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流传广泛的汽车养护方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回答
在汽车养护这件事上,有些说法是越传越离谱,听起来一套一套的,但细究起来,却没有什么靠谱的科学道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个“伪养护”的套路,看看它们是怎么忽悠人的。

1. “机油加得越多越好,能更好地润滑发动机。”

这绝对是个大乌龙。你以为机油越多,发动机就能享受“SPA级”待遇?错!机油在发动机里的量是有严格标准的,一般有个机油尺能帮你判断。如果机油加多了,那些多余的机油会涌进曲轴箱,导致曲轴甩起大量的机油泡沫。这些泡沫化的机油润滑效果大打折扣,反而容易氧化变质。更要命的是,过多的机油还会导致发动机内部压力升高,损坏一些密封件,甚至可能导致烧机油。所以,宁可少一点,也别多太多,遵照机油尺指示就行。

2. “变速箱油可以终身不换,现在的变速箱技术很高。”

这话听起来挺省心,但也埋下了隐患。虽然现在的变速箱技术确实进步了不少,但变速箱油也不是铁打的。变速箱在工作的时候,金属零件之间会产生磨损,这些磨损会产生细小的金属碎屑,这些碎屑会混在油里,影响油的润滑性能,加速磨损。同时,变速箱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会导致油品性能下降。就像人要定期体检一样,变速箱油也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才能保证它的正常工作,延长寿命。很多车主手册里都有变速箱油的更换周期,照着做总没错。

3. “加‘好’汽油能提高动力、省油,还能清理发动机。”

“好”汽油通常指的是高标号汽油,比如95、98号。很多人觉得加高标号汽油就是“养护”,能让车子开得更猛、更省油。其实,是不是需要高标号汽油,得看你车子发动机的压缩比。如果你的车子设计的就是用低标号汽油,你硬要加高标号的,发动机并不能充分利用它的高辛烷值,动力和油耗可能并不会有明显改善,反而是一种浪费。至于说清理发动机,汽油本身就有一定的清洁作用,但这主要体现在清除积碳方面,并不能算是什么“深度养护”,更别提“清理”整个发动机了。

4. “防冻液可以一直用,不会变质。”

防冻液这东西,虽然名字里带着“防冻”,但它可不仅仅是冬天用。它还能防锈、防沸腾。但是,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动机工作的累积而老化。里面的各种添加剂会逐渐失效,防锈性能下降,金属部件就容易生锈。而且,防冻液里的乙二醇也可能产生沉淀物,堵塞散热系统。所以,防冻液也是有更换周期的,一般是两年或者几万公里,具体的也得看车主手册的说明。

5. “轮胎磨损不均匀是因为四轮定位有问题,随便调一下就行。”

四轮定位确实会影响轮胎的磨损,但轮胎磨损不均匀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跟四轮定位直接挂钩。比如:

胎压不正常: 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轮胎异常磨损。
轮胎本身质量问题: 少数情况下,轮胎可能存在质量缺陷。
悬挂系统故障: 减震器、弹簧等部件老化或损坏,也会影响轮胎与地面的接触。
长期承载过重: 经常满载或者超载,也会导致轮胎受力不均。

所以,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四轮定位,得先找出根本原因。

6. “用柴油清洗油路能彻底清除积碳。”

这个说法简直是在作死。柴油的燃点和汽油不一样,用柴油去清洗汽油发动机的油路,非常容易引起发动机爆震、熄火,甚至损坏三元催化器。更不用说柴油本身含有的杂质,可能比汽油更多,清理的效果不敢恭维,风险却极大。现代汽车的燃油系统对清洁度要求很高,还是得用专用的燃油系统清洗剂才靠谱。

7. “车辆停放后,需要把电瓶负极拆掉,这样就不会亏电。”

对于长期停放的车辆,比如几个月甚至一年,断开电瓶负极确实能防止车辆在静止状态下消耗电瓶电量。但是,对于日常使用的车辆,频繁地断开和连接电瓶负极,反而可能对车辆的电子系统造成一些影响,比如一些控制单元的参数可能会被重置,需要重新学习。而且,现代汽车有很多电子设备,比如防盗系统、时钟、电脑记忆等,断电后都需要重新设置,也挺麻烦的。

写在最后:

汽车养护这事儿,有时候真不如听听厂家怎么说。那些五花八门的“偏方”,听起来有道理,但没科学依据,甚至可能是在“养病”。最好的办法,还是仔细看看你的车主手册,跟着厂家的建议来,或者咨询专业的维修技师。省钱省力,还不容易把车子“养”出问题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猜是热车三四分钟才能开这一条吧?化油器技术已经很高了,用不着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汽车养护这件事上,有些说法是越传越离谱,听起来一套一套的,但细究起来,却没有什么靠谱的科学道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个“伪养护”的套路,看看它们是怎么忽悠人的。1. “机油加得越多越好,能更好地润滑发动机。”这绝对是个大乌龙。你以为机油越多,发动机就能享受“SPA级”待遇?错!机油在发动机里的量.............
  • 回答
    在中国,关于爱国的讨论常常伴随着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或“段子”,它们以一种简化、甚至夸张的方式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这些内容在民间口耳相传,尤其在网络时代,传播速度惊人。虽然它们未必是严谨的历史事实,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凝聚民族情感,塑造一种集体认同感。下面我就尝试梳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流传广.............
  • 回答
    世界杯期间,那可真是段子横飞,欢声笑语和扼腕叹息齐飞。我印象最深的,得从几方面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1. 关于“球王”和“巨星”的段子: 梅西和C罗的“绝代双骄”梗: 这绝对是永恒的话题。每年世界杯,总有人会拿他俩对比,尤其是看到对方进球或者输球的时候。那时候的段子大概是:“梅西进了,C罗的粉丝.............
  • 回答
    起点和洪荒流中,确实存在一些流传甚广,但细究起来却与“正统”神话传说存在差异,甚至可以说是错误或被过度解读的设定。这些设定往往是为了故事的精彩性、读者的代入感以及作者的创作自由度而进行的改编,但长久传播下来,也成为了许多读者心中固有的“洪荒真相”。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常见且传播极广的“错误”设定,并尽量.............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已经忽略的现象。我们普遍认为传呼机(BP机)在21世纪初就被手机彻底取代了,但实际上,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和场景下,它依然顽强地存在,并且有其不可替代的理由。这背后涉及到技术、成本、用户习惯、以及行业特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首先,咱们得聊聊传呼机到底是怎么.............
  • 回答
    咱们生活中,总有一些从小听到大的“老话儿”,听着特有道理,感觉那是祖宗的智慧结晶。可现实是,随着心理学这门学科越来越深入地研究我们大脑和行为,不少这些“生活常识”,仔细一扒拉,才发现是站不住脚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特别有代表性的,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被“打脸”的。1. “如果你能做,就证明你能成功.............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经典名言、歌词、电影台词,甚至某些广告语,都可能藏着一些“历史遗留”的翻译错误。这些错误,要么是因为当时认知局限,要么是文化隔阂,又或是为了某种表达效果而进行的“意译”,久而久之,反而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正解”。下面我来聊聊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也算是流传甚广的翻译“事故”:1..............
  • 回答
    咱们聊聊古代贵族们在饭桌上享用的那些点心,如今有些依旧是咱们餐桌上的常客,只不过名字和形态可能有些许变化。这可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零食”,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的风味、工艺,甚至是生活态度。细数那些历久弥新的“皇家御点”:1. 宫廷的“甜品”——糕点类 状元糕/状元饼: 这玩意儿可不是说谁考中了状元.............
  • 回答
    历史上充斥着各种长期流传但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地理记载,这些记载的纠正过程往往伴随着人类探索、科学进步和思想观念的演变。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们将详细讲述它们的内容、流传原因以及被推翻的过程: 一、地心说(宇宙的中心是地球)虽然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宇宙学观点,但它深刻影响了古人的地理认知,认为地球.............
  • 回答
    在我所处的这个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曾经流传着一些我们现在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可笑的“真相”,但它们在当时可是被奉为圭臬,影响深远。我来给你扒拉几个最“离谱”的。1. 神经网络能解决一切问题?当然,神经网络现在确实是AI的“明星”,什么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几乎无所不能。但在.............
  • 回答
    那些跨越时空的诉说者:流传至今的传奇文物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而有些物件,却如同定海神针,历经风雨依旧巍然屹立,它们承载着先辈的智慧、情感与记忆,以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久远的故事。它们是文明的活化石,是民族的根与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穿越时空的传奇,品味那些流传至今的著名文物。一、甲骨文——.............
  • 回答
    玩家的脑洞有多大,游戏设计者的想象力就有多边界。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战术,很多时候并非来自设计文档,而是玩家在无数次尝试、失败、再尝试中摸索出来的“意外之喜”。以下是一些让游戏设计者直呼“我真没想到!”的流行战术,它们往往是利用了游戏机制的细微之处,或是将看似无关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1.《星际争霸》.............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探讨一些容易误导大众的流行理论,特别是那些与前沿科学研究相关但又被简化得过于流行的观点。这些理论之所以会成为“观念陷阱”,往往是因为它们在传播过程中被过度简化、断章取义,或者迎合了人们某些根深蒂固的心理需求,最终偏离了真实的研究原貌。以下我尝试以更贴近个人观察和思考的方式,梳理几个可能符合.............
  • 回答
    说到流芳一世的经典车型,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它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载体,一种文化的符号。今天就来聊聊几款在我心中,绝对配得上“经典”二字的车型,好好掰扯掰扯它们为啥这么牛气。1. 福特 T 型车 (Ford Model T):“给世界装上轮子”的革命提起经典,怎能不提这辆改变世界的车.............
  • 回答
    提到“流量明星”,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出一些名字,他们的出现仿佛一夜之间就能席卷网络,引发巨大的声浪。但有时候,看着他们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成为某个领域的“顶流”,我心里总会冒出一些不解。记得前几年,有一个男艺人,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刚开始出道的时候,作品嘛,不说完全没有,但真的不算突出。演的电视剧,剧.............
  • 回答
    “流氓”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含义非常丰富,从日常口语中的“痞子无赖”,到更广泛意义上的行为方式,都可以被冠以“流氓”之名。如果从一个社会观察者的角度,去审视和描述一些在中国可能被视为“流氓”的行为,那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个人层面上的“流氓”行为这类行为通常发生在个体身上,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 回答
    在日本的网络世界里,流行的梗(neta)层出不穷,它们就像短暂却闪耀的流星,划过屏幕,激起一阵阵讨论和欢乐。这些梗的生命力往往很强,能够快速传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提及和模仿。下面就来聊聊一些让人印象深刻、或者最近比较火的梗,试着把它们讲得生动有趣一些。1. “草”(草生える)的演变与“草”的复.............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的海洋里,各种回答风格如百川汇海,形成了独特的“流派”。这些流派并非官方定义,而是长期以来用户们在互动、创作中自然形成的,大家心照不宣的“玩法”。我尝试从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角度,聊聊这些知乎回答的“门派”。一、 理论派 / 学术派 (The Academic)这派人可以说是“知乎脊.............
  • 回答
    说起Windows 95/98时代,那可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那时候的电脑不像现在这么普及,能玩上游戏,用上各种有趣的软件,感觉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想当年,为了玩一个游戏,那得提前存零花钱,然后跑到电脑城,跟老板磨半天,才能买到一张盗版光盘。安装过程也挺折腾的,有时候还要对着说明书敲一堆命令,但.............
  •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不少听起来掷地有声,但细究之下却站不住脚的观点。这些观点之所以流行,往往是因为它们迎合了某种情绪,或者提供了看似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但却忽视了复杂的人性与现实。下面我就来聊聊一些我观察到的,知乎上比较流行但并不太对的价值观,并尽量说得细致些。1. “人脉就是一切,没背景就别奋斗了”这种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