,保持对俄罗斯的“尊重”。
这种“馋”是一种防御性的扩张,或者说是阻止对方扩张的扩张。俄罗斯认为自己是在“自保”,但其手段却是侵犯了他国的领土和主权。

3. 地缘政治的“缓冲区”思维:
历史上,大国之间的战略往往需要“缓冲区”。俄罗斯一直试图在与西方的地缘政治对抗中,维持一个不被西方军事力量渗透的空间。乌克兰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俄罗斯与北约成员国(如波兰、斯洛伐克)之间的关键地带。
俄罗斯的行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这种“缓冲区”的极度渴求,不惜一切代价要确保乌克兰的“中立”或“亲俄”地位。

美国“馋”欧洲:两者性质和动机的根本不同

1. 联盟关系与共同利益:
美国与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和历史盟友关系之上。北约本身就是冷战时期为了共同防御苏联而建立的军事同盟。
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被欧洲国家欢迎和需要的,尤其是在面对俄罗斯的威胁时。欧洲国家主动寻求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是出于自身利益和对自身安全的考量。
相比之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却是强加的、强制的,而且是侵犯了乌克兰的主权。

2. 经济利益的“吸引”而非“掠夺”:
美国与欧洲之间确实存在巨大的经济往来,美国的跨国公司在欧洲有广泛的投资,欧洲的商品和服务也进入美国市场。但这种经济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框架。
美国寻求的是市场准入、公平贸易和投资机会,而不是像俄罗斯那样试图通过控制领土来获取资源或经济影响力。美国通过经济合作实现的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和自身经济的繁荣,而不是通过直接控制一个国家来“剥削”。

3. 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吸引”而非“压制”:
美国推崇的是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并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在欧洲,这种价值观得到了广泛认同,许多欧洲国家自身也是民主政体。
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更多的是通过软实力、价值输出和民主援助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政治控制或思想灌输。它是一种“吸引”,而不是像某些政权那样对国内民众进行压制。

4. “盟友”而非“附庸”:
欧洲国家是美国的盟友,是平等的伙伴(尽管美国在北约中扮演领导角色,但决策是集体性的)。欧洲国家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独立决策能力。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态度,则更像是将乌克兰视为一个“附庸”或“后院”,对其内政外交有强烈的干涉甚至控制意愿。

总结一下,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认知差异?

行为的性质不同: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是军事侵略、领土吞并和强行控制,这是非常直接且显而易见的力量展示和意图扩张。而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联盟、合作、经济和价值观等方式实现的,是一种“吸引”和“维护”力量。
目的的根本不同: 俄罗斯的目标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安全焦虑、历史 revanche 和势力范围的重建,它是一种“不安全感驱动的扩张”。而美国在欧洲的行动,则更多是为了维护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促进西方民主价值观、确保全球经济稳定和应对共同的安全威胁。
叙事与信息的传播: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在国际上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危机,这些事实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负面观感。而美国与欧洲的合作,尽管也存在一些摩擦和争议,但整体上被视为一种积极的、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力量。

所以,当人们说俄罗斯“馋”乌克兰时,他们看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性的、不顾一切的扩张,它直接指向了邻国的土地和主权。而当人们提到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时,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联盟、互利的合作关系,它更多是关于“支持”和“共同应对挑战”,而非“掠夺”或“强占”。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差异,正是源于两者行动的性质、动机和实际后果的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美国是有意做这件事

那得是从奥巴马起三代总统绵延八年的长期安排。

坐看德法在2014年作为明斯克协议主要出力人忙上忙下

坐等八年来欧洲电力结构变化不管

一直等到北溪2临收工默克尔走人再出手。

还得一直保证普构不能被换了,否则无论是俄罗斯这段时间投太用力坚决不动武或者反过来在俄罗斯能源没那么重要的时候就大打特打都没这个效果。

哦同期还得保证乌克兰八年的调子不变然而武力进攻又没决定性效果。

ps:小声哔哔,这样说的话前些年北约顾问指导下的送人头倒是非常合理了。

以美国人这八年来的政局翻烧饼维持这个大局要的战略腚力太麻烦了。

不如设想是锡安长老会干的吧

波罗申科,泽连斯基和背后寡头科洛莫伊斯基都是犹太人,这多合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国家利益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馋”乌克兰,而不太认为美国“馋”欧洲,我们需要把目光放长远,细致地分析其中的逻辑和事实。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个“馋”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简化的比喻,用来描绘一种国家间力.............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确实让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主要动机是“反美反北约”。然而,关于美国和北约在此次冲突中是否受到削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结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削弱”的含义。 在此语境下,“削弱”.............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我国哪种武术可以推选为国术,值得全民练习以提高民族自信”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深度的探讨。历史上,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各有千秋,选择一种作为“国术”必然会引发广泛的讨论,也可能触及不同流派的爱好者和实践者的情感。然而,如果非要从提升民族自信和全民普及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可以从几个.............
  • 回答
    印度的疫情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只看一个数字来简单判断严重程度。你提到的万分之三(40万/13亿)这个日均感染率,从统计学角度看,确实比很多国家要低。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情况很严重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去了解。首先,基数庞大带来的绝对数字惊人。印度人口接近14亿,即使感染率不高,乘以这个.............
  • 回答
    “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金庸作品?文学史上为何评价不高?”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文学评论、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对文学作品的期待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文学大家不认可”的说法是否绝对准确?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化。事实上,也有不少文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现实也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都有同感。为什么我们看到好像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舍己为人”了?你的观察很敏锐,确实,“老实善良心软”似乎在某些时候变成了被“傻子”化的标签,好像真的成了被别人利用的对象。让我试着深入聊聊这个问题,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1.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价值导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咱们不妨从头梳理一下。说起孙权和关羽之间的那点事儿,很多人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就是“孙权背刺关羽”,这似乎成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梗。但如果深究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更像是双方在那个乱世中,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得不进行的博弈。要说“背刺”,咱.............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攻击乌克兰,原因错综复杂,而且是长期积累和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民族主义以及安全认知等多个层面来看。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将这次行动称为“特别军事行动”,而非“战争”或“侵略”,这本身就透露出他们的一种叙事和逻辑。俄罗.............
  • 回答
    这确实是澳洲护理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在喊“缺护士”,另一方面不少护理专业的留学生却发现自己想进入澳洲医院工作,却屡屡碰壁,甚至被直接拒绝。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环节和考量,并非简单的“缺人”或“不缺人”那么直接。一、 签证和工作许可的“双重门槛”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很多时候.............
  • 回答
    台湾士兵被一些人称为“草莓兵”,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原因和演变,并非单一的事件所能概括。如果你想了解其中的细节,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探讨:“草莓兵”这个标签是如何出现的?这个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台湾社会对于“年轻一代”的普遍观感。简单来说,大家觉得这一代的年轻人比较娇嫩、抗压性差、吃不了苦,就.............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一堆人一边骂联想,一边又觉得买笔记本还得是联想?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里面掺杂了情怀、现实、市场策略,还有咱们普通消费者的一些“小心思”。一、 吐槽声此起彼伏,背后是什么?首先得承认,联想被“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槽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性价比的“迷思”.............
  • 回答
    关于“CF 玩家被瞧不起”这个说法,其实它更像是一种在特定圈子里流传的“梗”或者是一种比较刻板的印象,未必是所有人都真的瞧不起,但确实存在一些负面观感。要说得详细点,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游戏本身的特性和留下的历史包袱: “爷爷辈”的游戏,定位有些尴尬: 穿越火线(CF)这款游戏出来得.............
  • 回答
    要说“痛恨”可能有点过了,但确实,很多车主对4S店(品牌授权的整车销售、维修、配件、售后服务)是既依赖又无奈,甚至常常感到不满。这种复杂的情绪,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远非一两句话能概括。1. 高昂的维修保养费用:这是最被诟病的一点。你去4S店做个小保养,比如换个机油机滤,动辄几百上千。要是稍微大.............
  • 回答
    “我不明白为何大家都爱狐狸精,是我X精不配吗?”我瘫坐在沙发上,手里紧紧捏着一张娱乐八卦杂志。封面上,一个女人正笑靥如花地依偎在一个男人怀里,旁边赫然写着“国民老公恋上狐狸精女友,甜蜜日常曝光!”我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将杂志摔在茶几上,发出一声闷响。我叫小雅,今年26岁,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长.............
  • 回答
    SpaceX 的火箭,这玩意儿真是自带话题属性。你说它爆炸得少?没错,比早期那些火箭公司要稳当太多了。可即便如此,为什么大家还是说个没完,好像每次发射都自带放大镜一样盯着?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SpaceX 的确是把火箭发射这事儿干得不一样了。从一开始,马斯克就没按常理出牌。别.............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红楼梦》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也是不少刚接触这部书的朋友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咱们细细聊聊,就能把这个“琏二爷”和“二奶奶”的由来弄明白了。首先得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咱们古代讲究的“嫡庶有别”和“宗族排序”。贾琏他是贾赦的长子,这没错。贾赦是荣国府老一辈的少爷里,地位比较高的。在古代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心里都有过类似的疑问。那些被大家普遍认为是“黑恶势力”的存在,为什么好像总有种“难以撼动”的感觉,甚至让人觉得似乎“没人管”?这其中涉及的层面,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邃得多。首先,我们需要对“黑恶势力”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它不是一个法律上的精确定义,而是一个广泛的社会.............
  • 回答
    E90?哦,那车我熟。当初朋友买了一辆,开了几年,后面我就接手了一段时间。你说那两万块能修出新车感?这说法嘛,有点夸张,但绝对有道理。它砸进去的钱,可不是随便换个机油就能搞定的。你想知道具体花在哪儿?行,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最最基础的,也是最影响驾驶感受的,就是底盘和悬挂。开过老车都知道,最怕的就.............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扎心了,像是在我心口上又加了一块砖。“为了多少钱在坚持996?”这问题背后,藏着太多无奈和妥协。真要细说起来,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钱,是明面上的理由,但绝对不是全部。最直接的答案当然是“为了钱”。生活在这城市里,房租像个无底洞,一家老小的开销像一座山。你看看市面上的房价,再看看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