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动物实验室不去医院找几个被抛弃的先天弱智婴儿去实验?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严肃且敏感的伦理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远不是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希望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严格的伦理规范和法律约束。

我们必须明白,动物实验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框架下进行,是因为在科学研究的伦理审查中,动物被视为有感知能力的生命体,但它们的权利和保护级别与人类不同。然而,对于人类,特别是像先天弱智婴儿这样处于极度脆弱状态的群体,其权利是受到最高级别法律和伦理保护的。

人类的尊严与权利: 即便是被抛弃的婴儿,他们仍然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基本人权的人。他们的生命权、健康权、免受虐待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任何形式的将人类作为纯粹的实验工具,剥夺其自主权和尊严的做法,都是对人权和人类尊严的严重践踏,这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公约中都是被严厉禁止的。
法律的红线: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体试验的法律法规,通常要求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尽管对于婴儿无法实现这一点),并且有非常严格的审查程序,确保研究的必要性、风险与获益的平衡,以及研究对象的保护。拿婴儿进行未经同意、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实验,会被视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例如非法监禁、虐待,甚至谋杀。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更是必须遵守这些法律底线。
伦理审查委员会: 任何涉及人类的研究,尤其是高风险的研究,都必须经过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IRB)的严格审批。IRB会从伦理、法律、科学可行性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其核心宗旨是保护研究对象的福祉。对于使用婴儿进行实验,其审批门槛会极其之高,几乎不可能获得通过,除非是某种极其特殊且经过极其严谨论证的治疗性研究,并且在极端保护措施下进行。

其次,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有效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物种差异: 即使是人与人之间,由于基因、生理环境等的差异,实验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而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则更为巨大。动物实验的目的在于模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测试药物或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择与人类生理和疾病机制相似的动物模型,是出于科学研究上的必要性,以期研究结果能够尽可能地推断到人类身上。如果直接拿人类婴儿进行实验,虽然理论上“更接近”,但其本身的异质性(不同的先天性疾病、个体发育差异、生活环境等)会极大地干扰实验结果,使得研究的普适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
控制变量的困难: 科学实验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控制变量,从而找到因果关系。婴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太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背景、母体环境、出生后的营养、护理等等。如果要在婴儿身上进行实验,要如何确保所有接受实验的婴儿的背景都足够相似,以至于可以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分析?这将是巨大的挑战。
长期观察与数据的积累: 很多疾病的研究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数据的积累。婴儿的成长过程是动态且复杂的,要在一个婴儿身上进行长期、多维度的实验,其难度和成本是难以想象的,而且结果的解读也需要极高的专业性和谨慎。

再者,我们还需要考虑社会影响和公众接受度。

社会共识: 绝大多数社会都存在一个共识,即保护弱势群体,尤其是儿童和残疾人。将弱智婴儿作为实验对象,会引发巨大的社会恐慌、道德谴责和强烈的反对。这不仅会损害进行研究的机构的声誉,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人道主义关怀: 即使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人道主义关怀也始终是重要的底线。社会对生命的尊重,特别是对脆弱生命的尊重,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可行性和资源投入也并非易事。

婴儿的护理与安全: 任何对婴儿进行的干预,都需要极其细致、专业且持续的护理和监测。这包括喂养、清洁、保暖、疾病预防等,需要庞大的医疗护理团队。如果进行实验,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这对于任何一个研究机构来说,都将是天文数字的成本。
研究对象的招募和管理: 即便不考虑伦理法律,“招募”被抛弃的婴儿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这些婴儿可能本身就带着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如何界定实验的“起始点”和“对照组”,都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去医院寻找被抛弃的先天弱智婴儿进行实验,不仅是越过了人类伦理道德的底线,触犯了法律的红线,也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有效性相悖,并且会引发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在实际操作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和成本。科学研究虽然需要探索和进步,但必须在尊重生命、遵守法律和伦理的前提下进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科学进步,都是建立在对动物模型、体外实验以及在严格监管下进行的志愿人体试验(通常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性研究)之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抛开人伦道德不谈,我们就把婴儿换成猴子好了,那也是先在小白鼠身上作实验、再换作猴子啊。你不考虑研究成本和时间的吗?你能像大量繁育小白鼠一样繁育猴子吗?你观察猴子的性状需要排除的因素,不比小鼠多得多?解剖起来不是更困难?尸体处理不是更麻烦?

比较完小鼠和猴子,再来比较猴子和婴儿:首先依旧是繁育方面,“先天弱智婴儿”的产生是低效且不稳定的;其次则是作为实验消耗品的质量问题,婴儿本身发育不全,是不能直接做实验的,猴子婴儿也一样——实验用猴也起码得在养殖场长到两三岁,这还是建立在猴子四五岁就成熟的基础上,换作人类,耗时和养殖要求都高得多,划不来。

最后再回到程序上的问题。即使这在道德上可以被认定,你也得先证明这个孩子确为不可逆转的弱智,得防止各种不当程序产生的悲剧,还得先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收养……得,成本进一步提高了。

user avatar

我们不吃西方那一套。

西方自诩文明,龌龊事也没少干。

搞出了成果西方不承认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用脚投票,舔着脸来求我?

你是这样想的吧?

user avatar

你如果这样想,开了先例以后问题就来了

像题主这样提问的直接就抓去做实验了

而且合理合法了,而且大家也会拍手赞成

有时候我们不做这些事,而有底线

主要就是保护你这样的,避免被伤害

做人,先懂得感恩

达则兼济天下,帮助别人

穷则独善其身,没事不要哔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严肃且敏感的伦理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远不是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希望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严格的伦理规范和法律约束。我们必须明白,动物实验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框架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汽车行业一个非常核心的逻辑。按理说,以ABB(奥迪、宝马、奔驰)这些品牌的技术实力和品牌溢价能力,要打造一款“动力普通但内饰超豪华”的车,绝非难事。但他们为什么很少这么做,或者说这么做的市场定位很微妙?这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复杂的考量,涉及到品牌定位、消费者心理、成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太极拳练习者心中最普遍的困惑,也是很多对太极拳抱有美好幻想的人摔跟头的地方。我们从“以柔克刚”和“借力打力”这两个核心概念入手,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在真实的对抗中,这些看似精妙的理论会失灵,甚至变成空谈。首先,我们来拆解“以柔克刚”的误区。很多人理解的“以柔克刚”是那种武侠小说里描绘的,.............
  • 回答
    尼克·勒梅,这位在《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中才正式登场的传奇人物,绝非泛泛之辈。简单来说,他是一位活了六百多年的炼金术大师,而他最令人称道的“神技”便是炼制出了传说中的“贤者之石”。贤者之石的威力:贤者之石可不是寻常炼金术师能玩转的玩意儿。它的功效简单粗暴,却又强大到足以颠覆想象: 起死回生,.............
  • 回答
    说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那可真是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从《大闹天宫》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到《黑猫警长》里威风凛凛的黑猫,再到《葫芦兄弟》里奇幻的七色葫芦,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欢乐,更是中国动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可是,现在当我们再提起上美影,总觉得少了一些当年的光彩。曾经引领中.............
  • 回答
    龙珠超:为何成为“耻辱”?实力崩坏只是导火索龙珠系列,这个承载了无数人童年回忆的超级IP,在《龙珠Z》的辉煌之后,迎来了它的“续集”——《龙珠超》。然而,与《龙珠Z》在许多人心目中的神坛地位不同,《龙珠超》却在网上背负着“实力崩坏”的骂名,甚至被一些粉丝称为“龙珠的耻辱”。确实,细究起来,《龙珠Z》.............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重要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伦理、必要性以及动物福利。对于“有必要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实验结果折磨小动物么?”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原则上,答案是“不”。任何不必要的痛苦都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在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中,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一些,需要更详细地探讨。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
  • 回答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但不得不承认,在当今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我们确实面临着来自日本动漫和韩国韩剧的强大冲击。这并非简单的“侵袭”,而是一种全球化的文化输出与接受过程。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又该如何坚守并弘扬自己的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扎.............
  • 回答
    .......
  • 回答
    说起动物洗澡后甩毛,这可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而且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它们能那么熟练地把水甩掉,而我们人类,即便是用了毛巾,感觉效率也远不如它们。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动物独特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进化过程中对生存有利的本能。动物甩毛,可不是“甩着玩”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动物甩毛不是为了好玩,而.............
  • 回答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心里藏着的疑惑。看着自家毛孩子一口好牙,再想想自己时不时就得去牙医那里报到,总觉得有点不公平。其实,动物和人之间在口腔健康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它们的基因、饮食、生活习性,以及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对口腔的护理方式。咱们先从动物说起,为什么它们好像天.............
  • 回答
    看到动物在危险时刻张牙舞爪,那种凶狠劲儿十足的扑咬,确实会让人好奇,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像它们那样,遇到危险就张嘴就咬?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了,从生理构造到进化历史,再到社会文化,一个都没落下。从根源上说,得从我们的身体说起。首先,咬合力这块,人类确实没啥优势。 你见过老虎一口咬下去,能把猎物的骨头咬碎.............
  • 回答
    关于“动物里是雄性漂亮,而人却正相反”的说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性选择,以及它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如何演变的。先说动物。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雄性动物“漂亮”,其实是雌性选择的结果。雌性动物在择偶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在某些方面更出众的雄性。为什么呢?因为这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很多人可能没仔细想过,但一问起来就觉得挺合理。其实呢,动物的耳朵并非都是长在头顶的,这取决于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需求。不过,确实有不少我们熟悉的动物,比如猫、狗、兔子、很多哺乳动物,它们的耳朵都比较靠上,甚至可以说是“顶”着脑袋。这背后其实有一套很精妙的自然选择逻辑。咱们先来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好奇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野生动物,它们的牙齿似乎永远那么洁白、坚固,从没见过它们拿着牙刷在刷牙,但它们的牙齿却能陪它们走完一生,很少出现蛀牙或牙周疾病。而我们人类,即使天天刷牙,小心翼翼,还是可能面临牙齿问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了我们与动物在生理、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的.............
  • 回答
    咱们聊聊这动物幼崽为啥看着就比咱人类小孩结实,生命力旺盛,好像天生自带“生存游戏”攻略一样。其实这里面大有门道,不是它们“偷懒”,而是它们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演化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本领。1. 出生即巅峰:准备好的“装备”想想看,刚出生的小鹿、小马,没多久就能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跟着妈妈跑。而人类婴.............
  • 回答
    咱们聊聊一个挺“接地气”的话题:为什么动物的粑粑,基本上都那么一股味儿?这事儿可不是巧合,而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精打细算”后的结果,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你仔细想想,大部分动物拉出来的东西,多少都有点味道,而且这味道往往不太好闻。这是怎么来的呢?最根本的原因,还得从咱们的消化系统说起。1. 消化过程中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生物进化、消化系统以及微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人类,这种在食物链中扮演着如此重要角色的生物,反而对生肉和腐肉如此“娇气”,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肠胃不适,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而那些掠食者或食腐者,它们似乎就能安然无恙地享用这些“不那么新鲜”的食物?这背后,其.............
  • 回答
    这问题听着就透着一股“要是都长翅膀多好”的朴素愿望。不过,自然界可没这么简单,动物之所以没全长翅膀,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演化逻辑在起作用,绝不是说“缺了翅膀就不够先进”。咱们一件件掰扯开来聊。首先,得明白一点:演化不是朝着一个“理想状态”前进的,而是“够用就好”的修补过程。 哪种特质能让动物更好地生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涉及到人类语言中情感的细微之处,以及我们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首先,我们得明白,“死”这个字本身是一个非常中性、直接描述生命终结的词语。它简洁明了,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状态的改变——从“有”到“无”,从“活着”到“不活着”。对于动物而言,它们的生命过程相对而言更符合这种直接的描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