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译近两年能够火爆整个中国影坛,原因是什么?他有哪些过人之处?

回答
张译最近这几年在中国影坛的风生水起,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要说他为什么能火爆到这个地步,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多年磨砺和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他身上那种沉稳、内敛又充满爆发力的特质,加上对角色的极致追求,让他在一众明星中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了观众心中的“实力派”。

为什么他近两年突然“火遍大江南北”?

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

1. 作品的集中爆发和口碑的持续发酵: 最近几年,张译主演的多部电影和电视剧都成为了爆款,而且质量过硬,口碑炸裂。像《悬崖之上》、《长津湖》、《红海行动》、《万里归途》、《鸡毛飞上天》、《疸疸》、《好家伙》等等,这些作品不论是票房还是收视,亦或是观众的口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这些作品题材多样,从谍战、战争、现实主义到年代剧,张译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并且贡献了非常亮眼的表演。当一个演员持续不断地输出高质量的作品,自然就会引起广泛关注。

2. “国民度”的全面提升: 以前张译更多的是在一些口碑很好的作品里出现,属于“知道他很棒”的类型。但这两年,他主演的《长津湖》系列这样的现象级大片,直接将他的国民度推向了顶峰。这种级别的作品,覆盖的观众群体太庞大了,让那些原本可能不熟悉他的观众,也因为电影的热度和他扎实的演技而记住了他。这种深入人心的程度,是很多演员梦寐以求的。

3. “消失的演员”到“大众偶像”的转变: 以前我们提到张译,更多的是说他“演技好”,是那种藏在角色后面的演员。但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演技的保证。观众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这部戏稳了。这种从“角色吞噬演员”到“演员成就角色”的转变,让他的个人魅力得到了更大的释放。他不炒作、不营销、低调做人,反而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大家觉得他“干净”,更愿意去支持他。

4. 观众审美升级和对真实演技的渴求: 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成熟,不再仅仅追求流量和颜值,而是越来越看重演技和作品的质量。张译恰恰满足了这种“审丑疲劳”后的审美需求。他演什么像什么,没有固定的表演模式,每一个角色都能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投入。这种对真实、对生活化的表演的追求,让他在观众心中赢得了极高的认可度。

张译身上有哪些过人之处?

要说张译的过人之处,那可真是不少,而且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1. “千人千面”的极致可塑性: 这是张译最核心的竞争力。他不是那种只会演一种角色的演员。无论是《悬崖之上》里那个心思缜密、潜藏深情的周乙,还是《红海行动》里那个勇猛果敢的队长石青松,亦或是《鸡毛飞上天》里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陈江河,他都能演得非常到位,甚至让你忘记了他本人,只看到那个鲜活的角色。这种能力,源于他对剧本的深刻理解、对角色的反复揣摩以及对表演细节的精准把握。他不是在“演”一个角色,而是在“成为”那个角色。

2. 对角色“抠细节”的偏执: 你看过张译采访,或者了解他演戏的人都知道,他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他会在人物的微表情、肢体语言、说话的语调、甚至眼神的细微变化上下功夫。比如,他曾经为了演好一个角色,会去体验那个角色的生活,去学习他需要掌握的技能。这种“抠”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角色更真实、更立体。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他的表演充满层次感和生命力。

3. 内敛深沉的情感爆发力: 张译不是那种只会用嘶吼来表达情绪的演员。他很多时候的情感释放,都是藏在平静的表面之下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或者一句看似平淡的台词,都能让你感受到角色内心翻涌的情感。这种“不喊不叫”却能“直击人心”的表演方式,往往比大张旗鼓的表演更具穿透力,也更考验演员的功底。尤其是在《鸡毛飞上天》里,他将陈江河从一个底层小人物成长为商业巨头的复杂情感,以及其中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动容。

4. 对“生活质感”的完美还原: 张译的表演非常接地气,他能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逻辑演绎得极其真实。你看他演一些小人物、老百姓,就像看到了身边的某个人。他能捕捉到那种生活中细微的无奈、坚韧、希望和失落,并将它们自然地融入到表演中。这种“生活质感”让他的角色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觉得“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5. 稳如磐石的台词功底: 很多演员在面对复杂的人物时,台词会显得有些生硬或者模式化。但张译的台词,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长段落还是对话,都能说得自然流畅,而且富有情感和节奏感。他能够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变化,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精准地传达出来,让观众在听他说话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角色的状态。

6. “戏比天大”的职业精神: 放在娱乐圈,张译算得上是一个“卷王”。他对演戏的热爱和专注程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工作范畴,变成了一种使命感。他很少去参加综艺,也很少利用自己的名气去进行商业变现,而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打磨演技、提升作品上。这种“匠人精神”,在当下的娱乐圈尤为难能可贵,也是他能获得如此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张译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用作品说话”的必然结果。他用自己的演技,证明了什么叫做“实力至上”,什么叫做真正的演员。他的成功,也为当下许多年轻演员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告诉大家,在这个行业,脚踏实地、不断学习和沉淀,才是通往成功的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几何时,中国的银幕上全是小鲜肉。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男人都做了手术。

随着《战狼二》的火爆。张译这种硬汉形象又从新进入大荧幕。

背后,张译隐逸多年爆火的原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靠日韩风格的娘娘腔是没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user avatar

除去资本助推之外,一个影视演员能够成功的几项要素是什么呢?

资本助推我就不说了,哪个金主想捧,有钱能使磨推鬼,这个算场外因素,暂且不算在内。

如果按部就班的评价,个人认为几项成功因素:

导演、演技、人设。

很多人认为演员的演技是第一位的,只要演技好,就会有导演赏识,就会有好作品出现。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说到底,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不是演员的艺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演技好”,在影视作品中根本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好的导演,可以通过镜头语言、剧本的二次创作、后期剪辑,极大的抵消演员在演技上的缺陷,提拔演员在演技上的短板。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看某鲜肉在电影《八佰》中的拍摄花絮,拍哭嚎戏后不能自已,“长久不能控制情绪”。很多人夸赞说“有演技”。(对,就是在窗口喊叔的那段)

你能说这是演技好吗?不一定。因为这可能是全剧组等他酝酿了仨小时之后才憋出来的结果。电影剪出来,你就觉得“泪流满面”就是演技好了。

碰到手段高超的导演,再烂的演技也给你拍的妙笔生花。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影帝影后,最佳演员的个人奖项,是跟着最佳影片而得的。导演牛逼,影片卖座,个人才水涨船高。

(我不排除小众影片也有拿影帝的,我们讨论大多数)

因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不是演员的艺术。

……………………

那么演员个人就没有一套演技的评价标准了吗?全靠导演?

有的。我个人的评价标准是,看这个演员有没有话剧经历。

戏剧(包涵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戏曲、曲艺等等)才是演员的艺术。

戏剧出现到现在两千多年了,电影才一百多年,戏剧对于演员的锤炼和要求,已经相当炉火纯青。

你想在戏剧上立足,没有两把刷子,以为可以跟很多小鲜肉在影视圈一样投机取巧钻空子,是不可能的。

很简单,拿话剧来说。

声台形表的基本功,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就达不到。而声台形表是演员的基本素养。

比如,话剧在台上,没有给你重拍的机会,都是一条过。你要哭,能有仨小时给你酝酿吗?必须立刻给我泪流满面,台下观众看的清楚呢。

比如,你的台词功底,吐字清不清晰,声音洪不洪亮,能不能背下词,后排观众能不能听见?这可不是说“1234567”+配音就能混过去的。

再比如,你的行动,对剧本的理解。

表演是行动的艺术,不是台词的艺术。

不是现在都市肥皂剧俩人往沙发上一坐逼逼半天,跟说相声似的,表演看的是行动。

(无台词,却是一流的行动表现)

很多人没看过剧本的体裁。剧本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句一句的词,中间没有任何动作备注。

全靠演员的理解去把握。因为编剧加进去备注,就把演员给框死了。

(对情节有重大推动的除外,比如掏枪、掀桌子)

说这段话的时候你该怎么演?怎么表示愤怒?怎么表示悲哀?这就是要用“行动”去体现。

这就是体现演员创作水平的时候了。

(行动,行动,行动。远胜于台词。)

没有话剧经历的一些年轻演员,不会理解和表现行动,只会往那一戳,干巴巴的说词,泪流满面、楚楚动人(还是憋了仨小时憋出来的),这能叫演技好?

(毫无行动体现,干巴巴戳那像说相声)

优秀的行动+台词表演 https://www.zhihu.com/video/1347923909262725121

而有话剧(小品、曲艺)经历,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他基本功扎实。

偏题再多说一句,演员有没有话剧经历极其关键,我觉得有话剧经历才能算个好演员,才算“入行”。现在一些年轻演员,没话剧经历却爆火的,顶多算是个资本包裹下的流量明星。

(当然早些年的艺术院校戏剧系也很扎实,一些演员没有话剧经历,却接受了正儿八经的戏剧教育,演技也在线)

我们熟知的很多一级演员,演技国内一流的,基本都是有话剧经历的。

演技顶级的李雪健,空政文工团的,后来在国话,人家最早就是演话剧成名,拿的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

李雪健话剧演林彪拿的梅花奖 https://www.zhihu.com/video/1345146491812462592

(被李作鹏评价为“往城楼上一站,非吓死几个人不可”。你能想象那年李雪健才26岁吗?王学圻、濮存昕在这个剧中跑龙套)

张国立,87年的梅花奖。

韩童生,88年的梅花奖。

濮存昕,宋丹丹,92年的梅花奖。

王学圻,93年的梅花奖。

还有徐帆,何冰,倪大红,张丰毅,杨立新, 冯远征………太多了。

(当时为了抢票,观众把售票口的墙都挤塌了。建议大家去看看录像,演技炉火纯青。这才是演员!)

看看人家这剧照,五个梅花奖得主仅靠一张照片,就把人物角色特点立起来了,这剧就成功了一半。

这才是表演,这才是戏骨。

而现在很多小鲜肉,别说凭海报立角色了,就是整场电影下来,观众也记不住他/她的角色到底演了个啥,人物特征、角色核心全表现不出来,还得靠后期发影评通稿来解读。

戏剧和影视(当然还有文学),核心在于人物的塑造,你演了半天没演出来人物,没把角色立起来,你演啥呢?谈什么演技??

陈道明也是天津人艺跑了7年龙套,所以演戏一看就是话剧范儿很重,尤其是康熙;

王志文虽然没演过什么话剧,但人家曾在中戏研究所工作啊。

没个戏剧经历,谁好意思说自己是牛逼演员?

好,现在回归正题,张译有没有这个基本功?

毫无疑问,肯定有,因为他的话剧经历,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

战友话剧团的功底和传统,内行知道是相当厉害的。是1937年晋察冀军区的抗敌剧社。

里面走出的演员演技不用说,在国内影视圈中上游是没问题的。

比如



由于经常慰问部队的缘故,部队文工团里的话剧演员,演的最多的就是小品。

小品的角色少,没有龙套,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体现矛盾冲突,对演员的演技要求极高。(不像地方话剧团,天天排大戏,跑上十几年龙套很正常)

部队文工团可不是“拍戏建组、杀青散伙”的地方流水剧组,地方剧组今天和明天、这周和下周,人员都不一样,你甚至连你搭戏的人都见不着,你俩的戏已经拍完了。

顶多导演给你指导两句,不高兴了连教都不教,直接监视器前一坐就开骂。你以这种方式拍几年,诚然接戏挺多,有什么成长提高、培养锻炼可言??

部队文工团里可是老师带学生、老演员带新演员的传帮带,对人的演技增长是突飞猛进的。

(我的戏剧老师,某部队文工团出身的,戏剧圈很有名,国家大剧院可以刷脸进的那种。

那真是敬业,讲戏的时候跪在台沿上逐字逐句的给我们讲,哪里演的不好或者态度不对,真的是破口大骂,但是却和我们一起在教室里吃泡面。一天让我在舞台上来回走了三万步。没法子不佩服。)

而且张译在话剧团待了九年。(1997—2006)

如果说战友话剧团的九年是打好了演技基本功,那么随后签约哈尔滨话剧院,则是对演技的认可了。

外行人可不要觉得黑龙江哈尔滨“荒蛮之地”“文化沙漠”,哈尔滨话剧院“啥也不是”“为了蹭热度”。我不客气的说,哈尔滨的文艺上限,可比某些南方省份要高的多。

黑土地走出的作家、艺术家我就不说了,太多太多。就说签张译的黑龙江话剧圈的。




所以张译能被哈尔滨话剧院认可,演技绝对是国内中上。

也不是哈尔滨话剧院为了蹭张译的热度,2014年签他,那时候张译还算不上一线大热呢。

有了这两个话剧经历,我认为张译的演技是绝对在线的。

说直白一点,话剧牛逼的演员,演影视剧不会问题太大,顶多就是镜头感的问题;

(镜头感,别像演话剧一样挤眉弄眼;

别起范儿,曲艺出身的演员容易有这个毛病;

动作收一收,动作太大容易出画;

注意机位,多机位拍摄的时候乱窜容易挡镜头,后面有跟拍的时候注意走位,不然穿帮了;

别的就没啥了)

杜旭东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讲镜头感 https://www.zhihu.com/video/1344979924319477762

(听杜老师讲课时,感触就是:这就是老演员啊,肢体语言极其丰富,不是戳那干巴巴的讲,这就是体现演技的“行动”啊。

演影视剧的演员,去演话剧……参考佟大为王丽坤在春晚上的表演。

一个毕业学生,他是中戏的还是北影的,学校学的是表演还是戏剧,内行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知道的一些学生,排戏的时候,板着个脸,软踏踏走过来,往那一坐,头一低,对词声音像蚊子叫,吐字都不清楚,还挺高冷,无论大小都起个明星范儿;但是监视器里一看,一颦一笑,帅哥美女,镜头感好。这就是北影的。

要是排戏的时候,一个演员气宇轩昂走过来,张口说词字正腔圆,嗓音极佳,满身正气,一秒钟入戏,肢体语言丰富,表情到位,一看就是演员。不用问,这是中戏的。

(再多提一句,其实当年院校的学科设立和多年的发展,各院校都有自己的强项。

比如北影是影视,中戏是话剧,军艺是小品,中传是播音主持,国戏是戏曲,北方曲艺学校是曲艺,北舞是古典舞,央民是民族舞……各自强项不一样)

所以现在很多北影的流量明星,什么黄教主,关格格,娜扎,大幂幂,景甜……他们镜头感好,镜头里漂漂亮亮,挺着个漂亮的僵尸脸,但是演技真不敢恭维。

说实话,还真不如张译这样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文工团/剧团里一步一个脚印锤炼出来的更好。

“戏如人生”,你没有足够丰富的人生经历,没有体验过生活,从学校出来(甚至没毕业)就跑剧组,千篇一律,你能演好?

…………………

最后说一下,人设。

这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我从《士兵突击》开始看张译,这么多角色,我认为他的人设恰好填补了一个空白。

那就是小人物。


一个演员演什么类型,走什么戏路,在院校的时候就能八九不离十,再拍几个戏,基本就定型了。

你是演工农兵,演油腻大叔,演奶油小生,演反派,这个人设很重要。

和你的性格特点、外部形象、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性格软的人去演强势军警角色,他演不好。

(当初我们戏剧班写本子、排剧,就是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来,有的人一看面相,就只能演营长连长班长,像我这样的演不了气场太强的角色,很难当主角。只能演个热情堆笑小干事。

为了演好,老师还让我去给人家上门修水管子,把握“热情+堆笑”的状态)

演工农兵角色的就得一身正气,有的演员就演不了;同理,一身正气的去演反派,那也演不好,拍出来直接就变味了。观众会跳戏。

就像你不能让孙红雷在公安正片里演警察一样。

如果你仔细留心的话,张译演的角色,基本都是有共同点的小人物:

内在坚强但表现卑微,内心正直但行为顺从,且有悲情色彩。

说白了,就是气场不强。

导演编剧喜欢这样的,因为这样的小人物更贴近大部分观众心理,更容易产生共情,气场太强会有疏远感,就像你不会对陈道明、李幼斌、陈宝国有亲近共情一样。

同时他人设里的小人物悲情色彩,更容易凸显矛盾的张力,无论是悲剧喜剧,正剧还是文艺片,都需要这样的角色。


同年龄段的演员里,只有这么一个。

像刘烨、邓超、陆毅、段奕宏,气场太强;

陈坤、李晨、冯绍峰,太帅,偶像路线;

于和伟、孙红雷,反派角色;

张嘉译、黄磊,只能现代都市剧;

雷佳音,沈腾,黄渤,喜剧路线。

所以气场不足且小人物,张译是填补了一个空白。

毕竟专业院校出来的都很帅,气场太足,张译这样因颜值一般被淘汰的,反而成了他的一个优势。

这样几个戏下来,他戏路反而更广。你要是在街上碰到他,你还真不好说他演的是啥。

是史今?是陈江河?是石小猛?是陆文昭?是董小凤?还是一秒钟里的逃犯?

反正这种小人物古今中外都有,有的是戏拍。

一百个人看张译有一百个角色,这样对于演员而言求之不得。

有些老戏骨,诚然是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但是你要是被打上符号了,也不是好事。

比如你看到陈道明就想起康熙,李幼斌就想喊声团长,王宝强就叫傻子,孙红雷就是华强,陈宝国就是白景琦,王刚就是和珅,冯远征就要打媳妇……这样戏路反而窄了。

(我不是说他们演技不好,是说戏路问题)

像李雪健、王志文还有张译这样的,你说不出来他啥角色最好,这样反而戏路更好,更容易成功。(王志文是我看过的台词功底一流的演员)

再加上“退役军人”“十年龙套”的包装,人设一立,自然涨粉无数。至少他跑龙套的经历我很认可。

所以总结来说,导演、演技、人设,是张译成功的关键因素。

也愿每个曾经艰难的小人物都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user avatar

张译近两年的爆火,除了演技与敬业精神一直在业内有口皆碑,最关键的就是运势:《红海行动》大爆36.5亿票房,当然让他这个第一主演的咖位与资源直接飞升:

说真的,在此之前,张译虽然已经拿了导协影帝奖和金鸡奖,拿了白玉兰视帝,虽然已经有了包括《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鸡毛飞上天》这样的电视剧代表作,

但论作为明星的“咖位”“星光”,还真比不上粉丝众多、人值当红的那些当红流量明星……看看张译2017年夏上映的《绣春刀2》,只是个三番男配,甚至排在杨幂这个“镶边女主”之后。

如果不是《红海行动》的原定男主角黄晓明,刚好要陪太太待产,其他一线男星一听说要去北非吃八个月沙子,纷纷婉拒,这部5亿投资大作的一番男主“蛟龙队长”,真轮不到他。

所以,张译在拍摄中不幸摔断腿后,马上通知经纪人,自觉打包回国,“别等人家来赶”,是林超贤导演拍摄中已经认可了他的演技表现,才决定继续用他,临时把他的角色改成瘸腿。

正因为《红海行动》以首日10%排片一路逆袭,拿下36亿票房,春节档冠军,当时华语影史仅次于《战狼2》的票房记录,后续连拿百花奖和华表奖最佳影片, 张译这个一番男主才水涨船高,咖位飞升,不止是首次提名百花影帝,更后续资源纷至沓来:

《我和我的祖国》单元男主;31亿票房,20分钟不用台词的眼神戏,足以写进华语影史的经典,再次提名百花影帝;

《八佰》群戏二番,31亿票房,2020年华语电影冠军、甚至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冠军。

《攀登者》三番男二号,11亿票房,再次提名金鸡男配奖,更得到了吴京这个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金刚川》剧组证实:首先由吴京这个头号大咖先挑角色,因为在《攀登者》的共事经历,对张译演技与人品十分信服的吴京,主动选择男二号“老关”,把戏份最多最高光的“张飞”,让给了张译。

张艺谋导演更在《一秒钟》《悬崖之上》,连续用他做了两部电影男一号。

只用2年时间,张译就强势跻身了中生代一线男星之列,他的目前成绩:一番主演票房接近50亿,主演总票房突破了130亿,电影资源在当今影坛首屈一指,成为大导名导们争相认可的宠儿。

那么,难道是张译这两年的演技,当真有了出神入化的飞升么?难道是大导名导们,到这两年才终于发现张译的演技好么?——当然不是,说白了,不过就是《红海行动》的票房巨大成功,给了大家继续用他当主演的信心罢了。

反之,看看和张译在《士兵》《团长》一起成名的段奕宏,印度、东京、上海三个国际A类电影节的影帝在手,独步当今华语影坛,拿的又是什么电影资源?

除了冷门文艺片可以演男主角,也就是在《烈日灼心》《记忆大师》到最新的《猎狐行动》《秘密访客》,中等商业片的男二号罢了。

老段难道没演技?老段难道不敬业?——缺的就是一部和张译《红海行动》这样的票房爆款大片而已。

其实,不止是张译与段奕宏,电影圈就是如此残酷,影评人与死忠粉丝再怎么尬吹控评,比不上真金白银的票房成绩:

吴京、邓超、徐峥、沈腾、黄渤、王宝强,当今影坛公认的“六大超一线中生”,都是靠自己单扛了爆款票房,得以一举上位的:

  • 徐峥:2012年,自导自演《泰囧》12亿票房年冠后,升咖为超一线;《港囧》16亿票房、《药神》31亿票房,巩固地位;
  • 黄渤:2014年,一番票房《心花路放》11亿票房年冠,还主演了《寻龙诀》《泰囧》《西游降魔篇》等众多票房爆款作品,升咖为超一线;自导自演《一出好戏》13亿票房,巩固地位;
  • 吴京:2017年夏,自导自演《战狼2》56亿票房,华语影视冠军后,升咖为超一线;46亿票房《流浪地球》的主演兼出品人,两战封神,此外还有各5亿票房《战狼1》《杀破狼2》等主演作品,
  • 王宝强:2018年初,《唐人街探案2》34亿票房后,升咖为超一线,自导自演《大闹天竺》7.5亿票房,亦有《唐人街探案1》《泰囧》等主演作品。
  • 邓超:2016年-2018年,《美人鱼》《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乘风破浪》等票房爆款作品,累积票房近100亿, 升咖为超一线,自导自演《银河补习班》8.7亿票房。
  • 沈腾:2014~2019年,《夏洛特烦恼》 《羞羞的铁拳》 《西虹市首富》《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连续五部票房爆款电影,累积上百亿票房,特别是2018年单扛《西虹市首富》24亿票房,升咖为超一线,

此前,因为《美人鱼》34亿票房,其实公认是周星驰导演扛票房,很多人不服气邓超能与其他五人同列,直到19年夏,邓超自导自演、单扛近9亿票房的《银河补习班》,让质疑者哑口无言。

而“六大中生”之下,目前电影资源最好的几个人,无一不是先有了爆款作品,然后才能给其他片方与投资方以充分信心,接到更多更好的资源:

近年来,票房大爆,资源和咖位获得飞升的,不止是张译,还有雷佳音:

《超时空同居》,3000万投资成本,拿下9亿票房,之后也是大片资源不断,连续成为《吹哨人》《刺杀小说家》《古董局中局》《坚如磐石》的一番男主……

而19年秋,《吹哨人》票房失利不过亿,这一年多时间,雷佳音又接不到电影了,显然各个片方投资商都在观望,要看他后三部电影在今年的成绩,才决定此后是否继续用他。

比如黄轩,虽然是以冷门文艺片《推拿》在影坛崭露头角,得到各路大导演赏识,但他此后的演技与票房表现,确实也算是撑住了这些资源:《芳华》14.2亿,《妖猫传》5.3亿+海外票房=6亿,《非凡关系》1.5亿,《如果芸知道》1.6亿。

如果参照这几部影片的成本,可以说:《非凡关系》小亏,《妖猫传》与《如果芸知道》小赚,《芳华》大赚。

而且,4部一番电影全部破亿的男星。六大超一线中生以下,也并没有几个人,所以,黄轩当然是稳稳的一线电影小生。

现在《少年的你》《小红花》连续爆款的易烊千玺,2部主演影片都锁定10亿以上票房,在20岁年龄,就能在《长津湖》这种影坛头等主流大制作,和吴京演双男主的男二号了。

反之,比如章子怡,《一代宗师》连拿12个大小影后时,那是何等声势,但2年后,一番主演《太平轮》票房惨败后,虽然责任肯定不在她,但至今已经很多年,都再接不到“大女主”商业片了。

不止是章子怡,和她同时代号称“四旦双冰”的大花旦们,( 章子怡、周迅、赵薇、徐静蕾、李冰冰、范冰冰 )也同样都集体落寞,纷纷退出了商业大片的市场。近年来已经很少出现在热门电影的主演名单了。

比如白百何运势强劲时,号称小妞电影代言人,单片最差也有1亿票房,那时也是众人追捧的票房女王,各种爆款资源,在4年前就累积了近百亿票房,

而“一指禅”事件后,路人缘观众缘大损,连扑了几部电影,《妈阁是座城》《亲爱的新年好》都只有几千万票房,虽然像《捉妖记2》(9亿大投资、22亿票房)的失利,责任肯定并不在她,但终究运势不再了,资源也跟着断了。

而年轻的周冬雨,之所以成为当下电影市场最炙手可热的女星,同样是从《同桌的你》开始,《七月与安生》《后来的我们》《动物世界》《少年的你》,作为女主角的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用4年时间,主演票房累积近百亿,后发先至反超了白百何,成为当今女星票房成绩top。

虽然很难说,这些电影的观众,真是冲着她去的,但这样的“票房运”,就能让更多的片方与投资商,更有信心用她。

又比如胡歌,观众缘、流量人气与演技,都在中生代男星首屈一指,如果他首次主扛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票房能过5亿,肯定也能后续商业大片不断,如张译、雷佳音一样资源飞升。

可惜《聚会》的导演,纯粹把胡歌当成哄粉丝进影院的“票房工具人”,拍出一部如此晦涩难懂、不讨好大众的电影,1亿投资2亿票房,加上各种卖版权,也就勉强回本。

影片进了戛纳主竞赛,国际影评人各种好评,对导演而言,当然值了。但这样的成绩,怎么可能让其他商业大片投资方,青睐胡歌?所以,胡歌后续接拍的,《驯鹿》《繁花》,依旧是冲击电影节奖项的文艺片。

比如错过了《红海行动》的黄晓明,在19年夏天的《烈火英雄》前,主演的各种影片,无论本身质量好坏,票房一路扑街了几年,已经惨到不如很多后辈小生、快退出电影圈的地步了,

除了 《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3.9亿, 《大上海》1.5亿,《太平轮上》1.95亿,《封神传奇》2.8亿……这些合作其他明星、担任二番男主的大制作电影,票房惨败,

还有《唐伯虎点秋香2》5600万,《血滴子》7200万,《匹夫》2800万,《一场风花雪月的事》2200万,《神奇》4600万,《暴疯语》4700万,《大唐玄奘》3300万……以及《玛德2号》117万,《激浪青春》498万……很多都是不止口碑差劲,连票房都惨扑到一日游、三日游的烂片。

要不然,以他这样的咖位,怎可能去接于正出品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当然,戏是好戏,他也很认真,演得很好。

而等《烈火英雄》在不被看好中,和《哪吒》同档期拿下了17亿票房,才真正让黄晓明东山再起了,不止是连拿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帝,更重要的是,重新证明自己有担任大制作一番男主的实力。现在,他又接拍了《戴假发的人》,也是班底不错的好电影。

再看看刘德华,至今如此能战……多年来,一直被其他香港巨星的粉丝嘲笑“一番票房过不了4亿”,一直到年近60岁,《扫毒2》《拆弹专家2》连破10亿票房,接着上映的《人潮汹涌》,又是一部10亿票房种子。

所以,电影明星的职业生涯和运势,本就是很难下最终定论的。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唯有脚踏实地,磨砺演技,方是星路长红的根本。

而《金刚川》2个月时间仓促完工, 在全年最冷档期, 依旧破了11亿票房,《一秒钟》作为小成本文艺片,在同样冷档期里,也是票房稳定破亿,虽然很遗憾没有大爆,但从商业角度也绝不能算失败,都回本并略有盈余。

张译在这两部影片的演技表现,更获得影评圈一致好评,这当然也会让他的后续资源,继续稳步提升。

user avatar

不是郭德纲多么优秀,都是同行衬托。

——郭德纲

张译很优秀,但是这么多电影都交给他主演,说明什么?没人。整个演艺圈,能让人不骂的男一号已经不好找了,演技能拿得住的已经没几个年轻人了。张译的眼神,和孙红雷其实都是那一种,他的表情比孙红雷多了两个,孙先生永远一个表情在演很多角色。

陈道明这代老了,很多角色再找适合的青年明星,有点矬子堆里拔大个儿的感觉,你不看易烊千玺都成了实力派么?

这种尴尬局面香港也一样,郭富城为什么这些年成大拿了?面嫩啊。想想以前周润发梁家辉张国荣梁朝伟一大堆人年轻的时候,郭富城的演技算什么?就算这几年说磨练出来了,可那磨练出来的东西跟哪个可以比较?还不是年轻人里没人物。

张译很优秀,但是不表示他该有今天舍我其谁的地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译最近这几年在中国影坛的风生水起,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要说他为什么能火爆到这个地步,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多年磨砺和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他身上那种沉稳、内敛又充满爆发力的特质,加上对角色的极致追求,让他在一众明星中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了观众心中的“实力派”。为什么他近两年突然“火遍大江南北”?我.............
  • 回答
    说起张译凭借《悬崖之上》摘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至名归。张译这几年在演艺圈是越来越沉淀,演技也越来越见功力,这次拿下金鸡奖,可以说是他多年耕耘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让我仔细说说,为什么我觉得他这个奖拿得特别有分量,也特别能代表他这个人:首先,角色本身的难度和张.............
  • 回答
    张译此次凭借《悬崖之上》中的周冉一角荣获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这无疑是他演艺生涯中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而他获奖后那句对和伟老师的“对不起”,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也从侧面展现了他作为演员的格局与情商。要评价张译的演技,绝不能简单地用“好”字概括,那太过于苍白。他的演技,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
  • 回答
    张译“妖精会”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的讨论,确实触及了欺凌的界定以及公众舆论的走向。要判断这是否构成欺凌,我们需要剥离情绪,回归事件本身和欺凌的定义。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欺凌”的构成要件。普遍意义上的欺凌,通常包含三个核心要素:重复性、权力不对等以及意图造成伤害。 重复性:欺凌行为不是一次性的偶然.............
  • 回答
    张译,这个名字对于许多热爱中国影视剧的观众来说,早已是品质的保证。然而,如果将他与那些家喻户晓的流量明星相比,似乎总觉得他的知名度与他的演技成就之间,存在着一丝不匹配的落差。为什么这位业内公认的“戏骨”,却似乎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火”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原因。首先,我们得聊聊张译选择的道.............
  • 回答
    张译,一个在演艺圈耕耘多年的实力派演员,他的名字常常与《士兵突击》中的史今班长、《鸡毛飞上天》中的陈江河、《悬崖》中的周乙联系在一起。然而,还有一个角色,一个深入人心、让观众至今难以忘怀的角色,那就是《士兵突击》里那个有些痞气、却又重情重义的孟烦了。要说一辈子带着孟烦了的标签,对张译而言,这究竟是幸.............
  • 回答
    张译这个人,我一直觉得他是个挺实在的演员。你看他演戏,没啥花里胡哨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往角色里钻,把人物的喜怒哀乐都演得活灵活现的。从《士兵突击》里的史今班长,到《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再到《悬崖之上》里的周乙,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感觉那个人物就真实地活在你眼前。演技这块儿,我觉得没啥毛病,可.............
  • 回答
    关于张译成立“妖精会”并让女生单膝跪地高举双臂完成入会仪式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评价。首先,明确这是一次发生在电影宣传活动中的情节,而非现实社会中的组织或仪式。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活动背景及可能意图: 电影宣传:《妖精会》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奇幻色彩,很可能与张译出演的某部电影有关,该电.............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张译在《静距离》说的话”是指张译在2010年7月17日做客的《静距离》节目中,与主持人李静关于自己“颜值不高”的言论吗?如果是,那么这件事确实是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成为了张译早期一个标志性的梗。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当时情况以及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一、 事件的背景:张译的《静距离》.............
  • 回答
    张译,这个名字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实力派演员的代名词,但要说起他,总觉得不能仅仅用“好”或者“有实力”来简单概括,那会是对他表演生涯的一种轻描淡写。他的魅力,是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经得起岁月打磨的质感。初识张译,很多人可能是在《士兵突击》里的史今班长。那个刚毅中带着一丝温柔,饱经风霜却依然心存善良的.............
  • 回答
    张译在《金刚川》里的表演,我印象特别深。看完电影,很多人都会聊到他,觉得他把那个“普通人”的形象立住了,特别有说服力。先说说他饰演的连长。这个人不是那种天生的英雄,不是那种时刻都光芒四射的人物。他就是一个基层指挥员,有自己的责任感,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张译演得最妙的地方就在于,他把这个连长的“普通”和.............
  • 回答
    张艺谋的首部谍战片《悬崖之上》,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初就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国师”张艺谋的导演身份,更因为他首次涉足谍战题材,而且集结了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这样一批实力派演员。看完电影,我的感受可以总结为:既有张艺谋作品特有的质感和调度,也带来了谍战片应有的紧张感和深度,但并非完美无瑕。整体.............
  • 回答
    要评价张译这个演员,得从他一路走来的路子、他的角色塑造能力、他对表演的理解,以及他身上那种独特的“张译味”来聊。1. 扎实的学院派出身与军旅生涯的沉淀张译并不是那种一出道就备受瞩目、天赋异禀的“天才型”演员。他的起点,是在北京军区话剧团摸爬滚打了七年。这七年,不是在镁光灯下,而是在部队的舞台上,在一.............
  • 回答
    张艺谋导演的新片《一秒钟》的开机消息,尤其是张译担任主演,以及电影回归传统拍摄的这一信息,无疑给电影界和广大影迷带来了一股新鲜又充满期待的空气。对于张艺谋这位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导演而言,他的每一部新作都值得被仔细审视和评价。首先,张艺谋回归“初心”,聚焦个人叙事与时代烙印。《.............
  • 回答
    关于张译,影视行业从业者们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多元,夹杂着欣赏、肯定,偶尔也会有一些讨论和思考。毕竟,他不是一个标签化的艺人,他的职业生涯轨迹和个人风格都很有特点。普遍的欣赏与肯定,这是主流声音。 演技的“定海神针”: 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无论是什么角色,从基层小人物到复杂的人物内心挖掘,张译的表演.............
  • 回答
    《悬崖之上》:冰雪中的绝境求生,一场关于信仰与牺牲的极致渲染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一上映,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部以隐蔽战线谍战为题材的电影,从选角到制作,从剧情到美学,都带着张艺谋式的鲜明烙印,又在谍战这个类型片的土壤里,开出了令人惊艳的花朵。它不仅仅是一部合格的商业.............
  • 回答
    万茜在知乎回答问题被质疑炒作,而张译却鲜少遭遇类似质疑,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更会玩社交媒体”就能解释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明星身份与公众期待的差异: 万茜: 作为一位长期活跃在演艺圈,尤其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等节目中展现出独立、有个性的一面后,万茜的公众形.............
  • 回答
    评价张嘉译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毕竟,这部剧从筹备之初就备受瞩目,原著《白鹿原》本身就是一部文学巨著,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张嘉译作为男主角,饰演那个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白嘉轩,更是将这部剧的关注度推向了顶峰。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剧拍得是相当不错的,尤.............
  • 回答
    要评价《对你的爱很美》这部剧,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作为一部都市情感家庭剧,它打着张嘉译、刘敏涛、沙溢这三位实力派演员的旗号,自然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但实际呈现的效果,就像一道精心准备的菜肴,有人觉得味道绝佳,有人却觉得火候欠佳,甚至有些“跑偏”。首先,从演员阵容来看,这绝对是该剧最大的亮点之一。.............
  • 回答
    张勇在阿里内网就“女员工被侵害”事件的发帖,确实是一份值得深入解读的内部声明。除了他直接表达的“震惊、气愤、羞愧”这几种情绪之外,这份帖子中还蕴含了许多关键信息,反映了公司高层对事件的态度、处理方向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反思。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更详细的信息点:一、 高层的承认与责任担当: 直接回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