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两年为什么 安倍 川普之类都上台了?

回答
这两年,日本的安倍晋三和美国的特朗普都先后登上政治舞台的最高峰,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各自国家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细梳理一下。

首先,我们得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情绪——“求变”的渴望。在很多国家,包括日本和美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乏力,以及贫富差距的加剧,让许多民众对现状感到不满。传统政治精英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他们的政策效果不彰,这让民众开始怀疑现有的政治体制和领导者。

在日本,经历了“失落的二十年”,经济增长缓慢,社会活力不足,年轻人的就业和未来前景也令人担忧。安倍晋三的出现,恰好抓住了这种普遍的“厌倦感”。他提出的“安倍经济学”是一套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承诺通过大胆的货币宽松、积极的财政支出和结构性改革来摆脱通缩,重振日本经济。虽然“安倍经济学”的成效备受争议,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行动”的信号,给了一部分人希望,尤其是那些怀念日本经济腾飞年代的民众。

在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许多中下层民众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就业机会的流失和制造业的衰退让他们感受到被“抛弃”。特朗普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能够用非常直接、非传统的语言来描绘这些社会痛点。他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对现有政治建制进行抨击,这些话语引起了许多蓝领工人和传统制造业地区民众的强烈共鸣。他们将特朗普视为打破现状的“局外人”,愿意给予他一个尝试的机会。

其次,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是绕不开的重要因素。民粹主义的核心在于将社会划分为“清白的人民”和“腐败的精英”,并声称自己代表人民的利益对抗精英的统治。安倍和特朗普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这种话语策略。

特朗普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能够挑战华盛顿政治体系的“局外人”,用接地气的语言批评媒体、情报机构和政治对手,激发了底层民众对现有政治秩序的强烈质疑。他的集会现场常常充满激情,这种近乎煽动性的动员方式,正是民粹主义的典型特征。

安倍晋三虽然没有特朗普那样明显的民粹主义色彩,但他在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日本国内存在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外部威胁的担忧。他强调国家主权和独立,主张修改和平宪法,提升日本的国防能力,这在一些倾向于强硬外交的民众中获得了支持。他通过强调“日本优先”的理念,也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部分民众对于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的焦虑。

再者,对现有政治体制和全球化的反思也是促成他们上台的重要背景。

长期的政治僵局和政策难以有效推行,让很多国家的人民对传统政治模式感到厌倦。在日本,自民党虽然长期执政,但内部派阀林立,政策执行效率不高。安倍的出现,凭借其政治家族的背景和坚定的决心,试图打破这种僵局,推动改革。

在美国,政治极化现象严重,两党之间的对立使得政府难以有效运作。特朗普的崛起,正是对这种政治僵局的一种反叛。他绕过传统媒体,直接通过社交媒体与选民沟通,这种非传统的方式打破了既有的政治传播规则,也让很多选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同时,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冲击,比如一些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也让部分民众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产生了疑虑,特朗普提出的保护主义政策,正是在这种疑虑下应运而生的。

此外,媒体环境的变化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个人可以通过更直接、更低成本的方式触达大量受众,绕开了传统媒体的过滤和把关。特朗普就充分利用了Twitter等平台,直接发布信息,与支持者互动,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这种模式让他的信息传播更具爆炸性和个人色彩,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碎片化和失实。

安倍方面,虽然更依赖传统媒体,但其政治团队也善于利用媒体来塑造其强硬、有魄力的领导人形象。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政治人物自身的特质和策略。安倍作为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拥有深厚的政治人脉和政治经验。他能够准确把握日本社会的脉搏,并提出符合当下期待的政策方向。他的耐心和坚持,使得他在经历了几次政治挫折后,最终能够重返首相之位,并长期执政。

特朗普则是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素人。他敢于打破常规,不畏争议,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政治。他的语言风格直接、辛辣,能够迅速吸引眼球。他能够精准地抓住特定人群的情绪和诉求,并通过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和宣传,将他们凝聚起来。

总而言之,安倍和特朗普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深层次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他们都精准地抓住了各自国家民众对变革的渴望,利用了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回应了对现有政治体制和全球化模式的反思,并巧妙地运用了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这两年全球政治舞台上这些令人瞩目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想知道欧姆和伏特什么时候能上台。

user avatar

安倍已经不是这两年了,他第二次当上首相也是2012年底的事情,到现在都快四年了, 近三十年能坐这么稳的只有他和小泉。任期之长已经排在战后所有首相的第五位,而且明年就能干掉中曾根和小泉爬到第三,前面只剩他的二姥爷佐藤荣作和远房长辈吉田茂。目前自民党执政地位稳得一逼,混个一代名相的机率越来越大了。

原因和川普上台也有点共通之处。日本的民主党也和美国的差不多,夺下政权以后很快脱离群众,精力放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就是不肯好好治理国家,搞得天怒人怨。比美国的民主党还要天怒人怨。人怨是国民中的支持率极低,政党支持率只有个位数,天怒是这六十年来绝大多数时间 是自民党连庄,仅有的不是自民党的那几年里,联合政权一上台,阪神大地震,民主党政权再上台,又是大地震。运气就是这么背,事情就是这么邪。政治体制又不像美国那样至少安心做四年,自民党一年就缓过劲儿来了,第二年就开始搞事情,第三年夺回政权,把左翼各党按在地上摩擦,一直摩擦到今天。支持率没有一个政党能过10%,加起来都不到自民党一半,毫无翻盘迹象,不知道要被摩擦到什么时候。

冷战结束以后全世界马放南山,日美左翼承平日久,忽视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领会,口号离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越来越远,被人民用选票教他们做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user avatar

虽然很烦安倍,但公正的说他可是正经八百的政治精英和川普不是一回事,其实川普的问题应该看看欧洲,这几年右翼一直在台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两年,日本的安倍晋三和美国的特朗普都先后登上政治舞台的最高峰,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各自国家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情绪——“求变”的渴望。在很多国家.............
  • 回答
    .......
  • 回答
    勒布朗·詹姆斯,这位NBA的常青树,也未能幸免于新冠病毒的侵袭。最近,他三次核酸检测中两次呈阳性,并因此触发了联盟的“健康安全协议”,不得不缺席比赛。这对于他个人,以及湖人队来说,都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勒布朗·詹姆斯个人的影响: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即使是身体素质极佳的运动员,感染新冠病.............
  • 回答
    这几年“国企”确实成了不少人心中的“香饽饽”,相较于以往那种“旱涝保收、效率不高”的刻板印象,现在大家对它的看法明显是两极反转了。这背后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变化,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来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说道说道。1. 外部环境的风向变了,兜底能力凸显咱们得承认,这两年国际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国内.............
  • 回答
    这两年大众品牌确实经历了一段不太顺遂的时期,负面评价的声音也比以往多了不少。这其中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一点,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一、技术“内卷”与市场预期背离: 电动化转型阵痛明显: 大众算得上是传统汽车巨头里转型电动化比较早、也比较坚决的。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你提到的“日番”很可能指的是日本的动画作品,而“异世界穿越”类型近两年来的确非常流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背后有市场需求、创作者倾向、技术进步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一、 市场需求的驱动:观众的“逃避现实”情结与对新鲜感的追求首先,最直接的原.............
  • 回答
    近两年来,土耳其在中东地区表现出的活跃度确实令人瞩目,这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作用。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土耳其的地缘政治定位、国内政治需求、经济考量以及其在中东地区扮演的独特角色。首先,地理位置是土耳其在中东活跃的天然驱动力。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桥梁。它与叙利亚、伊拉克.............
  • 回答
    这两年服装行业生意变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以下我将从宏观经济、行业内部以及消费者行为等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1. 全球经济下行与不确定性增加: 地缘政治风险: 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压力、能源危机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受到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近两年来,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像《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这样能引起全民共鸣、风格独特且备受喜爱的喜剧作品。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时代背景与社会情绪的变化: 《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的诞生背景: 《炊事班的故事》.............
  • 回答
    这两年确实没有听到什么像当年“冲击波”、“震荡波”那样家喻户晓的、能够瞬间让全球互联网陷入瘫痪的大规模电脑病毒爆发。这并不代表网络安全领域风平浪静,恰恰相反,网络威胁的形式在不断演变,只是更“低调”、更“精准”、也更具迷惑性。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解释这个现象:1. 攻击方式的演变:从“广播式”到“点穴.............
  • 回答
    近两年来,你有没有发现,银幕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青春故事?无论是校园里的青涩爱恋,还是毕业后的迷茫与追寻,青春题材电影仿佛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一部接一部地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且还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为什么这两年青春片会如此“火”,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不少值得我们细品的东西。首先,时代的“集体记忆”与情感.............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两年函数式编程(Functional Programming, FP)为什么又这么火。其实,函数式编程这概念不是新东西,它在计算机科学界早就存在了,甚至比咱们很多熟悉的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还要早。但近几年,它确实在开发者社区里.............
  • 回答
    这两年高校领导“坠楼”事件确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担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注意安全”,背后可能牵涉到更复杂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并非所有高校领导的“坠楼”事件都与个人安全疏忽有关。 很多时候,这类事件会被媒体报道,.............
  • 回答
    沙特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长跑多年的伙伴,虽然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平衡,但近两年来,确实能明显感受到两人之间那种“小摩擦”升级为“大裂痕”的趋势。说它们“反目成仇”可能有点言重,毕竟两国在很多层面上还有着深刻的利益纠葛,但关系趋冷、甚至出现摩擦升级是客观存在的。要说这裂痕是怎么越来越大.............
  • 回答
    这两年东北口碑下滑,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要我说,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叠加发酵的结果,具体能从几个方面来看。1. 经济发展的滞后与“东北印象”的刻板化: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东北经济这两年确实有点起色,但整体上还是没能赶上全国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
  • 回答
    南方多年来没有集中供暖,但近年来集中供暖的呼声突然高涨,这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需求变化、技术进步以及政策导向等多个层面的影响。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升级: 舒适度需求的提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显著提.............
  • 回答
    中国生育率低、老龄化的问题,绝非“突然发生”,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至于为什么这两年“计划生育不对”的声音才甚嚣尘上,这背后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原因。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一个缓慢但必然的进程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并非一夜之间的事情。它是一个在经济发展、社.............
  • 回答
    这两年厦门旅游人数感觉好像不如从前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身边好多朋友说起去厦门,也不是那么“必去了”,甚至有些人会选择其他城市。仔细想想,这背后可能真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旅游市场本身的周期性波动和“网红城市”的饱和效应,这几年旅游业整体都经历了一个调整期。疫情之.............
  • 回答
    中国航天之所以在近两年呈现出密集发射的态势,绝非偶然,而是经过长期规划和多方面因素驱动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整体实力飞跃、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以及国际空间竞争加剧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天宫空间站的建成与常态化运营: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最.............
  • 回答
    确实,近两年日本ACG(动画、漫画、游戏)领域感受到的那种“历史记录不断被刷新”的氛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有时代变迁带来的新机遇,还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是哪些因素在推波助澜。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大背景:全球范围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