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好像已经形成了载人与载货分开的技术路线。
载人的火箭要高安全系数,载货的或转运的火箭要大推力,然后载人的飞船或载货的飞船,与专门的转运飞船,在太空对接成组合体,去执行登月或登火的任务。
所以大家不要拿阿波罗计划的版本套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完全不一样的做法。
最后一定是,新的载人火箭要搞,长征九号也要搞,完全不一样的用途。
16年首飞,截止到现在,长征五号发射次数仅仅为7次。
18年首飞,截止到现在,重型猎鹰发射次数仅仅为3次。
阻碍发射次数的障碍不在火箭本身,在于火箭要运送的对象--载荷。当然很多“专家”有话要说:长征五号不成熟,YF77不成熟,那“专家”口中绝对成熟的重型猎鹰,为啥接不到订单呢?
核心问题还是在载荷上:一颗10吨重的卫星,理论上肯定要比0.2吨的小卫星功能和性能强大,寿命也更长。但太空叉的星链,国内民用航天做得最好的吉林一号,都是重量不到半吨的小卫星,也都是以小卫星,大星座的理念组网,重型猎鹰和长征五号发射小卫星,性价比还真比不上猎鹰和国产老火箭。
如果现在NASA招标,今天就要发射下一代国际空间站核心舱,吨位有四五十吨,那肯定是重型猎鹰中标,猎鹰9肯定没这样能力,但这样的大吨位任务,全世界加起来,一年有几个呢?
甚至架空一下:马斯克要免费为NASA发射下一代空间站,NASA就会马上立项空间站么?在鸽王望远镜都飙升到百亿美刀的今天,新一代空间站的造价恐怕才是天文数字,发射费用不是大型载荷的痛点。
所以摆在全世界重型火箭面前的最大难题,并不是研发和制造的成本,而是有无用武之地。长征九号版本满天飞,但基本上都号称近地轨道运载力超百吨,除了传说中的登火,现在国内有哪个载荷ppt言说,我这个只有长征九号能发射呢?
把范围放在全世界,重型猎鹰出现了三年了,单体重量达到四五十吨的低轨载荷,别说实体,ppt具备的又有几家呢?
这次航展公布的70吨低轨运载能力,反而还稍微务实点。同样航展上还有一个信息量极大的采访,长征八号的老总透露,文昌要建设一个长征八号专用工位,年发射量50发。年发射量影响因素火箭只排第二位,只能算乙方,真正的甲方载荷,是有这么旺盛的需求的,长征五号,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平均每年的发射量也很难超过5发。
数量上的天差地别不是YF77发动机与YF100发动机的不同,实质就是市场容量的不同,新载人火箭的运量比长征九号低,最终还真可能重演五号和八号的剧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