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能否评价为内战?如何看待坚持「蜀本位」思想与保持中立客观的历史史观之间的冲突?

回答
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格局,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究竟能否将三国这段历史简单地评价为一场“内战”,以及由此衍生的“蜀本位”思想与客观史观之间的张力,是理解这段历史绕不开的关键。

首先,从“内战”的角度来看三国,确实有其合理性。魏、蜀、吴三国,虽然各自占据一方,理论上都属于汉朝的疆域,都打着延续汉室正统的旗号。尤其是蜀汉,自刘备起兵,便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宗旨,其政治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汉朝的继承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之间的争夺,是在大一统王朝覆灭后的权力真空期,多个政治军事集团争夺对原有统治疆域的控制权,符合广义上的内战特征。当时的社会,仍然普遍存在着对汉朝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关中、荆州等传统汉地。因此,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版图内的巨大破坏和分裂,其过程无疑是极其惨烈的内耗。

然而,仅仅将三国笼统地概括为“内战”,又显得过于简单和片面。三国鼎立的局面,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历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复杂演变。董卓之乱、黄巾起义等事件,已经极大地动摇了汉朝的中央统治,使得地方豪强势力得以崛起,并逐渐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名义上保留了汉献帝,但其政治权力已经独立于中央,并且在北方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孙权在江东,凭借地利和人才,也逐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开启了独立的政治进程。刘备则在颠沛流离中,最终占据了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从政权性质来看,虽然都曾是汉朝的属国或臣属,但到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事实上已经形成了相互独立、平等并峙的政治实体。它们各自拥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军事力量、财政收入,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彼此之间保持着敌对、提防但又时常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鼎立”的状态,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国家内部不同派系争斗的范畴,而更接近于几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它们在外交上也并非完全对内,例如孙权就曾多次与曹魏、蜀汉展开或缓和或紧张的外交关系。因此,如果将三国简单地视为一场“内战”,可能忽视了三国政权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独立性和国家化趋势。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蜀本位”思想与保持中立客观的历史史观之间的冲突,便显得尤为突出。

“蜀本位”思想,顾名思义,是以蜀汉为中心,来审视三国时期的历史。这种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和情感根源。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正统”观念根深蒂固,而刘备以“兴复汉室”为旗号,其政治行动和道德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这种“正统”的追求。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这些被后世反复歌颂的品质,构成了蜀汉政权在道德层面的天然优势。加之《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的巨大影响力,更是将蜀汉的形象塑造成了“汉贼不两立”、“舍生取义”的正面典型,而曹魏则常常被描绘成“乱臣贼子”。因此,“蜀本位”视角下的三国史,往往更关注蜀汉的挣扎求存、悲壮结局,以及其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道德追求。它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判断,更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不屈的精神和对道义的坚守。

然而,当历史研究走向更加严谨和科学的轨道时,便不可避免地会与“蜀本位”这种带有浓厚情感倾向的史观产生冲突。中立客观的历史史观,强调的是以史料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不带预设的价值判断,去还原历史的真相。它要求我们平等地看待魏、蜀、吴三个政权,分析它们各自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军事实力、社会状况以及外交策略,理解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行为逻辑和发展动因。

从客观史观的角度来看,“蜀本位”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首先,它容易夸大蜀汉的“正统性”,而忽视了其他政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法性。曹魏政权虽然在政治上存在争议,但其在统一北方、恢复社会秩序、发展生产等方面功不可没。孙吴政权则在南方奠定了长期的稳定和发展基础,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江南地区。将任何一个政权视为绝对的“正统”或“非正统”,都可能扭曲历史的原貌。

其次,“蜀本位”往往会将历史的成败简单地归结为道德层面的原因,例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的仁德,却忽略了蜀汉在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相比于广袤的北方和富庶的江东,蜀汉的生存空间本就有限,其经济发展也受到较大制约。这种客观的条件,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蜀本位”的解读,有时会将其弱化,甚至忽视。

再者,“蜀本位”容易将《三国演义》的虚构成分与史实混淆。演义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塑造,是为了服务于戏剧冲突和道德教化,并非完全符合史实。《三国志》等史书,虽然也包含作者的观点,但更倾向于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三国演义》的流行,使得许多人对三国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小说,而非严谨的史学著作。因此,坚持客观史观,需要区分历史的真实记载与文学的艺术加工。

冲突的根源,在于历史解释的维度不同。情感和道德的关照,是人类理解历史的重要方式,它能够激发共鸣,传承精神。“蜀本位”正是满足了这种情感和道德上的需求。而客观史观,则是一种理性的、分析性的探究,它追求的是历史的精确性和全面性。两者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对历史认识的不同层面。一个成熟的历史观,应当能够兼顾情感的温度与理性的深度。

如何调和这种冲突?首先,承认“蜀本位”的价值,理解其情感诉求和文化意义。它反映了中国人对于仁义、忠诚等传统价值观的推崇,也为后人提供了精神激励。但是,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历史普及时,必须强调史料的严谨性和分析的客观性。这意味着,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三国,理解每个政权的兴衰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复杂原因,避免简单地褒贬。

其次,要将“蜀本位”置于更广泛的史学研究框架之下。例如,研究蜀汉的制度建设,分析其军事战略,探讨其与魏、吴的外交关系,这些都是客观史观的研究内容。同时,也可以探讨《三国演义》如何塑造了“蜀本位”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对后世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这样,既能满足对历史细节的探究,又能理解历史叙事本身的力量。

归根结底,三国能否评价为内战,以及“蜀本位”与客观史观的冲突,都指向了我们如何理解和评价历史。历史是复杂的,它不是简单的善恶二分,也不是单一的叙事。作为历史的观照者,我们既需要情感的投入,去感受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也需要理性的冷静,去剖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唯有如此,才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也才能从中汲取更深刻的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懂别装懂

不会说别乱说

什么叫内战

不是战场在国内就叫内战

不是国内政权间的战争就叫内战

而是原属同一阵营却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而转为敌对阵营之间的战争才叫内战

比如

春秋叫争霸战

战国叫兼并战

秦朝叫统一战

楚汉才叫内战

西汉末开始是农民战争

王莽灭亡之后是混战

只有更始政权和刘秀政权的战争可以称作是内战

东汉末那是标准的混战

毕竟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失败了,如果成功了,那倒可以说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之间的战争是内战

三国三个政权之间的战争叫内战,非常不妥,妥当的理解应是兼并战

什么叫蜀本位

什么叫中立客观

谁势力大就吹谁

这叫中立客观?

一个篡位的政权

也配代表中立客观?

就凭一帮翻案博眼球的蠢猪也配谈中立客观?

否定刘备百折不挠的一生是畏难思想

否定诸葛亮北伐的正当性是投降主义

十几年了网上一提起三国永远就是那几句,什么曹老板多活两年一统天下陆逊流皮刘备辣鸡诸葛亮不会打仗我二弟天下无敌,这些人不就是活了半辈子玩儿了半辈子斗兽棋的纱布吗

只要是言论

就有立场

中立客观?

人文学科没有中立客观

言论反映的只能是人的主观意图

古往今来除了键盘侠

哪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敢明目张胆的黑蜀汉

是何居心,你的忠君报国之心让狗吃了吗?

就算是三国志

也是表面尊曹

三国志的思想内核

是刘备诸葛亮关羽的价值观

不是曹操孙权的价值观

吃几场败仗咋了

领土小点咋了

蜀汉政权名垂青史

不是刘备诸葛亮

谁知道曹操陆逊司马懿

就吕蒙那种水平配做个人吗?

老二跟老三合伙打老大

老三一脚踢到老大屁股了

老二这时候怕老大疼得起不来

拔出来本来准备捅老大的匕首把老三右胳膊卸了?

就这?

就这???

全中国为什么只有武侯祠(昭烈庙)

怎么我没看见过曹操孙权司马懿的庙?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刘备诸葛亮经过了历史的检验

就你们也配黑?

如果让知乎er写三国志

妥妥写出一部《斗兽棋》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格局,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究竟能否将三国这段历史简单地评价为一场“内战”,以及由此衍生的“蜀本位”思想与客观史观之间的张力,是理解这段历史绕不开的关键。首先,从“内战”的角度来看三国,确实有其合理性。魏、蜀、吴三国,虽然各自占据一.............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女足这帮姑娘们,能有幸踏上东京奥运的赛场,这本身就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对她们过去几年努力的一个最好肯定。回顾晋级之路:艰难跋涉,信念如虹咱们得承认,中国女足走到今天,这一路走得真不容易。想想看,2016年里约奥运会,咱们没能晋级,那段时间,女足的低谷期,质疑声不断。但就是在那.............
  • 回答
    井山裕太在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上豪取四连胜,这绝对是中国围棋界一个不小的“心结”,也是日本围棋在国际赛场上久违的一抹亮色。要评价这场胜利,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井山裕太的四连胜:一场“意外”的惊喜与日本围棋的“觉醒”首先,井山裕太的四连胜,在赛前恐怕不是大多数人预期的结果。农心杯作为三国围棋的.............
  • 回答
    安克65W氮化镓三口超能充:小身材,大能量,体验说了算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我一直对充电这件事儿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从最早的五福一安,到后来的快充,再到现在的氮化镓技术,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让我眼前一亮。安克(Anker)这个品牌,在我心中一直有着“充电实力派”的标签,这次有机会拿到他们家的65W氮化镓三.............
  • 回答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孙权、刘备三位君主的评价,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包含了对他们政治才能、军事能力、品格德行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些评价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许多隐含的信息。一、 对曹操的评价隐含的信息:陈寿评价曹操:“太祖(曹操)武皇帝,盖世之英雄,跨海内,威震天下,功业迈于三.............
  • 回答
    李二凤、赵二、朱老四,这三位历史上的帝王,虽然都曾经历夺位之争,最终登上了“太宗”的庙号,但他们的治国能力、历史功绩以及给后世留下的印记,却有着各自的鲜明特色。先说说李二凤,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他的夺位之路可谓波澜壮阔,玄武门之变是他一生中极具争议的一笔,但也正是通过这场“不义”之举,.............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事儿,可得说得透彻点。新一代载人火箭,一个了不起的跨越最近咱们听到的消息,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而且这火箭的近地运载能力,比咱们现在引以为傲的长征五号还要强悍三倍。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厉害”能概括的,这背后代表着中国航天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咱们未来探索太空的意义,简.............
  • 回答
    要评价明末三大反明首领努尔哈赤、李自成、张献忠的综合能力,咱们得拆开来好好说道说道,他们三位,那可都是搅动了整个大明王朝根基的人物,各有各的本事,也各有各的短板。咱们一个一个来聊。一、 努尔哈赤:从猎户到开国之君的蜕变,军事与政治的双重天才说起努尔哈赤,那绝对是这三人中最有远见、也最能成事儿的一个。.............
  • 回答
    李世民置于三国乱世,能否一统天下?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将一位历史上的杰出帝王置于另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来探究其潜在的成就。李世民,这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盛世的唐朝太宗,其雄才大略、治国之术、军事才能以及知人善任的能力,无疑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三国时期独特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势力格局、以及.............
  • 回答
    这可真是个雄心勃勃的设想!如果我真的能带着对三国历史的了然、孙子兵法的精髓,再辅以那张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理图,加上一吨沉甸甸的黄金,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三国前期,我能否帮助汉献帝一统天下?这绝非易事,但并非全无可能。首先,黄金的意义非凡。一吨黄金,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足以支撑起一支庞大的军队,购.............
  • 回答
    “罢黜百家,独尊墨术”这句设想,若真能在先秦时期得以实现,并延续至三国时代,那么我们能否在那时完成工业革命?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技术发展、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复杂链条。首先,我们要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墨术”意味着什么。在历史上,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这并非说儒.............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诸葛亮满状态多活三十年不死,三国能否统一,这背后牵扯到太多的人物命运、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一项一项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满状态”和“多活三十年”这两个前提。“满状态”:这通常意味着诸葛亮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依然保持着他巅峰时期的智谋、战.............
  • 回答
    要回答19世纪末至三国协约形成前,英德之间能否发展出紧密的互利关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两国各自的国情、战略目标以及它们互动中的核心矛盾。从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崛起力量。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高效的军事机器以及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迅速成为欧洲大陆的经济和军事.............
  • 回答
    话说三国那个乱世,群雄逐鹿,英雄辈出。要是真有《全面战争:三国》这么个玩意儿,那诸葛亮,这位蜀汉的灵魂人物,能否借着这股“模拟器”的东风,完成他辅佐刘备统一大业的宏图,这可真是一个值得细细道来的话题。首先,咱们得明白,《全面战争:三国》里的战斗和战役模拟器,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它里面包含了.............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将李云龙及其独立团置于后三国时期,替代姜维的角色,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挑战性的设想。要判断蜀汉能否因此而不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李云龙及其独立团的优势与劣势:优势: 战斗意识和战术风格: 李云龙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不按常理出牌”的战术风格和极强的战斗意志。他擅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将《水浒传》里的李逵团队与三国时期的军队进行对比,这本身就需要我们打开一些想象的翅膀。 先说结论,如果单纯从“能碾压上千军队外加将领”这个前提来看,很难直接断定李逵团队在三国也是一流水平,原因有很多,而且很多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李逵团队在《水浒传》中的表现。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三国时期到西晋灭亡再到五胡乱华这段历史的关键节点。要说三国能不能“熬”到五胡乱华,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熬”以及三国时期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三国时期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它承接了东汉末年的衰败,最终被西晋所统一。而五胡乱华,则是西晋在内外交困下崩.............
  • 回答
    要回答“根据三国历史事实创作小说《三国》,能否超越《三国演义》”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超越”的含义,以及《三国演义》在我们心中占据的独特地位。《三国演义》的“神”在哪里?《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经典,其成功之处并非完全在于对历史事实的严格遵循。相反,它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它在历史的骨.............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绝妙!把《冰与火之歌》那些在权谋斗争和残酷厮杀中挣扎求生的角色,扔到我们熟悉的三国舞台上,想想就觉得有意思。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看看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能活几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活多少集”的标准。 在三国演义里,“活多少集”可不单是指字面上的出场次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那个乱世中能.............
  • 回答
    关于英国海军大臣是否说过“地球上只有美英中三国能造航母”这个问题,经过查证,并没有找到英国海军大臣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这样明确且全面的论断。虽然英国在航母建造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技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独立设计和建造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国家之一,但直接将这一能力范围限定为“只有美英中三国”,这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