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网啊观网,你们这标题取得实在是烂……既不够劲爆,又没抓住重点:
单日新增180例而已嘛,这个数完全不够说明事情有多么大条~
比如说啊,5月14号那天,越南新增也有一百左右,新加坡新增也好几大十了。
有人在慌的吗?完全没有好吧~
不管是他们国内群众,还是咱们这些围观看热闹的,个个稳如老狗。
或者,再比如说,年初那阵,吉林的新增也破过百。各位有慌过吗?有过吗?
那这个标题应该怎么取?
请看台湾人自己的精彩表演:
观网小编,明白了没?重点根本不在于180人,
重点在于阳性率10%。
并且,
不停班、不停课、考试照常。
最后,台北这个阳性率10%是啥概念呢?
四舍五入,差不多也就是东亚最大毒窟东京的两倍吧:
180一天小case。
如果真按某些答案说的,居民检测抗原阳性率可以3-10%的话
怕是后面要加个”万“。
主要原因是“三个3+三没有”
三个3
1、外来入境隔离只有3天,而不是常规的14天;
2、目前没有广泛使用的快速筛查,平均需要3天出结果;
3、一直不愿启动3级防疫措施,过于重视经济利益;
三没有
1、没有广泛的普遍筛查措施,仅靠密切接触和自愿上报;
2、没有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无法进行有效传播阻断;
3、没有健康码系统,无法对人群进行有效追踪和筛查
对于疫情的防控,是最能看出一个政权是否尊重科学实践科学的。
能有效防疫的就是科学和理性,而不是西式的“民主”和“自由”。
一直以来,大陆对台湾隐匿疫情的质疑声就没有停止过,现在看来,大陆人民的眼睛真是雪亮的啊。
实话说,弯弯捂盖子捂得够久了,现在终于捂不住了而已。
那以往为什么捂得住,能从去年捂到今年呢?
我认为主要是这么几个因素。
一,对疫情消息实行独家垄断与高压管制,除了指挥中心,谁都不可以发布、传播,就算个人亲历与新冠相关的信息了,用自媒体发出来,都可以被重罚,上限300万,还有可能进局子。当局为了防疫南波万这个名头,拒绝普筛,反正不检就没有。
二,岛民大多有戴口罩的习惯,指挥中心又对新冠检测设置了高门槛,检测一次7000元台币的高额费用不说,还不是你想检测就能检测的,前面还闹出一个笑话,一个人感觉不适,希望做新冠检测,因为不符合检测标准,多次被医院拒绝,结果他无奈之下,谎称自己有新冠症状,才被检测,果然是阳性,但这个人居然要被处罚,说他装病骗检测。
三,重点来了,岛上平均温度比较高,去年的新冠还不太适应,同时对大部分人来说,感染了,轻症与无症状者居多,从得了到好了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明眼人都知道,在台湾,新冠一直不能清零,但又都是零零星星的出现本土案例,今天一个,明天两个,周末还休息,一直这么持续,这完全不符合传染病的传播规律。
这一次3例,7例,13例,29例,180例,依次出现,倒是有点符合传播规律了。
现在捂不住了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是,这次的新冠病毒和去年不一样了,因为岛民头铁,新冠给自己点了不怕高温、传播力增强、症状率提升等几个技能点。
不知道这次陈时台还会不会案几和案几是什么关系,一个个的像讲评书一样分析,说一句话呵一声的,那发布会估计得开到晚上去。
那甩不甩锅给大陆、又该如何甩锅给大陆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终于可以喊一嗓子“酿希披”了!
等这一天也算是等了一年多了!
什么原因?还有有什么原因,政治挂帅、咎由自取呗!
一直以来, 小岛发明了一个病毒浓度的概念,疫毒浓度低的不算病例。至今检测仍在使用IGM快筛,号称是小岛之光,自己发明的。其实是进口的。咱们这10元的东西,在小岛内几千台币。而咱们这边其实早不用IGM这玩意了,有误差,咱们早就是10人一组的核酸检测了。
小岛 为什么要压低病例?就是为了数据好看,在西方面前邀功、卖乖,向它们证明:小岛 采用和我们不一样的方法,也可以做好防疫。WHO需要我岛的防疫经验,让我岛参加WHO大会!
遥想2020年3月份的时候,岛人想从湖北返台,死活不同意,号称要派人来湖北做检测才能上飞机。然后杠了一个多月,我们这边疫情都没了,回去的岛人还要隔离2周。而当飞机降落时,小岛上的护士上来抽检样品。这些护士后来全部被授予类似于很勇敢之类的表彰。而事实上,自始至终,大陆没有向 小岛 输出一个病例。而 小岛 向我们输出过病例。
然而现在印度各种变异病毒,不但航班照开,而且只需隔离3天。然后说是回去自主隔离。结果坐公共交通的坐公共交通,逛夜店的逛夜,嫖娼的嫖娼。而此次最先暴发的隔离酒店,压根不具备隔离资格,是和航空公司串通偷偷地把人接到这里来住3天的。事后追责,防疫部门、行政部门、航空公司纷纷推脱责任。
这种双标防疫,恶心起我们来很爽,一直恶心一直爽。
可惜,病毒是公平的,专门打脸的。
另外,直到今天,“行政院长”苏征昌和绝大多数的台媒,都是开口闭口一个XX肺炎。
么个好人!
就表面上看来,是华航员工入境检测不严,民进党籍立委范云更是推动范宽防疫,造成华航的群聚感染三连爆。
然后一时的防疫破口,几天内造成如此众多社区感染无法追蹤来源的案例,其实是说不通的。我们几乎可以推断,早在华航员工爆发前,便已经藏匿着众多隐性患者,只不过由于没有普筛而未曾察觉。
说来也讽刺,这次疫情之所以没被继续打压下去,而是曝光,源自于民进党内部的斗争。
更讽刺的是,陈时中之所以被一向亲英系医师集团打击,彼此争斗的焦点不是疫情而是「医疗器材」收费问题。简而言之,陈时中在就任卫福部长后,想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医疗器材费用降低,引发相关利益集团不满。
然而尽管相关利益集团力量庞大,逼退陈时中的改革,但陈时中毕竟是当前台湾地区「防疫明星」,名望广大,于是利益集团就得从防疫里寻找突破口,在造神后准备毁神。
于是乎,一位名叫苏一峰的医师,在十天前突然前借着范云关于华航员工隔离日期争议之际,开口宣布,「台湾地区已经陷入社区感染」。
当时作为亲民进党的医师,苏一峰仍然被公众批判,然而现在一看,却准确的犹如预言。
至于为何这位医师如此有「先见之明」?
恐怕台湾地区的疫情有所隐瞒,本来就是台湾地区医疗界共识,不过这次是因为民进党内部斗争而引爆出来罢了。估计原本民进党当局的打算是表面上努力抗疫,实际上采用群体免疫。然而最后,却戏剧性的因为内部斗争而使真相流漏,再也没办法隐瞒疫情了。
而目前民进党的政策,看起来似乎是打算弃卒保车,抛弃某位倒楣的立委把她竖立成战犯来平息众怒了。
先来个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6886082773159936
用大陆的说法就是这帮老大爷老当益壮,逛完洗头房还到处逛,然后台湾当局卫生部门又为了卡确诊数字(塑造自己是防疫优等生,WHA不请台湾是全世界输了,台湾赢麻了)不强制检疫,这一采访还有可能传给记者(不过由于台湾记者的“专业素养”(大嘘),我只能表示无慈悲),这爆了不是自然而然的么。
然后昨天公布就29个按照费鸿泰昨天说的也是注水的(然后绿媒还是一如往日的乆):
至于说台湾为啥之前没有爆,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台湾人戴口罩的意识确实比欧美印强太多了,第二是台湾岛真的把核酸检测门槛弄的特高(而且价格也弄的死贵,数量也特少,甚至这都疫情爆了,在疫情发生地附近的筛检站一天只准备了100-200剂的核酸检测),反正就是尽一切努力去劝退想检测的人。然后近期以来随着世界疫情炸得一塌糊涂,台湾人自己也疲了(以昨天沈富雄这个样子为典范):
首先是机组成员隔离时间不够就到处乱逛(而且台湾的机场对外部分到现在工作人员居然连防护服都不穿,本人亲自体验过),搞的洗头房妈妈桑感染了,再加上这帮洗头房老大爷本身就是最不在意防疫的人群(都“人与人的连接”了还怎么防疫),以及台湾搞不到疫苗只能继续用快过期的AZ(非要绕过大陆厂商的东亚疫苗总代理,美国爹和日本妈也不肯分),这出来一波也是自然而然的。
至于说台湾现在咋防疫的,我补个我母校昨天的新闻吧:
大概就是运动会开一半,然后卫生局的来查是不是人太多了太聚集了,于是我校领导一拍脑门把多的人都关地下室去了:
只能说绝了。
然后再来跟进一下台湾岛今天的应对:
为啥桃园确诊的比台北的还多,台北升级疫情等级桃园不升呢?
还不是因为市长是绿的。
我想有些朋友等这个问题已经等了一年了,终于可以给一年前心里已经定好的标准答案点个赞了,不容易。
我如果没记错,去年有个问题下面有个高赞答案是在琢磨一套非常复杂的逻辑想办法圆“台湾肯定捂了盖子”和“台湾医疗资源为啥没有击穿”这个矛盾点。
大可不必。
台湾这次爆发的原因很简单。台湾原有防疫举措力度对付原有毒株的时候证明可行,很好很幸运地拿捏到了很多国家都没抓到的那个平衡点。但是这里面主要是运气的成分,因为这个平衡点是政府决策、卫生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国际往来频繁程度等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也很难预测。不是台湾防疫部门水平奇高。
只要是运气的事儿就不可能每次运气都好,最近遇到传播力更强的英国毒株不行了。
我们的宣传机器去哪里了?
请尽快出动,告知台湾民众这样几件事情:
1、只有时刻把民众的健康与安危放在第一位,才是一个政府真正「民主」的表现。
2、之前一年所谓的「台湾奇迹」,已经被证明只是侥幸。赶紧封城!全民检测!这是所有抗疫成功地区的经验。不仅包括中国大陆,也包括你们的「民主同伴」澳大利亚,他们可是把最大城市之一墨尔本封城了100多天呢!
3、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且完全按照自身规律传播,不是「用爱发电」就能解决的。所有号称「不用封城」「民主抗疫」的政府,最终结果哪怕不是像印度那样悲惨,起码也是像欧美那样反复爆发,民众一年多都无法恢复「自由」生活。
4、快打疫苗!如果你们的政府搞不来疫苗,不要听信他们辩解的鬼话。事实上,就连菲律宾搞来的疫苗都比台湾多。你们该问问那弄不来疫苗的政府,为什么这么无能?为什么在世界上被孤立?
最后套用一句台湾当地官方机构很喜欢用的话:
对于台湾人的健康,「大陆人民关心您」。
(手动狗头)
原因是柯文哲的台北市和隔壁的新北市放开核酸检测了,开放了一批移动检测点,市民可以自愿检测。目前各地区自愿检测的市民核酸阳性率在3%到10%之间,提示疫情严峻。
以前全台湾一天只检测几百人,非官方发布的涉及新冠的言论包括辟谣“谁说我得新冠了?我没病”都会罚款。柯文哲毕竟是医生出身,还在院内感染上吃过亏,医者父母心。
柯文哲毫无疑问是浅绿,台湾的医生哪有不绿的。只是他来大陆出差十几次,接触的都是医学界大前浪,对大陆的经济实力比较了解,很有自知之明的不涉足统独话题。
柯文哲虽然说是泛绿,但是作为绿营的搅局者,被冥进洞恨之入骨。他也知道不做点什么以后很难自保啊。柯文哲最安全的地方当然是镇邪大会前三排了,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想通。
人在台灣。
前些日子福建省原本打算放寬台灣人去福建的隔離規定,結果因為大批的大陸人反對而作罷。那時候我覺得,這些大陸人根本是逢台灣必反吧,跟台灣有什麼仇?台灣也根本就沒有疫情,估計比福建還要安全,有什麼好怕的?真是不可理諭。
結果今天就出了這個事情。好吧,那些反對放寬台灣人進入福建的隔離規定的人有先見之明⋯⋯
以前台灣的政策,原則上只針對有出國史和接觸史的人做篩檢。對於沒有出國史和接觸史的人,也不是完全不篩檢,但是篩檢量很小,只有不明原因肺炎才做篩檢。那時候就是覺得疫情都被防堵在境外輸入了,對於境內的人沒有必要多做篩檢,不過之前倒也一直沒有出事。
後來因為華航的機師和空乘的群聚感染越來越嚴重,基層的醫護人員怕病毒進入社區,疫情爆發了自己會倒楣。也怕一旦疫情爆發,自己沒有即時發現的話會被輿論怪罪。於是就開始做大量篩檢,只要有疑似的症狀都篩檢,馬上就篩出了這麼多案例。
估計這一波疫情先前已經在社區裡傳播一陣子了,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做篩檢,加上重症率不高,所以沒被發現。加上這個病毒株估計傳染力比較強,不像之前那麼好控制。
這一波疫情,如果能撲熄是最好的。要是撲熄不了,估計以後只能走日本和歐美的路線,大家習慣和病毒共存了。只是這樣的話,要讓大陸放寬對台灣人入境的隔離規定就不太可能了。
台灣有個優勢,就是這一屆的政府是人民選出來的,民眾支持度極高。即使出了這個事情,民眾也不會怪政府,反而覺得台灣能在全世界都有疫情的情況下撐了一年多都沒有疫情大爆發,政府已經很厲害了。反倒是政府還會怪民眾對防疫鬆懈,才造成疫情爆發。
但是我覺得,之前的一年多台灣的疫情一直沒有爆發,是台灣運氣好,並不是政府有多厲害。畢竟之前疫情在台灣的傳播趨勢,看上去根本不符合世界各地的普遍規則,往往都是一個確診者身邊所有接觸者篩檢起來全部是陰性。大家盲目的吹捧政府,我也實在看得很膩。
然而現在疫情嚴重了,主流的輿論照樣吹捧政府,我也是沒辦法。疫情對我生活影響不大,但是我不欣賞台灣現在這種把政府當成無所不能的救世主並且罵不得的氛圍⋯⋯
大陆现成近乎满分的抗疫答卷不学,非要学印度?
看看台湾的四级警戒内容:一级是出现境外移入导致的零星小区感染;二级是出现感染源不明的本土个案;三级是单周出现3件以上小区群聚或一天确诊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的本土个案;四级是14天内平均每日确诊达100例,且一半以上找不到感染源。
看看台湾政府反应,这都是自己作的:
台湾12日单日新增16例本土确诊病例,创疫情以来单日新高。
13日,台湾再添两名新冠肺炎本土病例。
面对突然暴增的疫情,外界原本预估防疫等级会提升到三级警戒,但陈时中12日表示,虽然“严峻”,但已在全力围堵,目前仍维持二级警戒。
此前,陈时中说轻症患者收治医院会挤压到医疗资源,就提出轻症不要再送医院,而是送往集中检疫所隔离,隔离期满10天,且双采阴即可解除隔离。
早干嘛了!贻误战机啊!难怪一夜白头!
还有,台湾境内仅有30多万剂阿斯利康疫苗,接种1个多月来接种率不足1%。
为宝岛老百姓讲句良心话
好歹是发达地区,抄抄你家爸爸的作业,不设门槛+检测免费,怎么也到不了今天这步田地。
目前台湾最火的梗,大家别错过学习机会哦
是网友救了福建一命,希望某些人想清楚自己乌纱帽要还是不要,这种情况,还要三通跪台???
从去年开始台湾就一直处在低烧状况,检测量低的离谱,毕竟陈尸台说了“普筛无用,只会导致恐慌“,用气质防疫。
自己的疫苗二期试验都没完成,捡着韩国不要的az当宝,快筛天天吹就是不量产,好消息是一年多了口罩总算不缺了。
一年前台湾军舰水兵确诊,但开房的女友不确诊,家人不确诊,病毒潜伏期长的吓人,比利时的工程师潜伏期高达几个月。
每天说零确诊,却又一直向外输出,上海、江苏、中国香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都是受害者。多个传染案例找不到传染源就匆匆结案,堪称天下奇闻。
最近包括三立的文风都不对了,再不想变成长颈鹿被阿中抚摸了,恐怕牙医很快要被当替罪羔羊推出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